张琪教授治疗心肝两虚型心律失常的经验_第1页
张琪教授治疗心肝两虚型心律失常的经验_第2页
张琪教授治疗心肝两虚型心律失常的经验_第3页
张琪教授治疗心肝两虚型心律失常的经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琪教授治疗心肝两虚型心律失常的经验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的总称,属于心理病证。在中医科学中,辨证分为心虚、害羞、财力不足、火肾灼烧、阳胸不稳、水和草、心脉闭塞、粘膜火等。张琪教授在临证中发现,从“心”论治心悸疗效不显,因他脏病变亦可表现为心悸,而从“肝”论治心悸往往收效甚佳,尤其是女性患者。1情不离心,以安定神无论是心系病变还是他脏病变,心悸的病机不外于气血诸端。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心主血脉而调畅气血。“肝”为气血来源,“心”为运送载体。女子以肝为先天,一生气血之主,《内经》:“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因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情倍于男子,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轻易伤于情志而致肝气郁滞,化痰生瘀,阻于脉道而发为心悸;或气郁化火,扰乱心神而发为心悸;女子经、带、胎、产中最易耗血失血,血不养心而发为心悸;或如《医学正传》:“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因而心血为之不足,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安,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对于“肝病累于心”之证,治疗强调“从肝论治”。《明医杂著·医论》中有“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之说。若属肝郁气滞,则应疏肝理气以安心神;若属肝火扰心,则应泻肝木之旺而去郁热之火,不必救心包之焚而心包之火自衰矣;若因肝木之不足致心气之伤,则应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2治肝理气,疏肝气张琪教授认为,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失职是众多女性患者心悸发病的首要原因,最终导致心肝同病之证,对此,治疗时要心肝同治,气血并调。重在疏肝气、养肝血以治本,根据痰、火、瘀之偏重以治标。临证多从以下6种分型来辨“肝”论治。2.1风淡红、脉弦证见心悸阵作,胸胁闷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女子月经不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2.2肝脉血虚证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两目干涩,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爪甲不荣,舌淡脉细。治宜养血安神,代表方如酸枣仁汤。2.3阴虚阳解读方证见心悸,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燥咽干,眼花,腰膝酸软,月经量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代表方如二至丸。阴虚阳亢者,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宁心定志。并配合除烦安神之淡竹叶、山栀子、淡豆豉;镇静安神之龙骨、牡蛎、龙齿、珍珠母、灵磁石等;养心安神之酸枣仁、柏子仁、茯苓、茯神;宁心安神之远志、石菖蒲等。2.5疏肝热,宁心安神证见心悸烦躁,不易入睡,易怒,盗汗,头痛目赤,月经不调,少腹胀痛,小便黄赤,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治宜疏肝清热,宁心安神,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肝火甚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夹痰者合黄连温胆汤。2.6清咸和结代证见心悸刺痛,或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3养肝、柔肝、疏肝案例1:岳某,女,60岁,2010年7月29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慌伴乏力2月余。患者因“头晕乏力1周、心前区闷”反复住院治疗,诊为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增多,予以叶酸及维生素B12纠正贫血,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予干扰素肌注,近来患者多于劳累时发作心慌,休息后好转,伴有乏力,平时情志抑郁,夜间睡眠可,纳少,小便频数,大便正常,面色无华,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诊为心悸,辨证属血虚肝郁,治拟补益气血,条达肝气。方以归脾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党参、丹参各15g,黄芪30g,炒白术、炒白芍各10g,麦冬10g,玉竹10g,鸡血藤20g,熟地黄10g,柏子仁、酸枣仁各15g,制香附10g,当归10g,炒山楂、六神曲各15g,炒谷芽、麦芽各15g,生龙骨、牡蛎各20g,川芎10g,炙远志10g,木灵芝10g。7剂,水煎1剂,分2次服。2诊:心悸诸症好转,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考虑血虚渐复,去玉竹,减柏子仁、酸枣仁为10g,服7剂。3诊:药后效果不显,胸闷隐痛,小腹隐痛,气滞、血瘀标实证明显,原方加柴胡5g,地鳖虫5g,疏肝活血,7剂。4诊:诸症缓解,效不更法,继服月余诸症悉除。按:本案患者为心肝同病之证,典型“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而发为心悸,长期忧愁思虑耗气伤血,肝气有余,因郁而结,未有消耗,故此耗伤的是心气,而肝血不足,日久及心而偏于心血亏虚,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治疗要兼顾脾胃,首选补益心脾气血之归脾汤。而气血亏虚易辨,气郁难调,气郁不除,变生他病而加重心悸,据此以白芍、香附、川芎柔肝行气解郁,取其轻薄,此例患者气血亏虚为重,故未用耗伤阴血之柴胡,待正气恢复后考虑应用。同时佐养阴药助血生,和血药防补而留滞,安神药对症治疗。2诊阴血已复,若过量补益则加重气郁、血瘀标实之证,故减养阴药量。3诊气血渐复后标实证突显,则对证用药,至此,患者证型未再变化,直至痊愈。本案例治疗方法注重从养肝、柔肝、疏肝的辨证过程进行调整,使肝心血充,心神得养,则肝气疏泄正常,脉道运行通畅而心悸自止。案例2:黄某,女,66岁,2010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慌10年。患者近10年无明显诱因觉心慌不适,时有胸闷,无明显胸痛不适,近半年患者常觉头晕不适,情绪易激动,急躁易怒,平素易乏力,夜间睡眠差,食后有胃部腹胀不适,嗳气、反酸,大便正常,小便稍有疼痛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小弦。近来体检示:葡萄糖6.46mmol/L,TC9.22mmol/L,TG7.78mmol/L,服用来适可每晚40mg。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诊为心悸(痰火扰心证),治拟柔肝清心,化痰宁神,方以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柴胡5g,炒枳壳10g,白术、白芍各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炒枣仁15g,灵芝10g,煅瓦楞子20g,黄连3g,吴茱萸2g,蒲公英15g,珍珠母(先煎)30g,7剂。2诊:患者诸症缓解,原法出入,继服月余痊愈。按:本案患者病在肝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火夹痰上扰心神而心悸失眠,为黄连温胆汤证。肝火偏旺,以蒲公英清肝泻火;肝气横逆乘脾,肝郁脾虚,运化失职而乏力、食后月真胀,以逍遥散疏肝健脾,而此证仅有气郁,并无血虚,故未予当归养血之品;同时肝火日久耗伤阴血,重用沙参、麦冬、白芍、灵芝等养阴柔肝之品为君,亦防柴胡耗阴伤血之弊;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嗳气、反酸,以左金丸为治;佐以酸枣仁、灵芝补养安神、珍珠母重镇安神。全方肝心脾胃兼顾,重在柔肝解郁,取得良效。案例3:李某,女,49岁,2010年11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慌1年余。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觉心慌,一直在我院门诊服中药拟益气养血,化痰开窍治疗。刻下:患者仍觉有心慌不适,善太息,劳累后较甚,耳鸣,夜寐安,胃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诊为心悸(肝郁脾虚证),治拟柔肝解郁,益气养心法,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丹参各15g,黄芪20g,炒白术、炒白芍各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制香附10g,当归10g,桑葚15g,茯苓、茯神各10g,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20g,灵芝15g,开心果6g,炙远志10g,7剂。2诊:心慌症状好转,活动后气短、耳鸣,夜寐安,胃纳可,二便调,平时自觉怕冷,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脾虚仍然明显,原方加川桂枝5g温阳通脉,以助气化,炒谷芽、炒麦芽各20g,改黄芪30g健脾补气,肝郁好转,故去开心果、灵芝,7剂。3诊:诸症缓解,拟原法出入,继服7剂,痊愈。按:心悸有2方面成因,一则心肝血虚,心脾气虚,心神失养,以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二则肝郁脾虚,脾失健运,化痰阻于心脉,以归芍六君子柔肝健脾化痰,尚无肝郁变生郁火、血瘀之候,故痰无火候,治以燥湿化痰即可,然痰瘀同生必同治,一味丹参防瘀证于未然,佐入滋阴养血、镇静安神。二诊患者肝郁证不显,理应脾虚之候减轻,而其体质脾虚较重,故效不显,加强扶正则诸症自愈。4维多维建模心悸从“肝”论治古已有之,张琪教授在古法上推陈出新,建立了自己的辨治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