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研究_第1页
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研究_第2页
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研究_第3页
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研究

杜鹃花是杜鹃科植物的总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是中国传统的十大花之一,被称为“花中荷花”。全世界杜鹃属植物约有1000种,我国有近570种,占半数以上,资源非常丰富。杜鹃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近年来,杜鹃花在园林绿化、室内陈设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国内杜鹃花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展开野生杜鹃引种驯化工作。但由于野生杜鹃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喜酸性的疏松土壤,不耐盐碱。引种地与原产地在气温、湿度、土壤性状等自然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引种地夏季的高温、干旱及土壤的盐渍等各种逆境并存,严重影响了杜鹃花在我国城市中的推广应用。1关于杜鹃抗剂的研究1.1高温胁迫对杜仲热稳定性的影响杜鹃属植物不同亚属间、组间,甚至同一组的亚组、系之间的不同杜鹃品种的耐热性都不同。同一个种因种子来源、产地等的不同,耐热性也有差异。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杜鹃耐热性不一定好,如:常绿杜鹃亚属的台湾杜鹃(R.formosanum)耐热性比较好,但来源于台湾较高纬度地区的另两个种:森氏杜鹃(R.morii)和玉山杜鹃(R.pseudochrysanthum)耐热性比较差。Ca2+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杜鹃受到高温胁迫的氧化伤害可能与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下降和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大幅增加有关,其植物体能诱导增加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提高脯氨酸含量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高温引发的活性氧毒害。王凯红等(2011)也认为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MDA等与杜鹃耐热性密切相关,可以用于杜鹃耐热性的鉴定。容丽等(2009)对13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认为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等性状因其差异小可作为评价杜鹃耐热性的叶片解剖结构鉴定指标。但张春英(2006)在对4种常绿杜鹃花叶片耐热性的指标研究中发现叶片气孔总面积、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植物耐热性存在相关性;气孔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植物耐热性无相关性。高温胁迫会引起西洋杜鹃光合作用被抑制,净光合速率(Pn)都下降,气孔导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蒸腾速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非气孔因素是导致西洋杜鹃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与Ranney(1995)等对高温胁迫对杜鹃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相同。1.2不同处理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杜鹃属植物种类繁多,杜鹃的抗寒性是与自然分布区中冬温的严酷度相关,抗寒种类起源于高寒地区,敏感种类起源于温暖地区。美国东北部的酒红杜鹃(R.catawbiense)能耐-32℃的低温,是抗寒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也有些报道表明部分品种能够耐-40℃的低温。Vainola等发现二倍体杜鹃品种比四倍体品种更加耐寒。耐寒的杜鹃品种在叶片结构上存在一些共同的形态特征,如杜鹃叶为典型的异面叶,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上表皮均无气孔器;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1~3层长柱状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均有表皮附属物等。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杜鹃抗寒性增强,并且在低温适应过程中,杜鹃可以通过提高体内膜保护系统的活性来清除活性氧,降低MDA在体内积累,防止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期间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磷脂酰甘油的脂肪酸组成比总磷脂脂肪酸组成与杜鹃抗寒性之间存在着更密切的相关性。抗寒杜鹃品种自身或在耐寒适应过程中会积累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有利于杜鹃的抗寒。植物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和磷脂酰甘油的饱和脂肪酸水平可作为抗寒性鉴别的较为可靠的生理指标。低温半致死温度可以准确且直观地反应杜鹃的耐寒性。杜鹃叶片的黄酮含量与杜鹃低温胁迫受寒程度成反比,含较高黄酮含量的杜鹃品种抗寒性强,因此黄酮含量也被暗示可以作为杜鹃抗寒性的一个鉴定指标。Marian等人在21种杜鹃的耐寒性研究中发现了11种脱水蛋白的存在,大部分杜鹃冬季叶片脱水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夏季叶片,并且发现25kDa脱水素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杜鹃花中,除了一种热带的杜鹃(R.brookeanum)以外,该脱水蛋白与杜鹃叶片耐寒性显著相关。Lim等发现杜鹃叶片抗寒能力随着叶龄和发育时间的增长而正相关,且伴随着25kDa脱水素的含量增加。25kDa脱水素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区分抗寒和不抗寒杜鹃品种。短日照处理能够引起抗寒性增加并同时诱导25kDa脱水素和合成,且短日照和低温诱导同时处理会使叶片的抗寒性和25kDa脱水素含量达到最大。Peng等人发现来自酒红杜鹃的RcDhn5基因(编码酸性SK2型脱水蛋白)在拟南芥转基因植物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拟南芥的抗寒性,这进一步说明了RcDhn5基因表达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HuiWei等人以冬季采收的经过低温锻炼的杜鹃叶片(CA)和夏季采收的未经过低温锻炼的杜鹃叶片(NA)为实验材料,两者耐寒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表达序列标签(EST)分子标记,发现CA和NA的叶片基因表达存在显著不同,暗示杜鹃叶片的低温适应与其渗透调节机理、脱水耐性、光抑制能力和光合作用调节能力等密切相关。1.3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同杜鹃品种耐旱性存在显著差异,张长芹等比较了云锦杜鹃、马缨花、露珠杜鹃、大白花杜鹃等6种野生杜鹃的耐旱性,发现云锦杜鹃和马缨花较耐旱,这或许与其较发达的须根系有关。但也有其它研究表明云锦杜鹃耐旱性较差,这可以推测露珠杜鹃等的耐旱性更差。李波等认为盆栽西洋杜鹃和毛鹃对干旱胁迫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西洋杜鹃比毛鹃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轻度水分胁迫会引起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同时伴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的作用所致。轻度干旱胁迫下,一般水分利用效率(WUE)没有显著变化,细胞膜没有出现破坏,而叶片中色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这或许是水分抑制与叶片浓缩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旱胁迫严重时,WUE值显著下降,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细胞膜结构受损严重。伴随着气孔导度的继续下降和胞间CO2浓度的上升,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因此严重干旱胁迫所引起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效率的下降是由于光合反应中心遭到破坏,电子传递效率下降,光抑制加剧,也或许与叶绿素合成减少与降解加速有关。黄承玲等(2011)研究表明MDA和保护酶活性与高山杜鹃抗旱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杜鹃耐旱性的评价指标。1.4公权、盐和碱对认为杜仲生长的影响杜鹃花适合在pH值4.0~6.0的土壤中生长,多数种的最适pH值在4.5~5.5之间。如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2年生实生苗在pH5.5的基质中生长状态最佳。鹿角杜鹃,马银花,映山红等杜鹃种子萌发的适宜pH值范围在5~6.5之间。因此,杜鹃花属植物被认为是典型的酸性土壤指示植物,喜酸怕碱的栽培要求是限制杜鹃花在中性或碱性土质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因子。但也有一些杜鹃品种有一定的耐碱性,如云锦杜鹃等。Preil和Ebbinghaus对7个开放授粉原种和11组杂交系列的杜鹃实生苗进行耐碱筛选,也筛选出部分耐碱种质。通常认为杜鹃对盐胁迫比较敏感。但Giel等人研究了高浓度钙盐及pH对杜鹃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pH限制了杜鹃花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导致非限制脱氢酶(DHA)含量的升高,与高浓度钙盐作用相比,pH对杜鹃花生长的影响更为密切。吴月燕等研究发现皋月杜鹃(R.indicum)幼苗能耐一定的低盐,但随着盐胁迫的加重,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CAT、POD等抗氧化酶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提高,细胞膜结构受损加重,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被破坏。2云锦采用紫外线辐射处理对植物样品中铁元素稳定性的影响仪民等研究发现高浓度SO2对杜鹃植株具有氧化胁迫效应,但杜鹃细胞能通过增强其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来提高自身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植株对环境SO2的适应性。赵财等研究发现高铁胁迫对杜鹃幼叶的不良影响要大于对老叶的不良影响。且当杜鹃生长于碱性土壤中,因铁元素满足不了其生理需求,会导致叶片失绿枯弱,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植物具有逆境交叉适应的能力,即某种非致死逆境条件,不仅可以增强植物对这种逆境的适应能力,而且可以同时增强对其它逆境的适应性。有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处理可以提高杜鹃耐寒性,适当的水分胁迫预处理也可以提高杜鹃的耐寒性。但柯世省和杨敏文研究表明水分胁迫减弱了云锦杜鹃对高温的抵抗能力,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光合最适温度也有所下降,同时高温也会加剧水分胁迫的影响。这或许与水分(或高温)胁迫程度有关,适当的胁迫预处理可以增强植物对其它逆境的适应性,但当前一种胁迫过于严重时,也会降低植物对另一种胁迫的适应性。3不同植物抗性的对复配的适应能力杜鹃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往往同时受到高温、强光、土壤盐碱等各种胁迫,冬季低温也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但有关杜鹃逆境交叉适应的研究报道还鲜见报道,因此有关杜鹃逆境交叉适应的胁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