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药法_第1页
中药汤剂煎药法_第2页
中药汤剂煎药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汤剂煎药法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制剂。它的特点是比丸、片剂和颗粒更快速、更快速。因此,对于一般疾病和急性病宜使用汤剂进行治疗。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以及服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前人在煎药、服药的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也要注意吸取这些宝贵经验。例如《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法:“……取药一剂用水七杯,微火煎取三杯,除去药渣,温服一杯,约过半小时,再喝热稀粥一杯,以助药力,盖上被卧约二小时,令遍身潮润出微汗为最好,不可令大汗淋漓,如大汗,病必不除。若服这一杯药,病全好了,就停服其余的两杯。若服一杯没有出微汗,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再照前法服一杯,约在半天左右的时间连服三杯。若病情较重,则可不分昼夜连续服用。若服完一剂病症仍有,可再服一剂。遇汗难出者,可连服二、三剂。”大承气汤的煎服法:“用清水十茶杯,先煮枳实、厚朴,取五杯,去掉药渣,放入大黄,再煎到两杯时,去掉药渣,放入芒硝,更上微火煮一、二沸,分成两次服,服药取得大便泻下后,其余的药就停服。”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煎药方法、服药方法,都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群药的制备(1)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砂锅,因为砂锅有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煎药时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损害人体健康。(2)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多少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是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4)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即在沸前宜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之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煎15分钟为宜;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分钟为宜,二煎沸后5-1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为宜。(6)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即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后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有些药物因临床治疗需要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川乌、草乌或制附子,经1-2小时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2)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一般来说,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饮片再煎煮5-10分钟即可。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等。②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也需后下,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入煎即可。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3)包煎:包煎即是把需要包煎的饮片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其他群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在在煎煮过程中粘糊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②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复花、枇杷叶等。③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黄、海金沙、六一散等。(4)烊化(融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也可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对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分服,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5)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再将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不同煎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一般饮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钟。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质地坚硬的贵重药。如羚羊角、水牛角应单独煎煮2~3小时。(6)对服:对于液体中药,放置其他药中煎煮,往往会影响其成分,故应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汁后,再行对入服用,如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7)冲服: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群药的煎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如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等。(8)煎汤代水: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取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灶心土等。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只有择时服药才能取得最佳疗效。(1)服药的次数。服汤药一般都习惯于早晚两次,中药的头煎、二煎不能一次吃完,应该分两次吃,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匀,所起的作用持久。(2)服药的温度。温服:一般汤剂宜温服,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栝楼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热服:将煎得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急症用药、寒症用药、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药宜冷服。(3)特殊的服药方法。止吐药应少量多次冷服,以免吐出。在治发作性疾患时,宜在发作前服用。对昏迷牙关紧闭的病人,可撬开牙关后将药灌入或进行鼻饲。(4)服中药时的忌口。如不能吃绿豆;服人参时,不宜吃萝卜等。不能用茶水服药。服药时一般宜少吃豆类、肉类、生冷类及其它不好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负担,影响恢复健康。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总之概况起来说:解表药宜急火,煎的时间不要太长(约10-20分钟),约2-4小时,服药一次,病好则停服。补益药宜慢火久煎(约30-40分钟),每日早晚服一次,可比较长期地服用。攻下药已空腹服。治上焦病的药宜饭后服。治下焦病的药宜饭前服。治中焦病的药宜在两顿饭之间服。急救服药,以快速为主不拘泥时间。这是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