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1页
GB 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2页
GB 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3页
GB 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4页
GB 51020-2014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ventilationdedustingandfume

scrubbingofaluminumsmelter

GB51020-2014专用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专用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GB51020-2014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3印张76千字

2014年12月第1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

人人文库☆

统一书号:1580242·498

定价:1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82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

的公告

专用

现批准《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规范》为国家标

准,编号为GB51020—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其

中,第3.1.4(8)、3.2.7、3.3.5(3、5)、3.4.11、7.7.2、

7.7.6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人文库2014年7月13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

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国内电解铝企业进行了广泛

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广泛征

求了有关设计、科研、生产等单位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制订了规

范报批稿,最后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查定稿。专用

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通风除尘基本

规定、电解生产系统、炭素生产系统、辅助及附属设施、烟气净化基

本规定、电解烟气净化、焙烧烟气净化。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条文的解释,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沈

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地址:沈阳市和平北大街184号,邮政编码:110001),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人人文库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

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1·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万沐赵科松邓七一邓翔张青慧

戚焕岭蔡红敏刘军山韩安玲何忠茂

周真钱怡松叶芳涛王印夫刘文奇

主要审查人:吕维宁陈明元李允斌赵加宁杨海峰

郭克敏卢达川刘辛李龙

专用

人人文库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通风除尘基本规定………(4)

3.1通风……………………(4)

3.2除尘……………………(6)

3.3通风除尘设备……………(7)

3.4风管及其他……………(8)

3.5自动控制………………专用(10)

3.6消声与隔振……………(10)

4电解生产系统……………(12)

4.1电解车间………………(12)

4.2残极冷却间……………(12)

4.3铸造车间………………(12)

4.4抬包清理间……………(13)

4.5阳极组装………………(13)

4.6电解槽修理及辅修………(15)

4.7氧化铝及氟化盐储运……(15)

4.8配电装置人人文库………………(15)

4.9整流所…………………(17)

5炭素生产系统……………(18)

5.1原料仓库………………(18)

5.2沥青熔化………………(18)

5.3煅烧……………………(18)

5.4生阳极、生阴极制造……(19)

·1·

5.5焙烧及炭块转运…………(20)

5.6返回料处理……………(20)

5.7石墨化…………………(21)

5.8机械加工………………(21)

6辅助及附属设施…………(22)

6.1给排水设施……………(22)

6.2动力设施………………(23)

6.3公用设施及附属建筑……(23)

7烟气净化基本规定………(24)

7.1总体配置………………(24)

7.2氧化铝输送和计量………(24)

7.3净化设备………………(24)

7.4排烟管道………………专用(27)

7.5烟囱……………………(28)

7.6运行检测和控制…………(28)

7.7安全设施………………(30)

8电解烟气净化……………(32)

8.1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及净化效率…………(32)

8.2总体配置………………(32)

8.3基本设计参数……………(33)

8.4排烟系统及设备…………(33)

9焙烧烟气净化……………(36)

9.1焙烧烟气污染物及排放量………………(36)

9.2焙烧人人文库烟气净化系统………(37)

9.3焙烧烟气净化系统管道及设备配置………(39)

本规范用词说明………………(41)

引用标准名录…………………(42)

附:条文说明…………………(43)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ofventilationanddedusting………(4)

3.1Ventilation………………(4)

3.2Dedusting………………(6)

3.3Ventilationanddedustingequipment……(7)

3.4Air-ductandothers……(8)

3.5Automaticcontrol………(10)

专用()

3.6Sounddeadeningandvibrationinsolation…10

4Aluminumproductionsystem…………(12)

4.1Potroom………………(12)

4.2Buttcoolingshop………(12)

4.3Casthouse………………(12)

4.4Includingladlecleaninghouse……………(13)

4.5Anoderoddingshop……(13)

4.6Potlininganddeliningshop……………(15)

4.7Aluminaandfluoridesstorageandconveying……………(15)

4.8Powerdistributiondevice………………(15)

4.9Rectifierstation…………(17)

人人文库………………()

5Carbonproductionsystem18

5.1Rawmaterialstorage……(18)

5.2Pitchmelting……………(18)

5.3Calcination………………(18)

5.4Greenanode,greencathodemanufacture…(19)

5.5Bakingandcarbonblocktransport………(20)

·3·

5.6Recycledbutttreatment…………………(20)

5.7Graphitization…………(21)

5.8Machanicaltreatment……(21)

6Auxiliaryandancillaryfacilities………(22)

6.1Watersupplyandwaterdrainagefacilities………………(22)

6.2Powerfacilities…………(23)

6.3Publicfacilitiesandancillaryarchitectures………………(23)

7Generalrequirementsoffumescrubbingsystem………(24)

7.1Allocationingeneral……(24)

7.2Aluminaconveyingandmeasurement……(24)

7.3Scrubbingequipment……(24)

7.4Fumeexhaustduct………(27)

7.5Stacks…………………专用(28)

7.6Detectingandcontrol……(28)

7.7Safetyfacilities…………(30)

8Potfumescrubbing………(32)

8.1Sort,dischangeamountandscrubbing

efficiencyofpollution……(32)

8.2Allocationingeneral……(32)

8.3Generaldesignparameters………………(33)

8.4Fumeexhaustingsystemandequipment…(33)

9Bakingfurnacefumescrubbing…………(36)

9.1Sortanddischangeamountofpollution…(36)

9.2Bakin人人文库gfurnacefumescrubbingsystem……(37)

9.3Bakingfurnacefumescrubbingsystem

ductandequipmentdisposition…………(3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1)

Listofquotedstandards……(42)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3)

·4·

1总则

1.0.1为提高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水平,做到技术

先进、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经济合理、方便管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铝电解厂,以及铝电解

阳极、阴极制造厂的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的通风除尘和烟气净化

工程的设计。

1.0.3与通风除尘、烟气净化有关的生产工艺设计,应采用不产

生或少产生有害物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1.0.4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应采用高效专用、节能、安全的技

术、工艺和设备。系统的废水、废料、废渣应采取处理措施,符合生

产要求时应返回生产系统。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施,应与相关

生产工艺系统或设备联锁控制。

1.0.5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设计的装备水平不应低于工艺设计

水平,并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0.6铝电解厂通风除尘与烟气净化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人人文库

·1·

2术语

2.0.1烟(粉)尘污染源pollutionsourceoffume(dust)

产生烟(粉)尘的部位。

2.0.2有害气体harmfulgas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气体。

2.0.3烟气fume

电解槽、焙烧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

2.0.4通风ventilation

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空气进入或排出房专用间,以满足卫生、

安全等空气环境要求的技术措施,由排风罩、风机、管道及进排风

口等组成。

2.0.5除尘dedusting

对铝电解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清洁处理的技术措

施,由集气吸尘罩、管道、除尘器、排灰装置、风机及排气烟囱等组

成。

2.0.6烟气净化fumescrubbing

对铝电解槽、焙烧炉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烟气进行净化治理的

技术措施。

2.0.7烟气净化系统fumescrubbingsystem

铝电解人人文库槽、焙烧炉烟气治理的系统工程,由管道、除尘器、风

机、烟囱,以及系统辅助装置组成。

2.0.8袋式除尘器bagfilter

利用由过滤介质制成的袋状或筒状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

中的粉尘及吸附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的收尘

净化装置。

·2·

2.0.9高压静电除尘器high-voltag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利用高压电场对荷电粉尘、荷电焦油液滴的吸附作用,把粉

尘、焦油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收尘器。通常也把处理液态沥青焦

油为主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称为电捕焦油器。

2.0.10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

气体在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的状态。本规

范规定的烟气量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专用

人人文库

·3·

3通风除尘基本规定

3.1通风

3.1.1铝电解厂通风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间通风设计依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

学有害因素》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2产生余热及有害气体的生产车间,应设专用置通风设施。散发

有害物质的生产设备应密闭。污染源应局部通风,不能满足卫生

要求时,应再辅以全面通风。

3车间内工艺设备布置、建筑形式应与通风设计相互协调,

对余热及有害气体应进行防护和治理。

4当室内产生的余热及有害物质会造成相邻房间污染时,室

内应保持负压。当工艺生产对室内空气有清洁要求时,室内应保

持正压。

5通风系统的送风口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排风口应布

置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6需人人文库通风的房间有防尘要求时,进风应采取过滤措施。

7通风量应根据余热、有害物的放散量和有害物质的容许值

确定。余热量应包括建筑冷负荷。

8有害物质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16297的有关规定。

9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

3.1.2自然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产车间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2夏季应采取有利于排除余热降低室内温度的措施,冬季应

采取有利于利用余热保持室内供暖温度的措施。进排风口应采取

启闭措施。

3.1.3机械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械排风的生产厂房,宜采用自然补风,不满足要求时,宜

采用机械送风;

2机械排风生产厂房室温有要求时,应进行风量平衡和热平

衡计算;

3机械通风系统应按工艺生产流程、生产作业时间、排除的

有害物质性质划分;

4同时放散余热及有害气体或仅放散密度小专用于空气的有害

气体的车间,除局部排风外,宜从上部区域采取自然或机械排风,

排风量不应小于1次/h的换气次数;当房间高度大于6m时,排风

量可按6m3/(h·m2)计算;

5放散粉尘或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的车间,宜从下部区

域排风,送风宜送至上部区域,且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

2/3、上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1/3,换气量不应小于1次/h。

3.1.4事故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能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房间,应设置

事故通风系统。

2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

承担,且事人人文库故发生时,应保证事故通风量的要求。

3非密闭房间事故排风可不设置补风系统。密闭房间应设

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应大于排风量的50%,事故排风系统应

与补风系统联锁。

4事故通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

散量最大的或聚集最多的位置。

·5·

5事故通风的排风口,不应设在人员停留或通行的位置。排

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不足

20m时,排风口应高于进风口6m以上。

6对于放散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房间,当设置可燃或有害气体

检测、报警装置时,事故通风系统宜与其联锁启动;

7事故通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经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

不应小于12次/h;

8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设置电器开关。

3.2除尘

3.2.1除尘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尘系统设计依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专用值第1部分:化

学有害因素》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

分:物理因素》GBZ2.2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2系统的装备水平不应低于生产工艺设备的装备水平。系

统应与对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转,并应与有关工艺设备联锁。

3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根据所关联的生产工艺流程、排风

点同时使用率、粉尘及有害气体性质、粉尘的回收处理方式、系统

的经济性、运行管理的有效性确定。

4系统总风量应按同时工作的排风点风量总和附加各非同

时工作排风点排风量的15%~20%确定。各排风点的排风管上

应装设调节人人文库阀,在各非同时工作的排风管上应装设启闭阀,并应与

对应的工艺生产设备联锁。

5对生产排风负荷变化较大的系统,其设备应采取节能措

施。

6系统收集的粉尘及含尘污水应采取回收或处理措施,符合

工艺生产要求时应返回工艺流程中,不符合工艺生产要求时应明

·6·

确去向和运输方式,并应设置相应的输送设备。粉尘的收集和处

理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7系统应根据粉尘的性质及温、湿度等特性,采取保温和排

水等防止结块、黏结、堵塞管道的措施,并应在管道上设置清扫口。

除尘器前的管路上可设置压缩空气吹扫等设施。

8散发粉尘及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自动化、机械化,并应

采取密闭、隔离和负压操作措施,生产设备应密闭并设收尘罩。

3.2.2局部排风口位置和密闭罩形式,应根据设备特点、生产工

艺特点、有害物散发形式、安全要求、方便操作及维修等因素确定。

3.2.3对于电解质清理机、电解质破碎机、残极破碎机、筛分机,

应采用整体密闭或大容积密闭形式。

3.2.4安装斗式提升机、胶带输送机等设备的地坑,宜设置全面

通风除尘设施,换气次数不宜小于6次/h。专用

3.2.5除尘系统排向大气的排气筒高度及有害物浓度,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及《铝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GB25465的有关规定。

3.2.6除尘器、通风机等进出口管路上应设置风量、压力、温度及

有害物浓度等测定孔,并应设置相应的测试用电源。

3.2.7系统保温、伴热设施的热媒严禁使用易燃易爆介质。

3.3通风除尘设备

3.3.1通风机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风机的风量应在系统计算的总风量上附加风管和设备

的漏风量;人人文库

2通风机的压力,当采用定转速通风机时,应在系统计算的

压力损失上附加10%~15%的裕量;当采用变频通风机时,应以

系统计算的总压力损失作为额定风压,但风机电动机的功率应在

计算值上再附加15%~20%的裕量。

3.3.2输送非标准状态空气的通风、除尘系统,以实际容积风量

·7·

用标准状态下的图表计算系统压力损失值时,通风机风量和风压

均不应进行修正,但应验算电动机的轴功率。

3.3.3选择除尘器等空气处理设备时,应附加风管等漏风量,风

管允许漏风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3条的规定。

3.3.4除尘器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分、腐蚀性、爆炸性、温度、湿度、露点、

气体量和含尘浓度;

2粉尘的化学成分、密度、粒径分布、腐蚀性、亲水性、磨琢

度、比电阻、黏结性、纤维性和可燃性、爆炸性等;

3净化后气体的容许排放浓度;

4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

5粉尘的回收价值及回收利用形式;

6除尘器的设备费、运行费、使用寿命、场专用地布置及外部水、

电源条件等;

7维护管理的繁简程度。

3.3.5除尘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尘器宜布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

2设备布置应便于收尘粉返回工艺系统或回收输送;

3处理有爆炸、燃烧危险的粉尘的除尘器,应采取防静电措

施,并应设有泄爆装置;

4严寒地区的除尘设备宜配置在室内;

5沥青烟处理装置的进出风管应设置防爆式关断阀,并应与

设备本体火灾监测及灭火人人文库设施联锁。

3.3.6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留有操作、维修空间,应预留

安装维修孔洞,并应设置起吊设施、操作平台等。

3.4风管及其他

3.4.1通风系统风管,宜采用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管或

圆形管;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圆形管。

·8·

3.4.2风管截面尺寸规格,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3.4.3风管漏风量应根据管道长度及气密程度确定,对于送、排

风系统宜为系统总风量的5%~10%;除尘系统宜为系统总风量

的10%~15%。

3.4.4通风、除尘系统各环路的压力损失应进行压力平衡计算。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送、排风系统不宜大于15%,除

尘系统不宜大于10%。

3.4.5除尘系统风管管径不宜小于120mm,并宜垂直和倾斜敷

设;小坡度或水平敷设的管段宜缩短长度;支管宜从主管上部或侧

部连接,三通夹角不宜大于45°。

3.4.6除尘风管内气流速度应根据管道布置形式和粉尘性质确

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专用

1垂直管道内风速不宜小于15m/s;

2倾斜角度30°以上时风管,管内风速不宜小于17m/s;倾斜

角度30°以下或水平风道,管内风速不宜小于18.5m/s;

3除尘点较多的除尘系统,宜采用集合管连接方式。

3.4.7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宜按表3.4.7采用。

表3.4.7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m/s)

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6~144~12

支管2~82~6

3.4.8风人人文库管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风系统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接触腐蚀性气体的

风管及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管道壁厚宜按现行国家标

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

行。

2除尘系统的风管应采用钢板制作,易受冲刷部位应采取增

加壁厚、采用碳化硅及陶瓷复合管等防磨措施。

·9·

3.4.9除尘风管的壁厚,宜按表3.4.9采用。

表3.4.9除尘风管壁厚(mm)

管径直管弯管

D<3002~43~6

300≤D<8004~56~8

800≤D<15005~68~12

1500≤D<30006~812~14

D>30008~1014~16

3.4.10输送高温气体的风管,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3.4.11可燃介质管道、电线及排水管道等,不得穿过风管的内腔,并

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可燃介质管道,不得穿过通风机室。

3.4.12对于排除有害气体或含有粉尘的通风专用系统,风管排风口

宜采用锥形风帽。

3.5自动控制

3.5.1通风与除尘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系统,宜采用集中和就地

控制方式;且设计标准不得低于所服务的工艺生产控制标准。

3.5.2与工艺生产相关的通风除尘系统,应与工艺控制实施联

动、联锁,集中控制系统应嵌入工艺生产集中控制系统中,应先于

工艺设备启动、后于工艺设备停机。

3.5.3排除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以及甲、乙类工业

建筑的全面排风系统,应在工作地点设置通风机的启停状态显示

信号装置。人人文库

3.5.4防火与排烟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6消声与隔振

3.6.1通风与除尘系统的消声与隔振设计计算,应根据车间总体

·10·

噪声和振动要求、噪声和振动的大小、频率特性及其传播方式确

定。

3.6.2通风与除尘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

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消声量应通过

计算确定。

3.6.3消声处理后的风管不宜穿过高噪声的房间;噪声高的风

管,不宜穿过声环境要求高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进行隔声处

理。

3.6.4配置在室外的设备,当其噪声达不到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3.6.5通风与除尘系统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

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08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风机等设备产生的振动,当自然衰减专用不能达标时,应设

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

2通风机在楼板上安装时,宜采用整体减振安装方式;

3振动设备的进、出口管道,宜采用软管连接;

4受设备振动影响的管道,应采用弹性支吊架;

5通风管道内风速宜按表3.6.5选用。

表3.6.5通风管道内的风速

室内允许噪声级(dB)主管风速(m/s)支管风速(m/s)

25~353~4≤2

35~504~72~3

50人人文库~656~93~5

65~858~125~8

·11·

4电解生产系统

4.1电解车间

4.1.1电解车间余热及有害气体排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4.1.2自然通风计算,应根据电解槽散热量、母线散热量、电解槽排

烟量,结合建筑结构形式确定;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设计比选。

4.1.3自然通风的进风方式应能消除风向和风压的变化对自然

通风效果的影响。寒冷地区的电解车间,冬季应采取防寒措施,进

风口应采取关闭措施。进风口宜采用带通风隔墙的结构形式;排

风口宜采用屋顶自然通风器。专用

4.1.4炎热地区,车间内吊车司机室宜采用空调方式降温。

4.1.5电解车间生活室宜采用空调降温方式。

4.1.6下列部位和装置应设置除尘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解质卸车料斗处、斗式提升机及电解质储仓顶等产尘处,应

采取除尘措施,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送入电解质储仓作为生产物料;

2天车料仓加料点,除尘器宜为天车自带;

3电解槽顶部氟化盐加料箱,除尘器宜为加料车自带。

4.2残极冷却间

4.2.1残极冷却间的残极降温,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方式,

排出的含氟人人文库及含尘气体宜送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处理。

4.2.2残极冷却通风量宜按残极堆放量、冷却时间和平均温降计算。

4.3铸造车间

4.3.1消除车间余热应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风宜利用外墙的

低侧窗,排风宜采用车间顶部避风天窗或屋顶通风器。当车间设

·12·

有供暖设施时,屋顶排风窗或通风器应采用关闭装置。

4.3.2自然通风计算,应根据设备散热量、结合建筑结构形式确定。

4.3.3混合炉、铸造机等高温及热辐射强度大的操作地点,宜设

置局部送风降温装置。

4.3.4燃气式混合炉炉前操作口应设置排风系统;且宜并入炉的

尾气除尘系统中,一并处理后排入大气。

4.3.5铝锭模具预热时产生的烟气,宜在烘干区域上方设置通风

设施处理。

4.3.6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4抬包清理间

4.4.1抬包清理机、切砖机和磨砖机等生产设专用备产生的粉尘,应

设置除尘系统处理。

4.4.2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5阳极组装

4.5.1残极堆放区余热及有害气体消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进风宜利用外墙的低侧窗,排风宜采用车间顶部避风天窗或屋顶

通风器。

4.5.2车间全面通风,宜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4.5.3磷人人文库铁熔化区,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4.5.4磷铁熔化炉加料及捞渣时溢出的烟气宜设置机械排风系

统排除。排风罩宜设置为回转式。罩口风速不宜小于2.5m/s。

4.5.5磷铁浇注时产生的烟气,宜在该区厂房上部设置屋顶风机

排除。排风量宜按每浇注1t磷铁产生4万m3/h~5万m3/h的

烟气量计算。

4.5.6石墨烘干机烟气宜采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排除。

·13·

4.5.7中频炉配电室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排风量应取下列两

项中的大值:

1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

2排除室内全部设备余热所需的排风量。

4.5.8下列部位和装置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人工电解质清理作业时,宜在清理工位一侧设置侧吸条缝

排尘罩,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运至电解车间室外电解质料仓。

2装卸站托盘翻转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

器收下的粉尘宜运至电解车间室外电解质料仓。

3电解质清理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

收下的粉尘应送入电解质仓。

4残极抛丸机、残极压脱机产生的粉尘,应专用设置除尘系统处

理,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应设置储仓贮存外卖。

5磷铁环压脱机和磷铁环清理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

统处理,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磷铁环清理

机废料一并处理。

6钢爪抛丸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收

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钢爪抛丸机废料一并处理。

7铝导杆清刷机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

应采取防爆措施,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接料箱储存,并应与铝

导杆清刷机废料一并处理。

8电解质的给料、运输、破碎、筛分、装车设备及料仓在生产

过程产生的人人文库粉尘,应设置除尘系统处理。除尘器收下的电解质应

送入电解质仓。破碎机应采用整体密闭,料仓下出料装车口宜根

据车型设置排风罩。

4.5.9阳极组装车间地面宜采用真空清扫系统。

4.5.10车间防排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14·

4.6电解槽修理及辅修

4.6.1电解槽内衬修理间余热及有害气体消除,应采用自然通风。

4.6.2下列产生粉尘的设备应设置除尘系统:

1炭块加工部的铣床、锯床等;

2阴极棒清理用的喷砂室或喷丸室的清理设备;

3耐火材料加工部的磨砖机、切砖机等。

4.6.3混捏锅应设置排烟罩排风。

4.6.4焊接工区宜设置全面排风。

4.7氧化铝及氟化盐储运

4.7.1袋装氧化铝、氟化盐在料斗处拆袋时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

系统处理,宜采用袋式除尘器,收下的氧化铝、氟专用化盐应返回工艺流

程。料斗处宜设置条缝形侧吸式排风罩,条缝口风速不宜大于14m/s。

4.7.2氧化铝输送设备、贮仓、加料箱等部位产生的粉尘,应设置

除尘系统处理,除尘设备宜采用袋式除尘器,收下的氧化铝应进入

工艺输送系统。

4.8配电装置

4.8.1配电装置应根据工艺要求、气象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采用

下列降温方式:

1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2机械人人文库进风、机械排风;

3机械降温送风,机械排风或自然排风;

4空调降温方式。

4.8.2配电装置通风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风百叶窗及进风口应采取过滤粉尘和关闭措施;

2通风管道宜采用不燃、绝缘材料;

3电源开关应安装在进门处;

·15·

4配电装置室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系统应能自动切断通风

机的电源;

5当采用气体灭火时,百叶窗(百叶风口)应设置电动关闭装

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4.8.3配电室夏季室内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0℃,应设置不少于

12次/h的事故排风,事故排风可兼作平时通风。

4.8.4车间低压配电室排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无干式变压器时,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计算;

2室内有干式变压器时,排风量应取下列两项中的大值:

1)10次/h的换气量;

2)排除室内全部设备余热和建筑热负荷所需的排风量。

4.8.5室内布置干式变压器,当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时,

宜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排风量宜大于干式变压专用器所需排风量的

10%;当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系统时,应采用风管送风。

4.8.6六氟化硫电器设备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室及其设备检修室应设置直流式机械通风,室内空气

中六氟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6000mg/m3。

2正常运行时的通风换气次数应按不少于2次/h计算。吸

风口应设置在室内下部。

3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事故排风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

于12次/h计算。

4与六氟化硫电器设备室相通的地下电缆夹层及电缆沟,应

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4次/h计算,排

风口应设置人人文库在电缆夹层及电缆沟下部。

5室内机械通风设备、风管及附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6排风口应接至室外并高出屋面。

7室内设有六氟化硫检测装置时,事故排风系统应与检测装

置联锁控制。

4.8.7隔离变压器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6·

1夏季排风温度不应超过40℃。

2具有消防检测系统的隔离变压器室,当发生火灾时,应能

自动切断通风机的电源。

4.8.8变频器室温度不应超过40℃,当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

采用空调方式降温。

4.9整流所

4.9.1整流器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

2通风量宜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0℃计算。余热量应包

括全部设备、母线散热量及建筑冷负荷。

3排风口位置及高度,不应影响上部房间通风系统的进风。

4不具备采用通风方式消除余热的条件,专用且整流器设有隔断

时,可采用空调方式降温。

5进风百叶窗及进风口应设置粉尘过滤器和密闭门。

4.9.2电容器室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

2通风量宜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0℃计算,余热量应包

括全部设备、母线散热量及建筑冷负荷;

3进风百叶窗及进风口应设置粉尘过滤器和密闭门。

4.9.3电缆夹层通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

2地人人文库下电缆夹层应有自然进风通道;

3地下电缆夹层通风系统排风口位置及高度,不应影响上部

房间通风系统的进风。

4.9.4整流所主控室采用气体灭火时,应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

应按5次/h计算。排风口应设在房间下部,且排风口或排风管道

上应设置隔断阀,气体灭火时应自动关闭,并应在灭火结束打开排

风。排风出口应直接排至室外。

·17·

5炭素生产系统

5.1原料仓库

5.1.1原料仓库汽车卸料整体换气小室,应设置除尘系统。

5.1.2寒冷地区,原料仓库除尘系统设备应配置在室内,并应设

置集中供暖系统。

5.2沥青熔化

5.2.1沥青烟气宜采用焚烧法净化,焚烧法净化应符合本规范第

9.2.4条的规定。专用

5.2.2沥青熔化的烟气净化系统采用电捕焦油器净化时,系统应

设置备用检修风机;风机选型参数宜为计算值的1.3倍以上,风帽

宜选用锥形风帽,且系统宜设置焦油处理回收装置。

5.2.3沥青烟气净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路系统应采取保温措施;

2沥青储槽烟气宜接入沥青熔化器烟气净化系统;

3沥青烟气管道内烟气平均流速宜为8m/s~12m/s;

4沥青烟气管路系统应采用垂直或倾斜管道,管路低点处应

设置焦油排放口,并应设管道清理门;

5风人人文库机应采取排沥青焦油措施。

5.3煅烧

5.3.1石油焦煅烧回转窑及罐式炉烟气应设置余热利用系统,并

应采取烟气脱硫措施。

5.3.2石油焦冷却机烟气处理宜采用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

两级除尘,旋风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应返回工艺流程,袋式除尘器收

·18·

集的粉尘不宜返回工艺流程;当采用烟气送入燃烧室方式时,宜采

用旋风除尘器一级除尘。

5.3.3煅前、煅后石油焦在输送过程产生的粉尘,应设置除尘系

统进行处理。除尘器应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尘器收下料宜返回生

产系统。

5.3.4无烟煤电煅烧炉排风除尘及进煅后储仓前的除尘系统

收集的粉尘,不宜返回工艺流程。除尘粉返回工艺流程时,返

料系统及密闭的加料仓顶部不得存在通风死角,并应设置系统

防爆阀。

5.3.5电煅烧炉排风袋式除尘器滤袋应采用耐高温、防静电滤

料,设备应采取防爆措施。

5.3.6阴极煅烧炉加料系统除尘设备宜远离煅烧炉烟囱,并应设

置在上风向。专用

5.4生阳极、生阴极制造

5.4.1除尘系统的划分应与工艺生产系统划分相对应,系统启停

应与工艺生产设备联锁,收尘粉宜送入收尘粉仓或磨粉仓。

5.4.2混捏、成型所产生的沥青烟气净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沥青烟气宜采用焦粉吸附(黑法)的方式或焚烧法进行净

化;

2沥青烟气净化系统采用焦粉吸附方式进行净化时,应

采用磨粉料进行吸附净化,焦粉的加入量宜按烟气中焦粉浓度

40g/m3~人人文库60g/m3计算。系统应设置单独的加料粉仓,加料粉

仓的储存量宜为8h正常工作需要的供料量以上,但不得低于

4h的供料量;

3焦粉吸附净化加料粉仓应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