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盖章):五窗虫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二、建设内容………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4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8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100七、结论……···································································100专题附件附图(一)专题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二)附件附件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印发普洱供电局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通知》(云电规划〔2023〕323号)附件3220kv宁洱变前期环保手续文件附件4本项目线路路径协议文件附件5项目所在区域"三区三线"查询结果附件6变电站类比监测报告附件7输电线路类比监测报告附件8检测资质证书附件9本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0危废处置合同附件11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宁洱片区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项目弃+场及给水情况的说明(三)附图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110kv民政变电站平面布置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件3本项目110kv线路路径走向、沿线敏感目标分布示意图附图4220kv宁洱变电站周边环境情况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5110kv民政变电站周边情况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6线路沿线电磁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7新建110kv架空线路塔基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附图8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附图9本项目新建变电站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布置图附图10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1项目与云南省水功能区划相对位置关系附图12项目区域地表水系图附图13本项目新建架空线路塔型一览图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2306-530821-04-01-795059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同心镇地理坐标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新建站址中心经度100度59分47.452秒,纬度23度。6分43.611秒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220kv宁洱变电站站址中心经度101度。3分44.573秒,纬度22度59分14.001秒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点经度101度3分42.210秒,纬度22度59分16.522秒,终点经度100度59分45.461秒,纬度23度6分44.711秒回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起点经度101度。3分42.211秒,纬度22度59分16.520秒,终点经度100度59分46.10秒,纬度23度。6分45.740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1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33430m2/36.7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10586环保投资(万元)103.7环保投资占比(%)0.980%施工工期12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附录B"要求设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已经纳入《普洱市"十四五"智能电网发展规划-配电网(农网)》,该规划已由普洱供电局报送至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评审,截止目前,该规划尚未取得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根据云电规划〔2023〕323号,本项目已纳入《普洱市"十四五"智能电网发展规划配电网(农网)》,该规划尚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1)项目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站址区域占地为工业园区规划的供电用地。根据《云南思茅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及批复,宁洱片区功能结构"一环,两轴、两心、四区、多组团"的空间功能结构。一环:外围产业发展环线。两轴:联动产业区与城市功能区融合发展的两条融合轴线。两心:两个城市功能服务中心。四区:两个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区、一个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区、一个现代物流产业区。多组团:林板家居产业组团、绿色食品产业组团、机械机电产业组团、智能设备组团、新材料组团等。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项目建设主要为满足普洱市宁洱县北部片区负荷增长,解决新增负荷用电问题,同时优化片区110kv、35kv、10kv网架结构,提高片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拟建站址位于工业园区规划红线内,不涉及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及矿区等敏感区域,土地性质为规划区内稳定耕地。项目的建设已取得云南思茅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的原则同意意见,项目的建设满足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产业类型及用地性质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2014-2030)》及批复相符合。 2图1-1本项目与规划工业园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2)项目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符合性分析表1-1本项目与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总体要求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影响类别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规划环评要求符合性分析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工业空气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GB3096-2012)二级标准,对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包含的特征污染物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参考限值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片区与居民住宅区的临近度按国家相关行业环境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执行水环境控制区域水境污染,维持改善地表水水及水生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新建变电站内设置有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才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声环境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规划片区工业用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教育用地和区疗用地达到1类标准,其它达2类标准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规划的工业用地内,经预测,变电站运营期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排放限值要求。 3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100%本项目不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率100%本项目新建变电站生活垃圾经站内垃圾箱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工业园指定的位置。危险固废处置率100%100%建设单位已与相关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站内产生的危废能100%得到处置。环境规划片区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标准新建变电站内设置的事故油池能100%满足单台设备最大油量,事故油池防渗措施满足相关要求,能有效防范事故油泄露风险,土壤污染风险可控。周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表1风险筛选值地下水环境规划片区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新建变电站内设置的事故油池能100%满足单台设备最大油量,事故油池防渗措施满足相关要求,能有效防范事故油泄露风险,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风险可控。CGB/T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废水工业废水收集率100%100%本项目不涉及园区废水处理达标率100%100%企业废水排口达标率100%废气园区工业尾气排放达标率100%100%本项目不排放废气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处置利用率100%本项目不产生工业固废;变电站运营期的生活垃圾纳入工业园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单位已与相关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站内产生的危废能100%得到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率100%100%危险固废处置率100%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率100%经预测,变电站运营期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总量控制指标大气S02、N02、VOCS颗粒物:112.802t/avocs:1.81lt/as02:62.76t/aNOx:53.795t/a本项目不涉及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废水不外排。 4综上,本项目的建设满足《云南思茅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文的管控要求。2产业政策和城乡规划符合性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9号令,2021年12月30日起实施)中第一类鼓励类(四、电力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站址及线路路径符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开了村镇建设规划范围,宁洱县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审查并原则同意(详见附件4)。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城乡规划。 5表1-2本项目所在地各地政府部门协议情况一览表出文单位协议意见对意见的落实情况宁洱县人民政府《普洱供电局关于征求110千伏民政变输变电项目工程站址及输电线路路径协议的函》收悉,经县人民政府组织宁洱镇人民政府、同心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交运局、县水务局、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宁洱分局、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委员会对变电站站址及线路路径进行审查,现复函如下同意110千伏民政输变电项目工程站址及输电线路路径走向。建议市供电局选择推荐路径方案及推荐站址,避免对生态红线造成影响。变电站站址占用了耕地保护目标,需明确补充耕地落实方式。本项目输电线路已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在变电站开工前将明确变电站耕地的落实方式。宁洱县水务局同意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宁洱分局变电站选址符合工业园区的规划,线路工程避让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环境敏感区,同意选址选线。然资源局经审核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选址(推荐方案与推荐路径方案塔基)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备选路径方案涉及跨越生态保护红线(但塔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建议选择推荐路径方案及推荐站址,避免对生态保护红线造成影响。变电站站址占用了耕地保护目标,需要明确补充耕地的落实方式。本项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选择了推荐站址、推荐路径方案作为站址、线路方案,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用地预审,在变电站开工前将明确变电站耕地的落实方式,符合要求。宁洱县发展与改革委同意宁洱县交通运输同意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委员会同意宁洱镇意见建议认真核实是否与思茅产业园宁洱片区规划相冲突,特别是粮食产业园。本项目不涉及粮食长野原,项目建设符合云南思茅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同心镇意见同意3.项目与云南省、普洱市"三线一单"的符合性(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北京等省(区、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207号),结合宁洱县自然资源局的"三区三线"查询结果,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均属于"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详见附件5),输电线路距离生态保护红线最近约为150m,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牵张场、人抬道路等临时占地,符合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在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基础上,并采取本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各项污染因子能够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等级,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本项目会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资源,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原则同意意见;项目施工及运营期用水、用电量很小,项目所在地资源量可以承载,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用上限。(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云政发〔2020〕29号)、《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普洱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发〔2021〕25号),本项目变电站位于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输电线路途经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同心镇,属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般管控单元、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般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表1-3项目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单元名称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各县(区)优先保护单元一般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原则上按照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2)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控;重要湿地依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进行管理;生态公益林依据《国家级公1.本项目属于电力行业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线性工程,不属于大规模开发建设项目,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可控,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2.本项目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天然林等区域, 7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天然林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保护天然林的通知》、《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等进行管理;基本草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进行管理。项目输电线路、站址不涉及国家级公益林,但涉及占用云南省级公益林,占用林地的项目,开工前需依法办理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手续。项目已取得宁洱县林草局的原则同意意见,满足相关管控要求。各县(区)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项目建设和运行应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管理规定。本项目建设期按相关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管理规定,符合一般管控单元相关管控要求。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云南省及普洱市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图1-2本项目与云南省"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4项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41项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输电线路在选线阶段已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宁洱松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同时项目建设未进入其他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需要特别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域,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 8水源保护区,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4.2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1)项目与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云环发〔2022〕13号,2022年4月8日),云南省在"十四五"时期,锚定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推动实现以下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①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行业单位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明显上升,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和设市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③生态安全不断夯实。自然生态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巩固提升,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④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涉危、涉重和医疗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持续加强,核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智慧化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建成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期新建变电站及塔基基础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当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较小;项目运行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变电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定期清理,不外排,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站内垃圾桶收集后定期清运至般海村垃圾收集点,纳入当地生 9活垃圾处理系统;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根据本次评价的预测及分析,项目建成后周边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的相关要求,不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与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冲突。(2)项目与普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20年9月20日,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普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普洱市在"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目标如下:2035年远景目标。普洱市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更加优越,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提升,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全社会形成节能、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努力成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2025年主要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一降一减双提升双突破"即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持续减少,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实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①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比例完成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并实现国家、省级下达目标,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巩固,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全面消除国控劣V类断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③生态安全不断夯实。基本建立自然生态监管制度,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无量山哀牢山和南部边境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努力成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④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重金属污染及尾矿库等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生态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全面建成各环境要素统筹、信息共享、统一发布、上下协同、精准服务的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成一支人员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期新建变电站及塔基基础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当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较小;项目运行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变电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定期清理,不外排,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站内垃圾桶收集后定期清运至般海村垃圾收集点,纳入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根据本次评价的预测及分析,项目建成后周边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的相关要求,不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与普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冲突。《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五条禁止扩散、放生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第二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以及开发自然资源,应当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重要生态系统破坏、损害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和生境的,应当制定专项保护、恢复和补偿方案,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应当评价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94号)、《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云环通〔2013〕73号),本项目建设区域不涉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见图1-3)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见图1-4),不涉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的情况,项目建设已委托我公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严禁引入外来物种"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管理措施,符合《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和要求图1-3项目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4项目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5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 12《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从选址、设计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本项目与其符合性分析见下表1-4。类型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选址选线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本项目已纳入《普洱市"十四五"智能电网发展规划》该规划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建设满足工业园区的规划及规划环评的要求。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在选址选线阶段已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项目输电线路距离生态保护红线最近约为150m,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在落实本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建设对生态敏感区无影响。符合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变电站已按终期规模考虑进出线走廊,变电站进出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变电站已按终期规模考虑进出线走廊,高压进出线侧均不涉及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对周边电磁和声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本项目部分线路尽可能采用了同塔双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降低环境影响。符合原则上避免在。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本项目不涉及。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在选址阶段比选了多个站址方案,最后选择的土地占用、土石方工程量均较小的班海村站址,尽量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符合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项目选线无法避让集中林区已采用高跨林区优符合 13化路径等设计方案,并提出不砍伐线路廊道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符合设计总体要求输变电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相关的环境保护内容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设计,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设施及相应资金。本项目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将设置环境保护专章,并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设计。符合改建、扩建输变电建设项目应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及监测情况,项目不存在原有的环境污染情况和生态破坏。符合输电线路进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时,应采取塔基定位避让、减少进入长度、控制导线高度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符合变电工程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及其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和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应能及时进行拦截和处理,确保油及油水混合物全部收集、不外排。本项目变电站本期拟建设一座有效容积26m3事故油池及相关排蓄系统,油池容积可以满足相关设计要求。符合电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直流合成电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经类比分析评价,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建成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输电线路设计应因地制宜选择线路型式、架设高度、杆塔塔型、导线参数、相序布置等,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设计阶段已选择了符合导则要求的线路型式、杆塔塔型、导线参数等;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应采取避让或增加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磁环境影响。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新建城市电力线路在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路、人口密集区、繁华街道等区域应采用地下电缆,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所在地不涉及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路、人口密集区、繁华街道等区域。符合变电工程的布置设计应考虑进出线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变电站电磁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点分布。符合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出现交叉跨越或并行时,应考虑其对电磁环本项目不涉及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交符合 14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叉跨越或并行。声环境保护变电工程噪声控制设计应首先从噪声源强上进行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排放噪声和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别满足GB12348和GB3096要求。本工程新建变电站将优选低噪声主变;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户外变电工程总体布置应综合考虑声环境影响因素,合理规划,利用建筑物、地形等阻挡噪声传播,减少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本项目新建变电站主变位于站区中部,变电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分布。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将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或远离站外声环境敏感目标侧的区域。本项目新建变电站主变位于站区中部,变电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分布。符合变电工程位于1类或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较多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时,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噪声源的噪声水平并在满足GB12348的基础上保留适当裕度。本项目将优选低噪声主变;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符合位于城市规划区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变电站应采用全户内布置方式。位于城市规划区其他声环境功能区的变电工程可采取户内、半户内等环境影响较小的布置型式。本项目变电站所在区域不属于城市规划区1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变电工程应采取降低低频噪声影响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噪声扰民。经预测,在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变电站周边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不会发生噪声扰民情况。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了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符合输电线路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以减少土石方开挖。输电线路无法避让集中林区时,应采取控制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结合地形,合理选择了塔型及基础,在山区拟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等环保措施,以减少土石方开挖,项目施工阶段将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尽可能避让集中林区,并通过高跨的方式,减少线下林木的砍伐。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临时占地,应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设计。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将对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符合 15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根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塔基定位应避让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物和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设计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设施等。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符合水环境保护变电工程应采取节水措施,加强水的重复利用,减少废(污)水排放。雨水和生活污水应采取分流制。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符合变电工程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宜考虑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具备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条件的变电工程,应根据站内生活污水产生情况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水池、蒸发池等),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定期清理或外排,外排时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求。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符合换流站循环冷却水处理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阻垢剂、缓蚀剂等,循环冷却水外排时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不涉及循环冷却水系统。符合经对比分析,本项目在选址选线以及设计阶段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相关技术要求相符。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洱县")境内。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1)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站址位于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民政村委会班海村。(2)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220kv宁洱变电站位于宁洱县同心镇同心村委会李老四箐小组。(3)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起于220KV宁洱变电站,止于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线路途经宁洱县宁洱镇、同心镇。(4)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起于220KV宁洱变电站,止于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线路途经宁洱县宁洱镇、同心镇。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建设主要为普洱市宁洱县北部片区负荷增长,解决新增负荷用电问题,同时优化片区110kv、35kv、10kv网架结构,提高片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已列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十四五"电网规划。根据宁洱县负荷预测及宁洱县北部片区负荷预测,预测宁洱县2024、2025、2027年最大负荷分别为166.03MW、175.58MW、187.54MW,扣除小电源供电后,需电网下网负荷分别为130.2MW、139.7MW、151.7MW。宁洱县北部片区2024、2025、2027年负荷预测分别为84.2MW、85.7MW、88.1MW。该片区没有电源,是宁洱县电力缺额的主要片区。宁洱县现有的2座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151.5MVA,将无法满足宁洱县的负荷发展需要。因此,为满足宁洱县的负荷发展需要,需新建110kv变电站,增加110kv主变容量。根据新增负荷主要在宁洱县北部,即在宁洱县北部建设110kv民政变是有必要的。2项目组成 17本项目组成包括:①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②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③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④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1。表2-1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建设内容主体工程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户外布置,本期主变2×50MVA,110KV出线2回,4×501Mvar电容器组,2×200KVA站用变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本期扩建2个110kv出线间隔至110kv民政变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输电线路全线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路径全长18.1km,其中双回线路长0.53km(在宁洱变出线侧与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长17.57km,采用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共新建杆塔60基。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输电线路全线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路径全长18.6km,其中双回线路长0.53km(在宁洱变出线侧与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长18.07km,采用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共新建杆塔60基。辅助工程配电综合楼、警传室、进站道路公用工程给水系统由站址南侧规划的供水管网引接排水系统110kv民政变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消防系统110kv民政变设置消防小室2间、消防水池1座、消防水泵房1座环保工程生态恢复110kv民政变设置排水沟、挡土墙、护坡、植被恢复措施等污水处理110kv民政变电站内拟设置容量约为10m3的化粪池一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噪声防治110kv民政变电站选用低噪声主变、采用防振基座固体废物110kv民政变站内设置固定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集箱,变电站内设置占地面积约为21.525m2的危废暂存间环境风险民政变站内新建一座有效容积约为26m3的事故油池依托工程220kv宁洱变间隔扩建工程依托站内已建污水处理装置、垃圾桶、事故油池。临时工程新建变电站施工生产生活区(征地范围外1500m2)、新建线路工程牵张场(1200m2)、施工临时道路(9225m2)、塔基施工场地(10495m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输变电工程110kv以下项目不需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且100kv以下电压等级的流输变电设施属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豁免管理的范围,因此本评价未针对10kv配套线路工程开展预测、评价分析。3.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3.1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3.1.1主体工程(1)主变容量:终期3×50MVA;本期2×50MVA,户外布置,三相三卷 18变压器有载调压变压器,冷却方式为油浸自冷/油浸风冷(ONAN/ONAF)。(2)110kv出线:终期6回,本期出线2回,远期备用4回,采用户外AIS组合电器。(3)35kv出线:终期出线24回,本期出线4回,电气备用4回,土建备用16回。(4)10kv出线:终期出线24回,本期出线4回,电气备用4回,土建备用16回。(5)无功补偿装置:终期6×5.01Mar电容器,本期装设4×5.01Mvar电容器组(干式)。(6)站用变:终期2×200KVA,本期一次建成,为干式站用变。3.1.2辅助工程(1)新建1栋3层配电综合楼,建筑高度约为16.5m,建筑面积约1650m2,占地面积约550m2。(2)新建一座警传室,建筑高度约为3.9m,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均约72m2。(2)进站道路:进站道路由宁江公路引接,引接长度约为30m。3.1.3公用工程(1)消防系统民政变站内设置消防小室2座,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各1座,消防小室单个占地面积约为16m2,消防水池及泵房占地面积约为65m2。(2)给排水给水:由站址南侧规划的供水管网引接,引接管网长度暂定为500m。排水:变电站内设置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设置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排入雨水管道,然后从变电站东北角和东南角排至站外冲沟。生活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3.1.4环保工程(1)化粪池站内新建化粪池一座,化粪池容积约为10m3;雨水、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放。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方式,排至站外水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 19(2)事故油池站内新建埋地式事故油池一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6;结合南方电网设备选型经验,110kv主变压器油量约为20t,折合体积约为22.35m3,本项目变电站新建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暂定为26m3,可100%满足单台最大设备油量的容积要求。(3)生活垃圾站内设置垃圾收集箱,值守及运维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统一清运处理。3.1.5临时工程在站区西南预留空地处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约1500m2。3.2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1)现有规模220kv宁洱变电站于2013年4月20日开始建设,于2015年2月16日建成投运,为全半户外变电站,主变户内布置,现状主变容量为2×180MVA,220kv出线2回,分别为:至母乃河1回、至墨江变1回;110kv出线6回分别为:洱洗线、宁李T线、宁通T线、宁细线、宁普I、IⅡ回线。(2)环保工程①220kv宁洱变站内现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1座,处理能力为1m3/d,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站区内绿化,不外排。②220kv宁洱变站内已设有垃圾桶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③220kv宁洱变站内现有1座的事故油池,设置了事故油池及油水分离系统,有效容积满足前期环保手续要求。(3)本期扩建规模本期在220kv宁洱变110kv配电装置,新增2个110kv出线间隔,220kv宁洱变110kv出线构架布置在变电站西北侧,本项目选用站在站内面向站外从左往右第6、7个备用间隔。(4)依托工程及依托可行性分析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与前期工程依托关系如下表。表2-2220kv宁洱变电站本期扩建与前期工程依托关系一览表 20依托工程站内设施进站道路利用现有进站道路,本期无需扩建供水管线利用站内已建供水系统,本期无需增设生活给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依托原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不新增运行人员,不增加生活污水量雨水排水利用站内外已建雨水排水系统,不新建生活垃圾利用站内已设垃圾箱事故油池站内设置了事故油池及油水分离系统,现有1座的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满足前期环保手续要求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改变站内现有布置,无新增工作人员,无新增用水及排水,不新建事故油池,不改变变电站已设计的环保设施运行及利用方式,变电站投运至今站内各环保设施运行稳定,无环保遗留问题;因此,本期扩建依托变电站内现有设施合理可行。4.输电线路工程4.1建设规模(1)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输电线路全线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路径全长18.1km,其中双回线路长0.53km(在宁洱变出线侧与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长17.57km。(2)宁洱变~民政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输电线路全线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路径全长18.6km,其中双回线路长0.53km(在宁洱变出线侧与宁洱变~民政变I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单回路长18.07km。4.2导线、地线型号本期线路导线采用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导线采用三角形排列及垂直排列的方式,导线综合截面积为339mm2,导线计算直径为23.9mm;地线一根为。PGW-80-48-1-1光缆,另一根为JLB20A-80型铝铝包钢绞线。表2-3本项目新建110kv架空线路导线性能参数表导线型号JL/LB20A-300/40铝截面(mm2)300钢截面(mm2)38.9总计截面(mm2)339外径(mm)23.9 21直流电阻(20℃Ω/km)0.0921单重(kg/km)1085.5计算拉断力(KN)94.69弹性模量(Gpa)67.2线膨胀系数(1/C)20.2×106设计安全系数2.5分裂间距(mm)单分裂设计输送电流710A导线设计架线高度非居民区6.om/居民区7.om导线排列方式三角排列、垂直排列43杆塔及基础新建线路杆塔采用南网通用设计1C1Z1、1C2Z1、2C1Y5模块,共新建杆塔117基,杆塔使用情况详见表2-4。结合新建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本项目全线铁塔采用掏挖式基础。铁塔与基础的连接采用地脚螺栓,山地铁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基础使用情况详见图2-1。表2-4杆塔使用情况一览表塔型呼高(m)数量(基)备注宁洱变民政变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段)1C1Z1-ZM127/30/3620单回路直线塔1C1Z1-ZM230/33/36/391C1Z1-ZM330/33/36/39/422C1Y5-ZM4331C1Z1-J127/30单回路耐张塔1C1Z1-J227/3031C1Z1-J327/3041C1Z1-J4152C1Y5-J4272宁洱变民政变II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段)1C1Z1-ZM130/33/36单回路直线塔1C1Z1-ZM230/33/36/39/42151C1Z1-ZM330/33/36/39/42122C1Y5-ZM4302C1Y5-J330/3341C1Z1-J127/302单回路耐张塔1C1Z1-J227/3031C1Z1-J327/3021C1Z1-J4152C1Y5-J427/307宁洱变民政变I、Ⅱ回110KV同塔双回线路1C2Z1-Z327双回路耐张塔1C2Z1-J415/242 22共计117图2-1本项目新建线路基础一览图4.4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和项目资料,本项目新建110kv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下表。表2-5本项目新建110kv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跨越项目交叉次数交叉跨越方式和地点设计规范要求净空距离(m)35kv线路跨越35kv细同线17#19#杆、35kv细福线17#-19#塔、35KV四南T线22#-24#杆10kv线路4次跨越低压及通信线路12次跨越3.0公路2次跨国道1次,跨大车路1次7.0水体2次跨越不通航河流普洱大河2次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注:上表设计规范为《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5.建设项目占地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3430m2,其中永久占地11010m2临时占地22420m2。永久占地为输电线路塔基用地,临时占地为塔基处施工临时用地、牵张场及人抬道路等。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见表2-6。表2-6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工程名称占地性质及面积(m2)占地类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合计变电新建110kv民政变8602150010102耕地 23站工程电站工程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4/小计8602150010102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及其施工区24081049512903林地,灌丛,园地,耕地牵张场12001200草地,灌丛,建设用地人抬道路92259225林地,灌丛,园地,耕地,小计24082092023328总计22420334306.项目土石方工程根据设计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挖方量约18335.18m3(含剥离表土5734m3),填方量约7628.37m3,剥离表土用于施工区域复垦,弃方量约10706.81m3,变电站产生的弃土清运至工业园区的弃土场进行处理。对侧220KV宁洱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为GIS设备,前期已完成了场平及设备基础,本次接入间隔无土建工作量,无弃土产生。项目输电线路塔基挖方量约为3875.7m3,填方量约为3065.1m3,余土810.6m3,塔基剥离的表土在塔基施工区内定点堆放,全部用于塔基区和临时占地区绿化,塔基开挖产生的基槽余土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不另设弃渣点。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总平面图布置1.1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工程110kv民政变电站站区东南侧为配电综合楼(3层布置,1层布置10kv配电室、接地变室、站用变室,2层布置35kv配电室、三层布置主控室),东侧墙角为警传室,化粪池布置在警传室西北侧,在化粪池西北侧、东北侧围墙边布置有电容器组、10kv出线装置,110kv配电装置区布置在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内,西南侧围墙内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35kv出线装置、10kv出线装置、电容器组、消防水池及泵房,主变布置于站区中部、配电综合楼西北侧,事故油池布置于主变压器东北侧,变电站大门布置于东南侧围墙偏东北侧,进站道路由宁江公路引接。 24110kv民政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110kv民政变电站配电综合楼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2110kv民政输变电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1.2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本期在220kv宁洱变110kv配电装置,新增2个110kv出线间隔,220kv宁洱变110kv出线构架布置在变电站西北侧,本项目选用站在站内面向站外从 25左往右第6、7个备用间隔。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改变站内现有布置,无新增工作人员,无新增用水及排水,不新建事故油池,不改变变电站已设计的环保设施运行及利用方式。220kv宁洱变平面布置示意图220kv宁洱变间隔扩建侧实拍图图2-3220kv宁洱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示意图 261.4新建输电线路路径宁洱变~民政变I、IⅡ回110KV线路工程基本平行走线,线路经110KV民政变西北侧110kv出线构架出线后,向西北方走线跨越35kv细同线到达海田村西方向茶山处结束同塔双回架设转为单回路架设走线,后继续向西北方走线依次跨越35KV细福线与G213国道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到达西岭温泉西南侧山体后向东北侧出发经过山脊后线路到达曼联村西南侧山体附近,后继续向西北侧出发到达110kv民政变西北侧山体,后向西南走线最终到达110kv民政变110kv构架。线路路径示意图见图2-4。图2-4本项目线路路径走向示意图 27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土建施工活动主要在变电站用地范围内,征地范围外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材料临时堆放场地和施工人员生活办公场地,布置于变电站站区西南侧,占地面积约为1500m2。2.4新建输点线路(1)施工道路布置施工道路主要为人抬道路;根据现场踏勘,部分新建线路塔基无道路直达,需从附近乡村道路引接施工便道,共需设置人抬道路长约6.17km,宽约1.5m,占地面积约9225m2。(2)塔基施工场地布置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分散布置。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用作塔基基础施工和铁塔组立,兼做材料堆放场地(部分还兼做现场人工拌和混凝土场地)。由于施工工艺需要,场地选择需紧邻塔基处,尽量选择塔基四周平坦、植被稀疏一侧,尽量利用草地或植被稀疏的灌木林地,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本项目新建铁塔约117基,项目永久占地约为2480m2,每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约为塔基周边3m范围内,塔基施工区临时占地面积约10495m2。(3)牵张场布置牵张场一般选择地形平缓的场地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占用林地及耕地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始地貌,牵张场均采取直接铺设钢板或苫布铺垫的方式,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始功能。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间设置牵张场4处,单个牵张场占地面积约300m2,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1200m2。(4)其他临建设施线路主要的材料站和相关办公场地均租用当地房屋,不进行临时建设。材料站主要堆放塔材、导线、地线、绝缘子、金具和水泥等,其中水泥堆放在室内,当各塔位基础施工时由汽车分别运至各塔位附近公路旁,然后由人力沿施工便道运至塔位。 28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1.1新建变电站变电站施工阶段主要分为站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施工、电气设备及屋外配电网架安装、给排水管线施工、站内外道路施工等。变电站主要施工工序见图2-5。图2-5变电站施工工序流程图(1)站区场地平整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拟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合理、科学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重复施工和土方乱流。场地平整工艺流程:将 29场地有机物和表层耕植土清除至指定的地方,将填方区的填土分层夯实填平,整个场地按设计进行填方平整。挖方区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2)建(构)筑物施工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开挖基槽,钢模板浇制钢筋混凝土。砖混、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建材采用塔吊垂直提升,水平运输采用人力推车搬运。基础挖填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定位、放线→土方开挖→清理一垫层施工→基础模板安装→基础钢筋绑扎→浇捣基础砼→模板拆除→人工养护→回填土夯实→成品保护。(3)电气设备及屋外配电网架安装采用人工开挖基槽,钢模板浇制基础,钢管人字柱及螺栓角钢梁构架均在现场组装,采用吊车吊装,设备支架和预制构件在现场组立。(4)给排水管线施工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沟槽,管道敷设顺序为:测量定线→清除障碍物→平整工作带→管沟开挖→钢管运输、布管→组装焊接→下沟→回填→竣工验收。开挖前先剥离表层土,临时堆土一侧铺设防尘网,防止堆土扰动地表,剥离的表层土置于最底层,开挖的土方置于顶层,堆土外侧采用填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土方顶部采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土方回填时按照后挖先填、先挖后填的原则进行施工。(5)站内外道路施工站内外道路永临结合,土建施工期间宜暂铺泥结砾石面层,待土建施工、构支架吊装施工基本结束,大型施工机具退场后,再铺筑永久路面层。1.2新建架空线路线路施工主要分为杆塔基础、杆塔组立和导线架设几个步骤,施工在线路路径方向上分段推进,即在一个工段上完成基础、立塔和架线后再进行下一个工段的施工。各工序安排见图2-6。 30图2-6线路施工工序流程图(1)基础施工本项目采用掏挖基础,土石方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基础施工先根据基坑开挖尺寸先挖出样洞,然后应复测根开、对角线等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再继续开挖,为防止超挖,每挖掘0.5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100~200mm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掏挖部分位置线。由掏挖位置线下方20~40mm外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然后清理基坑并及时用混凝土直接浇筑。(2)铁塔组立施工采用内拉线悬浮抱杆或外拉线悬浮抱杆分段分片吊装。铁塔组立采用分片分段吊装的方法,按吊端在地面分片组装,吊至塔上合拢,地线支架与最上段塔身同时吊装。吊装或大件吊装时,吊点位置要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塔材出现硬弯变形。(3)架线施工 31本项目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用无人机牵着迪尼码绳在空中展放牵引绳,再配合牵引机用牵引绳带动导线,可不用开辟放线通道,减少对地面植被的损伤。1.3间隔扩建工程间隔扩建施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前期、设备安装工程组成。(1)施工前期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施工场地布置、预留间隔位置清理、设备运输等。(2)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吊装和安装。2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本项目计划于2023年10月开始建设,至2024年9月建成,项目建设周期约6个月,本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见表2-7。表2-7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表施工阶段223年2024年122345789新建变电站进站道路施工挡土墙、排水沟施工土地平整基础施工建筑物施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间隔扩建基础施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架设线路调试 32其他1.变电站站址方案比选本项目新建110kv变电站拟定两个站址方案,般海村站址(推荐站址)和大寨村站址(比选站址)。图2-7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推荐站址及比选站址卫星图1.1般海村站址(推荐站址)站址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民政村委会班海村,于工业园区西北侧,在已建成的宁江公路与工业园区规划红线之间,且靠近规划红线边缘,站址区域为工业园区规划的供电用地,新建变电站站址中心经度100度59分47.452秒纬度23度。6分43.61秒。站址距离东南侧般海新村约260m,距离西北侧规划红线为50m。该站址现状为耕地,站址区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 33图2-8般海村站址(推荐站址)现状1.2大寨村站址(比选站址)站址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民政村委会大寨村,于工业园区正北侧,规划红线内且靠近红线边缘,站址区域为工业园规划的二类工业用地,站址中心经度101度。0分58.82秒,纬度23度。6分59.93秒。站址距离宁江公路620m距离南侧大寨村500米,距离西北侧规划红线50米。站址现状为耕地,站址区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图2-9大寨村站址(比选站址)现状 34表2-8站址方案主要技术条件比较表比较项目般海村站址(推荐方案)大寨村站址比较结果地理位置及交通位于宁洱西北侧,工业园区西北侧的宁江公路与工业园区规划红线之间。站址坐标(2000坐标系)为X=2557289.809、Y=34397098.952。站址距宁江公路20m交通便利,道路引接方便。位于工业园区北侧,规划红线内且靠近红线边缘,站址坐标(2000坐标系)为X=2557791.369Y=34399108.425。站址距宁江公路620m,交通便利,道路引接较长。般海村站址优地形、地貌站址场地区域属中山构造侵蚀斜坡地貌,地形大体呈北高南低。用地范围内高程介于1488m~1504m之间,最大高差约16m,最高点位于场地北侧,最低点位于场地南侧。站址场地区域现有植被为农作物(玉米、蔬菜)、栽培茶叶。站址场地区域属中山构造侵蚀斜坡地貌,地形大体呈北高南低。用地范围场地内高程介于1465m~1501m之间,最大高差约18m,最高点位于场地北侧,最低点位于场地南侧,现有一条箐沟从站址西侧和南侧经过。站址区域现有植被为农作物(玉米、蔬菜)和树林。般海村站址优地质条件站址无明显不良地质现象站址无明显不良地质现象相当供排水方式及防洪排水施工期用水和运行期用水可直接从工业园规划的自来水管网引接。站址东北角存在冲沟,最近点距离17m。施工期用水和运行期用水可直接从工业园规划的自来水管网引接。场地西侧存在冲沟,站区避让约20m。相当外部交通及进站道路道路均满足大件运输,需新建进站公路约27m。大件运输需需整修道路长度约360m需新建进站公路约92m。般海村站址优对工业园规划影响站址在园区规划范围内,目前与园区规划无冲突。站址在园区规划范围内,目前与园区规划无冲突。相当征地面积约8602m2约9967hm2般海村站址优占地类型一般耕地、园地一般耕地、乔木林地般海村站址优土石方挖方:10805.18m3填方:4048.37m3弃方:6756.81m3挖方:12106.46m3填方:6367.o9m3弃方:5739.37m3大寨村站址优站址拆迁及赔偿该站址赔偿内容为:农作物,茶园等。该站址赔偿内容为:农作物,林地。通信线路需搬迁。般海村站址优变电站征地、土石方量、地基处理、进所道路及所外排水投资(万元)255.07416.157般海村站址优居民类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站址周边5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最近距离约133m。站址周边50m范围内分布民政村委会大寨村1户居民住宅。般海村站址优环境敏感区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当 35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且进出线不受环境敏感区限制。区、永久基本农田,且进出线不受环境敏感区限制。周边水环境距鱼塘最近约200m,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距鱼塘最近约58m,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当1.3比选结果(1)技经方面两个站址在电网中的位置,均能满足接入系统的要求,两站址与城市规划不矛盾,其中较为理想的为般海村站址,110kv接入系统线路稍短,投资较省。从地质条件看,各站址场地均属稳定场地,具备建站条件。站址周边附近有10kv电源可以引接,进站道路均可自相临公路引接。各站址场地平整后均可采用户外AIS布置。般海村站址条件相对大寨村站址较好,110KV线路、35kv线路出线条件均较好,10kv距离负荷中心稍近。从出线条件分析,般海村站址优于其他站址。从基建费用由低到高分析,般海村站址费用低于大寨村站址。大寨村站址土方工程、边坡工程均大于般海村,进站道路路线长,还需扩宽等工作综合下来整体的占地面积也相对较般海村站址大。从土建工程费用方面考虑,般海村站址优于大寨村站址。综上,从技经方面,设计单位推荐般海村站址为110kv民政变电站站址。(2)环保方面班海村站址与大寨村站址评价范围内均无电磁和声环境敏感目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站址现状均为耕地,但大寨村站址高差较大,变电站施工期产生的土方量更大,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更广,较班海村站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从环境保护方面,班海村站址优于大寨村站址。因此,从环保方面,推荐般海村站址为110kv民政变电站站址。2电气总平面布置比选方案本项目新建110kv民政变电站拟定了3个平面布置方案,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2.1方案一站区南部位置为一幢配电装置楼,主控室布置于三层,布置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资料室;35kv开关柜布置于二层;10kv开关柜布置于一层。 36在配电装置楼一层靠进站路口一侧布置站用变室、10kv接地变及小电阻成套装置、工器具室、消防器具室、备品备件室等。110kv配电装置与配电装置楼中间为三台110kv主变场地。站区西南部为35kv出线构架,电容器装置场地。进站道路布置在站区东南侧,与35kv出线方向垂直,站内主要运输道路宽4m,转弯半径R=9m。35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金属铠装固定式开关柜单列布置方式,进线柜采用架空至主变35kv侧。最终出线6回,本期建成2回。站区内布置2回35kv架空出线构架,预留2回35kv架空出线构架位置,剩余2回出线均采用电缆沿站内电缆沟敷设至站外终端塔。10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单列布置方式,最终出线24回,本期建成8回(其中架空出线4回、电气备用4回),备用16回。站区内本期布置4回10kv出线塔,电气备用4回、出线方式采用电缆沿站内电缆沟敷设至站外出线塔。图2-10方案一平面布置示意图2.2方案二站区南部位置为一幢配电装置楼,为L型,装置楼西北侧35KV开关柜、备品备件室等布置于二层;10kv开关柜布置于一层。在配电装置楼一层靠进 37站路口一侧布置站用变室、10kv接地变及小电阻成套装置、蓄电池室等。装置楼端口东侧主控室布置于此,二层布置二次设备室等,一层布置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室资料室、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