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知识女性干部队伍现状调查_第1页
武汉市知识女性干部队伍现状调查_第2页
武汉市知识女性干部队伍现状调查_第3页
武汉市知识女性干部队伍现状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知识女性干部队伍现状调查

知识是女性中最重要的层次。本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女性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以及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两个项目。根据武汉大学教师和干部培训(1989年8月25日之前的统计数据),男性作为参考参数,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透过一系列调查数字,我们窥见到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优女劣仍然是存在于知识女性活动中的普遍模式和通行法则。在校园内部仍存在教师队伍——性别倾斜;干部构成——男女失衡;女性——点缀品的现实。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武汉大学职工总人数5871。其中男性3479,占职工总数的59.3%;女性2392,占职工总数的40.7%。男职工比女职工高出18.6%,男职工是女职工的1.45倍。武大教师队伍总人数为2230,其中男性1632,占教师总数的73.2%;女性598,占教师总数的26.8%。男教师是女教师的2.73倍。男教师占男职工总数的46.9%,男性中只有53.1%的人从事非教师工作;女教师占女职工总数的25%,女职工则有75%的人从事非教师工作。男职工中有46.9%的人是教师,女职工中只有25%的人是教师。这就不难看出,不仅男教师比女教师比例高出46.4%,而且男教师在男职工中的比例也比女教师在女职工中的比例高出21.9%,在武大,女职工中多数人从事非教师工作,男职工中有近半数人从事教师工作,加剧了武大教师队伍的男多女少现象。如果大学教师中男多女少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大学教师中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女少男多亦是一种普遍现象。武大正教授154人。其中男性135人,占正教授的87.7%;女性19人,占正教授的12.3%。男性正教授比女性高出76%,男性正教授是女性正教授的7.1倍。男性正教授占男教师的8.3%;女性正教授只占女教师的3.2%。武大副教授579人。其中男性463人,占副教授的80%;女性116人,占副教授的20%。男性比女性高出60%,男性副教授是女性副教授的4倍。男性副教授占男教师的28.4%,女性副教授占女教师的19.4%。武大有博士导师(即终身教授)56人。其中男性55人,占博士导师的98%;女性1人,占博士导师的2%。男性是女性的55倍。硕士导师情况复杂一些,每年都有些变化。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女导师凤毛麟角。以1990年为例,总人数为293。其中男性259人,占硕士导师的88.4%。女性34人,占硕士导师的11.6%。男硕士导师是女硕士导师的7.6倍。武汉大学校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30人。其中男性27人,占委员总数的90%;女性3人,占委员总数的10%(注:现去世1人,只剩2人),男性是女性的9倍。校级自然科学学术委员30人。其中男性28人,占委员总数的93%;女性2人,占委员总数的7%。男性是女性的14倍。校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17人。其中男性17人;占评委的100%,无女性。校级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25人。其中男性23人,占委员总数的92%;女性2人,占委员总数的8%(注:现去世1人,只剩1人),男性是女性的11.5倍。至于各院、系的上述委员会无女性者居绝大多数。据1987年6月对武汉大学文科教师在校外150个学术团体兼职情况的调查来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会、研究会、协会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的共有109人,其中只有3名女性。其它能表明社会地位的指标我们无法统计,但在这些领域,没有女性或少有女性也是通行的法则,如出国访问和讲学、接待来访者、参加座谈会和庆祝会等等。担任各院、系正副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男女社会地位比较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可以说是综合指标,它需要双肩挑的人才。全校有33个系级业务单位,33个系主任中男性32人,占总数的97%;女性1人,占总数的3%。负责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男性32人,占总数的97%;女性1人,占总数的3%。负责科研工作的副系主任全为男性,女性为零。不仅在系主任级中女性寥若星辰,就是在教研室主任中女性也少见。看完这些统计数字,我们不难发现,武大教师队伍中的性别倾斜;正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性别严重倾斜;业务领导中女性濒于消失。正、副推进干部的性别和任职的可能性武汉大学干部队伍(指行政和政工干部)总人数为686人。其中男性467人,占干部总数的68.1%;女性219人,占干部总数的31.9%。男性是女性的2.13倍。如果把校、系业务领导,即正、副校级干部和系正、副主任(这些人跨两个系列,属“双肩挑”)计算进去,男女悬殊更大!武大正校级干部2人,皆为男性。副校级干部16人。其中男性15人,占副校级干部总数的93.7%;女性1人,占副校级干部总数的6.3%,(这名女性已于1989年因年龄关系退出副校级领导位置)。武大正处级干部159名。其中男性150名,占正处级总数的94.3%;女性9名,占正处级总数的5.7%。男正处干部是女正处干部的16.66倍。副处级干部总数261名。其中男性210名,占副处级总数的80.5%;女性51名,占副处级总数的19.5%。男副处干部是女副处干部4.1倍(注:不含教师系列的系院正、副主任)。武大正科级干部239人。其中男性127人,占正科干部总数的53.1%;女性112人,占正科干部总数的46.9%。男正科是女正科的1.13倍。副科级干部总数180人。其中男性128人,占副科级干部总数的71.1%;女性52人,占副科级干部总数的28.9%。男副科是女副科的2.46倍(注:不含教师系列的教研室主任)。武大校务委员会53人。其中男性51人,占委员总数的96.2%;女性2人,占委员总数的3.8%,男性是女性的25倍之多。从以上统计数字看出,正、副校级中实际上已无女性。正处级男性比女性高88.6%,男性是女性的16.66倍。男副处级比女副处级高61%,男性是女性的4.1倍。男正科级比女正科级高6.2%,男性是女性的1.13倍。男副科级比女副科级高42.2%,男性是女性的2.46倍。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在干部的低层次任职的可能性大,武大干部队伍中女性处低层的较多。男性则处高层。中层(正、副处级)女性寥寥无几,只能在打破男性清一色上起点缀作用。两个三角形统计数字表明,武大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在性别构成上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处在较高层次和较高社会地位上的女性少。教师队伍中最高层次莫过于博士导师了,武大56名博士导师中只有一名女性。硕士导师中女性也少的可怜。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中女性也只是起到代表一个性别的作用,职称评审委员会竟无女性。正教授中男性是女性的7.1倍,副教授中男性是女性的4倍,在干部队伍中,正副校级无一名女性。正处级中男性是女性的16.66倍,副处级中男性是女性的4.1倍。教研室主任和支部书记中也只是在男性汪洋中点缀1—2名女性。如果我们作两个“正”三角形,即“△”。一个是教师队伍三角形,从博士导师到一般教师;另一个是干部队伍,从校级干部到科级干部。两个三角形的顶端分别是博士导师和校级干部;往下是硕士导师,系主任及副教授和正、副处级干部;再往下是讲师等一般教师和正、副科级干部。那么两个三角形的顶端几乎无女性,女性中处于底端的较多,中间则有少量女性。从整体上看,女性起了点缀作用。如果用颜色来区分,男性是三角形的底(本)色,女性为另一色,那么女性也只是起了打破清一色的调色作用。因此,点缀品,调色品恰如其份地表明了武大知识女性的社会地位。培养女性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不平等和自卑心理的前提一:文明校园的社会环境下的女性?武大无论从教师队伍还是从干部队伍的统计指标上很难提出一个事实说明男女是不平等的。在这科学的殿堂,在这文明的圣地,没有人会公开说女性不应与男性平等,更不会有人在提职称或提拔干部时公开提出因为某某是女性不应给予高级职称和委以重任。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文明的,歧视女性的言论几乎没有市场。正由于太文明了,使你无法说男女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然而生活的经验和统计数字又使你无法否定存在着发展的不平等。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事实上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呢?首先应从人们的潜意识寻找。“女的不如男的”,“男强女弱”,“男优女劣”,“男高女低”是浸透人们思想中的潜意识,也是整个社会氛围。这种潜意识在校园里以文明形式存在着。“文明”就在于没有人公开说出,没有人摆在桌面上,只是在“举手表决”和“画圈”时起支配的潜流作用。在关系到职务升迁和社会地位提高上人们不约而同地不会考虑女性。“不予考虑”不等于排斥、歧视。如果把“不予考虑”当成歧视和排斥、定会成为人们的“笑料”。因此,在这“文明”社会氛围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人们很难提出一件能摆在桌面上的事实说明这种不平等,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求助于统计数字。其次,应从武大知识女性自身素质上寻找。一个简单而发人深省的事实,在体育界,“凤先飞”了,女排姑娘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女性的勇气。谁敢无视中国女运动员呢!如果中国女性中多有几个王菊珍(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唯一获得者)、金庆民(南极第一女性),谁还能无视女性!武大的知识女性中不少人的配偶是自己的同班(届)同学,或略高自己几届的同学,她(他)们进入武大职工队伍时起点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然而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去后,夫妻双方或老同学业务上的差距明显地表现出来。大多数女性表现出了谦让精神,在双重角色冲突时女方总是较多地承担了家务。她们还为人口生产耗费了精力。天长日久,积累的知识与男性相比就有了差距。同时,女性竞争意识差,不敢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取得成就的机遇相对减少。还有些女性或多或少的存在依赖思想,仿佛在丈夫和子女的成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