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_第1页
02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_第2页
02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_第3页
02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_第4页
02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2导入案例GS1编码助力供应链协同2017年8月11日,国家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物流标准化、供应链平台、重要产品追溯打基础、促协同、推融合,从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商品条码切入,提高物流链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供应链各环节设施设备和信息数据的高效对接。SSCC(SerialShippingContainerCodeBarcode,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对每一特定的物流单元的标识是唯一的,并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的物流应用。其采用GS1-128条码作为数据载体。3导入案例GS1编码助力供应链协同为了落实《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商品条码切入,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在原平台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物流托盘管理的相关操作,平台能够自动生成SSCC,以及自动生成物流标签,方便企业用户下载打印,可以使企业更规范、更便捷的使用物流标准托盘。SSCC与EDI或者XML结合起来使用,可把信息流和货物流有机连接起来,能够大大提高货物装载、运输和接收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4物品编码与标识过程物品代码编码符号标记数据电文标示代码识别物品信息解码GS1EPC条码RFID标签IC卡5教学目标

理解物品编码与标识的基本原理;

掌握GS1和EPC编码体系及相互转换机制;

掌握典型的条码码制及GS1条码符号;

掌握RFID的基本原理及EPC系统的构成;

初步形成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应用思维。6教学内容2.1物品编码技术2.2条码技术2.3射频识别技术2.4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应用重难点:GS1编码体系、EPC编码体系、GS1与EPC的转换机制、GS1条码符号、RFID系统、EPC系统、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应用场景。物品编码技术2.1.1物品编码技术概述2.1.2GS1编码体系2.1.3EPC编码体系2.1.4GS1与EPC的转换72.12.1.1物品编码技术概述81.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3.智慧物流对物品编码技术的要求91.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niversalProductionCode,UPC),采用12位数字编码。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niversalCodeCouncil,UCC)成立,负责UPC的管理。1974年,标识代码和条码首次在开放的贸易中得以应用。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的超级市场开始使用UPC条码应用系统。101.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uropeanArticleNumber,EAN)成立,开发出与UPC条码完全兼容的EAN条码,并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使用。EAN条码主要用13位数字编码。1981年,EAN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nternationalArticleNumberingAssociation,IAN)。这时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EAN条码作为一种消费单元代码,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唯一标识一种商品。111.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2003年9月,UCC和EAN共同成立EPCglobal,其主要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EPC网络,保证采用全球统一的标准完成物品的自动、实时识别,以此来提高国际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2005年2月,EAN和UCC正式合并更名为GS1(GlobeStandard1)。121.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信息交换标准体系,使产品在全世界都能够扫描和识读;GS1的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确保全球贸易伙伴都使用正确的产品信息;GS1通过电子产品代码(EPC)、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提供更高的供应链运营效率;GS1可追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遵守欧盟和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实现食品消费安全。13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物品编码物品代码物品编码系统物品编码体系14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物品编码:按一定规则赋予物品易于机器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是给物品赋予编码的过程。物品分类编码:按照物品通用功能和主要用途对物品进行聚类,形成的线性分类代码,用以明确物品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与归属关系。物品标识编码:赋予物品的身份标识的编码,用以唯一标识某类、某种或某个物品。物品属性编码:对物品本质特征的描述及代码化表示,一般与标识编码组合使用。15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物品代码:通常是一组有序字符的组合,表现形式有数字形、字母型和数字字母混合型。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或实体);加快输入减少出错,便于存储与检索,节省存储空间;使数据的表述标准化,简化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能够被计算机系统识别、接收和处理。16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17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物品编码系统:物品编码系统是指以物品编码为关键字(或索引字)的物品数字化信息系统。182.物品编码的相关概念物品编码体系:由物品编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93.智慧物流对物品编码体系的要求科学性: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兼容性:物品编码体系能实现与各系统的兼容。全面性:是一个全面的编码体系,可以在物品的贸易运输、商品结算、产品追溯等多个环节应用。可扩展性:保留一定的扩展位,为新的物品编码的需求提供发展空间和方向。国际性:确保物品编码在全球的唯一性。无歧视性:不受地方色彩、语言、经济水平、政治观点的限制。203.智慧物流对物品编码体系的要求根据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要求,推荐采用GS1编码体系作为智慧物流编码体系,实现全球自动识别、状态感知、透明管理和追踪追溯。随着EPC的成熟与运用,EPC有望成为下一代智慧物流编码体系。2.1.2GS1编码体系212.1.2GS1编码体系22231.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lobalTradeItemNumber,GTIN)是GS1编码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识代码。贸易项目指一项产品或服务。GTIN是为全球贸易项目提供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标识代码无论应用在哪个领域的贸易项目上,每一个标识代码必须以整体方式使用。完整的标识代码可以保证在相关的应用领域内全球唯一。对贸易项目进行编码和符号表示,能够实现商品零售、进货、存补货、销售分析及其他业务运作的自动化。241.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252.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erialShippingContainerCode,SSCC)是对物流单元的标识,具有全球唯一性。通过SSCC建立商品物流与相关信息间的对应联系,就能够自动跟踪和记录物流单元的实际流动情况,同时也可用于运输行程安排和自动收货等。263.参与方位置代码(GLN)参与方位置代码(GlobalLocationNumber,GLN)是对参与供应链等活动的法律实体、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法律实体是指合法存在的机构,如供应商、客户、银行、承运商等;功能实体是指法律实体内的具体的部门,如某公司的财务部;物理实体是指具体的物理位置,如建筑物的某个房间、仓库或仓库的某个门、交货地等。273.参与方位置代码(GLN)参与方位置代码(GlobalLocationNumber,GLN)是对参与供应链等活动的法律实体、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对于GLN标识的位置的内部物理位置(如仓库、工厂、建筑物等),使用GLN扩展部分来标识。28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RAI)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lobalReturnableAssetIdentifier,GRAI),用于对可回收资产的标识,具有全球唯一性。29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IAI)单个资产指由一定特性组成的某一物理实体。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lobalIndividualAssetIdentifier,GIAI)将某一物理实体标识为一项资产,但不能用作标识贸易项目或物流单元。306.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lobalServiceRelationNumber,GSRN),用以唯一标识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组织和实体之间的关系。GSRN可以作为关键字,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有关服务提供和接受的信息,也可以作为EDI中的参考信息。316.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SRN)2.1.3EPC编码体系32EPC编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可以实现对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所有实体对象的惟一有效标识,被誉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EPC编码是在原有GS1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原有编码体系的补充而不是取代。未来的供应链中,将由GS1编码标准逐渐过渡到EPC标准,或者两者共存。331.EPC的编码原则唯一性EPC提供对实体对象的全球唯一标识,一个EPC代码只标识一个实体对象。96位(二进制)的EPC码,可以为2.68亿公司赋码,每个公司可以有1600万产品分类,每类产品有680亿的独立产品编码,形象的说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大米赋一个唯一的编码。简单性EPC的编码既简单又能同时提供实体对象的惟一标识。以往的编码方案,很少能被全球各国各行业广泛采用,原因之一是编码的复杂导致不适用。341.EPC的编码原则可扩展性EPC编码留有备用空间,具有可扩展性。EPC地址空间的是可发展的,具有足够的冗余,确保了EPC系统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保密性与安全性EPC编码与安全和加密技术相结合,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密性和安全性是配置高效网络的首要问题之一。安全的传输、存储和实现是EPC能否被广泛采用的基础。352.EPC的编码形式面向实际的业务应用面向标识信息读写应用最终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形式362.EPC的编码形式EPC纯标识采用互联网统一资源标识符形式编码,与所使用的载体形式无关,用于在信息系统中标识特定的物理对象。urn:epc:id:sgtin:0614141.112345.400厂商识别代码厂商品项目代码商品序列号372.EPC的编码形式EPC标签URI。从读的角度,希望读的结果类似于纯标识URI,容易辨识;从写的角度,需要标识信息中包含必要的控制信息。保证在读取EPC标签时,快速过滤掉不感兴趣的标签,提高标签读取效率。38滤值EPCGen2标签中的控制信息,是一个三位长度的二进制编码,用于区分被标识对象的类型。使用滤值的目的是让RFID阅读器能够在多标签共存的环境中,快速选择与特定物理对象绑定的标签,提高数据读取的速度和准确率。不同类型的EPC标识符均有其对应的滤值表。39滤值单品(001)外箱(010)托盘(110)403.EPC的标识类型413.EPC的标识类型423.EPC的标识类型通用标识类型(GID)基于GS1的标识类型其他标识类型433.EPC的标识类型基于GS1的标识类型:SGTIN、SSCC、SGLN、GRAI、GIAI、GSRN、GSRNP、GDTI、CPI、SGCN、GINC、GSIN、ITIP、UPUI、PGLN;其他标识类型:USDOD、ADI、BIC、IMOVN。443.EPC的标识类型GID(GeneralIdentifier),称为通用标识符,不依赖于EPC编码体系之外的任何规范或标识方案,是EPC编码体系中的一种全新标识方案。GID的二进制编码使用96位编码方案,即GID-96。SGTIN(SerialisedGlobalTradeItemNumber),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全球贸易项目中的单品,对应于GS1中的GTIN(+序列号),二进制编码有SGTIN-96和SGTIN-198两种方案。SSCC(SerialShippingContainerCode),系列货运包装箱标识符,对应于GS1中的SSCC,二进制编码方案为SSCC-96。453.EPC的标识类型SGLN(SerialGlobalLocationNumber),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对应于GS1中某个物理位置的GLN(如仓库中某个货架),二进制编码有SGLN-96和SGLN-195两种方案。GRAI(GlobalReturnableAssetIdentifier),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用于可回收资产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GRAI,二进制编码有GRAI-96和GRAI-170两种方案。GIAI(GlobalIndividualAssetIdentifier),全球单个资产标识符,用于单个资产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IAI,二进制编码有GIAI-96和GIAI-202两种方案。463.EPC的标识类型GSRN(GlobalServiceRelationNumber–Recipient),全球服务关系服务接受方标识符,用于服务关系中服务接受方的全球唯一标识,对应于GS1中GSRN服务接受方编码,二制编码方案为GSRN-96。GSRNP(GlobalServiceRelationNumber–Provider),全球服务关系服务提供方标识符,用于全球唯一标识服务关系中的服务提供方,对应于GS1中GSRN的服务提供方编码,二进制编码方案为GSRNP-96。473.EPC的标识类型GDTI(GlobalDocumentTypeIdentifier),全球文件类型标识符,用于文件的全球唯一标识(如土地登记证、保单等),对应于GS1中的GDTI,有GDTI-96、GDTI-113和GDTI-174三种二进制编码方案。CPI(Component/PartIdentifier),部件标识码,用于技术行业(包括汽车行业)进行零件或组件的唯一标识,对应用于GS1中的CPID,有CPI-96和CPI-var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483.EPC的标识类型SGCN(SerialisedGlobalCouponNumber),系列化全球优惠券标识符,对应于GS1中的GCN,二进制编码方案为SGCN-96。GINC(GlobalIdentificationNumberforConsignment),全球货物托运标识符,对应于GS1中的GINC,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截止EPCTSDV1.13,下同)。GSIN(GlobalShipmentIdentificationNumber),全球货物装运标识符,对应于GS1中的GSIN,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493.EPC的标识类型ITIP(IndividualTradeItemPiece),个人贸易项目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某个贸易项目中的子元素,对应于GS1中的应用标识符“8006”+“21”的组合编码,有ITIP-110和ITIP-212两种二进制编码方案。UPUI(UnitPackIdentifier),单位包装标识符,其依据EU2018/574对单个烟草项目进行标识,对应于GS1中的GTIN+TPX,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PGLN(GlobalLocationNumberofParty),参与方全球位置编码,用于为贸易参与方(经济运营者或成本中心)提供唯一的身份标识,对应于GS1中的参与方GLN,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503.EPC的标识类型USDOD(USDepartmentofDefenseidentifier),美国国防部标识符,用于美国的国防供应链,使用USDOD-96二进制编码方案。ADI(AerospaceandDefenseEPCidentifier),航空航天和国防标识符,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部门唯一标识飞机及其部件,其二进制编码方案为ADI-var。BIC(BICContainerCode),国际集装箱局(InternationalContainerBureau,BIC)集装箱标识符,用于标识联运集装箱,由BIC负责管理,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IMOVN(IMOVesselNumber),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IMO)船舶标识符,由IMO负责管理,未定义二进制编码方案。2.1.4GS1与EPC的转换51标头值(二进制)标头值(十六进制)编码长度编码方案001100003096SGTIN-960011011036198SGTIN-198001100013196SSCC-96001100103296SGLN-960011100139195SGLN-195001100113396GRAI-960011011137170GRAI-170001101003496GIAI-960011100038202GIAI-202001011012D96GSRN-96001011102E96GSRNP-96521.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标识符(SGTIN)531.序列化全球贸易项目标识符(SGTIN)54分区指示随后的厂商识别代码和贸易项代码的分开位置。这个结构与GS1GTIN中的结构相匹配,在GS1GTIN中,贸易项代码加上厂商识别代码(加唯一的指示位)共13位。厂商识别代码在6位到12位之间,贸易项代码(包括单一指示位)在7位到1位之间。552.系列货运包装箱标识符(SSCC)562.系列货运包装箱标识符(SSCC)573.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SGLN)583.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SGLN)593.序列化全球参与方位置标识符(SGLN)60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GRAI)61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符(GRAI)62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符(GIAI)63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符(GIAI)646.全球服务关系标识符(GSRN、GSRNP)656.全球服务关系标识符(GSRN、GSRNP)666.全球服务关系标识符(GSRN、GSRNP)条码技术672.22.2.1条码技术概述2.2.2条码的码制2.2.3GS1条码符号2.2.1条码技术概述68想象一下没有条码的百货超市是什么样的?谈一谈69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Silver)两位工程师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70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1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形码码制。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1977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72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73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十分突出。到1990年底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74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198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研究、推广条码技术,同时组织、开发、协调、管理我国的条码工作。751.条码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762.条码的定义与结构条码(BarCode):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组成的符号,可供机器识读,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773.条码的特点及分类信息采集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自由度大设备简单易于制作783.条码的特点及分类现在已知的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条码有250多种。按条码的长度定长和非定长条码按排列方式连续型和非连续型条码从校验方式分自校验和非自校验型条码按信息表示的维度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2.2.2条码的码制792.2.2条码的码制80条码码制:规定条码用条和空的排列规则表达数据的编码体系。各种条码符号都是由符合特定编码规则的条和空组合而成,具有固定的编码容量和条码字符集。811.一维码的码制EAN/UPCITFCodabarCode39Code12882(1)EAN/UPC条码字符集:仅为数值(0~9)。特征:以分布码为标准。可打印位数:13位或8位(12位或7位)。条结构:四个条尺寸、无起始/终止符、用两个条和两个空来表示一个字符。应用性能:世界通用码、大多日常物品都打有此码、图书出版业。83(1)EAN/UPC条码每个条码字符由2个“条”和2个“空”构成。每个“条”或“空”由1~4个模块组成,每个条码字符的总模块数为7。用二进制“1”表示“条”的模块,用二进制“0”表示“空”的模块。84(1)EAN/UPC条码85(2)交叉25码交叉25码(Interleaved“2of5”,ITF)是美国Intermec公司在1972年发明的一种条、空均表示信息的连续型、非定长、具有自校验功能的双向条码。86(2)交叉25码字符集:仅为数值(0~9)。特征:在具有同样位数的情形下,条形码的大小可以小于其他类型的条形码。可打印位数:仅为偶数位。条结构:两个条尺寸、无起始/终止符、用五个条(或五个空)来表示一个字符。应用性能:以分布码为标准。87(2)交叉25码每一个条码数据符由5个单元组成,其中两个是宽单元(表示二进制的“1”),三个窄单元(表示二进制的“0”)。条码符号从左到右,表示奇数位数字符的条码数据符由条组成,表示偶数位数字符的条码数据符由空组成。88(3)Code39码字符集:由44个字符构成,包括26个大写字母(A~Z)、十个数字(0~9)、符号(-、.、空格、$、/、+、%)、(*)。特征:可以采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编号。可打印位数:任意位数。条结构:两个条尺寸、用星号*来代表起始/终止符、用五个条和四个空来表示一个字符。应用性能:广泛用作工业用条形码、汽车工业行动组(AIAG)、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89(3)Code39码每个字符由5条线和分开它们的4条缝隙共9个元素构成。线和缝隙有宽窄之分,而且无论线还是缝隙仅有3个比其他的元素要宽一定比例。90(4)库德巴码库德巴码(Codabar)是由MonarchMarkingSystems在1972年研制的条码,是一种长度可变的非连续型自校验数字式码制。库德巴码广泛用于需要序列号的领域,如血库、门到门交货服务订单以及会员卡片管理。91(4)库德巴码字符集:数字0~9,A、B、C、D4个大写英文字母以及6个特殊字符(-、:、/、.、+、$),共20个字符。特征:可以表示字母和符号。可打印位数:任意位数。条结构:两个条尺寸、用A到D来代表起始/终止符、用四个条和三个空来表示一个字符。应用性能:血库、 门到门交货服务单(日本)。92(4)库德巴码用4个条和3个空(共7个单元)来表示一个字符。

在条形码的开始和结束(起始/终止符)都有A、B、C或D(a、b、c或d)中的任一个。93(5)Code128码Code128是由ComputerIdenticsCorporation(美国)在1981年研制的一种可变长度的高密度条码。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物流控制系统等方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条码码制之一。94(5)Code128码字符集:全部128个ASCII码字符,包括数字(0~9)、全部字母(大、小写)、符号和控制符等。特征:支持所有类型的字符。可打印位数:任意位数。条结构: 四个条尺寸、三种类型的起始/终止符、每种类型支持自己的字符类型、用三个条和三个空来表示一个字符。应用性能:开始在各个行业被用作GS1-128(物流业、食品业、医学)。95(5)Code128码用3个条和3个空(共6个单元)表示一个字符。其起始符有“CODE-A”、“CODE-B”和“CODE-C”三种,分别对应A、B、C三个版本。962.二维码的码制PDF417QRDataMatrix龙贝码汉信码97(1)PDF417码PDF(PortableDataFile):便携数据文件。可编码数据:数字、字母、二进制数据;照片、指纹、掌纹、签字、声音、文字等。应用:是实现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自动存储、携带并可用机器自动识读的理想手段。98(1)PDF417码表现形式:一种堆叠式二维条码。编码原理:建立在一维条码编码基础之上,将多个一维条码在纵向堆叠而产生的。字符构成:由4个条和4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优势:庞大的数据容量和极强的纠错能力。99(1)PDF417码PDF417截短码,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条码损坏的可能性很小,则可将右边的行指示符省略并减少终止符。PDF417微码是进一步缩减的PDF码。宏PDF417码,当文件内容太长,无法用一个PDF417码表示时,可用包含多个(1~99999个)条码分块的宏PDF417码来表示。100(2)QR码QR:QuickResponse类型:矩阵式二维码字符集:数字型数据(0~9)、字母数字型数据、8位字节型数据和中国汉字字符等。101(2)QR码102(2)QR码纠错等级纠错能力L级约可纠错7%的数据码字M级约可纠错15%的数据码字Q级约可纠错25%的数据码字H级约可纠错30%的数据码字103(3)DataMatrix类型:矩阵式二维码形状:正方形或长方形特点:高密度,最小尺寸是目前所有条码中最小的应用场景:特别适合于小零件的标识,直接印刷在实体上,被广泛应用在电路、药品等小件物品以及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过程。104(3)DataMatrix105(3)DataMatrix106(4)汉信码汉信码是一种全新的二维矩阵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上其他二维条码相比,汉信码更适合汉字信息的表示,具有汉字编码能力强、抗污损、抗畸变、信息容量大等特点。107(4)汉信码汉信码支持GB18030中规定的160万个汉字信息字符,并且采用12比特的压缩比率,每个符号可表示12~2174个汉字字符。在打印精度支持的情况下,每平方英寸最多可表示7829个数字字符,2174个汉字字符,4350个英文字母。108(4)汉信码2.2.3GS1条码符号1091101.EAN/UPC条码1111.EAN/UPC条码1121.EAN/UPC条码1132.ITF-14码ITF-14条码对印刷精度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直接印制(热转换或喷墨)在表面不够光滑、受力后尺寸易变形的包装材料上,如瓦楞纸或纤维板等。1143.GS1-128码GS1-128码不仅可以表示GTIN,还可以表示商品的附加信息,因此广泛应用于非零售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的标识。1153.GS1-128码GTINGTIN编码净重4千克括号不包括在条码数据内,不进行条码的符号表示。1164.GS1DataBar特点:GS1DataBar条码不仅可以承载GTIN,还可以承载产品的附加属性信息,如重量、有效期、序列号等。尺寸更小、信息量更大。应用:可以满足特殊产品的标识需求,如特小型产品、不定量产品、需要安全追溯管理的食品等。1174.GS1DataBar名称条码图样承载数据适用领域全向式DataBar-14GTIN专为零售POS点(全向式识别器)设计全向层排式DataBar-14GTIN扩展式DataBarGTIN+产品附加信息层排扩展式DataBarGTIN+产品附加信息截短式DataBar-14GTIN为小型产品设计层排式DataBar-14GTIN限定式DataBarGTIN

1185.GS1DM码GS1DM码从1994年开始在公共领域使用。与一维条码相比,其设计紧凑,制作工艺多样,能够适应多种基材,包括零件直接标记、部件激光或化学蚀刻、小型产品标记、B2C扩展包装等。1195.GS1DM码1206.GS1QR码1217.GS1复合码复合码中,一维码位于下部,用于主标识的编码(如GTIN、SSCC等),以便所有的扫描技术都可以读取条码信息;二维码位于复合码的上部,用于附加属性的编码,例如批号和有效期等,只能用专门的二维扫描设备读取。1227.GS1复合码一维码二维码名称编码容量CC-A/CC-BCC-CUPC-A定长,12位是(4栏)否UPC-E定长,12位是(2栏)否EAN-8定长,8位是(3栏)否EAN-13定长,13位是(4栏)否GS1-128变长,最大48位是(4栏)是(变宽)全向式GS1DataBar定长,16位是(4栏)否全向层排式GS1DataBar定长,16位是(2栏)否截短式GS1DataBar定长,16位是(4栏)否层排式GS1DataBar定长,16位是(2栏)否限定式GS1DataBar定长,16位是(3栏)否扩展式GS1DataBar变长,最大74位是(4栏)否层排扩展式GS1DataBar变长,最大74位是(4栏)否1237.GS1复合码CC-A是PDF417微码基于特定RAP(RowAddressPatterns)的变体,是三种类型中最小的二维码,最大编码长度为56位。1247.GS1复合码CC-B是以编码“920”起始的PDF417微码,最大编码容量为338位。当待编码数据超出CC-A的容量时,编码系统会自动选择CC-B。1257.GS1复合码CC-C是由位于条码长度描述符之后的“920”标记的PDF417码,仅与GS1-128码组合使用,最大编码容量为2361位。2.3.1RFID技术概述2.3.2RFID系统2.3.3EPC系统射频识别技术1262.32.3.1RFID技术概述127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1281.RFID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1291.RFID的起源与发展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1301.RFID的起源与发展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0年以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1311.RFID的起源与发展美国:对RFID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非常重视RFID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RFID系统的标签芯片、天线、射频模块等都有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大型养殖场的动物跟踪管理系统以及车辆的防抢防盗系统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不断加强RFID技术在其仓储管理中的应用。2004年,美军方宣布军用物资均使用RFID技术进行识别与跟踪,极大地推进了RFID的研究和应用。1321.RFID的起源与发展欧洲:RFID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紧随美国之后,开发速度很快,开发能力也非常强大。1990年,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研发了第一个芯片读写RFID系统;最早对RFID中的反碰撞问题进行研究;最先试验成功了低频RFID(13.56MHZ)系统。1331.RFID的起源与发展日本:也非常重视RFID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标签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曾在包括消费电子、书籍、服装、音乐、建筑机械、制药和物流等七大产业做好RFID的应用试验。2004年,三菱成功地开发出了避免RFID读卡器之间干扰的新技术。NEC宣布,生产笔记本、个人电脑产品公司引进了使用RFID的生产管理系统。1341.RFID的起源与发展韩国:主要通过国家联合民间企业的力量来推动RFID的发展。2004年3月韩国提出了IT839计划,RFID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5年3月,韩国政府耗资7.84亿美元在仁川新建技术中心,主要从事电子标签技术包括RFID的研发及生产,以帮助韩国企业快速确立在全球RFID市场的主流地位。1351.RFID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对RFID系统的研究较晚。1993年,国家制定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由此RFID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迅速展开,这也是我国开展RFID技术研究的标志。在我国,RFID的典型应用是二代身份证技术,采用13.56MHZ的RFID作为内核技术,在防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RFID在车辆管理、交通管理、物流管理、图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也不在断推进。136金卡工程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即我们常说的金卡工程。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它是我国的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帐形式实现货币流通。1372.RFID的基本原理138(1)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139(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1403.RFID的工作频率RFID频率是RFID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指标,它决定了工作原理、通信距离、设备成本、天线形状和应用领域等各种因素。RFID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等。1413.RFID的工作频率参数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uW)频段125~134KHz13.56MHz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波长长波短波分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工作原理电感耦合电感耦合电磁反射散射耦合电磁反射散射耦合运行方式无源型无源型有源型无源/有源型有源型识别距离<60cm<1.5m

0-200m

1~8m>10m或100m(有源)技术特点穿透及绕射能力强;但无法同时进行多标签读取。性价比适中,适用于绝大多数环境;但抗冲突能力差速度快、作用距离远;但穿透能力弱。速度快、作用距离远;但抗干扰力差识别速度1~17Kbps106Kbps;最高847.5Kbps40~640Kbps250k~1Mbps典型应用存货控制门禁系统动物识别智能卡图书馆管理票据管理人员定位车辆定位EPC供应链管理集装箱管理道路收费环境影响迟钝

敏感1423.RFID的工作频率1434.RFID的技术优势非接触式数据读写形状小型化和多样化环境适应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容量大安全性高1444.RFID的技术优势名称信息载体信息量读写性读取方式保密性智能化抗干扰寿命成本条码纸、塑料薄膜、金属表面等小只读CCD或光束扫描差无差较短最低磁卡磁性物质一般读/写电磁转换一般无较差短低IC卡EEPROM大读/写电擦除、写入好有好长较高RFID标签EEPROM大读/写无线通信好有很好最长较低1452.3.2RFID系统射频识别系统(RadionFrequencyIdentificationSystem)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由射频标签、识读器、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组成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146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147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148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信息的传递与分发149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企业前端软件,如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演示软件、驱动软件、接口软件、集成商或者客户自行开发的RFID前端软件等。150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企业后端软件,如后台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MIS)软件等。1511.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为不同的RFID系统管理提供安全通信连接。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和读写器或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的串行通信接口。1522.RFID系统的主要组件153(1)电子标签接收来自阅读器的信号,并把所要求的数据送回给阅读器;154(1)电子标签利用阅读器发射的电磁场能量或自身电池提供的能量,经稳压电路输出为其它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155(1)电子标签从接收的信号中去除载波,解调出原信号。156(1)电子标签将逻辑控制单元所送出的数据经调制器后加载到天线并送给阅读器。157(1)电子标签对来自阅读器的信号进行译码,并依阅读器的要求回发信号。158(1)电子标签159(1)电子标签按供电方式分:有源(Active)标签、无源(Passive)标签和半有源(Semi-passive)标签。按通信方式分: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按标签芯片分:只读(R/O)标签、读写(R/W)标签和CPU标签。按数据存储能力分:标识标签和便携式数据文件。按工作频率分:低频(LF)标签、高频(HF)标签、超高频(UHF)标签以及微波(uW)标签。按工作距离分:远程标签、近程标签及超近程标签。160(1)电子标签

无源标签:标签中不含电池的标签。工作能量来自阅读器射频能量。

有源标签:标签中含有电池的标签。不需利用阅读器的射频能量。

半有源标签:阅读器的射频能量起到唤醒标签转入工作状态的作用。161(1)电子标签主动式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它的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另外,主动式标签可以通过设计电池的不同寿命对标签的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进行限制。缺点主要是标签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而且随着标签内电池电力的消耗,数据传输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应用于军事;交通控制。162(1)电子标签被动式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常常用在标签信息需要每天读写或频繁读写多次的地方,而且被动式标签支持长时间的数据传输和永久性的数据存储。缺点主要是数据传输的距离要比主动式标签小。例如应用于零售行业的传统标签。

163(1)电子标签指标TTFRTF标签电池有无所需信号强度低高通信范围可达100m3~5m读取多标签1000个3m内几百个数据存储量128Kb可读可写128字节可读可写164(1)电子标签只读型标签。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标签。可分为以下三类:只读标签:内容出厂时已写入,识别时只可读出,不可改写。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只可在应用前一次性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可重复编程只读标签:标签内容经擦除后可重新编程写入,识别过程中内容不可改写。读写型标签。标签内容既可被读写器读出,又可由读写器写入的标签。165(1)电子标签标识标签:一般只存储被标识对象的标记代码,不存储其属性信息。

便携式数据文件:不仅存储被标识对象的标记代码,还存储有被标识对象其他相关信息。166(1)电子标签低频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25KHZ和133KHZ,一般为无源标签,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近场)获得,阅读距离小于1m。中高频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一般也采用无源设置,其工作能量和低频标签一样,也是通过电感耦合(近场)获得,可以选用较高的传输速度,天线设计相对简单,标签一般制成卡片形状,如电子身份证、电子车票等。超高频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433MHZ、800/900MHZ频段和2.45G/5.8GHZ频段,其耦合方式为反向散射耦合(远场),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m,最大可达10m以上(微波有源可达100m)。167(1)电子标签168(2)阅读器负责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和数据信息的调制解调。169(2)阅读器负责与平台系统及RFID标签间的通信管理、基带信号的编解码、执行防碰撞算法、数据传送过程中的加解密、身份认证以及对外设的控制等功能。170(2)阅读器负责接收或者发送射频信号,实现数据信息和能量的传送。有时阅读器的电线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不包含在阅读器中。171(2)阅读器172(3)RFID中间件1733.RFID系统的耦合方式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174(1)密耦合系统密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范围为0~1cm。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电子标签插入阅读器中或将其放置到阅读器天线的表面。密耦合系统利用的是电子标签与阅读器天线无功近场区之间的电感耦合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密耦合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局限在30MHz以下的任意频率。由于密耦合方式的电磁泄露很小、耦合获得的能量较大,因而可适合要求安全性较高,作用距离无要求的应用系统,如电子门锁等。175(2)遥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m。遥耦合系统又可细分为近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15cm)与疏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1m)两类。遥耦合系统利用的也是电子标签与阅读器天线无功近场区之间的电感耦合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遥耦合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也有一些其他频率,如6.75MHz、27.125MHz等。遥耦合系统目前仍然是低成本射频识别系统的主流。176(3)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从1~10m,个别的系统具有更远的作用距离。所有的远距离系统均是利用射频标签与读写器天线辐射远场区之间的电磁耦合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远距离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915MHz、2.45GHz、5.8GHz,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频率,如433MHz等。一般情况下,包含有电池的射频标签的作用距离较无电池的射频标签的作用距离要远一些。177(3)远距离系统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可无线读写;支持多标签读写;适合应用于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