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四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5,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34 C.45 D.793.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主要用作造纸业和各种纤维,如棉、麻、苇类、粘胶纤维等的漂白,下列关于亚氯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氯酸钠是有4个原子构成的B.亚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D.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大的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 B.闻气味C.取用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6.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O3分子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C.分子中有9种元素D.相对分子质量为527.鉴别硬水和软水的简便方法是()A.加肥皂水B.加食盐水C.加明矾D.加热煮沸8.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中H、S、O元素的质量比是2:l:4B.H2SO4中H、S、O的原子个数比是1:16:32C.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2+16)×4D.H2SO4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12+32+1649.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10.下列关于数字“2”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A.: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B.:表示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价C.: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1个氧分子11.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 B.波义耳提出质量守恒定律C.拉瓦锡发现氧气的占空气的1/5体积 D.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H2SO4D.CO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ag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生成ag的铜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所以最外层电子数<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C.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一定是分子D.将燃烧的木头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高14.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C.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D.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干冰升华 B.活性炭除臭味C.碳酸氢铵受热变成气体 D.酒精挥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静止。(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4)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填序号)。A.密闭容器的容积B.温度C.气体的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掌握仪器用途,实验技能和方法对于化学实验很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填“胶头滴管”或“药匙”)(2)量取7.2mL水,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10毫升量筒”或“50毫升量筒”)(3)少量酒精洒落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你如何处理_________(4)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如果点燃时发出________,则证明氢气不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5)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过滤装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过滤时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8.(8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有关问题:(1)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2)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硫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3)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______,溴元素应该排在_________元素的下方(填序号)。A钠B硫C氯D氩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下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错误;B、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错误。故选B。2、B【解题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故其核外电子数为34。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中微观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掌握,属于基础题目。学生还要清楚在原子内部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且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3、B【解题分析】

A.亚氯酸钠是由钠离子与亚氯酸根离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亚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C.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2=90.5,故错误;D.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3:35.5:(16×2)=46:71:64,可见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B。4、D【解题分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烟雾,故B错误;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故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5、C【解题分析】

A、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溶液中吸取,故A不正确;B、闻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B不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时,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故C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不正确。故选C。6、B【解题分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A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4:3,故B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3=76,故D错误。故选B。7、A【解题分析】

肥皂水与硬水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水反应产生大量泡沫,故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选A。【题目点拨】加热煮沸是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注意区分。8、D【解题分析】

A、H2SO4中H、S、O元素的质量比是(1×2):32:(16×4)=1:16:32,选项错误;B、H2SO4中H、S、O的原子个数比是2:1:4,选项错误;C、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2+(16×4)=98,选项错误;D、H2SO4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1×2+32【题目点拨】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是解题关键。9、C【解题分析】A.闻气体气味时,在瓶口轻轻地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错误;B.在实验室不得品尝试剂,错误;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正确;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可能使整瓶试剂污染,错误。故选C。10、D【解题分析】

A、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故A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B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二氧化硫分子不存在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D。11、B【解题分析】

A、1897年,汤姆生等人发现了电子,故正确;B、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在罗蒙诺索夫提出质量守恒这一观点后,拉瓦锡通过天平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C、1775年,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D、1911年,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正确。故选B。12、A【解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均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SO2。故本题选A。13、C【解题分析】

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故错误。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但是最外层电子数<4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比如氢原子,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不是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原子保持,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故正确;D、将燃烧的木头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高,故错误。故选C。14、D【解题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狗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题目详解】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则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狗烯是由狗烯分子构成的,1个狗烯分子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15、C【解题分析】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除臭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只是将其色素和异味吸附在表面,属于物理变化;C、碳酸氢按受热变成气体,是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题目点拨】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活塞回到刻度5处,静止(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试管冷却后,活塞静止时停在4处(4)红磷燃烧放热,玻璃管内气体温度升高,管内压强大于大气压(5)AB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活塞回到刻度5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冷却后,活塞静止时停在4处,因为氮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是4:1,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玻璃管内气体温度升高,管内压强大于大气压。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密闭容器的容积、温度、气体的量。考点: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胶头滴管10毫升量筒用湿布盖灭尖锐的爆鸣声滤纸破裂【解题分析】

(1)胶头滴管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2)量筒量取意一定量的液体,所以量取7.2mL水,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10毫升量筒;故填:10毫升量筒;

(3)少量酒精洒落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可用湿布盖灭;故填:用湿布盖灭;

(4)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所以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如果点燃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证明氢气不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故填:尖锐的爆鸣声;

(5)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