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B.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C.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生长素只分布于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2.2020年5月20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和易地保护相比,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更为有效的保护3.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4.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B.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C.通过对患者家庭成员的调查,算出该遗传病的发病率D.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注意随机取样5.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人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数量/只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表格中的数据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或样方法B.1928~1930年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1947~1950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1950~1960年间,该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6.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栖息的桦尺蠖,体色有黑色(S)和灰色(s),如下图。19世纪随着工业化进行,环境发生变化。统计发现,第一年SS、Ss,ss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0%,30%,60%,第二年SS,Ss,ss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0%、30%,3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虫鸟对不同体色桦尺蠖的捕食是该变化的主要原因B.第一年S的基因频率是25%C.在这一年时间内,桦尺蠖种群发生了进化D.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该地区的桦尺蠖将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可能用到秋水仙素的过程有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可以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所运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假设要最快速培育出一个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且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已知它的优良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最合适的育种方法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DD,②的基因型为AAbbDD,③的基因型为AABBdd。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一年只能种一季,若想要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至少需要_____年时间。8.(10分)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肆虐全球,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新型冠状病毒内核由RNA和蛋白质“N”构成,外侧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1)与草履虫相比,病毒的显著结构特征是_____,病毒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3)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结合并侵入人体细胞,体现了膜的_____功能,病毒包膜能够与细胞膜融合也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点。(4)研究表明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的表达显著增加,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部细胞膜表面ACE2多55%,因此,抽烟更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9.(10分)普通水稻是二倍体,为快速培育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育种工作者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育种。请回答:(1)农田中水稻植株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_____。(2)图中①表示_____,③除草剂在该育种中的作用是_____,采用⑤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_____。(3)如果不使用除草剂,该水稻群体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变异。10.(10分)黄色(Y)圆粒(R)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杂交后代,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2)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它是_____子。(3)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绿色圆粒_____。(4)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5)后代中重组类型占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重组类型的_____。11.(15分)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①②③④为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木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植物出现这种分布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影响。植物的分布决定动物的分布,其原因是植物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2)若地震损毁该栎林,随时间的推移该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3)现有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麻风杆菌和宿主细胞,A、D生物对应的曲线分别是_____和______。(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_。若狐死亡,作为被捕食者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5)捕捞一个池塘里的某种鱼,应如何才能使效益最高?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2、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老根(叶)>幼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详解】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B正确;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C【解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共同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详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D、和易地保护相比,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更为有效的保护,D正确。故选C。3、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以核糖体为合成车间,在有关酶、能量(ATP供能)及其他适宜条件(温度、pH)作用下合成多肽链。【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不需要进行标记,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DNA和mRNA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tRNA、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样本越大,误差越小,A正确;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因为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影响,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对患者家庭成员的调查,C错误;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减少误差,D正确。5、B【解析】根据表格分析,1915~1930年间,由于食物充足,没有敌害,则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1930~1943年间,环境容纳量的改变,使得数量急剧下降;1947年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详解】A、驼鹿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调查驼鹿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合用样方法,A错误;B、1928~1930年间,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后,由于食物充足,没有敌害,则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C、1947~1950年间,种群数量减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错误;D、据表无法判断该种群的性别比例,D错误。故选B。6、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图可知,树干上有黑色和灰色两种桦尺蠖,随着工业发展,树干被熏黑,则灰色桦尺蠖容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导致灰色个体减少,而黑色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将S基因传递给子代,所以种群中SS的基因型频率增加,ss的基因型频率减小,A正确;B、第一年S的基因频率是10%+1/2×30%=25%,B正确;C、第二年S的基因频率为40%+1/2×30%=55%,与第一年相比发生了变化,所以在这一年时间内,桦尺蠖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若该地区的桦尺蠖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则仍然是同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C、F②.基因重组③.AD(2)4【解析】分析题图:AD为杂交育种,ABC为单倍体育种,E为基因工程育种,F为多倍体育种。【小问1详解】图中C、F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若所需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AD)可最快速培育出一个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且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小问2详解】第一年:基因型为aaBBDD和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杂交,获得AaBbDD的种子;第二年:杂合植株和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杂交,得到AABBDd、AaBBDd、AABbDd、AaBbDd;第三年,第二年收获的种子形成的植株自交,得到含aabbdd的种子;第四年:第三年收获的种子形成植株。【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育种方法及识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准确判断图解中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无细胞结构(2).不属于(3).核糖核苷酸(4).脂质和蛋白质(5).信息交流(6).一定的流动性(7).容易【解析】人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详解】(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病毒外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结合并侵入人体细胞,体现了膜可以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病毒包膜能够与细胞膜融合也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4)新冠病毒的糖蛋白S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结合来侵入人体细胞,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部细胞膜表面ACE2多55%,因此,抽烟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病毒及细胞结构功能相关知识。9、(1).种群基因库(基因库)(2).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缺一不给分)(3).花药离体培养(4).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水稻(“植株”或“叶片”)(“筛选出含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筛选出抗除草剂的变异水稻”)(5).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6).可能【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育种方式中综合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其中γ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发生突变,而除草剂是起了选择的作用。由于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因此用除草剂选择后只有少部分植物含抗除草剂基因。【详解】(1)种群基因库是指某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据图可知,该育种方法中有单倍体幼苗的获得和γ射线照射,故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图中①为敏感性植株获得单倍体幼苗的过程,故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③用除草剂对单倍体幼苗的抗性进行定向选择,筛选出含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纯合(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3)由于变异的不定向性,即使不使用除草剂,该水稻群体也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变异。【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基因突变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明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再结合题意分析作答。10、(1)①.1∶1②.3∶1(2)①.绿色皱粒②.纯合(3)①.YyRr②.yyRr(4)①.1/4②.3/4(5)①.1/4②.1/2【解析】分析柱状图可知,子代中黄色∶绿色=1∶1,为测交实验类型,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子代中圆粒∶皱粒=3∶1,为自交实验类型,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已知,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小问2详解】已知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则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是纯合子。【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1/2×1/2=1/4;其余3/4都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小问5详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后代的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占后代总数的比例=1/2×1/4+1/2×1/4=1/4,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重组类型的1/2。【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后代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