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用“”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的是A. B. C. D.2.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PM103.下列说法能体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是A.原子质量、体积很小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O2),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A. B. C. D.5.以下物质中含有原子团的是A.Cu B.SO2 C.KCl D.KNO3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气球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变酸D.铁矿石的粉碎7.“●”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B. C. D.8.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硅B.硒C.氧D.锡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C.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IAO1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He4.0032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016.009F19.0010He20.8l3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3)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它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符号)。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年,俄罗斯科学家曾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AN(NO2)3

BN2O3

CNO2DN2O5(3)304g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与多少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设计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钟罩实验,某兴趣小组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中红磷的量需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停止实验后,冷却后测定,瓶内气体体积应_______。(填编号)A.减少1/5B.减少4/5C.增加1/5D.增加4/5④把燃烧着的木条伸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⑤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瓶中原先是否有水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_________。(填“有”或“无”)14.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什么?_____(答出一条即可)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份。(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_____。(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A该气体是CO2B该气体是O2C该气体是H2①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②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_____(填“a”或“b”)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④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符号表达式:_____。⑤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B装置,原因是_____。(交流与反思)⑥下列关于Na2O2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b.Na2O2必须密封保存c.当放有Na2O2的空间里发生火灾后可用水扑灭(定量计算)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官兵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并产生氧气,供给人的呼吸,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a2O2+CO2→Na2CO3+O2⑦过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③15.6克过氧化钠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碳酸钠(Na2CO3)的质量为_____克。1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查阅资料)白磷在40℃时能发生自燃。(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片刻,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现象一: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__。现象二: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_mL时停止流下。(实验反思)(3)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4)白磷足量的原因________;(5)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应≥______mL。(6)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锥形瓶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标号)。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氢分子用两个氢原子相结合表示。A、表示4个氢原子,错误;B、表示2个氢分子,正确;C、表示2个氢原子,错误;D表示一个氢分子,错误。故选B。考点: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信息2、A【解题分析】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A。3、B【解题分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故选B。4、C【解题分析】

实验室用加热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需要的仪器有:

A、用于加热的酒精灯;故本选项正确;

B、作为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试管;故本选项正确;

C、分液漏斗是用于分离、过滤和引流液体的仪器,显然该实验中没有需要分离、过滤等的液体。故本选项错误;

D、收集气体需要用集气瓶;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5、D【解题分析】A、Cu中只含有铜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B、SO2中只含有硫元素和氧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C、KCl中只含有钾元素和氯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D、NaNO3中含有硝酸根,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在初中常见的有:硫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磷酸根、氯酸根等。6、C【解题分析】

冰融化成水,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错误;气球爆裂,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错误;牛奶变酸后产生了新物质乳酸,是化学变化,C正确;铁矿石粉碎仅改变了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7、A【解题分析】

A、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B、图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D、图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解题分析】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A.9、B【解题分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点睛:观察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所以描述现象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烟”是指固体颗粒弥漫,“雾”是指液滴弥漫。10、D【解题分析】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组成部分的从属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门捷列夫12.01非金属得A118【解题分析】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门捷列夫;(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3)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序数为16,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16,故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硫元素的“石”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4)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5)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118,则此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52D320g(过程见解析)【解题分析】

(1)N(NO2)3的相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故填:152;

(2)根据各化学式:A.N(NO2)3--N2O3

,B.N2O3,C.NO2,D.N2O5,则可知:每2个氮原子结合氧原子最多的是N2O5,氧原子越多,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故选D;(3)设304g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与质量为x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则:304g×=x×,解得x=32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确保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4P+5O2

2P2O5A木条熄灭无【解题分析】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②该实验中红磷的量需稍过量的原因是确保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③停止实验后,冷却后测定,瓶内气体体积应减少;④把燃烧着的木条伸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可以观察到木条熄灭;⑤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瓶中原先是否有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14、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解题分析】

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故答案为: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方案一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只有钠、氧、氢三种元素,无碳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CaB中的水能够充分冷却氧气,否则结果偏小c7821.2g【解题分析】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较好,因为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如果该固体物质是硫,硫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而且该操作比较复杂,而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硫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气泡,该操作简单、环保,现象明显,故最佳方案是方案一,理由是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A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只有钠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无碳元素,故该气体不可能是CO2,故上述假设中的A肯定不合理,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只有钠、氧、氢三种元素,无碳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②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如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氧元素由-1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钠元素化合价不变,则氢元素由+1价变为0,化合价降低,无化合价升高,故上述假设中的C肯定也不合理;③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a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符号表达式:;⑤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B装置,原因是B中的水能够充分冷却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