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鱼香肉丝”是我国空间站内宇航员的食物之一,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香肉丝”中含有的多糖并不都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B.“鱼香肉丝”能为航天员提供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C.不能利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鱼香肉丝”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和蔗糖D.“鱼香肉丝”中的蛋白质已变性失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3.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A. B.C. D.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环,经过人工干预使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步增加B.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与恢复前相比,恢复后的群落物种组成可能改变D.与自然演替相比,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群落演替速度加快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②⑥⑦ B.②③⑥C.①⑤⑦ D.②⑤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7.人被狗咬伤后,先及时进行伤口清理,不包扎,然后在第0、3、7、14、30天依次注射狂犬疫苗;重度咬伤者还需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及时清理伤口能减少人体细胞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机会B.疫苗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病毒的结构不需要完整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D.多次注射狂犬疫苗,能够促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8.(10分)下列关于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变异B.多倍体育种因优点突出,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C.单倍体育种涉及的原理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杂交育种过程都需要经过杂交选择和纯化等手段二、非选择题9.(10分)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其除了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_________结构。其中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________________。(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甲图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______。(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图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信息分子A为________,B为________。(2)图中信息分子E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尿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3)图中①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或________。11.(14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集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_________,乙昆虫天敌数量_________。(4)上述例子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2.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_________表示。(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________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_____________(填“生物因素”)加剧,种群数量增加的阻力会越来越大。(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鱼香肉丝”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里面含有丰富的大分子有机物,它们可以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进而被细胞吸收利用。【详解】A、鱼香肉丝中含有植物,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不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糖原这种多糖是可以被消化吸收的,A正确;B、鱼香肉丝中含有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被消化分解之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吸收利用,B正确;C、斐林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C正确;D、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改变,依旧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组成,考生在解题时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进行解答。2、A【解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详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故选A。3、A【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B错误;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故选A。4、B【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的种类不断增多,物种丰富度逐步增加,A正确;B、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被适应性更强的生物代替,故与恢复前相比,恢复后的群落物种组成可能改变,C正确;D、与自然演替相比,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群落演替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B。5、A【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的生物,植物可以是消费者,动物可以是分解者。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详解】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②正确;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③错误;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④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均为异养型生物,⑤错误;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乳酸菌属于分解者,⑥正确;动物为异养型生物,除了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为分解者外,其余为消费者,⑦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6、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只能突变形成其等位基因,即A基因可突变成a基因,但不可突变成B基因,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7、C【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详解】A、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A正确;B、疫苗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病毒的结构不需要完整,但必须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B正确;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它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但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在机体内的扩散和对细胞的黏附,即对于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只有等靶细胞裂解后病毒释放出来才能起作用,C错误;D、多次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力,D正确。故选C。8、C【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重组,A错误;B、多倍体育种因优点突出,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不能应用于动物育种,B错误;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先进行杂交,因此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杂交育种过程都需要经过杂交、选择等手段,但不一定需要经过纯化,若所需优良品种为隐性性状,则不需要纯化,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生物群落②.水平③.优势种④.S5⑤.降低环境容纳量⑥.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解析】(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优势种。(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甲图可知,选取物种达到饱和的最小样方的面积为最佳,即S5。(3)图乙显示: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低于原来的环境容纳量,据此可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依据的原理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10、(1)①.神经递质②.促甲状腺激素(2)①.抗利尿激素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③.减少(3)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根据题图分析,信息分子A作用于下丘脑后最终产生了反射活动,可知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的B信息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信息分子E为抗利尿激素;淋巴因子作用于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免疫细胞,因此信息分子D为淋巴因子。【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是神经递质,B能作用于甲状腺,为促甲状腺激素。【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E为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小问3详解】图中①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若该淋巴细胞为B细胞,则能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该淋巴细胞为T细胞,则能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信息分子的种类以及信息分子的作用。11、①.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②.非生物环境③.生物④.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⑤.物理信息⑥.增加⑦.减少⑧.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因此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非生物)和生物;题中看到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并且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能驱赶乙昆虫,因此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乙昆虫在蜘蛛网上产生的振幅,因此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4)上述例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