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胶试验方法_第1页
密封胶试验方法_第2页
密封胶试验方法_第3页
密封胶试验方法_第4页
密封胶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建筑密封胶下垂度测试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检测密封胶下垂度,以鉴定胶体的流动性二、实验原理在规定条件下,将密封胶注入规定尺寸的模具中,在一定温度下以垂直和水平的位置保持规定时间,测出试样流出模具端部的长度,从而根据一定原则判断出其流动性。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6-《建筑密封材料实验办法流动性的测定》四、实验设备配备下垂度模具,鼓风干燥箱,钢板尺,聚乙烯条五、试件的制备将下垂度模具用丙酮等溶剂清洗干净并干燥。把聚乙烯条衬在模具底部,使其盖住模具上部边沿,并固定在外侧,然后把已在(23±2)℃下放置24h的密封材料用刮刀填入模具内。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垂直方向:a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刻垂直放置在已调节至(50±2)℃的干燥箱内,磨具的延伸端向下,见图1,放置24h。b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用钢板尺在垂直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从底面往延伸端向下移动的距离(mm)。2水平方向a将制备好的试件立刻水平放置在已调节至(50±2)℃的干燥箱内,磨具的延伸端向下,见图2,放置24h。b从干燥箱中取出试件,用钢板尺在水平方向上测量每一试件中试样超出槽形模具前端的最大距离(mm)。七、实验成果鉴定下垂度在垂直方向上≤3mm,水平方向上无变形为合格八、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制备试件时,避免形成气泡,在模具内表面将密封材料压实,修整密封材料的表面,使其与模具的表面和末端齐平,放松模具背面的聚乙烯条。2下垂度实验每一试件的下垂值,精确至1mm3如果实验失败,允许重复一次实验,但只能重复一次。当试样从槽形模具中滑脱时,模具内表面可按生产方的建议进行解决,然后重复进行实验。.实验二建筑单组份密封胶挤出性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测定单组份密封胶挤出性二、实验原理在规定条件下采用压缩空气将密封材料从聚乙烯挤胶筒中挤出至水中,测定一次将全部样品挤出所需时间的长短,鉴定出胶体的挤出性。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4-《建筑密封材料实验办法原包装单组分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测定》四、实验设备配备聚乙烯挤胶筒、稳压气源、秒表、气动挤抢、恒温箱五、试件的制备实验前,将待测胶挤入聚乙烯挤胶筒中,放置在(23±2)℃恒温箱中最少24h。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实验在(18~23)℃下进行2将试件从恒温箱中取出,插入气动挤抢,升压至(250±10)kPa。3一次性将全部样品从筒中挤出,用秒表统计出时间,实验次数为一次。七、实验成果鉴定挤出时间≤10s为合格实验三建筑双组份密封胶合用期测定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检测双组份密封胶合用期,以鉴定胶体的合用性二、实验原理在规定条件下,将双组份密封胶混合5min后,注入挤胶筒中,一定时间后采用压缩空气将密封材料从聚乙烯挤胶筒中挤出至水中,测定一次将全部样品挤出所需时间的长短,鉴定出胶体的适应期。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4-《建筑密封材料实验办法原包装单组分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测定》四、实验设备配备聚乙烯挤胶筒、稳压气源、秒表、气动挤抢、恒温箱五、试件的制备实验前,双组份各自放置在(23±2)℃恒温箱中最少24h。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实验在(18~23)℃下进行2将双组份各自从恒温箱中取出,将双组份密封胶混合5min后,注入挤胶筒中,密封尾塞,从两组分混合时开始计时,20min后开始实验。3插入气动挤抢,升压至(250±10)kPa。4一次性将全部样品从筒中挤出,用秒表统计出时间,实验次数为一次。七、实验成果鉴定挤出时间≤10s为合格八、实验注意事项1双组份混合应在负压0.095MPa下列真空条件下进行,混合时间为5分钟2组份实验样品两组分的混合比例应符合供方规定,其中A组分(基胶)取样量最少500g实验四建筑密封胶表干时间测定办法一、实验目的测定建筑密封胶表干时间二、实验原理在规定条件下,将密封胶试样填充到规定形状的模框中,用在试样放置薄膜或指触的办法测量其干燥程度。报告薄膜或手指上无粘附试样所需的时间。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5-《建筑密封材料实验办法表干时间的测定》四、实验设备配备黄铜板:尺寸19mm×38mm,厚度约6.4mm模框:矩形,用钢或铜制成,内部尺寸25mm×95mm,外形尺寸50mm×120mm,厚度3mm。(需要外加工)玻璃板:尺寸80mm×130mm,厚度5mm聚乙烯薄膜:2张,尺寸25mm×130mm,厚度0.1mm刮刀无水乙醇五、试件的制备用丙酮等溶剂清洗模框和玻璃板。将模框居中放置在玻璃板上,用在(23±2)℃下最少放置过24h的试样小心填满模框,勿混入空气。多组分试样在填充前应按生产厂的规定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用刮刀刮平试样,使之厚度均匀。同时制备两个试件。六、实验办法与环节办法A1将制备好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静置一定的时间2然后在试样表面纵向1/2处放置聚乙烯薄膜,薄膜上中心位置加放黄铜板。330s后移去黄铜板,将薄膜以90°角从试样表面在15秒内匀速揭下。4相隔适宜时间在另外部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无试样粘附在聚乙烯条上为止。5统计试件成型后至试样不再粘附在聚乙烯条上所经历的时间办法B1将制备好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静置一定的时间.2然后用无水乙醇擦净手指端部,轻轻接触时间上三个不同部位的试样。3相隔适宜时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无试样粘附在手指上为止。4统计试件成型后至试样不再粘附在手指上所经历的时间七、实验成果鉴定表干时间≤3h,鉴定为合格八、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表干时间的数值修约a表干时间少于30min时,精确至5min;b表干时间在30min至1h之间时,精确至10min;c表干时间在1h至3h之间时,精确至30min;d表干时间超出3h时,精确至1h。实验五建筑密封胶硬度测试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检测密封胶硬度,以鉴定胶体的合用性二、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6-《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实验办法》三、实验设备配备金属模框:内框尺寸130mm×40mm×6.5mmPE膜邵尔A型硬度计四、试件的养护双组份硅酮构造胶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14天单组份硅酮构造胶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21天在不损坏试件条件下,养护期间挡块应尽早分离五、试件的制备在PE膜上平放金属模框,将实验样品挤注在模框内,刮平后除去模框养护;揭去PE膜值得试样。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把试样放置在结实的平面上,拿住硬度计,压足中孔的压针距离试块边沿最少12mm,平稳地把压足压在试样上,不能有任何振动,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样表面,以使压针垂直地压入试样。2在试样相距最少6mm的不同位置测量硬度值5次,取中位数。七、实验成果鉴定硬度为20~60ShoreA为合格八、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测试时,所施加的力要刚好足以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除另有规定,必须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1s内读数,如果是其它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阐明。实验六建筑密封胶拉伸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检测密封胶拉伸粘结强度,粘结破坏面积,一定温度下最大拉伸强度时的伸长率二、实验原理将待测密封材料粘结在两个平行基材的表面之间,制成试件。将试件拉伸至破坏,以计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的办法表达密封胶的拉伸性能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GB/T13477.8-《建筑密封材料实验办法拉伸粘结性的测定》四、实验设备配备拉力实验机:配有统计装置,拉伸速度可调为(5~6)mm/min高温箱,低温箱,隔离垫块,防粘材料,粘结基材(阳极氧化铝基材:75mm×12mm×5mm。)五、试件的制备与养护用脱脂纱布去除水泥砂浆板表面浮灰。用丙酮等溶剂清洗铝板和玻璃板,并干燥。按密封材料生产方的规定制备试件,如与否使用底涂料及多组分密封材料的混合程序。每种基材同时制备五个试件。按图示,在防粘材料上将两块粘结基材与两块隔离垫块组装成空腔。然后将在(23±2)℃下预先解决24h的密封材料样品嵌填在空腔内,制成试件。每五个试件为一组,每个试件必须有一面选用G类基材。制备后的试件养护:a双组份硅酮胶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14天b单组份硅酮构造胶的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21天c在不损坏试件条件下,养护期间挡块应尽早分离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23℃a实验温度(23±2)℃,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实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试件拉伸至破坏。b统计应力—应变曲线,统计最大拉伸强度时的伸长率,报告最大拉伸强度时的伸长率的算术平均值;同时统计并报告伸长率10%、20%和40%的模量,各取算术平均值。2、90℃取一组试件在(90±2)℃条件下放置1h,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实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试件拉伸至破坏。统计应力—应变曲线。3、-30℃取一组试件取一组试件在(-30±2)℃条件下放置1h,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实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试件拉伸至破坏。统计应力—应变曲线。4、浸水后拉伸粘结性取一组试件浸入温度(23±2)℃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保持7天后取出并在10min内,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实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试件拉伸至破坏。统计应力—应变曲线。5、水-紫外线光照后的拉伸粘结性取一组试件,JC/T485_1992的5.12规定,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持续实验300h,在原则条件下放置2h。除去试件上的隔离垫块,将试件装入拉力实验机,以(5~6)mm/min的速度将试件拉伸至破坏。统计应力—应变曲线。七、实验测量和计算粘结破坏面积的测量和计算,采用透过印制有1mm×1mm网格线的透明膜片,测量拉伸粘结试件两粘结破坏面积较大面占有的网格数,精确到1格(局限性1格不计)。粘结破坏面积以粘结破坏格数占总格数的比例表达。八、实验成果鉴定拉伸粘结性拉伸粘结强度/MPa23≥0.6090≥0.45-30≥0.45浸水后≥0.45水-紫外线光照后≥0.45粘结破坏面积/%≤523℃≥100九、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嵌填试样时必须注意,避免形成气泡,将试样挤压在基材的粘结面上,粘结密实,修整试样表面,使之与基材和垫块的上表面齐平。2.将试件侧放,尽早去除防粘材料,以使试样充足固化。在固化期内,应使隔离垫块保持原位。3.基材按产品合用的基材类别选用:M类——铝板厚度不不大于3mmG类——清洁、无镀膜的无色透明浮法玻璃,厚度5mm~8mmQ类——供方规定的其它基材实验七建筑密封胶热老化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鉴定密封胶的耐高温老化性能二、实验原理温度升高时,密封胶会释放出某些溶剂挥发物,本实验通过模拟高温环境,加速密封胶在空气中的热氧化,从而鉴定出密封胶的耐高温老化性能。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四、实验设备配备天平:精度为1mg鼓风干燥箱:控制精度±2铝板:尺寸为150mm×80mm×0.5mm~1.5mm金属模框:内框尺寸130mm×40mm×6.5mm刮刀五、试件的制备取三块干净的铝板,其中两块用作实验试件称量并统计质量(m1),一块用作对比试件。在铝板上平放金属模框,将硅酮构造胶刮涂在模框内并用刮刀刮平,除去模框制成试件。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称量并统计实验试件的质量(m2)。2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7天3实验试件在(90±2)℃鼓风干燥箱中,保持21天,对比试件在原则条件下放置21天。4在干燥箱中取出实验试件,在原则条件下冷却1h后,分别称量并统计质量m3。5取对比试件同实验试件相比较,检查并统计实验试件表面的变化状况七、实验成果计算按试件实验前后的质量计算热失重,实验成果为两实验试件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热失重(%)=(m2—m3)/(m2—m1)×100m1—铝板质量,单位为克(g)m2——铝板和硅酮构造密封胶质量,单位为克(g)m3—实验后铝板和硅酮构造密封胶质量,单位为克(g)八、实验成果鉴定热失重≤10%,无龟裂和粉化实验八密封胶与构造装配系统用附件相容性测试实验办法一、实验目的建筑密封胶与构造装配系统用附件相容性测试二、实验原理将一种有附件的实验试件放在紫外灯下直接辐照,在热条件下透过玻璃辐照另一种试件,再对没有附件的对比试件进行同样的实验,观察两组试件颜色的变化,对比实验密封胶同参考密封胶对玻璃及试件粘结性的变化。三、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四、实验设备配备玻璃板、隔离胶带、温度计、紫外线荧光灯、紫外辐照箱、清洗剂、参考密封胶五、试件的制备将玻璃表面用50%异丙醇—蒸馏水溶液清洗并用干净布擦干净。在玻璃的一端黏贴隔离胶带,覆盖宽度约25mm。制备8块试件,4块是无附件的对比试件,另外四块石有附件的实验试件,将附件裁切成条状,尺寸为6mm×6mm×50mm,放在玻璃板中间。对比试件和实验试件的制备办法完全相似,只是不加附件。将实验密封胶挤住在附件的一侧,参考密封胶注在附件的另一侧,用刮刀整顿密封胶条使之与附件上端面及侧面紧密接触,并与玻璃密实粘结,两种胶的相接处应高于附近上端约3mm。制备的试件要在原则条件下养护7天。六、实验办法与环节1试件编号后将试件放在紫外灯下,统计各试样的放置方向。2实验后从紫外箱中取出试件,在23℃3用手握住隔离胶带上的密封胶,与玻璃成90℃4与附件成90℃5观察并统计实验胶与参考胶颜色的变化及其它任何值得注意的变化。七、实验成果鉴定实验项目鉴定指标附件同密封胶相容颜色变化实验试件与对比时间颜色变化一致玻璃与密封胶实验试件、对比试件与玻璃粘结破坏面积的差值≤5%实验九实际用基材同密封胶粘结性的实验办法一、实验原理采用实际工程用的基材同密封胶粘结制备试件,测定浸水解决后的剥离粘结性。二、实验根据GB16776-《建筑用硅酮密封胶》三、实验设备配备基材、拉伸实验机(配有拉伸夹具和统计装置,拉伸速度可调至50mm/min)、清洗剂、密封胶、水帆布:脱水解决的帆布,尺寸为180mm×75、玻璃棒(直径12mm,长300mm)不锈钢棒:直径1.5mm,长300mm四、实验试样制备1将被测密封材料在未打开的原包装中置于原则条件下解决24h,样品数量不少于250g。如果是多组分密封材料,还要同时解决对应的固化剂2用刷子清理水泥砂浆板表面,用丙酮或二甲苯清洗玻璃和铝基材,干燥后备用。根据密封材料生产厂的阐明或有关各方的商定在基材上涂刷底涂料。每种基材准备两块板,并在每块基材上制备两个试件。3在粘结基材上横向放置一条25mm宽的遮蔽条,条的下边距基材的下边最少75mm。然后将已在原则条件下解决过的试样涂抹在粘结基材上(多组分试样应按生产厂的配合比将各组分充足混合5min后再涂抹),涂抹面积为100mm×75mm(涉及遮蔽条),涂抹厚度约2mm。4用刮刀将试样涂刮在布条一端,面积为100mm×75mm,布条两面均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