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如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2.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并非所有生物种群都具有图中的⑥特征C.“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⑤为衰退型D.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森林生态系统C.若一段时间内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狼获得的能量可以是m×b/aD.对于兔子来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等于b减去h的差值。4.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关于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神经递质存在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5.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J”型和“S”型曲线均属于物理模型B.“J”型和“S”型增长曲线均存在K值C.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K/2时进行D.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6.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B.萨顿利用演绎—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1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的过程图解,据图回答:(1)图1中细胞①为________,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________进一步清除。(3)图2细胞为________细胞,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8.(10分)人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_____等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并不会引起血浆pH值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CO2含量变化使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_____中的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排出CO2。(2)人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会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春捂”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_____方式调节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9.(10分)下图是某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乙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示意图;图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个DNA分子。(2)图_________所示细胞中,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若要观察该植物染色体形态、数目,应选择图__________。(3)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以上有丝分裂图像,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漂洗、___________、制片。(4)请将上图所示细胞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10.(10分)大量事实表明,化学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兴奋在化学性突触中的传递过程可简单概括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图为某种化学性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在化学性突触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_,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__大量内流从而使神经元兴奋,当突触后膜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研究表明,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为验证上述结论,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实验材料:Ca2+通道阻滞剂、Na+通道阻滞剂、电刺激设备等。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表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相关途径,图中甲表示相关分子,请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血糖浓度变化是指血糖浓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②③中间的“调节中枢”对应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图示说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胰高血糖素、甲等物质的影响,甲表示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图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2)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升高。(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以实验兔设计实验来验证胰岛素的作用,若实验中实验兔出现了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注射胰高血糖素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是因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lI,与细胞II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则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_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则Ⅱ为T细胞,其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2、C【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记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题图分析: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A正确;B、⑥表示性别比例,并非所有生物种群都具有图中的⑥特征,如多数植物没有性别比例,B正确;C、“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长,其⑤为增长型,C错误;D、用⑦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捕食,则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将减少,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D正确。故选C3、D【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或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森林生态系统,B错误;C、由于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所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则图中狼所获得的能量为m×(b/a)×(c/b)=m×c/a,C错误;D、对于兔子来说,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等于b减去h的差值,D正确。故选D。4、C【解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

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

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详解】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B、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因此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也能把兴奋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因此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也有递质存在,C错误;D、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D正确。故选C。5、D【解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J”型和“S”型曲线均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B、“J”型曲线为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不存在K值,B错误;C、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控制农林害虫爆发应在种群数量达K/2之前进行,C错误;D、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上升,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D。6、B【解析】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等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详解】A、萨顿通过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萨顿通过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摩尔根证明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效应T细胞(2).细胞免疫(3).抗体(4).浆(5).体液免疫【解析】1、分析图1:图1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因此图中①为效应T细胞。2、分析图2:图2为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详解】(1)由图可知:细胞①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说明此时正发生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该细胞为效应T细胞。因此细胞①为效应T细胞,该免疫为细胞免疫。(2)靶细胞裂解后,会将病原体释放出来,因此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进一步清除抗原往往需要与抗体结合,并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3)图2的细胞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抗体参与的免疫为体液免疫。【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准确判断题图含义是解题关键。8、①.乳酸②.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③.脑干④.负⑤.不会⑥.大脑皮层⑦.神经-体液调节⑧.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解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详解】(1)人因剧烈运动,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加速CO2的排出。(2)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纠正、减弱控制信息,防止肺扩张的过度,有助于维持正常呼吸节律。(3)由于机体自身调节,“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液调节的概念和实例是解决该题的重点。理解CO2引起的体液调节过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获取题干的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和CO2的调节过程的知识是解决本题难点的方法。9、(1).前(2).4(3).8(4).8(5).丁(6).甲(7).解离(8).染色(9).丙、乙、甲、丁【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丙图中以染色质丝的形式存在,处于有丝分裂间期;丁图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乙图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图中着丝点有4个,故含有4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共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2)丁细胞中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数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故若要观察该植物染色体形态、数目,应选择该时期,对应图中的甲。(3)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甲处于中期,乙处于前期、丙处于间期,丁处于后期,故上图所示细胞按先后顺序排列为丙、乙、甲、丁。【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10、(1).神经递质(2).(特异性)受体(3).Na+(4).内正外负(5).向突触小体(突触前神经元)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然后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相同强度的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6).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1)在化学性突触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Na+大量内流从而使神经元兴奋,当突触后膜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为验证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可设置Ca2+通道能否开放的自变量,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