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9800字(论文)】_第1页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9800字(论文)】_第2页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9800字(论文)】_第3页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9800字(论文)】_第4页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98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3"\h\u220041引言 130009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6777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92321.2.1国外研究现状 274351.2.2国内研究现状 3277682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概述 3229362.1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3161812.2个人信息的内涵、特征 425152.2.1个人信息的内涵 4287432.2.2个人信息的特征 4327553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 415393.1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与危害 466673.2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5232903.2.1非法收集个人信息 546153.2.2个人信息“商品化” 5277783.2.3个人信息被滥用 6221673.2.4贮存不当和公开个人信息 66304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 6318554.1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现状 786934.1.1刑法保护(着重刑法叙述) 747374.1.2民商法保护 728624.1.3行政法保护 7146294.2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司法现状 7170184.3我国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不足 869755大数据时代下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可采取的对策 9264505.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986815.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确立个人信息权 9286405.1.2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9159245.2强化强化政府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监管职责 9220825.2.1政府要提升自我管控能力,防范自身信息泄露 9168715.2.2提升政府对信息安全的监管能力 9278325.3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救济 10182975.3.1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10307935.3.2引入集体诉讼机制 1027284结论 1128079参考文献 121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研发与普及推广,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浪潮来势汹汹,对人们的思想、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程度与国家的进度程度有着极大的管理。在2012年,美国提出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在此计划中充分体现了大树终的重要性,甚至将大数据比喻为“未来的石油”;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必须去顺应趋势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的进度。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将“国家大数据战略”编写入大纲中,体现了国家对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的重视,并且对其他国家关于大数据的研究也提供了思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入到大数据的研究中,可以说大数据已然成为全世界国家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大数据的普遍应用使各个国家对于数据量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也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基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结合起来,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新思路,而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之间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人工智能也是大数据日益成熟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关系的直接体现就是人工智能的算法设计与优化是以海量数据驱动的。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而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后,必然会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不争的事实,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很多的缺陷,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与解决。比如,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论是浏览新闻、浏览各类网站、网上购物、游戏、看视频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信心,甚至是你的位置都能实时查询,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隐私和正常生活。面对各种类型的“APP”不断开发和使用,个人信息露及侵犯公民信息事件频频发生,在社会中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在大数据面前我们已经没有了隐私。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更是成为法律层面的难题。在本文中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研究,分析发生和仍然存在的大数据风险,研究法律和制度层面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一共的支持与保障,最后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促进大数据在21世纪的长远发展,在为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针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定了健全的隐私权体系,个人隐私权是每一位美国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每一位公民可以选择个人信息,比如家庭、财产、感情等等,并且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是否公开个人信息或者怎么防御别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泄露隐私。在1890年,美国开始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立法,从法律层面给予个人信息保障,并且发展至今美国已经制定了非常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对个人信息保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相继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了个人信息保护支持与保障。欧盟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与美国相比更加注重将匿名技术应用在个人信息保护汇总,并且会通过一些合理手段对数据掌握者进行信息验证,从而保证个人数据、信息等是本人在使用,而非他人非法使用。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欧盟对于息商业价值的保护力度比较小,将重点放在了个人信息安全与权利本身之间的联系上。因为个人信息是对基本人权的保护,所以欧盟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十分强烈。目前,欧盟的系统规范是最为严格的,而且的确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加大力度进行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立法方面都提供了思路。1970年,德国黑森州也从法律层面强调了数据保护,是各个国家推出的首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与此同时德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也制定了《个人资料保护法》,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在德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信息自决权”是每一位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法》,使个人信息保护更加完善,而且对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1973年的瑞典《个人信息法》是第一部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发展到2016年,世界上超过一百家立法机构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而且法律的完善仍然在进行着。也就是说,世界上各个国家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2.2国内研究现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完,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才逐渐受到重视并从法律层面开始给予保障。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泄露的问题,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们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积极的探索如何从法律层面制定完善的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因此当前我国拥有大量丰富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成果。齐爱民教授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认为“在重视传统人格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个人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而且他在“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一文中针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背景、立法历史以及法律规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一书中关于各个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做出的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比较,重点研究了保护的法律规范,而且还提出了针对个人信息侵权纠纷方面的救济方案,其研究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周汉华教授的研究主要是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与欧美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进行了比较,并在其发表的文章《海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概述和主要立法模式》和《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律汇编》中围绕着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法律规范等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还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日益完善,虽然其中也会存在一些缺陷存在,但是个人信息保护系统的研究一直未停止,必然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21世纪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当前时代必须研究的课题。2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概述2.1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大数据是一种集合概念,是一定规模数据、结构的优化组合,亦被叫做海量数据,可以说大数据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即便是今天我们也无法对大数据进行精确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大数据世纪上属于海量、多种类数据的组合体,相比较传统的数据库,大数据显得优势更多,无论是计算能力、存储容量上都表现出传统数据库没有的优势。2.2个人信息的内涵、特征2.2.1个人信息的内涵《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审稿第813条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个人信息根据已经生成的电子、其它中介的记录可以有效验证某个信息拥有者身份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证号、指纹信息、个人住址等。”在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有能够识别到特定个人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比如身高、财产、年龄、购买习惯、病历、学历、家庭住址等等。2.2.2个人信息的特征(1)实质性实质性简言之就是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比如基于电子记录将自然人特征予以明确,包括自然人的所有相关信息,如地址、性别、外貌等,这样就可以通过信息来验证信息主体的身份。(2)可处理性可处理性的理解比较简单,一是个人信息取决于某种物质载体,它无法凭空存在,比如我们的身份证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二是个人信息具有明显的外部特点可处理性,这也是一个人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3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3.1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与危害近年来,我国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并且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都得到了普及,为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我们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主要的途径就是手机APP、电脑病毒、网页网站,还有一些个人信息泄露是由不法分子非法渠道获取并销售等,个人信息已经不再是隐私。这些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中,前三种是隐私公开的直接方式,不法分子销售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是一种是间接的方式,正在销售的大部分个人信息来源主要是前三种途径获取的,而且销售个人信息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得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电脑、平板等等都需要联网,而且在下载APP、注册并连接到公共网络时,都需要授权才能正常使用,比如授权位置信息、存储、相册信息等等呢个,还有个别软件存在“流氓”的行为,必须绑定其他社交平台账号才能使用。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信息早已被泄露,任何人都可以访问数据库并使用它,所以个人信息此时已经不再是隐私了。另外,还有一些个人信息泄露是因为技术层面的漏洞,造成用户信息被不法分子恶意偷盗,这也充分说明大数据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其安全性成为主要的难题。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为个人信息主体--受害者带来不便和诸多麻烦,也会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事件不在少数,造成的损失巨大。一些调查显示,有75.1%的网民遭受欺诈,有97.0%的网民受到骚扰和欺诈性电话或短信,这些都是因为不法分子将个人信息转售出去,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安全性的问题也必须给予重视,必须解决个人信息泄露的难题。3.2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3.2.1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不同客户终端之间的个人数据传输已经不再是纸质媒介,传统的数据传输逐渐被大数据技术取代,“云”已经成为重要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比如“百度云盘”等。但是其安全性也是令人堪忧的,即便设置了防火墙和密码,但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厉害,使得盗窃用户信息的情况还是频频的发生,严重威胁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比如,某些网络运营商会创建一个登录帐户,需要用户的个人信息、手机信息等,而且必须注册才能进入到平台,否则无法进入到平台中使用平台的各项功能。用户要想使用平台就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平台的要求完成注册,但是运营商关于用户信息的使用、范围以及保障等并没有给予详细且明确的承诺、安全保障等,对于用户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也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3.2.2个人信息“商品化”基于大数据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日常生活以外,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电子产品,而电力产品的使用是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在使用过程中人们的信息,比如相册、位置、存储、身份信息等都容易被不法分子调取,非法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收入。3.2.3个人信息被滥用社交网站归根到底始终是一个盈利性的软件,它的原则就是尊崇“金钱至上”,而对于用户的安全性,则只能放在其次。网站为了盈利,就会不停地鼓励新用户进来,而对于新用户注册的信息保护方面,却没有相应有效的信息保护的配套措施。社交网络一直强调自由、开放和共享,因此对开放的度的把控不是很严格,许许多多的用户把自己的用户信息保存到网络上,可他们不知道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送到陌生人的面前。由于我们的个人用户信息处于共享状态下,所以对于黑客、网络中的不法分子以及敌对势力等都可以随意调取我们的用户个人信息。而这种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大量的发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类似事件发生。比如,美国国防部在2017年11月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导致了美国社交网络中世界上18亿人的个人信息全部被泄露。发生此次泄露事件的原因是由于亚马逊公司的一台数据库错误的将信息的访问状态改为“可公开下载”,这样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五角大楼遭到了大量民众对于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的大量指责,但收集互联网数据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美国对于用户信息的安全能否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让人担忧。就在当年2月末时,亚马逊公司的该数据库就出现过死机事件,直接导致美国近半数的互联网瘫痪。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都是经过网络这一中心站,如手机网络购物、手机外卖手机上网、网约车、互联网理财、手机支付、网络游戏、网上直播网上教育等。当网络不在安全的时候,你的个人隐私就会被泄露,个人隐私的泄露就会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比如利用盗取来的个人信息,去注册各种网站的账号,最为常见的便是微博营销号,对公民的权益造成不良影响。还比如利用盗取的信息去办理信用卡,让公民在无形之间就背负起了“失信”这一危机。虽然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安全但我们也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来我们个人信息,以防被滥用。3.2.4贮存不当和公开个人信息当我们的信息被泄露以后,简单的删除操作是不行的,因为除了删除以外,还会有其他的途径,比如短信、电信诈骗等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比如“Facebook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大数据技术带来方便,但是其中的问题还是比较途径,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4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4.1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现状4.1.1刑法保护(着重刑法叙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中国刑法规定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是在《刑法修正案(七)》中,增加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罪名,即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而《刑法修正案(九)》又将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犯罪主体及侵犯行为的范围扩大,也加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换言之,法律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和重视程度都得到了提升,通过法律层面,加大了执法力度,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与支持。4.1.2民商法保护隐私权及其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有相关规定,这也是国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同时,针对企业经营者肆意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所规范,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个人信息。《民法总则》第110条中对具体人格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了隐私权;第111条从表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随着《民法总则》的颁布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4.1.3行政法保护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法规数量是很多的,但是总体来说呈现的确是分散的特点,而且规定也因为地区的不同出现差异,统一性欠缺,行政法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表现出模糊、不明确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些法律条文的存在形同虚设,执行力不足,可行性不足,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层面并不能对个人信息给予保障。导致法律条文仅仅是书面上的指导意义,笼统繁琐可操作性还弱,可行性的措施少,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4.2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司法现状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我国公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的风险。由于使用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国的公民大批个人信息都存在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而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公民的个人信息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在这个充满大数据的时代下,公民的个人信息被裸露在各个商业服务器上,非法买卖公民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我国有近一亿条用户信息被泄漏,所以,解决大数据时代下的公民信息安全问题极其重要。随着《刑法修正案(九)》正式确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频繁发生,法律规范中的各种漏洞也越来越明显,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增加,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比如2015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裁判文书只有31件,2016年增加到351件,2017年则达到1212件,数量逐年增长,甚至是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仍然有漏洞,还需要加以完善。针对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表现出分散的特点,且分散的法律文献通常是独立存在的,并未与其他的部门法联系起来,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灰色地带,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个人信息权益受到威胁也无法通过明确的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也无法依据确定的法律来裁决案件,严重威胁到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另外,侵犯个人信息案件的救济方式通常是检察院遵循法定的程序提起公诉,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以后公民维权成功率降低,维权积极性也降低,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只会放纵不法分子,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还会发生。4.3我国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不足一方面,监管力度不足,这是因为缺少明确的立法原则和规范化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多头监管的局面已经成为常态。加上在具体工作中职能划分不明确、统筹规划不协调,这样的情况下只会让个人信息保护变为“遗漏监管”,并在多方监管下造成管理混乱,无从下手,浪费宝贵的行政执法资源。与此同时,不法分子也因为没有法律规定其违法行为变本加厉,在社会上形成了严重不良的风气。另外,缺乏法律维权意识,这也是当下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国家从宣传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公民、企业普遍缺乏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概念,更不懂得在个人信息权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如何去维权,保障自己的权益。近年来,智能电话、ipad等电子设备在市场中推广使用,但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建立起用户信息不可侵犯的思想,这也为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并非法使用用户信息提供机会。5大数据时代下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可采取的对策5.1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5.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确立个人信息权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三稿)》第109条规定,每一个自然人都享有肖像权、名誉权、生命健康权和隐私权等平等权利。同时规定了企业的法人和非法人代表在其名称和信誉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由此可见,从法律层面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确给予了重视,相关法律也在完善,对此还要建议该法案发布时将个人信息权补充到现有的人格权内,使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更加完善。《澳门民法典》也建议将个人信息,比如资料隐私权、真实权在法律规定中体现出来。5.1.2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提高个人信息保障力度是维护个人、维护企业等信息主体的利益和合法权益,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促进国家文化、信息主权的完善,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从立法层面来说,我国应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并积极的借鉴和学些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方法,再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现状的法律规定,将有助于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发布进程,这样有助于公民、企业等明确个人信息法,能够在个人信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有效应对,学会用法律途径保障自己的权益。5.2强化强化政府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监管职责5.2.1政府要提升自我管控能力,防范自身信息泄露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展开信息安全方面的自我控制和约束,比如加强对官方网站的监管,利用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官方网站能够安全的运营,保证重要的数据信息。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健全责任人制度,对于信息泄露行为落实到责任人并给予合理的处罚。这样有助于提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政府重要数据信息的写了。5.2.2提升政府对信息安全的监管能力(1)政府应加强对数据信息单位的监管力度,营造规范的市场氛围。在政府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行业管理体制,尤其要明确市场参与者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要求经营单位有依法保护客户私人信息的责任,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也能约束经营单位,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2)加强部门协作,提高监管力度。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作,提高监管力度和信息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惩处网络违规和侵权行为,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宣传,使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人人知晓。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统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个人信息安全宣传给每一位公民,让公民学会用法律的手段展开自我权益的维护,或者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互联网技能培训,增强公民的对不良网站链接的识别能力,提高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5.3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救济5.3.1重新分配举证责任个人作为信息主体其验证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应该明确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并且明确信息验证主体前提下,针对诉讼中存在的举证责任要重新调整,个人信息主体是原告,被起诉方称被告。在诉讼活动中,必须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资料来证明起诉的对方当事人存在非法调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对被告已经造成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种情况下被告必须承担其应负责的责任,比如相应赔偿、处罚等。5.3.2引入集体诉讼机制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效率也得到提升。如果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势必会牵扯出大面积的受害者,此时要想维权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产生较大的成本费用,但是效益却不明显,还很难达到预期的维权额效果。我国可以多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比如引入集体诉讼机制,将个人信息融入其中,当个人信息受到威胁时受害者形成大的合力向权威部门提出维权申请,既能减少成本费用,还能提高胜诉的成功率。采取共同原告、集体诉讼的形式还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影响,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宣传作用,有助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社会中普及。结论总之,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都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其中包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