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_第1页
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_第2页
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_第3页
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科学经济管理的概念是在二次战争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在远古时代,为了安排与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管理行为,形成了管理活动。由于管理活动是古今社会所共有的,古人有关管理方面某些言论,自然会“表现出同样的天才和创见”(恩格斯语)。把这些“天才和创见”认真发掘出来,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由复旦大学叶世昌任主编、由几位同志共同撰写的《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一书(1990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该书的创新意义首先在于体例独特,结构新颖。早在1984年羊城盛会期间,参加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二届年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取得了共识:以往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专著大都按人物分章,形同列传;如果能改为按专题分章,探寻其发展的轨迹,发掘其演变的规律,似乎更为可取。同年《复旦学报》第5期发表吴申元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长文。该文认为:目前的研究尚处于为历代经济思想家“画像”的阶段,侧重于微观(个体)的、静态的研究,是对历史上的经济思想进行描述,而不是对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应该去探索经济思想发生、发展、演变脉络,揭示其规律性。《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一书特色之一就是:一改同类著作的旧貌,按专题分章。这样的体例安排,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该书除第一章属于总论性质外,其余七章分别论述七个专题:农业管理、水利管理、工商业管理、货币管理、财政管理、盐政管理、人口管理。使读者可以在每一章集中学习到先辈们在这一专题范围内的杰出见解和“智慧的闪光”。例如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比较重大的思想分歧:义利之争,富国与富民之议,本末轻重之论,财政方面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之较,农业赋税方面依资(田产)计征与依丁(人头)计征之变、收实物(粟与帛)与收折色(货币)之嬗替……等等,读者都可以在有关章节里,对该专题范围内相对立而又有联系、有发展的思想窥其全貌,得其全局于心。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展现某一专题思想演变的全貌,读者可便于把握其发展的轨迹、规律。当然,按专题分章似乎是在按人物分章研究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按专题分章是一种研究的深化;按人物分章则应是一种起步方法,一种入门的步骤,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有其独特的意义。笔者认为,明智的办法是两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鄙薄。由于按专题分章,该书注意到前人所忽略的许多专题,如水利、盐政两项,为他书所无。就是农业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内容是该书所独具。当然,如果允许作进一步苛求的话,该书未列粮食、土地两章,似乎是美中之不足。以愚之见,粮食是古人认为“民之司命”的重要物资,是“养民之本”。“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为历代所遵循、重视。自古以来,食、货并举,且食在货之前,位居第一。历代漕运是一大要政。为了供应京畿官府、军队及非农业人口,在粮食的征集、调运、分配供应等诸多环节都大有文章可做。因此,粮食的管理不能不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管理的主要专题之一。该书有其部分内容(如粮价、农业税等)但未涉及全部内容,更未列专章,似乎是千虑之失。同理,土地被十七世纪的威廉·配第认为是“财富之母”,尤其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土地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土地的分配、调整、使用等管理乃是历代朝政重要内容之一,不能不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管理的另一个主要专题。该书在第1章2节中作为富民的条件之一的“恒产”来研究,却未作专章,似乎考虑欠周。该书第二个特点是视野开阔,涉猎广泛。比起同类著作来,作者们对中国古籍的搜罗比较广泛,几乎是在古代典籍的海洋中钩沉、拾遗。有许多史料或为同行们所忽略,或一笔带过,但该书作者却能发掘出来并赋予新意。例如养民问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通常引用孟子的话:“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意在说明劳动者以衣食之源供养了统治者,这实际是“民养”。从封建统治者长治久安的角度考虑,如何为人民创造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使人民能够“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乃是历代朝政的要务,也是无数先哲、前贤所关注、谋划的首要社会、经济课题。在这方面,古代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奏章、策论、著述。该书的作者。从大量史料中发掘、整理了这方面的材料,在该书第1章第2节作了专门论述。作者们首先把养民定义为“使人民有适宜生存的条件”(第9页),并且把它列为中国古代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只有“养民”,才能“带来上下相安、社会秩序稳定的局面”,这也就是古人所谓养民的实贡。作者并进一步由养民而引出养民的基本手段——解决恒产(主要生产资料)问题,即土地的管理制度,这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又例如农时管理向为人所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有鉴于此,该书补偏救弊,特在农业管理章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论述。作者写道:“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它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要大大超过其他产业。生产发展水平越低,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也越大。这就决定了农时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第48页)作者还把古人对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论述概括为三:土地、人力和天时。对我国这样自古以农立国而又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来说,对农时的重视是古人对人类思想宝库的一大贡献,该书对农时管理的分析也是对我国学术园地的突出贡献。此外,对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不仅为古代思想家所认识,也为某些统治者所重视,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总结这方面的思想遗产,无疑有深刻的启示。再例如家庭经济管理方面,即赵靖教授首创的“治生之学”(目前大体上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并广泛使用),该书的贡献在于把其他同类著作未涉及而内容又十分丰富的《郑氏规范》发掘出来。作者列举《郑氏规范》中有关农业微观管理的内容共计十六大项,然后总结说:“一个能长期不散的大家庭,决不是单靠伦理观念的纽带所能维系的,而必须有一套成功的管理制度。《郑氏规范》在这方面提供了典范。在今天看来,仍能够给人以启发,从中获取搞好企业管理的借鉴。”(第74页)该书第三个特点是条分缕析、议论深刻。突出表现在第4章第3节——市场和物价管理的内容。作者在详细列举了古代关于调节物价的理论、政策之后,总结性地设问:“中国古代国家经营商业以调节物价作为一种理想,除平籴外,先后只有桑弘羊、王莽、刘晏、王安石的四次实践。为什么实行率和成功率都不高呢?”作者的答案有四:1.用经营商业来管理经济,调节物价这项工作本身十分复杂,阻力极大,除非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难以贯彻;2.调节物价往往与充裕财政目标冲突,决策者往往被迫放弃前者,服从后者;3.吏治败坏是封建王朝的痼疾,没有好的吏治条件就难以实行;4.封建官僚机构弊端丛生,往往把原来的便民政策扭曲变成扰民苛政。这种分析入情入理,大显作者功力。(第140~141页)又如第5章第2节货币管理的指导思想,—一开头作者归纳古代关于货币管理指导思想为三:1.国家垄断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2.促进商品流通;3.获取财政收益。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三者难以兼顾,更难兼得。“对执政者来说,比较容易重视第一条和第三条,而突出第三条的结果则往往牺牲第二条。”(第158页)后面的分析不断印证上述结论,令人信服。在同一章的第4节纸币管理,作者写得更显功力。特别是第3小节:纸币贬值后的补救措施,共计七项:兑现、出售商品、出售官告等有价证券、增税、用纸币赎罪和退赃、折换新币、作废。最后作者总结说:“虽然这是纸币流通失败的纪录,但也反映了纸币管理经验的丰富。”(第189页)再如第6章第2节谈到孟子“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该书作者写道:“这种说法有绝对化的毛病,因为只强调征收项目不能多,而没有论及征收数量的多少,而关键却是数量。不过它反映了孟子的反对厚敛思想。”(第201页)如此分析,虽然简单数语,却面面俱到。体现了作者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当然,作为一本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来要求,该书的分析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第4章第1节总结中国封建国家抑商政策趋于缓解的原因似嫌过于简单(第122页)。其中第二个原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抑商的必要性逐步减弱乃至于消失,虽然触及经济方面的原因,但缺乏令人信服的论证。为什么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使抑商的必要性减弱呢?事实上,历代封建王朝抑商的出发点未必完全出于“重本”。正如十三世纪的思想家叶适所说:“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若后世夺之以自利,何名为抑?”“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专制王朝在“抑末”的幌子下,克民自肥的实质与真象,戳穿了所谓“厚本”的虚伪性。明乎此,就不可能把抑商政策的缓解原因归结为生产的发展(因为统治者的贪欲是无止境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膨胀)。真正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恐怕要求之于马克思的名言:“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都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什么经济条件?一言以蔽之曰: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权力的不断强化,致令君王后妃王公大臣不断地求助于商人的钱袋。这种分析如何?特就商于该书的作者们。又如第4章第4节商业经营管理中引述《管子·轻重》篇中论及国家直接组织生产的弊端一段,本来这段文字的内容十分深刻,反映了《管子·轻重》的丰富的经营管理思想,惜乎该书未能展开,甚至未能稍花一点篇幅引一下全文,特别重要的是“故善者不如与民”一句,及与此句相对的“请以令断山木”。“与民”和“以令”反映了两种对立的经营管理方法,后者是国家经营,强制征役,前者是听任民间自营,国家分成。这一思想是十分杰出的,作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专著似不应轻轻放过。把它放在商业经营管理一节中来谈,也似乎不妥。再如,该书第117页第一行写道:他(孟子)认为士的作用在“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这里显然是误解了原文的意思。只要仔细查阅一下《孟子·滕文公下》有关段落就可以一目了然。孟子认为:士的作用在于“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即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而“通功易事……”则是指社会分工互相交换劳动的客观需要,并不专属那一个阶层的特殊功能,更不是“士”所能担负的。在结束本文之前,还应该提一下该书《前言》中列举了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可以为今天所继承的精华十大项内容:义利观、农本思想、养民措施、富民政策、节用原则、薄税敛原则、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