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第1页
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第2页
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第3页
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第4页
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率决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货币的价格不仅受到许多经济因素的限制,而且利率的变化对整个经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应特别注意各种变量的关系和经济的平衡。利率决定理论经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IS-LM利率模型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一、三种利率决定理论(一)均衡市场利率的形成古典利率理论又称实物利率理论,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利率理论,认为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货币均衡的作用。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因此,古典利率理论认为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即利率是指储蓄和投资相等时的利率。在古典理论中,均衡市场利率的形成(图1),横轴表示人们的总储蓄数量和总投资数量,纵轴表示货币的价格利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I为总投资曲线,向右上倾斜的曲线S为总储蓄曲线。当利率为r0的时候,总投资和总储蓄都相等,总投资和总储蓄此时达到均衡,总投资曲线I与总储蓄曲线S相交于此,即E点,此时均衡利率为r0。古典理论认为,对于货币这一特殊商品来说,它是货币市场上投资和储蓄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当市场利率为r1时,此时利率偏离均衡利率,市场上会出现投资量i1和储蓄量s1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通常,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利率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利率水平。因为当市场利率r1高于均衡利率r0时,储蓄会增加,市场会出现储蓄大于投资的状况,在货币市场供求机制的自发调节下,一方面会使需求货币者压低利率来得到他需要的货币,另一方面,又会使货币供给者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减少货币的储蓄量。这样,该货币的利率就必然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利率的水平。相反则反之。(二)恩格斯的利率理论1.交易动机、投机性需求函数对于利率的决定,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学派的观点,他认为虽然当利率较高时人们也许更倾向于储蓄,但是决定储蓄的根本因素是收入,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再高储蓄也无从增加。所以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决定的。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一个外生变量,在分析利率决定时,主要分析货币的需求。对货币的需求是指个人与企业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产生的对货币的要求。凯恩斯认为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出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与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所以凯恩斯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所需的货币也就越多。二是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人们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从全社会来看,这种对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和收入相关,是收入的增函数。如果用L1来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所需要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实际收入,那么货币交易预防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1=ky,式中:k是由于上述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与实际收入的比例;y为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三是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金融资产,既可以选择不生息的货币形式,也可以选择生息的有价债券形式,为什么不全部持有能带来收益的债券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希望利用利率水平和有价债券的价格变化来进行投机获利。由于债券的价格与利率是成反方向变化关系,债券的价格会因为利率的变动而波动,若人们预计债券的价格将上涨(即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会用手中的货币购买有价债券,等待以后债券价格上升之后再卖出债券获得利益;若人们预期债券的价格将下降(即预期利率将上升)时,人们会抛售手中的债券,而保存货币。如果用L2来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来表示利率,则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量与利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2=L2(r)=-hr,式中,h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由上述分析可知,对货币的总需求就是对货币的交易预防需求与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之和,因此,货币的需求函数L就表示为:L=L1+L2=ky-hr。货币总需求函数可用图2表示。图2中的横轴表示货币需求量,纵轴表示利率。L1为货币的交易需求曲线,由于L1取决于收入,与利率无关,故其是一条垂线。在一般情况下,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图2中的曲线L为包括L1与L2在内的货币总需求曲线。2.广义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与银行的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货币供给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用M1表示。由于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并可当做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因而属于狭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加上银行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用M2表示。如果M2加上个人与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就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下面分析中使用的货币供给是指狭义的货币供给即M1。由于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国家或中央银行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多少与利率无关。如果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货币供给,那么货币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3)货币供求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利率,见图3,横轴表示货币需求数量和货币供给数量,纵轴表示该货币的价格利率,作为垂线的货币供给曲线m与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需求曲线L在E点相交,交点E决定了利率的均衡水平r0,它表示,只有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货币市场才达到了均衡状态。因而,均衡利率就是货币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相等时的利率。利率是使用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的作用与商品市场中价格的作用一样。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求趋于均衡。当利率r1较高,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人们感觉持有的货币太多,用多余货币购进证券。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直到货币供求相等。当利率r2较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人们感到持有的货币太少,就会出售证券,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直到货币供求相等。所以只有当利率为r0时,货币市场才实现均衡。(三)利率均衡分析的结果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图4)。在IS-LM模型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该货币的价格利率,作为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E点相交,交点E决定了利率的均衡水平r0,它表示,只有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率才达到了均衡状态。因而,均衡利率就是储蓄供给、投资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利率的作用与商品市场中价格的作用一样。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求趋于均衡。由于IS曲线和LM曲线将第一象限分为四个区域,假设在LM曲线右下方和IS曲线左下方,同时当利率为r1时,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人们感到持有的货币太少,就会出售证券,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直到货币供求相等。人们感觉持有的货币太多,用多余货币购进证券。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直到货币供求相等。当利率为r1时,储蓄供给小于投资需求,产品市场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出现超额产品需求,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可知,收入会上升。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两方面调整的共同结果是引起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最终会调整到均衡点E才会停止。二、财政政策效果由于经济社会的生产不能总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财政政策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水平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达到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财政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多大。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由挤出效应来衡量,而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一)财政政策影响利率在我们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情况下,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其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理论,实施财政政策首先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变动,总需求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利率最后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投资与总需求。财政政策实施调节经济的过程(以政府增加购买支出为例),由于政府购买增加,使社会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用于交易预防的货币需求增加,但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投资与总需求减少,对增加的国民收入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在实施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过程中(图5),假定政府购买支出增加△G,IS曲线将从IS1移向IS2,其移动的正向距离为KG△G,国民收入应由y0增加到y2,但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的均衡点为E1,实际的国民收入只增加到y0y1,y1y2即为挤出效应。(二)政策效果的调节财政政策的效果可通过IS-LM模型看出,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包括一般情况和特例。下面主要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的一般情况。即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都为正常的斜线时的情形,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如图6所示,当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国民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挤出效应越小。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越大。然而这种结果涉及利率的变动,下面面具体来说明财政政策到底如何调节经济的。在图6左、右两图中,假定LM曲线即货币市场均衡情况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y1利率r也完全相同,均为r1和y1,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同样一笔政府购买支出为△G,则会使IS1右移的距离E1E2和IS3右移距离E1E4相同,E1E2和E1E4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和政府支出增加额△G的乘积,即E1E2=E1E4=KG△G,这就是说,一笔政府支出能带来若干倍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图六上,就是指收入增加y1y3或y1y4,即△y=y1y3=y1y4=KG△G。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这么多,因为如果收入要增加这么多,则必须假定利率r0不上升。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上升,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所以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不变,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图7),即利率由r0上升到r1。另由于LM曲线斜率相同,这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挤出私人投资随着IS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一样。从众多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分析,并没有说明一项财政政策的实行,导致利率的上升幅度是不是一样的。然而在图6左图中,IS1右移E1E2的距离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