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第八中学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取少量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可燃气体时,先检查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空气 D.过氧化氢3.实验基本操作练习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对实验操作要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 B.氧 C.铁 D.铝5.2017年6月5日至7日,全球首台2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测试,标志着我国先进核裂变技术获得突破。铀-235是核能源的主要来源。图是铀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A.铀原子的中子数是92B.铀原子裂变后的粒子仍然属于铀元素C.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92D.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0g6.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元素符号为MC B.镆元素为金属元素C.镆原子在的质子数为115 D.镆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3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 D.加热液体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一定是不稳定结构10.观察现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木炭:发出红光 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产生白雾 D.铁:火星四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汞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_________。(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3)含31.2g碳元素的“小狗烯”的质量为_____克?(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所示柱形容器中袋有深度为10cm的CuSO4溶液现将一小铝块放入CuSO4溶液中则反应前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Pa,铝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已知CuSO4溶液的密度ρ=1.2×103kg/m3,g=10N/kg)14.下图是某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请回答:(1)从微观角度说,该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2)由此推出此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3)反应前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微观理由是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产生探究兴趣.(一)以下是第一组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过程.(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1)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ApH试纸BBaCl2C无色酚酞试液DKNO1.(二)老师让第二组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活动与探究)(1)欢欢同学先按图2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_____.(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硫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1)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条即可).(反思与评价)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拓展与应用]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请回忆教材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属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氢氧化亚铁的符号_____。然后生成氢氧化铁。最终生成铁锈。(2)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A、制取少量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点燃可燃气体时,先检查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危险,后点燃;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防止试管炸裂,后集中加热;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题分析】

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C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A【解题分析】

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染到试管中部内壁,造成药品浪费,影响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题分析】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5、C【解题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表示的信息分析。【题目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2,表示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92,而不是中子数为92,故选项错误;B、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铀原子裂变后的粒子质子数发生变化,不再属于铀元素,故选项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2,表示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2,故选项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6、A【解题分析】

A、镆的元素符号为Mc,该选项说法错误;B、镆元素为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镆原子的质子数为115,该选项说法正确;D、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8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8-115=17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7、D【解题分析】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8、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B正确;C、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极为氧气,体积比为2:1,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错误。考点:化学实验现象描述9、A【解题分析】

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丝的发光、发热,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等,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阴离子,电子也带负电,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故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不一定是不稳定结构,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木炭:发出白光;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产生白烟。故选D。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Hg+O22HgONa2CO3+2HCl=2NaCl+H2O+CO2↑【解题分析】

(1)汞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汞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33812:133.8g【解题分析】

(1)“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6+1×26=338。

(2)“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2×26):(1×26)=12:1。(3)含31.2g碳元素的“小狗烯”的质量=31.2g÷(

×100%)=33.8g。故答案为

(1)338;(2)12:1;(3)33.8。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200,2Al+3CuSO4═Al2(SO4)3+3Cu,变小。【解题分析】

反应前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1.2×103kg/m3×10N/kg×0.1m=1200P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由方程式可知,铝与硫酸铜反应后溶液的密度变小,反应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14、氢原子、氧原子、未参加反应的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混合物反应前是一种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解题分析】(1)从微观角度说,该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氢原子、氧原子、未参加反应的水分子;(2)由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实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3)反应前是一种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属于混合物。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放热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减小Na+、H+;2NaOH+CO2=Na2CO1+H2OAC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了不正确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了碳酸钠或锌用熟石灰处理酸性污水.【解题分析】

(一)(1)在甲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中和的过程,不能认为就是中和反应放热;(2)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既然是硫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放出的热量不断变多温度也不断升高,因此恰好反应时温度最高即为B点;②A到B硫酸逐渐的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的变为中性,pH由大于7变成等于7;③B到C的溶液中,是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硫酸,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与硫酸溶液中阳离子有:Na+、H+;(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和硫酸的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1+H2O;(4)反应是否能够进行可以通过溶液pH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而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对此中和反应来说并不能反映硫酸是否反应,因为不管反应与否硫酸根一定在溶液中存在,因为不管反应与否硫酸根一定在溶液中存在,故选AC;(二)(1)由图示可知,欢欢在做实验时,将滴管伸入了试管内;(2)迎迎在做实验时,忘记加酚酞后,再加入酚酞,溶液还是无色,说明有两处可能,一种是恰好完全反应,一种是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1)妮妮在做实验时看到有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有可能变质,溶液中有碳酸钠,所以滴加盐酸时有气泡冒出;[反思与评价]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