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与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宇宙概念在古希腊意指与“混沌”相对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国,它所指称的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战国末年的尸佼对宇宙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宇”就是包括东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六合的三维空间,而“宙”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维时间。东汉时代的张衡(78-139)明确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的无限宇宙概念。与宇宙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地”,它意指人类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而那些尚观测不到的部分叫做“虚空”或“太虚”。元代的邓牧(1247-1306)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有无限多的天地,“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而已耳”(《伯牙琴》),与300年后欧洲布鲁诺(1548-1600)的宇宙无限论如出一辙。中国古代先哲们还认为,就一个天体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但就无限多的天体构成的系统来说则是无始无终的。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的结构相继出现过三大模型,即盖天模型、浑天模型和宣夜模型。盖天模型把天地的结构设想为一把附着有众天体的左旋大伞笼罩着一个倒扣的静止的大盘子,约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给出一个典型的论述。浑天模型把天看作一个附着有众天体的球壳绕极轴左旋,关于静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状则有地平和地圆两种观点,约成书于晋代的《浑天仪注》以“浑天如鸡子,地如卵中黄”做比喻。关于天体的运动,这两种模型一致认为恒星随天一起左旋,而对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则有左旋和右旋之争。宣夜模型抛弃了伞笠或球壳的固体天假设,主张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明代哲学家黄道周(1582-1646)为说明岁差还提出过一种地动宇宙模型,在恒星天球内,地球和日月五星绕共同的宇宙中心运转,地球的公转周期为23376年。中国古代宇宙观的特点是宇宙进化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宇宙生成的论点。《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生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模式。《易传》认为天地万物由“太极”生成,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成模式。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易纬·乾凿度》把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未见气的太易、气之始的太初、形之始的太始和质之始的太素四大阶段。最具科学意义的宇宙演化观点是南宋朱熹(1130-1200)提出的“元气旋涡”假说,“这一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捞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形成个地在中央;气之轻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反,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类经图翼·运气》)。如果把“地在中央”改为“太阳在中央”,它就是其后500年西方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以太阳旋涡假说”,也与其后700年德国科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的“星云假说”类似。中国古代先哲把“究天人之际”作为重要的思考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但“天人合一”并非如当今许多人所误解的“天人一体”,而是在“天人相分”基础上的“天人同构”。它的两个重要推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原则和“天人感应论”。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道家强调“以人合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天人感应论,沿着意志感应论和自然感应论两个方向发展。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前179-前104)认为天像人一样有意志,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使占星术具有了司法或预警的性质,天文学家成为天意的解释者。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认为天地是含气自然,人不能以行为感天,而着力发展自然感应论,为物理科学和时间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哲学基础。(摘编自《学习时报》第86期《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作者董光壁)材料二浑盖之争涉及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穿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包括上下四方,宙包括所有时间。宇宙在古代中国指称的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B.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后续出现的浑天说则认为宇宙如鸡蛋。C.中国古代宇宙观的特点是宇宙进化论,认为天地万物由“道”和“太极”生成。D.浑盖之争是中国古代旷世持久的学术之争,对推动当时天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对宇宙的明确定义,后经过历代的发展,这是中国传统宇宙观优于西方宇宙观的历史沉淀。B.受朱熹“元气漩涡”假说的影响,几百年后,西方的笛卡尔和康德分别提出了“以太阳旋涡假说”和“星云假说”。C.董仲舒认为天像人一样有意志,人的行为会反映于天,而王充则持相反观点,可见古人并没有形成统一“天人合一”观。D.《太初历》、“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都是由浑盖之争直接或间接带来的重要历史成就。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研究天体的内部规律。

B.测量天体距离。C.根据天象制作历法。

D.夜观星象,给皇帝提供吉凶建议。4.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观?请简要概括。5.简要分析浑盖之争促成了哪些成就?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盲人看毕淑敏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处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光……该有多大。荧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地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大,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的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二胡质劣导致技艺发挥不出来,盲人尽管演奏着哀伤的曲调,却无法打动行路的人。B.面对“我”关于蜡烛的质问,盲人半天才答复,且语气吞吐,有一丝做了亏心事的慌张。C.盲人没拿过50元这么大面额的钞票,而反复摩挲钞票正反面,可见他是一个谨慎的人。D.盲人虽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却有着质朴而美好的心灵,他心里装着这个世界的真善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看似矛盾,实则表明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美好的世界,他是用心去“看”世界的。B.小说以盲人接孩子放学作为开头,又以盲人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着孩子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写法高明。C.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作者对盲人的两次误解,而实质上要表达的是对盲人的赞美之情。D.小说语言生动,表现力很强,如“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等都能体现这一特点。8.有人说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本文中的盲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9.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有何效果?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①改醮(jiá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释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C.县,古代一级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就任。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晋武帝恢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14.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性格特点。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1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16.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2)《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嫉妒自己,“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让诗人忧愁痛苦。(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里,北京冬奥会迎来惊艳开场。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作为支撑。谁是对“中国式浪漫”理解最深刻的人?很多人心中的答案当然是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领衔的主创团队。“中国式浪漫”的实现也离不开制作团队______的付出。《立春》节目从创意到完成,就是众人接力、______的过程。制作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找到材质、操控方式等都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将柔性发光杆从图纸变为实物。高达9.5米的柔性发光杆,普通人连拿稳都成问题,400多人的表演团队却要拿着它完成各种动作的配合。中华武校的同学们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训练,终于在开幕式上凭着______的表演完美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正是参与开幕式的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让______的巧思得以落地,让冬日的浪漫永远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没世无闻

迎难而上

环环相扣

不拘一格B.默默无闻

攻坚克难

环环相扣

天马行空C.没世无闻

迎难而上

丝丝入扣

不拘一格D.默默无闻

攻坚克难

丝丝入扣

天马行空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作为支撑。B.支撑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C.支撑着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正是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D.这刷新流量的“中国式浪漫”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团队的分工协调。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影《长津湖》近期热映,也引发人们对长津湖战役历史的热搜,说明了这部电影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响。《长津湖》之所以反响热烈,是因为电影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形成了共振。任何一部作品,

,就必须拨动人心中的某一根琴弦。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近几年也拍了一些电影,除了圈子里叫好,几乎没有破圈,而《长津湖》破圈了。在我看来,《长津湖》的首要特征,

,这是作品引起共鸣的基本前提。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就是符合历史逻辑地认识历史,把抗美援朝战争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伟大转折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就是意义所在。反映这个历史事件的文艺作品,都面临如何认识、如何评价这个事件的历史观问题。有些作品不被观众接受,首先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含糊其辞,暧昧不明,不知道为什么战,不能解释战争的力量之源,更不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只注重渲染战争的残酷,无形中削弱了参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也就消解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很显然,这是违背历史逻辑的。(

),那肯定不可能获得历史的真实性和思想的力量。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叙事如果不能与历史逻辑达成一致B.如果历史逻辑不能与艺术叙事达成一致C.如果艺术叙事不能与历史逻辑达成一致D.历史逻辑如果不能艺术叙事与达成一致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能去完成这个动作。——苏翊鸣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刘同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论述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

3.B

4.(1)从“宇宙”概念的角度,并与西方宇宙观作比较;(2)从对天地结构模型的研究角度介绍;(3)从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的角度介绍,并与西方学说作比较,指出其相似性;(4)从阐释“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的角度,重点分析其“天人感应论”的两个分类。

5.成就:中国古代历法圭臬《太初历》诞生;数学“勾股定理”形成;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形成。启示:(1)学术之争要秉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重视实际校验的原则;(2)学术之争要排除非学术因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认为天地万物由‘道’和‘太极’生成”错,材料一“《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生成”“《易传》认为天地万物由‘太极’生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和“太极”生成,只是宇宙生成的论点中的两种,不能涵盖所有观点。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是中国传统宇宙观优于西方宇宙观的历史沉淀”错,材料一“与300年后欧洲布鲁诺(1548-1600)的宇宙无限论如出一辙”没有优劣的比较。B.“受朱熹‘元气漩涡’假说的影响”错,材料一“如果把‘地在中央’改为‘太阳在中央’,它就是其后500年西方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以太阳旋涡假说’,也与其后700年德国科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的‘星云假说’类似”指出了西方的笛卡尔和康德的学说与朱熹提出的“元气旋涡”假说类似,并没有说其是受朱熹“元气漩涡”假说的影响。C.“王充则持相反观点,可见古人并没有形成统一‘天人合一’观”错,材料一“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明确指出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董仲舒的“意志感应论”,王充的“自然感应论”是“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天人观的“天人感应论”两个分类。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测量天体距离”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故选B。6.D7.C

8.①虽然天生残疾,但是靠摆摊养活自己,被误解时态度诚恳;②面对我的善意,坚持找零;③学习按摩,自立自强。9.手法: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手法(或插叙)。作用:①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现了人物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的形象特征。③突出文章主旨,应胸怀美好的世界,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美好生活的真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于二胡质劣导致技艺发挥不出来”错,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可知,盲人本身技艺也不好,并非是琴的问题导致发挥不出来。B.“做了亏心事的慌张”错,盲人吞吞吐吐是因为被我误解之后内心的伤感。并非是故意卖假货,所以并不是做了亏心事。C.“可见他是一个谨慎的人”错,根据“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可知,盲人并不担心收到假钱,谨慎的说法错误。反复摩挲钞票正反面是在用心感受“这么大的票子”。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作者对盲人的两次误解”错,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的是盲人演奏二胡。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根据“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可知,盲人为了生计,摆摊做生意而不是靠乞讨生活,维护自己尊严和价值;根据“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可知,在面对我的“不用找”的“施舍”时,盲人坚持找零,维护自己尊严和价值;根据“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可知,盲人坚持学习,自立自强,学习按摩改善经济条件,维护自己尊严和价值。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叙述方式的能力。本文采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手法(或插叙),记述盲人的几件事儿。文章内容方面:文章开头描写盲人在学校门口接孩子,这是现实。接着文章从多年前我与盲人的相遇开始叙述,补充交代了我与盲人的几次相遇,丰富了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方面:写盲人接送孩子上学,表现了其对孩子的爱;写盲人拉二胡的惨状和后来学按摩改善经济条件,前后对比,表现了盲人自立自强的性格;写我与盲人的两次误会,表现了盲人内心的纯洁;写盲人带妻子看风景,表现了盲人内心阳光、热爱生活;文章主旨方面: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穿插的手法,记述了盲人的一连串故事,表明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同时也启发我们,只有内心阳光,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美好生活的真谛。10.A11.C

12.D

13.(1)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允许。(2)(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14.(1)有才华,善于辩论;(2)有孝心,知恩图报;(3)有名节,正直清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出为”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不断开,“以密在县”作“清慎”的状语,之间不能断开,“清慎”是“李密”为官的表现作谓语,“弗之劾也”是宾语前置句,主语是“司隶”,其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并在全国推行县制”错误,那时“县”的建制未推广开来。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错误,根据原文“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可知,原文说是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末章作诗发牢骚。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奔驰”,奔走效劳;“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笃”,沉重;“告诉”,申诉(苦衷)。(2)“暇”,空闲,闲暇;“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方”,比作。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1)根据原文“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可知,李密年少为官,出使东吴,善于辩论;作《陈情表》,得到皇帝称赞;与张华交谈发表见解,得到张华的肯定。可见其有才华,善辩论;(2)根据原文“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可知,祖母患病,亲侍汤药,不去应召,可见其有孝心,知恩图报;(3)根据原文“少仕蜀,为郎。……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可知,李密少曾仕蜀,蜀平后,婉拒征召,有操守,并且在司隶眼中为官清廉谨慎,可见其正直清慎,有名节。参考译文:(一)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二)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家中)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没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作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时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15.B16.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B项,“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错误,从词中来看,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上片描绘的画面我们主要是要抓住诗歌中“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城花。烟雨暗千家”等诗句进行理解,重点理清春风拂面,细柳在柔风中自由飞舞,弥漫的烟雨笼罩在人家之中,突出美丽的春风春雨图。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由近及远地描写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触发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二句动静结合,增添诗歌的整体美感;“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这是从视觉上入手,使得诗歌描绘角度别致、新颖。【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17.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谣诼谓余以善淫

终不察夫民心

况修短随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