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综合医院急诊医学质量控制原则为提高急诊诊疗水平,规范急诊医学发展模式,保障急诊医疗安全,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原则()》、《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原则(年版)》以及《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原则及诊疗规范()》等规定,制订陕西省三级、二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学质量控制原则。总则一、急诊医学特点⒈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的入口,是普通急诊和危重病急救患者就医的首诊场合,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⒉急诊患者发病急、变数大、病情轻重相差悬殊,常以症状或体征就诊而不以某病为主导,病情涉及面广,可供诊疗的资料少,医生经常是面对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因此,急诊医学需要含有高度责任心和专业的医疗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要有定时专业培训和准入机制,并常需与各专科协作配合;⒊急诊患者多因遭受意外伤害或忽然病情变化而急诊就医,患者及家眷缺少心理准备,易惊恐失措,对诊治规定紧急迫切;4.急诊医疗随机性强,患者就诊时间、数量、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预料。二、急诊医学科建设原则⒈全年、每天24小时对社会开放,承当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为患者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⒉突出快速、高效、精确、安全的原则;⒊急诊诊疗一体化,即急诊急救室-留观或急诊综合病房-急诊ICU或综合ICU(三级急诊手术室)一体化的救治原则;⒋急诊科独立建制、有75%固定编制医护人员;5.儿科急诊遵从国家儿科急诊建设规定。三、急诊医学科运行体制⒈急诊医学科与院前急救、重症监护病房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互相联系的3个部分,急诊医学科是EMSS的中心环节。2.急诊医学科实施连贯性一体化的救治管理体制,即急救室-留观病房或急诊综合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或综合监护病房(GICU),以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快速高效运行。3.实施与住院危重病急救患者一体化的运行管理体制。四、急诊紧急病情评定体系及紧急器官功效复苏支持1.完善的紧急病情评定体系应含有下列内容呼吸系统功效评定体系:呼吸力学监测:呼吸压力、肺顺应性、通气对应阻力、呼吸功等;呼吸功效监护:经皮血氧分压、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末CO2等;呼吸有关的血液内环境监测:血气。循环系统功效评定体系: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心电/血压监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阻抗法心功效监测;超声评定:心包及心脏大血管构造形态评定、心输出量监测、容量负荷及其反映性等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水柱法和换能器);肺动脉漂浮导管(PAC);脉波批示剂持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神经系统功效评定体系:神经系统查体及功效评定(Glasgow评分、脑干功效、脑死亡);颅内压监测(ICP):通过颅内压变化间接反映脑功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血流速度等的变化,反映脑供血状况、颅内压,间接脑功效;CT/MRI:精确反映脑部构造变化,间接脑功效;量化EEG:直接、敏感地反映损伤的成果;脑氧和脑代谢监测;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脑组织微透析监测。泌尿系统评定体系:构造评定:超声、CT、核磁、造影;功效评定:尿量、肾脏功效有关化验。内环境系统功效评定体系:床旁快速检测技术(POCT):心肌酶、BNP、血气、血糖、病原学;急诊临床检查:各类急诊有关化验。影像构造评定体系:急诊医师主导的超声检查;影像学评定:CT、MRI、造影;急诊内镜:支气管镜、胃镜。2.紧急器官功效复苏人工气道建立有关技术及设备;无创、有创心脏起搏技术及有关设备;心肺复苏有关技术及设备:心肺复苏机、温度控制设备3.紧急器官功效支持呼吸系统功效支持:无创及有创呼吸支持;循环系统功效支持: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体外模肺氧和(ECOM);泌尿系统功效支持:血液净化技术;肝脏系统功效支持:人工肝等;血液系统支持:成分输血、血浆置换。第一部分急诊医学科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原则一、建立急诊医学科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必须设立急诊科,是医院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一级临床科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原则上分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等亚专科。二、急诊医学科设立原则(一)急诊科应地区醒目,就诊路线及流程便捷清晰畅通。应设醒目指导标志(建议使用地标),方便引导患者就诊。(二)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通道,运输患者的车辆可直接达成。设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保持救护车道路畅通。(三)急诊科整体应独立分区。内部分区以明确方便实用为原则,有助于减少交叉穿行的来回、缩短救治半径。分医疗区和支持区。1.医疗区:预检分诊台、急救室、清创缝合室、治疗室、输液室、急诊内科诊室、急诊外科诊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可设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病房等。有条件者可设立专科急诊诊室:口腔、耳鼻喉科、妇产科及儿科诊室。⑴急诊挂号、预检分诊区域功效定位:接诊挂号,办理就诊手续;对急诊病人病情做初始评定并分诊;识别高风险的危重病人;协调解决急诊区域各类事件。该区域是避免急诊就诊风险的重要一环。⑵急诊门诊区域功效定位:该区域涉及急诊内科诊室、急诊外科诊室、清创缝合室、治疗室、输液室。对病情分诊在III、IV类的病人进行诊治;对就诊病人的风险进行再评定;负责III、IV类的病人短期留观。⑶急诊留观区域功效定位:负责III、IV类病人及活动不便病人留观治疗;对留观病人进行急诊科内部及专科间会诊及转运。⑷急诊病房功效定位:急诊区域内不能收入专科病房的病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出病人;需要动态监护的病人;急诊手术或急诊治疗后需要亲密观察的病人。2.支持区:急诊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查科、影像科等,原则上与急诊科距离半径越短越好。(四)急诊急救室原则1、急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处。急救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2.急救室设备:①每张急救床配1台监护仪,输液泵和注射泵各≥1台;②每个急救室配有创、无创和便携式转运呼吸机各≥1台,便携式转运监护仪≥1台,除颤仪≥1台,临时起搏器1台,心电图机1台,洗胃机≥1台,心肺复苏仪≥1台,血液灌流仪1台;③气管插管箱1套(装有喉镜、两种型号以上的气管套管、导引钢丝、牙垫、注射器、胶带、备用电池等,有条件者可配备高清晰度可视喉镜);④配备急救车1辆。急救车物品齐备,急救药品齐全、充足。急救车内药品、物品放置位置应规范统一(根据各医院状况实施全院统一。可参考表1酌情调节)。常备的急救药品、物品应当定时检查和更换,确保药品、物品在使用使用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⑤有输氧装置、负压吸引。⑥原则上应能提供床旁X线摄片和床旁超声检查。3.急诊急救室功效定位:对急诊就诊的I、II类病人进行紧急脏器功效复苏与支持。有条件者分为复苏区域和急救区域。急救车内:拉板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登记本第一层护理统计单(2)急救车用物一览表笔1支瞳孔笔1个第二层10ml注射器5个20ml注射器5个50ml注射器2个5ml注射器5个输液器2个第三层下列药品按屉盒拉开后可见次序依次排序摆放8.多巴酚丁胺20mg/2ml10支7.多巴胺20mg/2ml10支6.间羟胺10mg/1ml10支5.纳络酮1.2mg/支10支4.洛贝林3mg/1ml10支3.尼克刹米0.375g/1.5ml10支2.阿托品0.5mg/1ml10支1.肾上腺素1mg/1ml10支17.地塞米松5mg/1ml10支16.甲强龙40mg/支2支15.5%碳酸氢钠10ml/支5支14.多索茶碱0.1g/10ml6支13.西泮(安定)10mg/2ml10支12.硝酸甘油5mg/1ml10支11.异丙肾上腺素1mg/2ml2支10.去甲肾上腺素2mg/1ml6支9.硝酸甘油片0.5mg/片48片25.氯解磷定0.5g/2ml10支24.复方氨林巴比妥2ml/支(安痛定)10支23.呋塞米(速尿)20mg/2ml10支22.酚磺乙胺0.5g/2ml10支21.利多卡因100mg/5ml5支20.胺碘酮150mg/3ml2支19.50%葡萄糖20ml/支5支18.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0.4mg/2ml5支第四层输血器2个留置针2个输液贴2个肝素帽2个敷贴2个吸氧管2根吸痰管2根治疗盘1个弯盘1个安尔碘1瓶棉签1包砂轮1个止血带1根胶布1卷开口器1个压舌板1个舌钳1个手套2双第五层复方氯化钠500ml1瓶氨甲环酸氯化钠100ml1瓶5%葡萄糖500ml1瓶10%葡萄糖500ml1瓶20%甘露醇250ml1瓶0.9%生理盐水500ml1瓶大网套1个网套1个706代血浆500ml1瓶治疗盘内备:喉镜柄1个喉镜叶片3个气管插管固定器1个导丝1根气管插管4根(不同型号)插线板1个备用2号电池2节口咽通道2个面罩1个简易呼吸器1个表1急诊科急救车一览表(仅供参考)急救车外:仪器板上:除颤仪;车身背面:按压板;车身左侧:快速手消毒剂1瓶;车身右侧:医疗垃圾筒、生活垃圾筒。(五)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质量控制原则1.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功效定位:是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科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承当由急诊急救室、绿色通道收住的危重病的连贯性救治。对全院开放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各科规定转入的危重病患者。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重伤病患者。负责培养急诊、急救和危重病医学专业人员。2.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建设原则:EICU归属急诊医学科管理,即急诊医学科/急诊重症监护室一体化。规定含有与其功效和任务相适应的场合、设施、设备和人员条件。规定配备足够数量、掌握急诊医学及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受过专门训练、含有独立工作能力、受过一定岗位培训的医护人员。3.EICU的建设原则⑴设立规定EICU整体布局结合医院实际进行规划,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卫生学等规定,以人、物、洁、污分开为原则,各区域相对独立。医疗区与支持分辨布合理。医疗区域:涉及监护病房、医师办公室、治疗室、中心监护站等;医疗辅助区域:涉及患者配餐间、仪器间、纤支镜解决间、洁具间等;污物解决区域:涉及保洁用品清洁消毒干燥保存、医疗废物分类和暂存、使用后床单位用物暂存、患者大小便解决和便器清洁消毒;工作人员工作辅助生活用房区域:涉及更鞋和更衣室、值班室、库房、洁具间等。EICU应含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能独立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维持在24.0±1.5℃⑵EICU床位编制原则与医护人员编制原则:详见本部分条款三。对全院开放的EICU,酌情增加EICU床位数。EICU最少配1名高级职称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护士长。EICU的医师和护士与急诊接诊、急救室、急诊观察室及急诊病房的医师和护士实施定时轮换制。⑶设施、设备规定须按国家有关原则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空气消毒机或层流等)完备,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有负压隔离病房。单床面积不少于15m2,每床电源≥12个、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接口)≥2个,供氧设施≥2个,压缩空气插口≥2个。EICU仪器设备:①含有中央监护工作站,每张监护床配监护仪1台,输液泵≥1台,微量注射泵各≥4台。每个急诊重症监护室最少有2台监护仪可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1台可行氧代动力学监测;②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呼吸机/床≥1∶1,二级综合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宜数量的呼吸机;③配无创呼吸机≥1台、便携式呼吸器≥1台、除颤仪1台、临时起搏仪1台、心肺复苏机1台、心电图机1台、血液灌流仪1台、降温仪≥1台、肠内营养泵≥2台、持续动态血糖监测仪≥1台、血气生化分析仪1台(或医院有关科室提供检查)、气管插管箱1套(装有喉镜、两种型号以上的气管套管、导引钢丝、牙垫、注射器、胶带、备用电池等,有条件者可配备高清晰度可视喉镜);④急救车1辆等。监护病床≥8张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原则上配备纤维支气管镜1套,床旁持续血液净化仪≥1台。监护病床≤7张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医院其它有关专科能提供纤维支气管镜和床旁血液净化的诊疗服务。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含有急诊单独使用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模肺氧和(ECOM)技术;⑷含有开展监测技术的硬件设施和技术能力:①体温、呼吸、血压、心电、氧饱和度;②血气、呼吸末PaCO2及呼吸力学指标;③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动力学监测涉及中心静脉压及有创动脉压;④持续动态血糖与乳酸监测;⑤水电解介质、酸碱、出入量及生化指标;⑥出凝血指标;⑦感染监测项目如PCT、内毒素、致病微生物;⑧免疫营养指标;⑨胃肠粘膜pH值;⑩颅内压、脑电、影像学;系统器官功效监测及分级监测等。4.EICU的收治与转出原则除了不可逆病变的终末期患者以外,多个危重病急救患者应收入EICU进行综合性救治。凡需收入及转出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均需经急诊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含主治医师)决定。(详见后《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有关制度》栏目内《EICU的收治与转出原则》)(六)急诊手术室原则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立急诊手术室,并符合国标手术室规范。(七)应急区域原则必须设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区域。三、急诊医学科床位设立与人员配备急诊观察床和急诊重症监护室,应达成下列规定。(一)医师和床位数目1、日均急诊量<100例次的医院⑴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1~2名;⑵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10~20张,应配备留观床或急诊病房医师。医师应按照床位∶医师比1∶0.2编制;⑶急救室床<3张,应合理配备急救室医师;⑷可酌情设急诊重症监护室床≥4张。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2、日均急诊量100~200例次的医院⑴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4名;⑵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30张,应配备留观床或急诊病房医师。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⑶急救床≥3张。按3名急诊科医师编制;⑷急诊重症监护室床4~6张。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3、日均急诊量200~300例次的医院⑴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6名;⑵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40张,应配备留观床或急诊病房医师。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⑶急诊重症监护室床≥6张。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⑷急救床≥4张。按3名急救室医师编制,每班有1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急救室工作。4、日均急诊量300~500例次的医院⑴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8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⑵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60张,应配备留观床或急诊病房医师。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⑶急诊重症监护室床≥8张。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⑷急救室床位≥6张。按4名急诊科医师编制,每班有1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急救室工作。5.日均急诊量>500例次的医院⑴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10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⑵留观床位或急诊病房≥80张,应配备留观床或急诊病房医师。床位∶医师比按1∶0.2编制配备;⑶急诊重症监护室床≥12张。床位∶医师比按1∶0.8编制配备;⑷急救室床位≥8张。按5名急诊科医师编制,每班有1名急诊科医师在岗负责急救室工作。6.对全院开放的急诊重症监护室,酌情增ICU床位数。急诊重症监护室与急诊科一体化管理。(二)护士数量和构造1.急诊医学科护士人数设立:⑴留观(涉及急诊病房)患者与护士比例1:0.6;⑵急诊监护室患者与护士比例1:2.5-3;⑶急救室患者与护士比例最少1:3;⑷预检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1:0.06;⑸输液室(输液椅及床)与护士比例1:0.25。2.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规定构造梯队合理。(三)护理员和保卫人员配备1、护理员:2-4名,监护室另配备助理护士若干;2、保卫人员:根据医院实际状况而定,但急诊就诊区,急救室必须配备保卫人员,其它区域不间断巡回;3、运输员:根据医院状况而定。四、人员资质规定原则1、科主任和医师资质⑴科主任:为专职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⑵急诊医师:固定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固定医师必须有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急诊医师应含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主治以上职称在岗不少于70%(三级医院)和50%(二级医院)。到,通过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考核认证合格的比例三级综合医院>90%、二级综合医院>50%。考核涉及重症医学技能(考核内容详见后《急诊医学科专业人员的质量控制原则》)。急诊科医师应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⑶轮转医师:必须有1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且在急诊科轮训不少于3个月,熟悉急诊规章制度,掌握惯用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⑷进修医师:进修急诊专业医师必须含有2年以上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且必须在所进修的医院急诊科轮训最少6个月,熟悉该院的急诊规章制度并掌握了惯用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急救技能后,并且在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指导下才干值班。2、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和护士资质⑴护士长: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含有副主任护士职称,二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含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⑵护士: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急诊科护士含有大专以上学历,逐步过渡到本科学历。护理人员逐步过渡到以护师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不少于70%)。定时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出2年。五、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原则急诊是各医院的窗口,危重病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连贯性一体化的运行体制是救治危重病急救患者最有效的机制,是医院为急诊危重病建立的快速高效安全的服务系统。涉及基础建设和运行管理两大部分。(一)急诊绿色通道基础建设1.急诊预检、急诊急救室、手术室和急诊监护病房符合建设原则。设有救护车的通道及专用停靠处;2.有急诊绿色通道的醒目的志:在急诊预检、化验、X线、CT、超声、药房、收费等处张贴醒目的“急救患者优先”的醒目的志,能立刻提供优先服务。在医院挂号处、检查科、影像科、药房、收费处等科室应当有急诊患者优先的方法。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记应当清晰明显。3.符合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质量控制原则(见第二部分)。(二)急诊绿色通道的运行管理1.急诊医学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有急诊患者转接流程,有完整的急救登记、病历资料,有入院、转诊、转科病情交接,贯彻首诊负责制。逐步达成急诊信息网络支持,以此保障连贯急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2.有急诊分诊制度,遵照国家规定的急诊四级分诊原则。有急诊会诊制度,急会诊时间不大于10分钟。贯彻急诊急救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留观病人原则上不超出72小时。但是,特殊状况,即,涉及多专科疾病、病情复杂尚未拟定某专科疾病、心肺复苏后、不适合即刻转运者、待明确诊疗者,以及如多发伤、各类中毒、狂犬病、破伤风等特殊疾病者,允许超出72小时;3.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先急救、后付费”。有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协作协调机制。4.有根据医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订的大规模急救流程。有急救登记与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善方法。5.三级综合医院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级综合医院建立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6.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疾病①心跳呼吸骤停②多个类型休克③急性心肌梗死④致命性心律失常⑤急性心力衰竭⑥急性呼吸衰竭⑦急性创伤、多发伤⑧急性中毒⑨急性脑卒中⑩其它致病因素引发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患者。第二部分急诊医学科专业人员的质量控制原则急诊科医生护士定时接受技能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出2年。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一)急症高热、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呕血、大咯血、昏迷、晕厥、抽搐、头痛、出凝血功效障碍、休克。(二)危重症1.循环系统: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和危象、急性心包压塞;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栓塞、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急腹症;4.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皮质功效危象、垂体危象;5.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6.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急性肾功效衰竭的诊疗和治疗、肾脏替代的指征和治疗;7.神经系统:急性脑血管病、癫痫大发作、重症肌无力危象;8.意外伤害:坠落伤、爆炸伤、电击、溺水、中暑、急性中毒、过敏反映、动物性伤害;9.创伤和烧伤:多发性创伤、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脊柱/脊髓损伤、四肢损伤、骨盆骨折、烧(烫)伤;10.妇产科危重症:阴道出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急产、宫外孕破裂出血。(该部分由妇产科专科医生承当)(三)急诊医学救治技能: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术、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术(含除颤)、开胸心脏挤压术、溶栓术、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腹腔穿刺引流术术、腰椎穿刺术、留置胃管术、胃肠减压术、洗胃术、胃肠内营养术、胃肠外营养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调温术、导尿术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技术。设立急诊重症监护室医院原则上还应涉及以下急危重症的救治技能:深静脉置管术、床旁体外或体内临时起搏术、鼻空肠营养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微创血管栓塞术、镇痛镇静术;纯熟使用多个无创、微创生理监护仪、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床旁快速检测技术及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逐步掌握急诊超声检查检测技术。(四)掌握与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有关的医院感染防止与控制规范。掌握合理应用抗菌素有关指南。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2.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防止与控制原则;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6.掌握急诊多个急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三、急诊医学培训与科研:从事急诊医学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还要不停更新有关科室常见危重症的知识水平。因此不仅要确保急诊专业人员的数量,并且更要确保其质量。由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联合陕西省急诊医学学会、各地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小组,定时根据上述规定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达成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各级医院急诊医学科应及时下载急诊临床有关实践操作指南和专家共识,组织学习。不停更新急诊医学知识。如: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公布的草案:急诊紧急特殊状况输血指南、急诊超声临床规范指南、急性胰腺炎临床实践操作指南、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及近年心肺复苏有关指南、急性心肌梗死中国指南、急性卒中中国指南、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指南等。医院和急诊医学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全方面医师培训计划:如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固定医师和实习生等;建立全方面护士培训计划:如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固定护士和实习生等。医院为急诊科人员搭建科研平台,科室建立科研激励机制。第三部分急诊医学质量控制指标及原则一、急诊医学科有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有制度和分工,并对科室质量控制指标定时考核和改善。二、急诊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原则1.基本医疗质量控制原则⑴预检分诊考核对的率:三级医院≥95%;二级医院≥90%;⑵急诊诊疗考核对的率:三级医院≥90%,二级医院≥80%;⑶危重病人急救成功率:三级医院≥85%:二级医院≥80%;(注:应排除院前已经死亡患者。)⑷急危重症急救统计和监护统计合格率≥95%;(注:急救病历应根据国家病历规定执行,即,急救统计应在急救后6小时内补齐,并加以阐明。)⑸病历合格率100%;(备注:原则上按照国家对病历的规定执行。对于留观或急诊住院病历统计,一线医师应适时统计,二线医师应有12小时内查房统计,三线医师应有72小时查房统计。)⑹处方合格率达≥95%;⑺抗菌药品处方比例不超出40%,抗菌药品使用强度力求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下列;(8)无医疗责任事故。2.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工作医疗质量控制原则⑴急诊重症监护室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急诊重症监护室率(%)对象选择:全部自急诊重症监护室转到其它病房的患者;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24或48小时重返急诊重症监护室例数/单位时间内急诊重症监护室转出患者例数;指标改善:比率下降;指标意义:重症患者通过评定含有了转出急诊重症监护室条件方可转出。如果转出24或48小时因病情再度恶化需要转回急诊重症监护室,阐明转出前患者潜在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未收到重视,之前评定存在缺点或局限性。24或48小时重返急诊重症监护室率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⑵急诊重症监护室有关肺炎(VAP)防止率(‰)对象选择: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全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计算公式: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状况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2次/日)/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指标改善:比率升高;指标意义:接受呼吸器治疗的患者,全身状况许可无禁忌,应提高床头至30度或更大,有助于避免和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风险。⑶急诊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有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呼吸机有关性肺炎(VAP)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并有胸部X线影响及实验室根据;对象选择: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全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急诊重症监护室全部发生呼吸机有关肺炎例数/单位时间内急诊重症监护室全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合同范本(2篇)
- 2025公司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研优卷)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 2025年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预热题)
- 专题 J-15【简语法-单选题专练】状语从句 2025年中考英语讲解+练习题汇编(全国)
- 2025企业合作合同版
- 2025年美元借款的合同
- 2025年智能铸造生产线合作协议书
- 2025电脑租赁合同深圳范本
- 2025年度公园内广告牌制作合同
- 2024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磁现象及其应用-理解电磁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车辆行驶安全培训模板
- 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方案(样式)
- 油漆涂料行业市场分析
- 呼吸道合胞病毒知识科普
- 跨境数据流动与治理
-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幼儿园副园长聘任园长合同(36篇)
- 30道中国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级焊工实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