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田晓红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一书由2001年由中国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我对该书及其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就自己的知识所及,略谈一二。必须声明,我的专业只是中国古代史的某个断代领域,不能全方位地把握整个历史的过程,因而所作的评论可能不确切,甚至出现非专业用语,请谅解。一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学科前几天我在读唐际根发表在《读书》2002年第1期上的文章《考古学·证史倾向·民族主义》,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唐文意在回应西方学者批评中国学术界存在的简单地“以考古资料证明某些文献记录”的现象。他说:“中国学者中确实存在一批‘证史学家’。尽管这些学者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考古专业,但其简单而危险的研究方法显然不利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文中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的问题,这在理论上不难获得认同,但在实际中,二者的结合确是颇为讲究的。从考古学专业的角度讲,某些历史学者在研究早期历史的发展过程时,对某些考古资料的利用,可能并不恰当,或存在着超越考古规则的现象。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其根据。然而历史学者对早期历史的研究,除了文献之外,考古发掘的任何东西都成为他们参考借用的材料,这本身也是历史学学科研究的规则。所以二者的结合成为现今学术研究的通行方法而被普遍地采用。我很清楚唐文的用意,作为非考古专业者,我们在利用其成果时,必须谨慎、仔细、符合规则。所以我本人在涉及到中国早期即夏商周历史时,感觉到十分棘手,不知如何是好。田晓岫的这部专著恰恰就涉及到这个领域,然而她本人曾就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研究方向是民族学和考古学的结合,以这样的学业身份进行研究,应该说是符合学术规范的。本书的撰写,按照田晓岫的说法是“拟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其中所含现存各族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一些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民族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见该书第21页)。这个说法符合民族学学科的规则,换句话说,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是该学科的内在属性之一。田晓岫之所以刻意地强调“民族学的角度”,是因为她的工作单位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该系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教学与科研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本人也以此擅长,因而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也就顺理成章。然而这就必然涉及到远古时期的历史,考古发掘的资料就势必为其所用。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民族学、历史学的研究与考古学成果的结合问题。如何按照研究规则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二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研究内容和科学体系的形成田书涉及的中华民族课题,是最近十余年学术界着力的热门。就我手头掌握的著作而言,就有费孝通等撰著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此书修订本由同一出版社于1999年9月再版),费孝通主编的《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潘龙海、陈连开、金炳镐的《中华民族学初探》(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陈育宁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陈连开的《中华民族研究初探》(知识出版社1994年11月版),张博泉的《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辽宁人民出版1995年5月版),黄爱平、王俊义的《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张磊、孔庆榕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马戎、周星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版)和伍雄武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等等。这些著作都是从整体上讨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多数从历史学学科的角度论证,也有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至于对中华民族之内的汉族(如徐杰舜的《汉民族发展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7月版;徐杰舜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和各个少数民族(如徐杰舜的《中国民族史新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版;江应梁主编的《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王锺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田继周等撰著的《中国历代民族史丛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版;陈连开主编的《中国民族史纲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进行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可以说,近20年来大陆学术界对中华民族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田晓岫的著作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现的。但是本书又不完全同于上述作品。我认为其特点主要有:第一,本书研究的范围包括自远古至清朝时期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按照历史学的分期属于古代史阶段,这方面与上述著作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作者研究的重点则是远古和夏商周三代,秦汉以后王朝时代虽然也占有不少的篇幅,但其特色显然不如前者。三代以前,作者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编“从远古到华族的形成”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从原始游群到相对定居的氏族——三皇纪”;第二章“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的发生和发展——五帝纪”;第三章“华族的形成——五帝纪”。第二编“夏商周三代中华文化模式的定型”也由三章构成:第一章“夏王族的兴起和夏朝九州各族”;第二章“商王族的兴起与商朝各族”;第三章“周王族的兴起与周朝各族”;第四章“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成就”。三代以后是按照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和明清的顺序撰写,分成四编。全书共六编58节,计360千字。在本书中,作者虽力图全面照应,搞好篇幅的平衡,但作者研究的深度和注意的焦点显然是在秦汉(包括秦汉)之前。我在拜读该书时,看到作者注文里提及她对早期历史研究的论文,如《中国古代濮族分布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5期)、《说蚩尤》(《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等文章,说明作者先前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过研究。以这种专题性质研究的成果充实到本书,无疑地使这部分具有较高的价值。读者会发现,通读本书之后,全书的精华也正在这里。当然,田书论述的内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直至今天,研究者们仍未形成共识。我只是说这个部分是田书多年研究的心得,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第二,正是这样,田书提出的较有新意的观点,也多集中在前部。譬如贯穿本书的一个中心线索就是,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形成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的帝舜时代。其标志是这个时期中国已经从部落和部落联盟进入了民族和国家的阶段。帝舜时代出现了私有制,父权制家庭普遍存在,与之相伴的伦理道德观念(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也已形成,确立了统治机构和管辖范围,等等。总之,此时的华族或中华民族已初步确定。此其一。其二,在谈到周朝时期东部诸夷汇聚融合的问题时,作者说道:“从历史渊源来说,东夷诸国本帝舜有虞氏朝华之裔。但在周朝后期,即春秋战国时期是以与周王室的血缘亲疏关系为标准来区别华夷,故称其为东夷。”(见该书第166页)作者此段论证背后的逻辑是,远古时期所谓的族群或民族的差别,远不是我们今天想象的那么严格分明。所谓中华、东夷、南蛮、北狄、西戎这类概念,其实都是人为赋予的差别。她说“华”作为族称有广狭二义,狭义仅指有虞氏的贵族或圣人后代;而广义的“华”则包括当时向有虞氏朝贡的一切部落。“中华”称号起初是地理概念,指中原内地,后衍为族称,包括其管辖之内的所有族群。从虞舜开始,华族内部的人将四方之民冠以北狄、南蛮、西戎和东夷,这些称号或出自地理方位、自然环境因素,或出自文化特征。“从五帝以来,在中华大地上,部落的迁徙、汇聚、融合、分解不断地发生。……终于在虞帝舜时形成了有共同行政区划,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后人以虞帝舜的名字来称呼这一人们共同体,称之为‘华’。虞帝舜本是东夷之人,华夷从开始就是一回事。”(该书第92页)我认为文中的后一句话有新意。以往我们比较看重中原华夏与周边戎狄蛮夷之间的区别,特别注重其族性之差异,强调彼与此。田晓岫认为其早期华夷之间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建立政权的统治集团以自己为核心,以自己族体血缘划分,人为地分成自身族群与其他族群,并强调彼此的差异,就像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以自己血亲关系区别华夷一样。这样进行解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或为学术界所接受,还有待于今后的观察。但是这种观点对我们认识远古时代民族、族群的实质问题,我以为是有助益的。第三,如上所述,本书研究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路径,虽然不包括近现代社会,但跨越的时间几达数十万年,特别是早期文明所在的新石器数千年历程,都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以一人之力,完成跨越如此之多的时代和朝代,这在我们以断代史为研究领域的人看来,是有着颇为丰富的创造力和魄力的行为。因为如此,本书建立的基础则是清儒以降缜密、细致、丰厚的研究,这种研究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足以贯穿到我们所能遇见的未来。我的意思是说,田晓岫研究涉及的问题都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并历经众多学人孜孜矻矻钻研的,起点甚高,成果也很丰厚。她若要研究就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所以这个课题实际上有相当的难度。按道理说,本书应以考证为主,论断有据。但是摆在读者面前的,则是以36万字完成的中华民族历程,其叙述相当简洁。这也与上述诸书不同。究其原因,本书可能是作者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进行的积累。既然这样,这部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数学答案
- 江苏省海门市2024-2025学年初三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地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数学试题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学、崇仁二中学2025届初三第三次联合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5年初三4月模拟训练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湖北随州国资本投资运营集团限公司人员招聘2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废料收购合同协议模板(简版)6篇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2025年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
- DBJ50-T-077-2019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
-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
- 2025新人教版七下英语单词默写表
- 领导下井带班作业管理制度
- 银行调动申请书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