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澜教育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第一节“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章小节认识的起点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代社会与教育第二节近代社会与教育第三节现代社会与教育本章小结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第一节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第四节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本章小结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第一节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综述第二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第三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本章小结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第一节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第二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三节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四节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本章小结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第一节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第二节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本章小结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结束语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教育概论: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概要式系统阐述。系统观点看,是复杂的开放系统——存在两个以上内在联系的要素,并与环境有着联系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本章: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作为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的内在要素、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教育”概念历来多角度界定:价值,目的,内容与方法,本质等。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人格培养?智慧训练?徳裔哲学家W·布列钦卡:“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界定需要:区分于别事物;涵盖各种实存人类社会活动,还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甲骨文:“育”:分娩生子,引申为养育(物质关爱和精神化育)与生长。精神化育核心内容是孝和至善。所以“教”,上施下效(反文)蓍草占卜或者“孝”。“教”“育”联用第一人,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Educa导t出i。o西n人:的教育,着重儿童潜质的导引。德法:Pedag,o古g希u腊e“教仆”,-pe儿d童-,-agog-。=guide不同语源均指向人类活动。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C.L.Letou雷r徒n诺e(a勒u图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明确提出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教小鸭游水,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人类是继承、改变和演进现存的教育形式。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人类很多教育上的努力所以比较地没有效果,也许正因为忽视了人类与动物的一致性。叶澜:动物与人类的“教”与“学”,表面类似,实质大不相同:1、人类教育既为了个体,又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指向性。动物:亲子和生存本能。2、动物没有语言,个体经验不能类化概念化,无法积累传递、代际连续传递。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适应环境,维持生命,能独立生存。人类教育则远不止此。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类教育和所谓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特殊性《美利坚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上述观点失之太泛,无法把教育跟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来。启发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能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叶澜: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对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限于青少年影响:包括正反影响,作为定义无关价值判断没提受教育者:施受两方关系式教育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定义可暂不考虑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其特殊性如何?1、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可控性也最强。2、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于是,狭义教育的定义: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也叫制度化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各有内涵、特点,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的要素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两者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相对性,均为主体(第一层面的复合主客体),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条件,呈现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关系。二者是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因为二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是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是讲作用,后者是讲地位。复合主体论更全面地反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且注意区别了教育内部两种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作为教育复合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与活动对象的关系,以及作为在教与学不同性质的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反映了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两大类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是:1、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促进人的形成)的价值3、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有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4、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上述3、4点可称为教育主客体的复合性教育物资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三大类: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第三节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活动的分类与整体结构非学校教育info:r学m校a之l外的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不固定不系统不持续,因而不正规,但决非无足轻重现代教育的整体结构为核心式: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外围是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各种社会组织的教育、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教育等两种不同职能的教育活动的关系教育实施→反馈→教育管理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形态上呈四层阶梯式,由上往下,逐级内化。起点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重点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第一层次(教育行政主管机关):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3、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第二层次(学校):将以上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第三层次(教师):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与行为衣之舞衣之舞第四层次(教师学生复合主体):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微观策划与研究:以上第三、四层次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研究教育总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1、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后者不单指繁衍,更指个体社会化,形成新生一代。显然教育不可或缺——起着“创生性再生产”作用。其次,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横向联系上。现代社会更为明显,通过思想科技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交流,加速先进科技文化传播。所以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还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此外,社会功能还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利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功利性。2、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教育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影响生命发展。就人类整体而言,教育影响是正向的,促进的;但从每一阶段或个体来看,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同样具有价值。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藉教育改变自己的职业、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影响人的发展。两个功能内在联系并同时发挥作用。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使两种功能在正向上达到协调,是优质的教育。本章小结认识的起点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规律性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具有相对普遍性和稳定性,反映出事物内在规定性的、具有规律特征的联系。教育活动呈现出的内在规律性联系,并不像自然界的规律那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征,而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意识、意志、利益、实践在教育领域内交互作用的产物和历史的呈现。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划分,是从探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的角度采用的,并非对人类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发展演变的阶段划分。两者有联系,但并不一致。第一节古代社会与教育原始社会与教育(一)原始社会与教育萌芽的产生教育的产生与起源:生物起源论,模仿论。苏联和80年代中之前的我国,认定起源出于需要。模仿论是一种简单化。生产劳动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马克思:“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劳动、集体生活、意识三者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应该说,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既包括社会整体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个体生命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既包括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生活和交往的需要。交往起源说:从形态角度,直接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非生产劳动。因后者的对象是物不是人。甲骨文“教”形象地概括了教育的基本要素:有作为教育者的成人和作为学习者的稚子,有作为内容及载体的爻,成人手持的棍则是手段方法的代表。(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特征1、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美国孟禄:宗教教育构成部落社会最早的“理论教育”。神祗。成人礼,冠礼。表明集中的有专门对象的短期的教育。萌芽产生后,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社会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和因生存能力提高而自然生命的延长而缓慢地进化着,朝着分化出其他社会活动的方向进化着。同时,教育也对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经验积累性和扩大性再生产起到积极作用,间接推动了原始社会发展的过程。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非独立性。尚未分化的事物间的关系是融合,不是结合。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同一性。同一氏族每个人所受教育基本相同。奴隶社会与教育(一)奴隶社会与学校的出现第一个阶级社会世界上最早是埃及,约前350年0左右。欧洲是希腊最早,约公元前8世纪。中国约前2世纪。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时期。学校出现。可考历史显示,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年0左右的埃及。我国夏朝有学校,但尚未确证。甲骨文证明殷商有了学校(殷商建立于前170年0)。欧洲在前8-世7纪希腊的雅典出现学校。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是因为具备了学校产生的一系列条件:首先,生产力发展到使一小部分人可以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水平。其次,体脑分工使奴隶主阶级有时间从事专门的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在希腊文中原意“有闲”。最后,奴隶社会出现了文字。希腊文“象形文字”=祭司的文字。hieroglyph学校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二)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各国在民族性和地方性之外,表现出共同特征: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亚里斯多德: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制。应陶冶公民使他们的生活适应政府的形式。我国主张“教化”:“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的表现:首先,统治阶级掌握学校领导权,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女才能进学校。其次,培养目标主要是官吏、文士、武士、僧侣、政治家、雄辩家等。此外,内容阶级性。商周时代,“庠序”,序:习射。西周,“辟雍”:习武之所。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孔子骂“请学稼”的樊迟为小人。亚里斯多德也反对学习生产知识,学习是为了“优美的感情?”管子:使士农工商“旦夕从事于此”,“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士之子常为士……,商之子常为商”。3、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易”,思辨;“春秋”,历史。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智慧是最高的美德。儒家:格物致知为先,诚意正心随后,修身齐家者,方能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大学:大人之学;成人、全人之学;管理治国之道。小学:文字之学。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从原始社会的综合、统一到初步的分化和对立。当然也有继承和融合,但不是区别于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与教育(一)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欧洲: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算起,包括近千年漫长的中世纪、两百多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直至164年0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120年0。中国的封建社会,无论从春秋还是秦始皇统一算起,讫于184年0鸦片战争,都有两千多年历史。欧洲从8世纪80年代查理曼大帝的教育改革开始重建学校。用基督教教义改造古希腊七艺,形成中世纪七艺。我国汉代开始重建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唐朝六馆2、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多封建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领先世界,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对世界文化与教育发..# 其三,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消灭剥削与压迫为宗旨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教育对社会生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功能。从辩证发展观点看,教育两大功能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经历了从原始的同一到分化与对立,再到趋向于在分化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不能再局限于简单对立和二者择一的立场。唯物史观使我们看到:教育两大功能的关系状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政治制度);掌握教育领导权的决策阶层或任务的选择;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教育两大功能关系在教育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存在形态教育活动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层次与层次的关系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逐级内化。(一)宏观层次作为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决策者,主要关心的是教育子系统与社会母系统以及教育子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协调问题。教育系统内受教育者作为个体在这个层次上是被简化的,甚至容易被忽视。“合格公民”。(二)中观层次中观学校层次上,两大功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学校教育活动总体结构设计上以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原则上。存在可能将两种功能都忽视,指导思想是追求升学率或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功利。原因有二:客观方面,普通中小学在学制中处于特定的纵横交叉点,与高一级学校的纵向联系,升学率要求。主观方面,校领导对教育的根本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把升学率当成真实目标和声誉财源保证。另一影响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整体结构和管理体制,会以学校内部制度的方式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这一层次上,教育两大功能关系的存在形态,已经转化为学校内部的活动结构,并被特殊化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教育子系统与社会母系统的关系,而是特定类型和等级的学校与社会大系统中对应部门的关系。两大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再表现为包含式,而是趋向于结合式,如学校工作的目的与活动结构上要反映两方面的具体要求等。(三)微观层次两大教育功能在微观层次上主要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进行的教育活动实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实现过程中,最终反映在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的真实发展上。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不仅受国家方针、领导要求的影响,还受传统文化、社会思潮、环境压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素养以及个人生活经历、对职业的态度等影响。有时他对两大教育功能的相互关系可能做出与领导背道而驰的选择。所以,切不可忽视微观层次“决策者”主体选择的因素。首先,教师头脑中有没有把学生看做完整的有发展身心需要和一定潜在能力的独特而具体的人,会决定他对学生的态度与要求。其次,有关培养目标的认识还表现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关注以及对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具体标准上。深刻认识教育两大功能关系的教师,会使两者实现合理综合。教育两大功能关系在教育系统中的终极体现,是受教育者诸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尤其是新生一代的发展与成长。综上所述,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两大功能体现在最直接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中。两大教育功能在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上不同存在形态的具体分析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两大功能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系统运行中直接面临的实际问题,且是涉及多方面的主体利益的具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因此,理论上认识两大功能的关系十分重要之外,实践中还须提高对不同层次主体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善于把它转化为本层次的特殊形态。此外,还要排除来自教育系统之外的各种环境的干扰。本章小结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从教育内在结构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国家制订教育方针、总体培养目标以及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发展规划等带有全局性的决策时,应注意使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和兼顾,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因而是社会主义处理教育两大功能关系的第一原则。兼顾个体。教育两大功能的实现最终应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培养人的活动中去,这可视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中教育两大功能的第二原则。第三个原则涉及社会主义教育能否培养独立个性的问题。为社会正向发展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应该着力培养具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对现实社会实际发展方向独立做出正确判断的,真正坚持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各种不同才能和创造力的并具有健全人格和丰富个性的人。这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胜利的保证。最后,为了使教育能在最大限度内发挥其功能,一方面应提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对教育功能的要求,不要提出远离现实的过高期望;另一方面,社会必须为教育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必须通过立法等手段,既保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性,又保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得到尊重。不能确认判断时,不要轻易转轨。防左右摇摆。结束语教育的基本特征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从粗糙的综合到分析、抽象、概括,再到更高一级更为深入的综合。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具有永恒性与历史性。教育与人类共存亡,使人成为区别于动物界的社会意义上的人。永恒并非不变。每个历史时期,教育都放射出特有的时代光彩,因而呈现出历史性。其次,从功能的角度看,教育具有工具性。它是社会延续发展和个体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具有社会和个体更新性“再生产”功能。具体化则有因工具性而派生的阶级性、生产性等诸多特性。这种工具又在两点上有别于其他工具:多功能性和开发性。多功能性因其服务对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故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因此对教育功能的设定要从整体着眼而不能只立足于部分。由于这个工具要把人类已有的、共同创造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施工班组工程质量保障协议
- 厨师包工合同范本
- 居间合同范本贷款
- 公厕管护合同范本
- 2024年饮用水供应专项协议汇编
- 上海网约车出租车合同范本
- 弹簧合同范本
- 信息咨询服务 合同范本
- 养猪股份合同范本
- 2024年设计服务外包协议范本
-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课件】
-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三基选择题(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1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模板
- 实验五 PCR扩增课件
- 马拉松运动医疗支援培训课件
- 中医药宣传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