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然气能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原油价格看涨、天然气比较优势凸显 31、供求关系决定原油价格保持上涨趋势 32、天然气是最具经济性的替代能源 7二、产业催化剂:天然气价格改革 91、价格管制导致国内有效供给不足 92、供给主体多元化增加改革紧迫性 12三、受益产业之一:液化天然气(LNG)储运 141、LNG贸易量增长刺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 142、国内LNG进口制衡管道运输进口、LNG解决中小气田天然气外输问题 16(1)我国天然气进口管道和LNG输送方式互为补充和制衡 16(2)LNG解决中小气田外输问题 17四、受益产业之二:非常规天然气钻采 191、美国非常规天然气钻采规模效应显现 192、非常规天然气将缓解国内需求缺口 20五、投资策略:关注LNG储运和天然气钻采设备 241、石油天然气设备行业受益估值提升 242、非常规天然钻采设备和LNG储运设备具有投资机会 27六、风险因素 28一、国际原油价格看涨、天然气比较优势凸显从市场需求或消费来看,天然气与原油的最大不同在于天然气没有直属市场,是典型的替代能源或原料,时刻存在与其他能源或原料的竞争,首先天然气替代作用最先显现的是在石油领域,石油作为在全世界流动的成熟大宗商品,基本可以认为是人类一次能源价格的标杆,从石油价格的上涨趋势中,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将更加显现。1、供求关系决定原油价格保持上涨趋势天然气在电力、燃料、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与石油有一定的重叠,是石油最大的替代品,国际原油的长期上涨是天然气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原油价格的大趋势在于供需关系,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较为成熟的大宗商品;影响油价的因素极为复杂,油价的未来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根据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梳理,我们倾向于认为原油价格在长期保持上升趋势,当然其中已经包含了天然气对石油替代的因素考虑。我们认为2021全年平均原油价格将较11年更低,这与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利比亚产量恢复有关;原油价格的下跌从成本端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降低通胀压力,给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预留更大的空间;如果我们预测下半年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会进入上升通道,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原油价格倾向于上涨。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世界主要的石油产量国的政局动荡将导致石油产量变化而改变供需均衡格局。利比亚2023年占全球产量达到2.13%,2022年的内战导致国内原油部分停产,据估计减产规模达全球产量的1.5%,相信这是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目前中东和非洲的主要石油产区政治局势处于不稳定性状态,增加了原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其中伊朗局势最值得关注,一旦出现局部动荡或战争,原油价格飙升将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经济是未来原油需求的主力军。据预测,2023年至2035年,全球每天原油需求将增加2300万桶/天;根据数据分析,OECD国家在2005年的原油的需求已经达到顶峰,并逐年降低,未来80%以上的新增原油需求主要来自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在2035年的原油需求量会与OECD国家相当。随着能源利用技术进步、人类节能意识的增强和替代能源的兴起,原油使用密度(原油消费量/GDP)呈现下降趋势,但这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2022年日本万美元GDP的成品油消费0.4吨,仅为我国的约一半;而发展中国家高基础工业粗放式增长仍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将提升,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6年来全球万美元GDP油耗仅下降了0.12吨,年均下降1.9%;按2023年世界GDP增速5%来计算,全球原油消费仍然同比增长约3%,根据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全球石油消费长期复合增长率可能在2%左右。低成本石油资源消耗推动供给曲线左移,油价长期看涨。随着陆地低成本石油资源的逐渐开采消耗,局部地区原油资源消耗过快,局部能源供应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情况已经在中国、印度等国家上演,这从中国和印度的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可以看出;边际利润驱使石油开发将向其他高成本石油(或其他替代能源)转移,重油、北极、油页岩的石油蕴藏量非常大,但是技术上采油难度大、经济上提炼成本高;因此,石油供给曲线左移是长期趋势,石油资源开发向高成本资源领域扩展,石油长期供给曲线将左移。从我国情况来看,能源安全问题刺激其他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5年时间内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年时间提高75个百分点。202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4%,考虑成品油环节净进口1490万吨,该依存度达到更高的56%。从石油消费的角度来看,国内70-80%的汽油和50%以上的柴油是作为汽车燃料,目前国内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辆,假设未来五年国内保持11年1900万辆的总销量不变,那么2022年汽车的保有量也将接近2亿辆,是现在的两倍,届时如此大规模的能源需求能否继续依靠进口将成为国家的战略问题。2、天然气是最具经济性的替代能源单位价格热值是能源利用的参考指标,发电和交通运输是典型的一次能源消费行业,影响一次能源成本的因素包括单位热值价格和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燃煤发电的热值利用率约30-35%,而燃气循环发电的效率大约为50%,按现行国内煤气比价(同等热值的天然气价格是动力煤的约1.6倍),燃煤发电具备明显的经济价值,而且单个燃煤机组的规模一般较大,方便对排放物进行集中处理,燃煤污染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因此国内天然气在大规模发电方面并不具备替代优势,对煤的替代性较弱。天然气能源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机动车燃料上,对柴汽油的替代效益明显。其能源价格和燃烧效率均高于汽油。实际运行数据表明,CNG(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燃烧1立方米天然气在城市内可替代1升汽油,高速公路可替代1.2—1.3升汽油。LNG(液化天然气)重型卡车1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0.94升柴油,现有柴油机经过改装烧LNG后1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0.85-0.9升柴油。注:LNG每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结算单价=同期每公升0#柴油市场零售价×75%这里以运送混凝土的不同燃料的重型卡车为例,按照年运送100万方混凝土的重型卡车计算,传统柴油卡车每年的燃料费支出约为561万元;天然气卡车的燃料费支出为柴油车的约70%;对于运行距离长、载重量大的卡车来说,燃料成本节省尤为明显。虽然天然气车购车成本增加相比柴油车5-8万元,但年供应100万方的混凝土企业,CNG车与柴油车相比每年可为用户节省节约省大约156万元左右。注:价格根据近期东部发达省份价格平均估计;机动车耗能数据根据相关调研得出二、产业催化剂:天然气价格改革1、价格管制导致国内有效供给不足国内天然气是受到政府管制程度较高的行业,其中天然气的出厂价和管输价格都受到中央政府管制、区域零售价格受到地方政府管制;国内实行天然气顺价机制,从国内天然资源禀赋与美国不同,国内气田类型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在政府分段定价的基础上,天然气出厂价格加管输费形成直供天然气价格或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加城市配气费形成城市用户的天然气价格。国家对天然气进行定价管理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实行优惠低价政策鼓励使用天然气,之后也进行了若干次调价(调整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辅以价格管理模式的改变)来实现天然气资源优化配臵。1984年以前国家拨款建设输气管道,运输价格国家统一定价,执行国家统一的运价率;对1984年实行“拨改贷”政策后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新建的天然气管道,国家采取新线新价、一线一价的管理办法,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发改委)核定管输费。2023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决定从6月1日起,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取消价格“双轨制”;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同时,要求全国各地在两年内按天然气与90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我国天然气实行基于生产成本的低价政策,即天然气定价是从供给端按照成本加成并给与厂商合理利润来定价,而与相关替代品无关,这样就导致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仍然保持在低位,低天然气价格一方面刺激了下游需求,另一方面压制了上游供给,最终造成了国内天然气出现供给缺口,不得不依靠外部输入满足市场需求;从我国和美国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价格对比角度看,我国天然气相对价格低于美国,价格具备一定的上涨空间,那么价格上游天然气开发将有更大动力。注1:表中各种能源绝对价格按照6.28汇率计算;2022年国内民用天然气均价2.5元/方,原油出口平均价格757美元/吨,环渤海动力煤824元/吨;2022年美国HH天然气现货价格为4$/mmbtu,动力煤50$/t,原油95美元/桶;注2:中美相关能源价格来自公开资料,统计口径不同可能带来细微误差。2、供给主体多元化增加改革紧迫性由于国内天然气产业规模扩大将引入多元化供给格局。2000年国内天然消费共245亿方,而2022年天然气消费达到1313亿方,年均增长率16.5%;根据规划,202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600亿方,其中900亿方是进口气,11年到15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20%。天然气市场的迅速扩大将带动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2000年之前,国内天然气基本上由中石油公司生产;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石化在川渝、新疆等地区发现并开发了天然气资源,中海油启动了东部进口LNG资源,地方大型煤炭企业亦成立合资公司进入煤层气开发和煤制气领域,国家近期启动了两次页岩气资源区块的勘探权招标,天然气市场供给主体端逐步多元化,价格管制难度也随之提升。不同天然气来源成本存在差异给价格管制带来难度;据了解,常规天然气生产成本每立方米500-1000元、煤制气约1500元/方、进口天然气高达3000元/方;另外,不同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地理位臵不同也带来管输费的差异;当天然气产业规模较小时,政府能够审核气源、管道的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核定天然气出厂价格和管输费,但随着天然气产业规模的扩大,政府采用“准计划经济”的手段对天然气逐层定价将面临巨大的管理成本及寻租空间,因此天然气产业价格逐步市场化是未来的方向。2022年12月26日,广东省和广西省率先进行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试点。这一方面是资源价格改革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意在推进天然气市场化价格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其他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从价格改革的效果上可以看出,政府一方面可以借助上涨的国内天然气价格保证国内天然气进口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天然气价格上涨也有助于鼓励国内天然气开采。从改革的另一项重点来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定价将遵循市场调节机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鼓励态度。国产天然气仍然是最具增长空间的气体来源。2001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303亿方,高于同期总消费量274亿方;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030亿方,低于同期总消费量1330亿方,01-11年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3%,低于同期消费量16%;我们认为,受低价政策的影响,天然气供给端增长是受到抑制的,而用于补充缺口的高价气一方面降低了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的经济性优势,另一方面与国内天然气价差扩大形成倒逼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天然气价格改革刺激有效供给提升,催生两大天然气产业发展:天然气储运和非常规天然气钻采,前者降低天然气中间环节的输送成本,提高小型气田的利用效率;后者将扩大天然气来源,煤层气和页岩气将是具备规模的可利用非常规天然资源。三、受益产业之一:液化天然气(LNG)储运1、LNG贸易量增长刺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国与国之间天然气贸易形式包括管道气和LNG运输:管道气一般用于长期稳定的贸易合约,而且买卖双方国家在地理上修建输送管道较为经济,比如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另一种形式是LNG运输,这种形式比较灵活,便于短期的资源调配,适用于海洋运输,比如中国从澳大利亚和印尼进口LNG;目前世界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低于石油产业,尤其是LNG方面,LNG外输港口、接收站及专业运输船不足限制了国际LNG海洋贸易的增长;由于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异客观存在,这将必然导致商品区域流动接近相对均衡价格,世界天然气贸易量增长是长期趋势,LNG基础设施投资仍有较大的空间。LNG海洋运输推动天然气资源全球定价、扩大国际天然气贸易量。LNG的运输费用主要包括LNG运输船的折旧费用、燃料费用以及管理和人员费用。LNG的净化和液化费用相对稳定,不稳定的是开发商的利润和产气国的税收,而LNG运输费用呈现长期下降趋势,自上个世纪9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降低了40%(LNG运输专用船造价降低以及航行年限提高导致船只折旧费下降,折旧费占LNG船用成本的约30-40%),LNG输送成本对输送距离的弹性较低。可以说LNG运输已经类似于原油运输,具有低成本和灵活性的特点,在短期资源调配中LNG运输的优势逐渐体现,受益于需求量的增长和LNG基础设施的推动,近十年LNG贸易量增速远高于管道天然气贸易量增长。2、国内LNG进口制衡管道运输进口、LNG解决中小气田天然气外输问题(1)我国天然气进口管道和LNG输送方式互为补充和制衡由于我国地理上临近富含天然气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俄罗斯、中亚、中东等过),修建管道规模进口较海上LNG更加经济,但管道进口天然气需要贸易双方更为长期稳定的合作,而且涉及初期天然气管道大规模的投资,一般需要更长的谈判过程。因此,我国首先依靠LNG进口补充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缺口,2023年广东LNG进口开启了国内天然气的进口,2022年我国LNG进口达到1220万吨(约170亿立方米)。而随着中俄管道、中国-中亚管道的逐步修建完成实现供气,未来LNG进口将成为管道进口的补充和与管道进口贸易对手价格谈判的平衡。(2)LNG解决中小气田外输问题销售模式限制天然气商品流动性,气体输送存在障碍。全球石油价格大致相同,但天然气的价格却随地区的不同发生极为显著的变化,变化幅度甚至达到两倍以上;石油作为最为成熟的大宗商品之一,石油贸易相关的交易制度和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而天然气的销售则较为复杂,管道气一般需要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直接签订合同(这种合同往往是长期协议,取决于约定的供给量、高产稳产期的长短和供应的灵活性),天然气商品的流动性显然比石油要差很多,限制了部分气源的开发。输送规模效益门槛偏高抑制国内中小气田的开发。天然气单位能量的输送成本高,这是由于产生相同能量所需的天然气体积较大,或者气田储量足够高到可以支持实现单一气源修建管道外输,或者天然气加压或液化输送,然而压缩或液化给天然气加上额外成本,即使实现管输、压缩或液化,天然气价格在输送距离不同的客户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到达用户的天然气价格中,运输、储存和分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除非气田中数量足够大到有经济规模,否则气田的开发很可能是不合算的。我国天然气气田较为分散,中小气田居多,而且很大一部分天然气是油田开采出来的伴生气,地理销售半径受到限制。从现在来看,针对中小气田修建管道仍然不经济,而小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普及,可以解决中小气田的天然气外输问题。注: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行业仍将继续快速发展,形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上岸、就近外供”的局面,新建天然气管道将达到4.5万千米,国家级天然气管网基本形成。四、受益产业之二:非常规天然气钻采从我国资源禀赋来看,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高于常规天然气,目前煤层气开采已经初具规模,页岩气处于前期招标阶段;非常规天然气钻采是未来趋势,页岩气革命已经在美国发生,随着国内天然气中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备,非常规天然气钻采设备也将随之受益。1、美国非常规天然气钻采规模效应显现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其能源格局和国家能源地位。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等核心技术的运用和普及,页岩气开发高速增长;目前页岩气在美国天然气占比约25%,有效的补充了美国国内能源缺口。2021年金融危机之后,原油价格从2022年开始回升,涨幅达到200%;美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也处于下跌趋势,受国内非常规天然气供给扩大影响,进口天然气需求降低也导致价格走低;而出口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关联度较大。我们认为随着LNG储存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美国相对过剩的天然气有望转化为LNG对外出口,届时美国天然气进出口价格将保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天然气贸易量提升也将刺激LNG储运设施的投资需求。2、非常规天然气将缓解国内需求缺口我国天然气市场在低碳经济下逐渐升温,天然气消费量和增长率都有明显增加。从消费结构上看,天然气消费分为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化工和工业燃料用气。2000年之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以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78%。2023年,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工业燃料需求仍然占比最大,为35%,而城市燃气消费占比上升到28%,化工用气的占比呈现下滑趋势,而且随着未来气价调整,化工用气的比例必然进一步缩小。2000年国内天然消费共245亿方,而2022年天然气消费达到1313亿方,年均增长率16.5%;2001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303亿方,高于消费量274亿方;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030亿方,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3%,低于国内消费的增长;以上数据表明,国内天然消费缺口进一步增大,我国对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天然气源有强烈诉求,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煤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煤层气已经形成初步规模化生产),突破价格体制和技术水平的束缚,非常规气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天然气十四五规划”,到2022年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达到2600亿方,其中国内产量1700亿方,进口量900亿方,在国内气源中页岩气产量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1%上升到2022年4%,2021年5月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页岩气工作现场压裂成功,页岩气产业将进入导入阶段。根据近期公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四五”规划》,国内2022年煤层气总产量将达到300亿方,其中地面开发量达160亿方,利用率达100%;煤矿瓦斯抽采140亿方,利用率达到60%以上;2022年国内煤层气总产量约115亿方,其中地面开发仅23亿方,按照规划11-15年煤层气地面开发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煤层气和页岩气的专业化开发将带来钻采设备投资机会。五、投资策略:关注LNG储运和天然气钻采设备1、石油天然气设备行业受益估值提升12年上半年,在A股大盘整体处于低位震荡的态势中,能源机械板块逆势上涨,石油天然气机械板块过去6个月涨幅41.49%,机械设备(申万)行业涨幅-10.06%,石油天然气机械获得51.54%的超额收益,其中富瑞特装、山东墨龙和江钻股份涨幅居前,分别为64.5%、62.6%和60.5%。注:机械设备行业按申万行业分类;石油天然气机械板块包括是10支个股:宝德股份、海默科技、惠博普、神开股份、石油济柴、江钻股份、杰瑞股份、山东墨龙、通源石油、富瑞特装从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7家能源装备上市公司12年一季度合计净利润8959万元,同比下降22.3%(剔除亏损的宝德股份、石油济柴和通源石油同比下降14.92%);横向比较来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12年一季度实现利润4900.6亿元,同比下降0.43%;机械设备行业(申万行业分类)同期实现净利润183.3亿元,同比下降26.73%。能源装备板块净利润下滑幅度略低于机械设备,估值提升是板块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2、非常规天然钻采设备和LNG储运设备具有投资机会我们看好未来天然气在国内的应用情况,2022年一次能源中天然气占比有望达到8%,就目前国内天然气产业链分析,天然气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过程中,LNG储运设备和非常规天然气钻采设备将率先受益,国内天然气价格体系改革是相关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催化剂,我们将持续跟踪。六、风险因素1.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公司产品出口2.募投项目经济效益不达预期

2023年三线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5\h3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 PAGEREFToc368485546\h3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 PAGEREFToc368485547\h3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 PAGEREFToc368485548\h4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 PAGEREFToc368485549\h4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 PAGEREFToc368485550\h5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 PAGEREFToc368485551\h5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 PAGEREFToc368485552\h7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 PAGEREFToc368485553\h8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 PAGEREFToc368485554\h11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 PAGEREFToc368485555\h12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8485556\h13一、三线白酒利好因素1、城镇化提高带来饮用量增加农村白酒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呈集中性。据业内人士测算,农村春节期间白酒销量约占全年的75%以上,中秋节白酒的销量约占全年的15%,剩余10%的白酒消费多集中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由于消费的集中性,农村白酒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城镇化后,带来社交的便捷性,商务往来和朋友宴请增加,以及居民自身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带来白酒销量的增加。2、消费升级下,短期内三线名酒替代杂牌酒我国已结束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数量在减少,供给压力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尤其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技工等初级劳动力培训不够,初级劳动者数据更加少,收入增幅更快。如一些木工、水泥工在华东地区的收入都已经达到300-400元/天,远高于一般的办公室普通职员。初级劳动者,作为三线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大幅提高,会更多的选择三线名酒,一些杂牌酒将逐渐被取代,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三线名酒的增长。二、三线白酒利空因素1、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提高,红酒饮用量提升葡萄酒在精神特性上则是代表了品味和浪漫,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越容易接受葡萄酒文化。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朋友聚会将更多的选择红酒消费。2、受竞争打压和消费升级影响,被二线酒替代过去在市场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厂家产品线都往上走,二线白酒重点打造500-800的次高端产品,三线白酒也重点打造100-200价位的相对的“高端”产品。但在目前市场形势相对转冷的情形下,二线白酒对100-200价位的份额之争是必然。此外,在消费升级下,一部分原本消费三线白酒的商务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会向二线白酒消费转移。中国人的爱面子文化,不同档次的消费是依据消费能力而决定的。当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品质意识增强,有能力消费更高档次的白酒时就有可能会选择品质更好品牌力更强的中高端白酒品牌。3、品牌力和价格有限,难以大范围扩张白酒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各省都有自己的三线地产酒,品牌忠诚度都比较高。三线白酒由于品牌力有限,很难拓展其他区域市场。同时,也因为三线白酒品牌高度不够,定价低,即使拓展外围市场,也无法支撑目前高昂的广告费、物流费和销售费用。因此,三线白酒更多的局限于当地销售,大范围扩张的难度大,业绩大幅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4、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问题三线白酒的扩产带来成本分摊问题,而随着消费升级,三线白酒的销量在下降,成本分摊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三线白酒谨慎乐观。三、三线白酒:价格敏感度高,业绩波动大三线白酒由于净利润率低,提价对净利润增长的敏感系数高,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各品牌都享受产品升级和提价后的丰厚盈利。但随着市场政策环境变化,扩产后的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升级部分消费者向二线白酒转移,市场将供大于求,而由于三线白酒品牌力不够,难以外延式扩张,同时因为品牌壁垒小,竞争将会加剧,在原先提价后高利润的基数上,有可能因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而带来盈利的下降,从而有可能导致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判断,2023年上半年一线白酒价格下行主要打压二线白酒,三线白酒尚处于平稳运行,2023年下半年将逐渐传导到三线白酒,同时三线白酒内部将加剧竞争,增速下滑,部分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而这些三线白酒品牌中,原本净利润率高的品牌负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2023年二季度开始,除伊力特和青青稞酒之外,净利率都大幅下挫。当然这一方面三线白酒同样深受反腐影响,另一方面在整个白酒行业都缺乏提价空间的情况下,三线白酒更缺乏品牌护城河,竞争更为激烈,净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四、主要竞争品牌现状及未来成长性预判断在政府反腐下,茅台五粮液即使相对价位达到中档水平,短期内也很难成为政务接待用酒,而前阶段茅台五粮液都进行了扩产,为消化产能茅台标准产品“飞天”稳价放量是势在必然。从长期来看,茅台为了更好的盈利,不断推出30年陈、50年陈的年份酒作为超高端产品销售是战略上更好的选择。基于此,我们判断整个白酒行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难以有大的提价空间,三线白酒依靠提价增加盈利的模式很难再现。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前期三线白酒由低端向中低端内在升级带来的盈利增长可能要大于因为消费升级被二线白酒替代的利润损失。因此,前期三线白酒业绩还能保持一定的正增长。而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三线白酒将因消费升级不断的被二线白酒替代,三线白酒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少,增速会越来越低,而之前因为扩产带来的成本摊销任务就越来越重,在某个时期会成为拐点进入负增长阶段。从大逻辑来看,社会的进步,最终淘汰的是落后的产品。如果白酒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酿造工艺上的固态法和液态法进一步标注,则目前销售较高价位的三线白酒,其生存空间就愈发受到限制。因此,从长周期来看,三线白酒并不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五、老白干酒尚可期待在三线白酒中,我们认为基于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营销改革,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的是老白干酒。(1)具备做全国市场的潜力。老白干的“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燃烧不留水份。老白干的名字概括了其品牌特点,即历史悠久、香型特殊、品质干烈与众不同。在所有白酒中,老白干的67度高度酒最具特征,公司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品类——中国第一烈酒,来运作全国市场,而且“老白干”这个品牌名代表烈酒这个品类是最恰当不过了,在中国所有白酒品牌中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中国消费者千千万万,总有些消费者喜欢走极端,中国第一烈酒也一定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2)与金种子比有很多优势。与金种子酒比较,老白干酒在品牌力、产品特性、区域竞争环境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但在产品结构和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果公司进一步梳理产品结构,加大管理层激励,提升员工工作动力,公司业绩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但上述改进措施何时实施,仍有待观察。六、主要风险宏观经济低迷,居民消费升级困难。

2023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医疗器械,主要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资金较为充裕;二是对于国产医疗器械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有所超越,且价格更低,但却仍然“不受待见”;三是行贿问题不断,由于进口医疗器械价格很高,因此其回扣力度也更高,并且根据新闻披露来看,大型外企往往建立有系统而完善的“行贿网络”,包括所谓的“学术会议”等行贿渠道。而国产医疗器械价格本已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自然回扣力度和营销水平无法与进口医疗器械相提并论。《意见》主要利好的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对于成本支出是较为敏感的,也更容易排除行贿因素,因此价格较低且质量较好的国产医疗器械将有望受到公平对待,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推动。此外,《意见》明确将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生产企业构成直接利好。此类上市公司包括:尚荣医疗(主营业务是医院的建筑设计施工,洁净手术室建设等)、新华医疗、华润万东、东软集团、和佳股份、理邦仪器、乐普医疗等。四、商业保险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加丰富,主要包括疾病险,养老险和医疗执业保险等。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2、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大幅提高2023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9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例约为4%,,按照规划目标,2023年卫生总费用支出至少将在8万亿元以上(由于卫生总费用支出涵盖范围较广,因此高于健康服务支出),因此如果商业健康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提高6%至10%,则该项业务保费支出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假设该项业务收支平衡,保险公司该项业务保费收入同样将提高8倍,至8000亿元。2023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为15488亿元,仅健康险一项,即可使保险业保费收入未来7年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3、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健康保险的推广,但购买力度及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所占比重仍然有待观察。五、医疗信息化《意见》所列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第八条,标题为“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信息化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医疗信息化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被优先提出,足以体现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因此健康服务业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关信息产业在《意见》中有明确提出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化:卫宁软件、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银江股份、海虹控股、用友软件、万达信息等。2、远程医疗:东软集团。3、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九州通。4、便携式健康设备与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智能穿戴概念:九安医疗。六、中医药《意见》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也做了具体规划: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这表明国家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仍然持大力支持态度,相关政策有利于保障并提高中药市场份额。七、医疗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具有疗养环境,中医药及医疗优势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地有望受益,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同时发展。

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总体净利增速达30%,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 PAGEREFToc356759998\h31、2022年总体净利润增长达30%,2023年一季度相对平稳 PAGEREFToc356759999\h32、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 PAGEREFToc356760000\h4二、水和固废龙头企业增势良好,大气治理等待政策推动 PAGEREFToc356760001\h101、水和固废龙头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情况相对平稳 PAGEREFToc356760002\h102、水及固废处理企业业绩较好,大气和监测企业等待政策推动 PAGEREFToc356760003\h123、主要环保公司年报及一季报情况汇总 PAGEREFToc356760004\h15三、盈利能力变化情况 PAGEREFToc356760005\h191、2023年毛利率稳中略降,净利率各季度波动较大 PAGEREFToc356760006\h192、2023年费用控制较好,2023年一季度费用率提升较多 PAGEREFToc356760007\h203、碧水源资产收益率继续提升,期待后续资金使用带来效益 PAGEREFToc356760008\h22四、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预收、存货等各项变化 PAGEREFToc356760009\h23五、投资建议——关注政策及订单催化剂 PAGEREFToc356760010\h25一、总体净利增速达30%,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1、2022年总体净利润增长达30%,2023年一季度相对平稳2022年,环保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6%,营业成本157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归属净利润合计30亿元,同比增长30%。2023年一季度单季,环保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下降0.54%,环比减少57%;主营业务成本25亿元,同比下降4.3%,环比减少59%;归属净利润合计4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减少71%。环保公司2023年总体净利润增长速度达到30%,总体增长情况好于其他行业,也符合市场预期。而2023年一季度,环保公司总体增速表现相对比较平稳,总营业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成本和费用的下降促进了净利润的增长。从历史来看,一季度历来是环保工程公司收入确认的低点,因此,平稳的表现也属于预期之中。对于板块后续的增长,我们认为,2023年各项政策将逐步落实,治污力度加大,对与环保企业2023年的盈利增长仍是可以充满信心的。2、水处理板块表现最突出,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根据各公司主营业务的类型,我们将目前主要的环保上市公司分为环境监测、节能、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及固废污染治理五大板块,对各个板块盈利增长情况进行。为了更好地说明各板块增长情况,我们在板块分析中对以下几处进行了调整:(1)由于九龙电力2023年电力资产仍在收入和利润统计中,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板块中我们此次仍暂时将其剔除,2023年二季度开始将其并入分析;(2)盛运股份目前收购中科通用的重组进程尚在推进,目前盈利中并不是环保资产盈利状况的体现,因此等待重组完成后,我们再将其纳入固废板块中统一讨论。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板块在所有环保公司中收入占比仍然最大,主要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大气污染治理的企业最多,其中还包括了成立时间较长、发展比较成熟的龙净环保。但从净利润占比来看,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板块均开始超越大气治理板块,水和固废处理领域相关企业盈利能力还是较强的。而从2023年一季度各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占比情况来看,水处理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季节性波动相对明显,一季度是全年业绩低点。而固废、和大气治理板块的季节性波动相对较小。从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来看,固废处理板块和水处理板块仍然是净利润增长相对最高的,而其中水处理板块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都大幅领先于其他板块。水处理一直是环保行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23年,经济形势相对低迷,但对以市政投入为主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水处理板块中的碧水源、津膜科技收入和利润增长形势都较好。而其中的工业水处理企业万邦达、中电环保等,由于之前基数较低,也在2023-2023年有了良好的业绩增速。在所有板块中,节能板块增长依然落后,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大气治理板块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依然偏慢,需要等待后续的政策落实推动业绩提升。而环境监测板块发展则逐步平稳。大气污染治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成本53亿元,同比增长28%;归属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成本8.9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5.5%。固废处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8%;营业成本24.7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38%。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9%;营业成本5.5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5%。水污染治理: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64%;营业成本19亿元,同比增长75%;归属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53%。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0%;营业成本3.3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工业水处理板块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60%;营业成本7亿元,同比增长70%;归属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28%。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成本1.3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30%。节能: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成本10.6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净利润2.4亿元,同比减少4.6%。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3%;营业成本1.7亿元,同比下降2%;归属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1.8%。环境监测:2023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15%;营业成本6.9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2023年一季度,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7%;营业成本1.2亿元,同比增长21%;归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10%。二、水和固废龙头企业增势良好,大气治理等待政策推动1、水和固废龙头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情况相对平稳从各家环保公司2023年度业绩情况来看,水、固废领域的两家龙头公司桑德环境、碧水源增长势头依然良好。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阶段,龙头公司具备品牌、规模优势,发展思路清晰、市场拓展顺畅,经营状况也相对稳定,可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此外,天壕节能、永清环保2023年业绩增速也较为亮眼。而从2023年一季报情况来看,环保公司利润增速大多不高,一季度历来是工程公司收入和业绩确认的低点,其中桑德环境业绩季节性波动相对较小,凯美特气和国电清新则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3年一季度利润增速达到较高水平。此外,目前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仍然较少,大部分公司由于新业务拓展、异地扩张、或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都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从长期趋势来看,各环保公司还将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大力拓展新市场,而且随着环保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加、竞争加剧,毛利率还存在下降的可能性。2023年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雪迪龙、桑德环境、九龙电力、东江环保。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九龙电力、龙源技术、国电清新。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均显著低于成本增速的公司:先河环保、凯美特气、燃控科技。2023年收入和净利增速均较高的公司:天壕节能、永清环保、桑德环境、碧水源。2023年收入和净利增速较低的公司:易世达、三维丝。2023年一季度收入和净利增速均较高的公司:桑德环境、凯美特气、国电清新。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较低的公司:先河环保、易世达、永清环保、三维丝。2、水及固废处理企业业绩较好,大气和监测企业等待政策推动从2023年年报情况来看,水处理、固废处理企业业绩基本都符合或略超预期。监测、节能、大气治理板块企业业绩大多低于预期。我们认为,2023年,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为低迷,与工业企业相关的投入、污染治理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水处理、固废处理作为环保板块中占比最大的两个细分领域,多以市政投入为主,污染治理监管也相对更加到位,因此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小。相比之下,节能板块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最大。而大气治理和监测企业则受政府换届、治污政策推动的影响较大。2023年,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推动,大气治理和监测企业的业绩应有望得到改善。从2023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历来是环保工程类公司收入确认低点,因此对其业绩预期普遍也较低,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结算也没有太多亮点。部分企业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3年增速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企业的利润增长来自于募集资金带来财务费用的减少、或管理销售费用的控制。还有部分企业去年留下的在手订单结算保障了一季度的增长。环保公司全年业绩的兑现情况还需等待后面的季度表现再判断。2023年年报业绩略超预期的公司:桑德环境(固废业务进展良好,配股顺利完成)、天壕节能(2023年新投产项目多,2023年贡献全年收益,还有资产处置收益)。2023年年报业绩符合预期的公司:碧水源(北京地区项目结算多,各地小碧水源持续拓展)、九龙电力(煤价下跌、脱硫脱硝等环保业务发展快)、中电环保(延期的核电、火电项目恢复建设)、雪迪龙(脱硝烟分监测系统增长)、津膜科技(水处理市场环境相对较好)、万邦达(神华宁煤烯烃二期、及中煤榆林两大项目结算)、维尔利(2023年新签订单较多,主要在2023年结算)、东江环保(资源化产品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下跌较多,但环境工程增加,费用控制)。2023年年报业绩低于预期的公司:国电清新(大唐资产注入滞后、托克托运营电量减少)、龙源技术(低氮燃烧结算进度慢、余热项目少)、龙净环保(增速较以前快,但低于业绩快报发布后的市场预期)、聚光科技(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滞后)、凯美特气(项目延期、工程机械制造业开工率不足)、天立环保(毛利率大幅下滑)、易世达(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拓展慢)、三维丝(收入下滑、费用大幅增加)、永清环保(重金属治理项目增加带动利润增长,但低于年初100%增长的预期)、先河环保(利润率下滑较大)。2023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的公司:碧水源(一季度平稳)、桑德环境(固废业务进展良好、财务和管理费用下降)、国电清新(大唐部分脱硫特许经营资产并入)、聚光科技(费用控制加强)、雪迪龙(2023年留下在手订单增多,财务费用下降)、天壕节能(电量稳定、财务费用下降)、九龙电力(电力资产剥离、环保业务增长)、万邦达(烯烃二期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