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朝阳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龙门山洞穴沟虾是一种新物种,它与我们常见的虾外形差异很大,没有扇形的尾巴和长长的触角,身体里没有色素,几乎透明,甚至连眼睛也没有,看起来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龙门山洞穴沟虾的眼睛退化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的B.龙门山洞穴沟虾与常见虾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C.一个龙门山洞穴沟虾中所含有全部基因就是该物种种群的基因库D.龙门山洞穴沟虾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之间会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2.四川地震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大熊猫,把大熊猫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动物园进行饲养,该过程属于()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C.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 D.建立风景名胜区3.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4.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推论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艾弗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诱发了细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细菌产生抗药性后成为一个新物种D.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6.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图描绘了碳循环的大致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I为无机环境,①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CO2总量B.图中II生物同化的能量一定大于或等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C.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2,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D.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II、III、IV构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它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能迅速挤占一年生植物区域,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是单一优势),常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入侵生境幼苗密度(株/m2)成熟植株密度(株/m2)成熟植株高度(cm)草地468123120人工林54895115自然林6886484(1)研究人员调查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法,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2)综合来看,对紫茎泽兰入侵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的生境是__________,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3)研究人员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请从空间结构和生态位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8.(10分)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表1引物对序列表引物对AP1AACTGAAATGTAGCTATCP2TTAAGTCCATTACTCTAG引物对BS1GTCCGACTAGTGGCTGTGS2AGCTGGCGTTTAGCCTCG表2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限制酶AluⅠEcoRⅠPstⅠSmaⅠ切割位点AG↓CTTC↑GAG↓AATTCCTTAA↑GCTGCA↓GG↑ACGTCCCC↓GGGGGG↑CCC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_____(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9.(10分)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随着人工林的成长,山鼠剥食落叶松、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而山鼠的种群数量会大增。研究人员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人工林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发现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然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有限的人工林中,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形。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山鼠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这一人工林中山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山鼠并标记65只,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标记的4只。若已知第一次标记后有一定数量的山鼠进出该区域,但总数保持稳定,离开该区域的山鼠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区域的山鼠数量约为______只。(3)通常,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还应包括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调查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4)若通过经常投放鼠药的方式来防治人工林的鼠害,最终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鼠种群的K值,因此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鼠害。在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小得多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而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免疫,物质Ⅱ为____________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免疫。(5)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甲中的细胞B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当其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物质Ⅱ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二倍体动物(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动物的体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的,研究发现: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为黑色,否则为灰色;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等位基因B/b所在染色体的情况未知,不考虑突变以及Z染色体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已知一只雌性个体繁殖一次,产生的子代数目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有______条常染色体。(2)该动物种群中,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一只黑色雄性个体(甲)与一只灰色雌性个体(乙)交配,得到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黑色,而F1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色:灰色=9:7。若要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还必须了解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2、两个物种间具有生殖隔离,不能交配或无法产生可育后代,【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局题干信息可知“龙门山洞穴沟虾是一种新物种”,故其与常见虾属于两个物种,两者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一个龙门山洞穴沟虾不能构成一个种群,故其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是该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故龙门山洞穴沟虾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之间会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D2、B【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详解】由于原有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为了保护大熊猫,需将其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动物园进行饲养,这属于易地保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增长曲线;t2和t5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2值,t4和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解】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型曲线,A正确;B、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正确;C、t4和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t4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D、据图分析,甲种群和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最终达到K值,故竞争强度为弱→强,D错误。故选D。4、D【解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C正确;D、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运用化学分析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D。5、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A、细菌的抗药性基因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存在,抗生素只是对抗药性基因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B、抗生素对细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杀死无抗药的个体,留下抗药性的个体,B正确;C、细菌产生抗药性后,与原来的细菌之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C错误;D、抗药性强的个体产生的后代可能含有抗药性弱的个体,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弱的个体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D错误。故选B。6、C【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图中Ⅰ为无机环境,主要表示大气中的CO2库,①为生产者固定的CO2总量,A错误;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Ⅱ生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B错误;C、途径①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分解者和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所以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2,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C正确;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构成食物链,而Ⅳ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样方法②.随机取样(2)①.自然林②.自然林中物种数量多,群落结构复杂,抗干扰能力更强(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不同植物占据不同生态位,使植物对光能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光合作用更强【解析】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小问1详解】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因此紫茎泽兰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小问2详解】综合来看,对紫茎泽兰入侵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的生境是自然林,因为自然林中物种数量多,群落结构复杂,抗干扰能力更强。【小问3详解】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不同植物占据不同生态位,使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表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耐高温(2).引物对B(3).否(4).农杆菌(5).2(6).1【解析】1、PCR技术是在体外对DNA进行扩增,所用的DNA聚合酶与体内DNA聚合酶不同,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过程为变性使DNA分子两条链解旋开来,复性是让引物与DNA解旋开来的单链互补配对,延伸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在引物引导下合成子代DNA分子。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3、耐高温的DNA分子中通常含有G与C碱基比例大,因为它们之间有三个氢键,而A与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详解】(1)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解链过程,因此使用的DNA聚合酶要具有耐高温的特性。(2)耐高温的DNA分子中通常含有G与C碱基比例大,因为它们之间形成三个氢键,稳定性强。引物B中含C与G的碱基对较多,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3)多种限制酶切割,形成不同的切割位点,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就没有专一性要求。(4)植物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因此常用农杆菌做受体细胞。(5)据图分析,用到了EcoRI酶和AluI酶切割抗原DNA片段产生了X、Y两个片段,而用EcoRI酶和SmaI酶切割质粒产生了M、N两个片段,且M、N片段间存在PstI酶切点。因此再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割这两片段形成的重组质粒,由于保留了Pstl的切割位点,所以可以得到两种DNA分子,而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重组质粒中,如图I-②过程只能产生一种DNA片断。【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运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解识别能力,尤其是限制酶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难点和关键点;能够识记PCR技术中DNA聚合酶耐高温的特点;识记DNA分子中C-G碱基对稳定强。9、(1)①.S②.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2)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②.900(3)①.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②.样方法(4)①.不会②.生物防治③.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小问1详解】在资源有限的人工林中,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小问2详解】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不适用于样方法。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而由于离开该区域的山鼠中有5只带有标记,相当于初次捕获标记个数为65-5=60,故该区域的山鼠数量约为60×60÷4=900只。【小问3详解】从群落的视角出发,人工林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除了研究其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还应包括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植物并不能运动,故调查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小问4详解】若通过经常投放鼠药的方式来防治人工林的鼠害,由于并没有改变山鼠的生活环境,故最终不会改变鼠种群的K值,因此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在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小得多的原因是和人工林相比,天然林中物种丰富度更大,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而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某一物种难以过度生长,对环境造成破坏。【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10、(1)①.体液②.抗体(2)①.D②.B、C(3)①.(特异性)识别②.信息交流(4)①.(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5)①.辅助性T②.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当其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DC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入抗原;免疫系统既能清除外来抗原,也可以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小问1详解】由图示中抗体的形态可知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物质Ⅱ为抗体。【小问2详解】细胞B、C、D依次为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故分化程度最高的是细胞D,即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即B和C。【小问3详解】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受体发生结合,进而激活信号分子,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4详解】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能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小问5详解】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甲中的细胞B指的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当其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点睛】熟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别图中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1)27(2)4(3)①.F2中雌、雄个体的表型比例是否有差异(或F2中雌、雄个体中体色的表型比例)②.没有差异(或雌性个体中黑色:灰色=9:7,雄性个体中黑色:灰色=9:7)③.有差异(或雌性个体中黑色:灰色=3:5,雄性个体中黑色:灰色=3:1)【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