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_第1页
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_第2页
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_第3页
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_第4页
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氢镍电池用高比容量-nioh

0na2wo4与实验2:1.2杂元素作用剂为了提高氢铜电池的金属极高压性能,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并添加了y、t、la、lu、er和其他稀土、碱性土金属、zro2和ti8等。调整后的c轴可以加速离子的分解,降低电化反应的阻力。此外,高混合离子可以降低ni的局域级能力,引入许多正错,提高材料的电化能耗,提高米电池的高温性能。加入碱性土金属元素,防止生成高混合离子,提高耐热性。为了提高金属极的氧化性能,大多数混合元素可以在ni(h)的表面形成各种元素的集合层,从而提高铜电极的高温分析氧化性能,提高充电效率。其中,唐致远等人在2号外添加了1.0吨na2wo4,这是通过添加2个ni(h)才能实现的。当ni(h)为70时,充电效率提高到85%。添加na2wo4的混合膜在ni(h)2中形成一个带,这增加了储液时间的分析氧化反应的过度位点,并提高了在高温充电后期产生的电压平台。有效地限制或延迟氧化学,促进金属电极的氧化反应,提高高温充电的效率,增加放电容量。此外,形成的带续性南京材料的自分解过程和不同温度下的na2wo4添加量可以提高正氧化分析的效率,抑制自压,提高荷电调整率,对提高mh-ni电池的高温性能方面提供独特优势。α-Ni(OH)2作为氢镍电池的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是β-Ni(OH)2的1.67倍,且超微α-Ni(OH)2粉体充放电活性高.α-Ni(OH)2与γ-NiOOH晶体密度接近,二者在充放电中的转化不会引起电极明显膨胀,有利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是β-Ni(OH)2的优良换代材料,但其高温性能改善的相关报道很少.本文以固相法合成的铝基α-Ni(OH)2,通过掺加不同量Na2WO4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氢镍模拟电池,在不同温度下做了恒电流充放电等研究.以期改善铝基α-Ni(OH)2的高温性能.并结合循环伏安实验等,对Na2WO4影响铝基α-Ni(OH)2正极材料高温电化学性能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1实验部分1.1koh-na2co3法Ni(NO3)2·6H2O和Al(OH)3·9H2O,按一定比例在玛瑙研钵中拌匀后研磨30min,再加入适量KOH和Na2CO3(以上均为AR级)研磨30min,60℃保温10h后,得含Al、Ni的浅绿色粘胶状氢氧化物固熔体.热水洗涤、抽滤至滤液pH约等于8,于65℃烘干12h,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30min,待用.1.2样品的性能1.2.1分散检测方法ct分别按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镍、铝含量.试剂为AR级.1.2.2导电材料的配比对电前后样品xrd测定的影响铜靶,Kα1,管电压40kV,电流20mA,扫描速率8°/min,扫描范围2θ为10°~80°.将1.1制备的粉末直接用做XRD测定的样品.充、放电前后样品的XRD测定:粉末样品掺加镍粉、CoO、乙炔黑等导电剂后,以适量浓度为1%羟丙氧基甲氧基纤维素(HPMC)水溶液为粘合剂调成膏状,涂覆于泡沫镍上,油压机上以20MPa压成约0.3mm厚带有镍条耳的电极片.以过量金属氢化物为对电极,于6mol·L-1KOH加0.6mol·L-1LiOH的电解质溶液中恒定不同温度经0.2C活化20周后,再以1C循环10周后,直接用电极片做XRD测定.以镍粉、CoO、乙炔黑等导电剂混合物做XRD的背景比较.1.2.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飞利浦lx-400扫描电子显微镜荷兰,电压加速20kV,90千倍.1.2.4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t-iNICOLET380红外光谱仪(美国).KBr压片,扫描范围600~4000cm-1.1.3模拟电池的制作粉末样品和适量钨酸钠、导电剂在玛瑙研钵中研匀,以HPMC水溶液为粘合剂,调成膏状,涂覆于泡沫镍上.60℃烘干10h.压成电极片,于KOH加LiOH的电解质溶液中浸泡24h.以金属氢化物为对电极制成模拟电池,置于恒温槽内恒温(20、40和60℃).充放电:0.2C充电7.5h,静置30min,0.2C放电至0.1V(vsHg/HgO),循环活化20周;之后分别改为1C、5C充电150%,静置30min,1C、5C放电至0.1V(vsHg/HgO),各循环10周.对比不同温度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1.4电化学性能测试按文献自制微型铂电极,铂丝直径80μm.电极在KOH+LiOH的电解质溶液中浸泡12h,并以此为电解质溶液在CH1210A电化学工作站,以Hg/HgO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对电极分别恒温20℃和60℃,经0.02V·s-1扫描速率活化20周.CV的扫描速率为0.05V·s-1,扫描范围:0~0.85V.2结果与讨论2.1样品的合成及相结构的控制样品的组成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镍、铝含量.结合FT-IR、XRD(见2.2)确证CO2-3和层间水的存在.其化学组成为α-4[Ni0.809Al0.191(OH)2.191-2x(CO3)x]·3H2O.记为样品a(以下同).可见合成过程的洗涤除了Al(OH)3有设计量的1%以内的流失,样品a的组成与各元素的投料比都较接近.因此基本不影响原设计的配比组成.值得强调的是这些CO2−3负离子进入α相结构的层间,通过M-O…H-O等的键合,对稳定α相结构起了重要作用.2.2多晶体结构分析t图1是样品a的XRD图.其中■衍射图谱是样品a粉末未经充放电直接测定的.与JCPDS38-715卡片比对,■图谱在2θ为11.5°、21.9°、34.8°、38.8°、46.9°和60.9°附近有典型的α-4Ni(OH)2·3H2O相结构的003、006、102、105、108、110晶面衍射峰.各峰型明显加宽,说明样品是晶粒较小、晶体缺陷程度较大的α单相含Al的Ni(OH)2.掺铝后对衍射峰位与峰型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说明α-4Ni(OH)2·3H2O的六方晶格基本不变.谢乐公式计算样品a的晶粒粒径在7~13nm.图1中●、分别是样品a经30周循环后在20、60℃下经1C充电1.5h后的XRD图谱比较(已去除电极片的镍网和导电剂在44.5°、51.5°、76.5°附近的强烈衍射背景峰).与JCPDS6-75卡片比对,样品a的衍射图在2θ为12.6°、26.5°、37.5°、67.0°附近有典型的γ-NiOOH相结构的003、006、102、110晶面衍射峰,其中带“*”的43.5°、52.5°处可能有105、108晶面衍射峰,因与背景峰重叠而被去除.说明样品a经1C充电150%后均为接近单相的含Alγ-NiOOH.图中▲、▼分别是样品a经30周循环后在20、60℃下以1C充电1.5h,1C放电至0.1V(vs.HgO/Hg)后的XRD图比较(已去除背景峰).在2θ为11.4°、21.9°、34.7°、38.8°、60.9°附近均有典型的α-4Ni(OH)2·3H2O相结构的003、006、102、105、110晶面衍射峰,其中带“*”的43.5°处可能有108晶面衍射峰,因与背景峰重叠而被去除.说明各样品1C放电后均为接近单相的含Alα-Ni(OH)2.即充放电30周后,样品仍保持α/γ循环.其中▲与■衍射图谱更相近,只是▲的峰型更尖锐些.说明20℃下充放电循环比60℃下α相保持的更好些,晶体的规整度更高些.图2为样品a的SEM图.从中可见样品为形状近球形的晶粒,粒径大小不太均匀,且样品有一定的团聚,团聚粉粒呈大小不等的片状,属超微米粉体,团聚体内布满空隙.这些均有利于增加粉末的比表面,提高其充放电活性.图3是样品a的FT-IR图.图中的3450cm-1附近的宽吸收峰是O-H伸缩振动,这是因为O-H通过氢键与层间水以及CO2−3等负离子作用,即存在M-O…H-O氢键,使O-H处于非自由构型状态.由于M-O…H-O氢键的存在而使得各类O-H的振动吸收产生红移或蓝移而“融合”为被宽化的混合峰.而在3650cm-1的O-H键的振动强吸收尖峰“消失”(蓝移),可作为样品不是β-Ni(OH)2的佐证之一.此结果与XRD判断样品为α相Ni(OH)2一致.1630cm-1附近吸收峰是水弯曲振动.1380cm-1和730cm-1附近的吸收峰是D3h群对称结构的CO2-3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可见α-Ni(OH)2不但有吸附水,还因为有较宽的层间距而允许插入的层间水以及CO2−3等负离子.表明由于固相共沉积时掺加的Al3+部分取代了Ni2+,剩余的正电荷吸引了CO2−3等负离子进入α相结构的层间,有利于稳定α相结构.2.3不同掺加量对放电比容量的影响a、b、c、d分别表示组成为α-4[Ni0.809Al0.191(OH)2.191-2x(CO3)x]·3H2O,外掺Na2WO4为0wt%、0.6wt%、1.2wt%、2.4wt%的样品(wt%为质量含量,下同).表1是样品a、b、c、d的放电比容量比较.从表1可知20℃时随着掺Na2WO4量的增加,各样品不同倍率的放电比容量逐渐降低.尤其以0.2C充放电时的放电比容量从不掺Na2WO4的样品a的413.5mAh·g-1(以纯Ni(OH)2计算,下同)至掺2.4wt%Na2WO4的样品d的380.7mAh·g-1,下降了7.9%.随温度上升到40℃,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均有下降.其中不掺Na2WO4的样品a下降了40.1mAh·g-1.而掺Na2WO4的仅下降约20.0mAh·g-1.从40℃再升高到60℃,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下降更显著.其中样品a下降了136.8mAh·g-1.掺Na2WO4的下降了约90mAh·g-1.可见温度对铝基α-Ni(OH)2的低倍率充放电的放电比容量影响显著,尤其在40~60℃的较高温度区间影响更显著.掺Na2WO4后明显改善了高温区的放电比容量,掺加量在0.6wt%~2.4wt%范围改善效果差别不大.各样品1C充放电的比容量与0.2C比较,20℃下均有下降,但随着掺Na2WO4量的增加,下降率有所减少,至样品c仅下降12.1mAh·g-1.而60℃下各样品的比容量比20℃下也有所下降,但却比0.2C60℃下的比容量高,这使得1C充放电的放电比容量在60℃与20℃下差值减小.其中差值最大的样品a为101.6mAh·g-1,掺Na2WO4后各样品的差值在50~70mAh·g-1之间.可见在1C充放电时Na2WO4明显改善了高温区的放电比容量.Na2WO4掺加量对铝基α-Ni(OH)2放电比容量的影响在实验值范围内差别不显著.5C充放电的放电比容量变化规律与1C相似.掺Na2WO4后常温的放电比容量下降在20mAh·g-1以内,比0.2C和1C的少,而在60℃时比容量仍有明显改善.不掺Na2WO4的样品a的放电比容量升温至60℃下降了87.3mAh·g-1,掺Na2WO4后升温至60℃下降在30mAh·g-1以内.总之,从0.2C~5C倍率的充放电结果可知,掺加Na2WO4对铝基α-Ni(OH)2的放电比容量在不同温度段的影响不同,20℃时的放电比容量稍有下降,且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大,下降率减小.而60℃下对放电比容量均有改善作用,掺加量在0.6wt%~2.4wt%对放电比容量的改善差别不大.以纯Ni(OH)2计,掺1.2wt%的稍好.考虑到Na2WO4是非活性电极材料,应越少越好.综合上述结果,Na2WO4掺加量以1.0wt%~1.2wt%为适宜(以下均以掺1.2wt%的样品c与不掺的样品a做比较).2.4不同放电曲线对0.2c放电效率的影响图4是样品a在20、40和60℃下0.2C循环第20周的充放电曲线比较.从充电曲线可见,20℃时的充电后期曲线上扬,呈两个平台状.而40℃和60℃下的充电曲线电位中值逐渐降低,呈一个平台状.可见铝基α-Ni(OH)2在20℃下充电前期主要发生的是α-Ni(OH)2的氧化反应,只在充电后期出现第二个平台时才有氧气析出,因此充电效率较高.这在放电比容量高达413.5mAh·g-1得到了证实.20℃下不掺杂的铝基α-Ni(OH)2比容量经20周循环已趋稳定,达400.0mAh·g-1以上.但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到40、60℃,铝基α-Ni(OH)2的氧化和析氧电位均逐渐下降,充电时Ni(OH)2的氧化反应和析氧反应几乎是同时进行,导致充电效率降低,此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下降到373.4mAh·g-1和236.6mAh·g-1.图5是样品c的20、40和60℃下0.2C循环第20周的充放电曲线比较.从充电曲线可以看出,20℃下的充电曲线仍然有两个平台.唐致远等认为在β-Ni(OH)2中掺Na2WO4,对其常温下的活性和充电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20℃下放电比容量稍降.60℃下充电曲线虽然只一个平台,但充电后期电位有较大提高.图1样品a的充电曲线后期20℃的电位值比60℃的高约0.12V,而图2样品c同样比较的电位差值只有约0.06V,即60℃下样品c充电后期的析氧电位比样品a提高了约0.06V,从而提高了样品c的充电效率.因此样品c高温放电比容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充电效率的提高.从图4、5放电曲线比较,掺Na2WO41.2wt%的样品c在60℃下的放电电位中值比不掺Na2WO4的样品a约提高0.05V,这对改善电池的高温性能有利.20℃和60℃下,样品a、c的充电曲线虽然1C与0.2C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对比图4与图5、图6与图7的充电曲线的电位值(尤其是充电后期的析氧电位)发现,较高倍率充放电增大了电极的极化,使二样品在二温度的充电电位均有所升高,样品a在60℃下1C充电后期析氧电位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其充电效率.此外,因析氧在动力学上较困难,增大充电电流,用在析氧上的电流份额增加不多.因此样品a在60℃下的放电比容量比0.2C的还高,达到292.5mAh·g-1.同样样品c析氧电位的升高,使增大的充电电流中的大部分被用于氧化活性材料,充电效率也比0.2C的高,60℃的放电比容量达到326.7mAh·g-1,由于比容量均高于β-Ni(OH)2/β-NiOOH转化的理论比容量,表明铝基α-Ni(OH)21C倍率的充放电循环是α-Ni(OH)2/γ-NiOOH转化,与2.2的XRD测定结论一致.此外样品c高温放电电位也与常温的接近,有利于电池的高温工作电压和比能量的提高.5C倍率充放电时,电极极化作用增大迅速,对充放电不利的影响被凸现,从表1数据可知,二样品在20℃和60℃下5C放电比容量均低于1C.比较图8充放电曲线可以看出,样品a在60℃的充电后期的电位比20℃降低较多,充放电效率下降也较多,所以放电比容量降低更多.比较图9充放电曲线,样品c在60℃时因充电后期析氧电位升高较明显,使充电效率有明显提高.其放电比容量已与20℃时的接近.所以60℃时样品c放电比容量比样品a高出24.4%.同样,样品c高温放电电位也与常温接近,高于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