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课《感受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空气无色、透明,有质量,会流动,占有一定的空间,充满各处。2.空气和石块、水有许多相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以气泡图的方式梳理已知的空气的特征和作用,提出研究的问题:空气还有哪些特征和作用?2.通过小组讨论选用合适的容器,以合作的方式来传递石块、水和空气,说出选取不同容器的理由,找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特征。3.通过抱抱充满空气的塑料袋、抛气球、吹口哨等活动,说出空气占据空间,空间可被改变、空气有质量,质量很轻、空气会流动,能发出声音等特征。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空气炮灭蜡烛的小实验,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产生探究空气性质和作用的兴趣。2.通过做传递游戏,形成追求证据、团结协作的科学品质。3.通过抱抱充满空气的塑料袋、抛气球、吹口哨等活动来感受空气多方面的特征,养成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多角度、多方法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研究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特征研制出很多为生活服务的工具和器械,建立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意识。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传递游戏、感受体验活动,运用观察、对比等探究方法感知空气的特征,寻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特征。难点:在观察过程中有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有思维加工,根据形成的感性认识梳理说出空气的特征。三、教学流程问题导学联系生活实验激趣认识空气的力量,为了对空气的研究设疑增趣,同时也将科学学习与使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落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问题导学联系生活实验激趣认识空气的力量,为了对空气的研究设疑增趣,同时也将科学学习与使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落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前面学习的观察、研究方法迁移使用到本节课,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研究进行重现,在个人填写气泡图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加工,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梳理小结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落实科学探究目标1、态度目标1)将前面学习的观察、研究方法迁移使用到本节课,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研究进行重现,在个人填写气泡图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加工,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梳理小结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落实科学探究目标1、态度目标1)回顾所学聚焦问题回顾所学聚焦问题借助游戏体会三种形态的物体相同之处。理清不同物体的特征不同决定所选用的容器不同,实际上是对物体特征的比较。(落实知识目标1、探究目标2)活动一:做传递游戏借助游戏体会三种形态的物体相同之处。理清不同物体的特征不同决定所选用的容器不同,实际上是对物体特征的比较。(落实知识目标1、探究目标2)活动一:做传递游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本课的重点部分。本课的重点部分。通过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抛气球、吹口哨,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空气具有的特征,初步感知空气的特征。(落实知识目标1、探究目标3、态度目标2)活动二:感受空气活动二:感受空气研讨交流研讨交流集体研讨提升认识在个体、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认识。集体研讨提升认识在个体、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认识。(落实知识目标、探究目标)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拓展延伸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拓展延伸评价本课学生学习活动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矫正、巩固,同时,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空气的兴趣,同时明确后续的研究内容。评价本课学生学习活动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矫正、巩固,同时,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空气的兴趣,同时明确后续的研究内容。四、教学思路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通过小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力量,为了对空气的研究设疑增趣,同时也将科学学习与使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这部分的设计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年级已经研究过空气,因此导入部分先回顾所学,一方面是将前面学习的观察研究方法迁移使用到本节课,另一方面也是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研究进行重现,在个人填写气泡图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加工,丰富自己的认识;然后在梳理小结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探究部分首先通过游戏加深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认识,找出它们相同的特征。这一部分游戏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借助游戏帮助学生理清不同物体的特征不同决定所选用的容器不同。其次是感受空气,通过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抛气球、吹口哨,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空气具有的特征,初步感知空气的特征。研讨环节两个问题的研讨直指本课研究的核心,在个体、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认识的过程。拓展部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空气炮、纸杯、乒乓球、班级记录单、课件学生准备:材料1:分别盛放有石块、水、空气的塑料杯各一个,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各一个,共6组;材料2:大塑料袋、橡皮筋(封口用)、气球、口哨各一个,共6组六、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游戏激趣1.演示: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空气炮吹蜡烛),注意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蜡烛熄灭了!3.提问:是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使蜡烛熄灭了?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空气吹灭了蜡烛。4.谈话:没错,是空气!这个装置叫空气炮,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注意思考: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疏通下水道就用空气炮,压缩空气把堵塞物冲走,这样下水道就疏通了)。了解了这些,你想到了什么问题?5.学生根据看到的、听到的提出问题。6.师:刚才大家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已经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弄明白:空气炮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空气还有哪些特征能为我们所用?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进行《空气》单元的学习(板书空气)。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空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通过小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力量,为了对空气的研究设疑增趣,同时也将科学学习与使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这部分的设计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二)回顾所学,聚焦问题1.谈话:空气有哪些特征?有什么作用?在一年级下册,我们使用看、闻、摸等方法来研究了一袋空气,课前大家已经对空气的认识写在气泡图里了,老师进行了梳理,写在了班级记录单上,哪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2.聚焦问题: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那么空气还有哪些特征?(PPt)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通过传递游戏来找一找吧!【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一方面是将前面学习的观察研究方法迁移使用到本节课,另一方面也是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研究进行重现,通过集体交流,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梳理小结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探究一:做传递游戏1.师: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这是一密封袋空气、一杯水,还有几块石块,这个游戏需要我们:从密封袋、杯子、碗中选用合适的容器分别盛放石块、水和空气,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不能泄漏。要想取胜,我们得先设计方案!下面请针对这三个问题,小组讨论确定你们的游戏方案吧!(1)根据什么来选用合适的容器?怎么选?(2)怎样做才是依次传递?(3)不能泄漏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3.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轻声交流,及时记录!其实,公共场合轻声交流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坚持做好!下面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做?4.集体交流。5.师梳理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明确了要根据物体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容器!这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做事要有科学依据。(板书:讲求证据)那么怎样做才是依次传递?(师演示由小组的一位同学开始,传给下一个人……)不泄漏是什么意思?(不漏出来,那大家看,这袋空气……)5.师:那假如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现你们的方案如果存在问题怎么办?(调整)对,我们要及时反思调整。下面咱们来传递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传递,整好材料!完成的小组请讨论这三个问题,准备展示交流:(1)最好用来盛放空气进行传递,原因是空气。(2)最好用来盛放水进行传递,原因是水。(3)可以用来盛放石块进行传递,原因是石块。大家准备好了吗?好,比赛开始!4.学生分组操作、反思记录。5.集体交流方案、反思。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6.小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空气会流动。(补充板书)刚才我们经历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合作探究、梳理总结、反思评价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那么空气还有什么特征?让我们通过几个体验活动继续来研究!【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游戏本身并不是重点,所以快慢根本不重要,只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借助游戏帮助学生体会三种形态的物体相同之处。理清不同物体的特征不同决定所选用的容器不同,实际上是对物体特征的比较,因此游戏后的交流环节很重要。探究二:感受空气1.引导: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如充满空气的大袋子、气球、口哨等等。下面,3人一组,请按照探究单的提示,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这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及时做好记录。注意,口哨只一个人轻轻吹,其他同学观察。开始吧!2.学生分组活动,及时记录。3.集体交流:我们可以这样来交流:通过,我发现,说明空气具有的特征。(师随时补充板书)(发言时每人说一条,其他同学眼睛看向发言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补充不重复;质疑精神、多角度看问题意识的渗透)。4.师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空气具有能流动、占据空间、有质量、可压缩的特征(ppt)。那么刚才我们使用吹袋子、捏袋子、抛气球、吹口哨等活动感受到空气的很多特征,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多方法来认识事物。(板书:多方法认识事物)【设计意图】通过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抛气球、吹口哨,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空气具有的特征,初步感知空气的特征。这一设计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谈发现,由发现进行推测,这是思维进行概括提升的过程,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知到抽象提升过渡。(四)集体研讨,提升认识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教师指向气泡图)空气与石块、水有哪些相同的特征?2.学生比较回答:占据空间,有质量。3.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游戏、体验活动,初步感知到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但很轻等特征。(教师板书)【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研讨直指本课研究的核心,此部分是在个体、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认识的过程。(五)评价反馈,拓展延伸1.师:就像石块、水、空气这样,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的呢?课后请查阅资料来了解。2.师: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感知了空气的特征,那么怎么证明空气具有这些特征呢?空气炮究竟运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除此之外空气还有什么特征?我们怎样利用空气的特征来为生活服务?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逐一解决。【设计意图】查阅资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里采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本课是起始课,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最后几问既起到激趣作用,又说明后续的研究内容。七、板书设计感受空气善于思考讲求证据多方法认识事物善于思考讲求证据多方法认识事物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合作探究梳理总结反思评价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中已经学习了《认识一袋空气》一课,这节课中学生已经使用看、闻、摸等感官观察了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并使用比较的方法将空气与水、木块相比,找出它们相同的特征,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前,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对于空气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说明在本课的学习中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激发探究的兴趣。1.通过认识空气的力量,为了对空气的研究设疑增趣,同时也将科学学习与使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相联系,落实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2.通过复习回顾旧知,将前面学习的观察、研究方法迁移使用到本节课,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研究进行重现,在个人填写气泡图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加工,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梳理小结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同时激发探究的兴趣。落实科学探究目标1、态度目标1。3.借助游戏体会三种形态的物体相同之处。理清不同物体的特征不同决定所选用的容器不同,实际上是对物体特征的比较。落实知识目标1、探究目标2。4.通过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抛气球、吹口哨,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空气具有的特征,初步感知空气的特征。落实知识目标1、探究目标3、态度目标2。5.在个体、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认识。落实知识目标、探究目标。总之,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有思维加工,根据形成的感性认识梳理说出空气的特征,有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空气》单元共8课内容,《感受空气》是单元起始课,主要是对3.1和1.3两个主要概念的学段目标的初步感知。这是一节典型的对比体验感知课。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空气的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传递游戏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空气和石块、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空气和水一样,可以流动。然后通过体验活动初步感知空气,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梳理、概括,明确空气还具备其他两种状态的物质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特征,比如空气可压缩。聚焦部分以气泡图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原有的概念,了解学生对空气认识的程度,同时帮助学生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两个方面对空气的认识进行梳理,这个气泡图是贯穿整个单元使用的,是呈现学生概念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探索部分两个活动,活动一是做传递游戏,通过选择不同器具来传递石块、水和空气来感知不同形态的物质相同的特征。这一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蕴含丰富的思维加工过程,引导学生在选器具的过程中思考选用的容器与物质本身的特点有什么关系;活动二是感受空气,这是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抱抱充满空气的大袋子、抛气球、吹口哨等活动进一步感受空气的特征,继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部分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感受说出空气的特征。研讨部分出示两个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加工、交流,其中第一个问题“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向对空气认识的梳理,可以在气泡图中继续填充,同时也指向对研究方法的讨论,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探究方法的引导。第二个问题“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指向的是对物体共同特征的梳理,来完善物体具有一定特性的大概念。拓展部分的介绍并不是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什么是固体、液体、气体,而是启发孩子们可以使用查资料的方法继续丰富对物质的认识。通过评测学生的探究报告单来评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感受空气》探究报告单班级:小组:姓名:探究活动1:做传递游戏通过传递游戏,我们发现:最好用(密封袋、杯子、碗)盛放空气进行传递,原因是空气。最好用(密封袋、杯子、碗)来盛放水进行传递,原因是水。可以用(密封袋、杯子、碗)来盛放石块进行传递,原因是石块。探究活动2:感受空气“感受空气”记录单(用关键词或画图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空气的特征捏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捏捏充满空气的袋子松开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口松开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口捏气球捏气球抛气球抛气球轻轻吹口哨轻轻吹口哨《空气》单元共8课内容,《感受空气》是单元起始课,是一节典型的对比体验感知课。因此,本课一是承担了单元起始课的激发兴趣的作用,还承担了单元内容架构的作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备课、上课、磨课,我的收获很大。一、单元整体备课,才能准确把握每一课的目标本单元共8课,第1课整体感知空气,第2课到第7课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特征,第8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这一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通过游戏和感受空气中,让学生体验空气的特征,从而加深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比如占据空间、能否被压缩、是否有质量等等,为后续的研究做了充分的铺垫。二、依据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经过这次磨课,我对教学目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感受空气》是单元起始课,在科学知识目标上主要是对3.1和1.3两个主要概念的学段目标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来体验、感知空气的特征。应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性质和作用的兴趣;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要有科学依据、实事求是;对同一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在感知体验过程中需要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因此,在第一个探究活动后,我和学生树立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合作探究、梳理总结、反思评价”,并贴于黑板上。在第二个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到“多方法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因此,本课我们要依据课标明确目标,深挖教材,把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三、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个活动“传递游戏”中,设计的记录单有些限制学生的思维,例如:记录单上写的是“我们选择小碗传递石块,原因是石块”,其实学生们思考的不光是石块怎样,还有碗大、结实等特征。关于记录单的设计以后还需更开放些,更加符合学生。第二个活动“感受空气”,如果再给学生一些时间,再多给些物品,孩子们会体验的更充分一些。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空气的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传递游戏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