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慢性肝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1页
中医辨治慢性肝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2页
中医辨治慢性肝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治慢性肝病的思路与方法

临床上,血液更新的主要药物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主要适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等;行气活血药,如郁金、元胡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等。肝病在临床上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和各种不明原因的肝脏病变,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鼓胀”范筹。肝病一般治疗比较困难,尤其慢性肝病缠绵难愈,往往出现“久病必瘀”,所以笔者在治疗肝病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1肝郁养肝以养肝黄疸的病因主要为湿热蕴结、肝胆瘀热、脾胃虚寒、热毒炽盛和积聚。从外邪来说以湿邪为主,从内因来说,情志不遂,气机怫郁,癥瘕积聚等,都可以使脾胃失其健运,肝胆失其疏泄,遂致胆液运输不循常道,外泄肌表而发黄。著名肝病学家关幼波曾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并认为治疗黄疸用活血化瘀药有4个优点:(1)能够加快黄疸的消退;(2)有利于肝脾肿大的软缩;(3)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4)可以缓解肝脾区的疼痛。病案一:患者男,38岁,2004年7月8日初诊。主诉:眼睑及皮肤色黄半月余,伴有口干,恶心,两胁胀痛,乏力,纳呆,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化验肝功:ALT::109U/L,AST:96U/L,TB:64μmol/L,DB:20.6μmol/L。乙肝六项:HBsAg(+),HBcAb(+),彩超示:肝回声光点密集。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黄疸。辨证为温热蕴结,肝郁脾虚型。法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佐以活血化瘀。方药如下:柴胡15g,白芍15g,茵陈30g,垂盆草30g,白花蛇舌草20g,叶下珠15g,炒白术20g,茯苓20g,郁金20g,当归20g,赤芍60g,元胡15g,砂仁10g,焦三仙45g。全方加减共进50余剂,患者眼睑及皮肤无黄染,自述无明显自觉症状。复查肝功:ALT::31U/L,AST:26U/L,TB:14.7μmol/L,DB:6.8μmol/L,乙肝六项:HBsAg(+),HBcAb(+)。2从“肝阴不足型”病机应胁痛之病因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和瘀血停着。肝气郁结,脉络阻滞,不通则痛;肝胆湿热,灼伤脉络,脉络不通则痛;肝阴不足,脉络失养,血行不畅,亦会出现胁痛。总之,胁痛的主要病机可以责之为肝胆,但都与瘀血阻滞有着密切联系,故在治疗胁痛时辨证分明,适当伍用活血化瘀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病案二:患者女,42岁,2006年4月12日初诊。自述胁痛2个月余,伴口干口苦,曾在个体诊所静点西药(具体不祥)和口服舒肝丸等药病情不见好转,故来我院。现两胁隐痛,以夜间为重,口干不欲饮水,食欲不振,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而白干,脉沉细。化验肝功:ALT::78U/L,AST:62U/L,TB:20.1μmol/L,DB:9μmol/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彩起示:肝回声光点略增强。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肝阴不足型。治以养阴柔肝,理气止痛,佐以活血化瘀。方药如下:生地20g,沙参15g,枸杞子15g,寸冬15g,白芍20g,首乌15g,元胡15g,川楝子15g,当归20g,丹参20g,焦三仙45g,炙苷草10g。全方加减共进60余剂,患者述无胁痛,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肝功:ALT::29.1U/L,AST:22U/L,TB:14.8μmol/L,DB:5.2μmol/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3中医病因病鼓胀系肝病日久而致,主要是由于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感染血吸虫以及黄疸、积聚失治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形成。其中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是形成鼓胀的基本因素。病案三:患者男,45岁,2007年6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缘于2006年11月份查出患有乙肝肝硬化,曾多次住院治疗,,并行脾切除术,术后一直有腹水。近期查彩超示:肝形态欠规则,被膜欠光滑,肝右叶缩小,肝实质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门脉内径1.4cm,肝周可见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为3.4cm,腹腔最低点可见深6.1cm的液性暗区。今来我院服用中药治疗。现症见:腹胀,进食后胀甚,口干,乏力,小便少而黄,大便稀。查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测腹围86cm。肝功:ALT::70U/L,AST:77.95U/L,CHE:2295U/L,TP:73.5g/L,ALB:31.8g/L,GLB:41.7g/L,TB:34.1μmol/L,DB:15.4μmol/L,TBA:58μmol/L。中医诊断:鼓胀。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滋阴,软坚化瘀,佐以行气利水。黄芪100g,白术30g,茯苓20g,太子参20g,沙参20g,麦冬15g,鳖甲15g,牡蛎30g,鸡内金15g,泽兰20g,丹参20g,当归20g,赤芍20g,大腹皮20g,车前子15g.加减治疗半年余,患者述无腹胀,进食过量后略胀,时有乏力。测腹围84cm,复查肝功:ALT::63U/L,AST:65.3U/L,CHE:3927U/L,TP:72.9g/L,ALB:37.3g/L,GLB:35.6g/L,TB:22.3μmol/L,DB:11.5μmol/L,TBA:21μmol/L。彩超示:肝失常态,被膜欠光滑,肝右叶略缩小,分布欠均匀,门脉内径1.35cm,肝周及腹腔未见液性暗区。继续巩固治疗。4根据血液供应肝在五行属木,主疏泄,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所以肝病易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瘀的存在,故活血化瘀的精神一定要贯穿在肝病治疗的全过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集聚,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恢复或改善病变组织、器官等血液供应。但应用活血化瘀药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1)不能长期超量使用,易致气阴两虚,过度活血会导致出血;(2)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药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3)在活血的同时还需结合行气,《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4)根据患者体质的虚实,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并严格掌握剂量。案例一应用活血化瘀药可以加速黄疸的消退,并有助于肝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