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C.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试管壁很烫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参与了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没有增加产物的质量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4.接近毒品就是走向死亡,摇头丸是一种新型毒品,吸食后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其主要成分是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DMA由4种元素组成B.一个MDMA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C.MD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3g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5:145.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HCl=NaCl+H2O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H2SO4+CaCO3=CaSO4+CO2↑+H2O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6.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A.质子数B.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7.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卢瑟福C.门捷列夫 D.道尔顿8.下列是小红对物质组成或构成的有关认识,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氯化钠由离子构成B.单质一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C.汞是由汞原子构成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 B.水 C.空气 D.铁10.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B.17C.18D.18g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2.某+3价金属A,它在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70%,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1 B.27 C.56 D.114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连线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丙溶液为蓝色。下列能替代图中丁物质的是()A.AgB.NaOHC.BaCl2D.CuO1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A.因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D.因为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没变,所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15.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C.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磷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横行叫做第_____周期,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像。(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滴入另一溶液中。(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时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你认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8分)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铜粉的质量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空气及其成分探究:(1)图Ⅰ用于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2)拉瓦锡用图Ⅱ所示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3)某学习小组用图Ⅲ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进入了集气瓶。(问题)实验操作正确,但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猜想)镁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X)发生了反应。对该气体提出猜想:猜想1:只是二氧化碳猜想2:只是氮气猜想3:氮气和二氧化碳等(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能在氮气燃烧生成氮化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①经讨论一致认为猜想1不正确,理由是_____;②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结论)猜想3正确(4)(改进实验)小明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Ⅰ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盛有白磷的燃烧匙在水面上方,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Ⅱ关闭止水夹a,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是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黄光,有大量白烟生成,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2、D【解题分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参与了反应;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的特点就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故B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不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题目点拨】催化剂的定义可这样记忆:“一变二不变”指:一变指: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3、B【解题分析】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题目详解】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B。4、C【解题分析】

A、由化学式可知,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MDMA(化学式为C11H15NO2)分子是由11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29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MDMA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5):14=15:14,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C【解题分析】A、设计方案不可行,因为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错误;B、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CaSO4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从而反应不能长时间的进行,错误;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D、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错误。故选C。6、A【解题分析】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题目详解】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故选A。7、A【解题分析】

根据化学家在不同领域的贡献结合题意解答【题目详解】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并且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选A。8、D【解题分析】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B、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正确;C、汞是金属,是由原子构成,故正确;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错误。故选D。9、D【解题分析】

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分别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10、C【解题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为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故选C。11、D【解题分析】

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氦原子,故推理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推理错误;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推理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推理正确。故选D。12、C【解题分析】

某+3价金属A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2O3,设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则=70%,解得x=56,故选C。13、B【解题分析】丙溶液呈蓝色,则丙是硫酸铜;乙与戊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则乙与戊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甲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甲为碳酸钠;那么丁为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故戊是盐酸,乙是氢氧化钙。分析所给选项,只有氢氧化钠既会与盐酸反应,也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能替代丁物质的是NaOH。故选B。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出各种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14、D【解题分析】

A、通常情况下,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属元素,例如:非金属氧化物中的非金属显正价,故不符合题意;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以是电子,故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一定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没变,所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15、B【解题分析】

A、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由于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隙变小,分子大小不变,故B错误;C、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的缘故,故C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5非金属Ar或氩33电子层数(相同)都是3【解题分析】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即氩.(3)由表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表中元素都有三个电子层,故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电子层数相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溶液NaCl.HClFe+2HCl=FcCl2+H2↑【解题分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正确分析图像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2)根据图像,在反应未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