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2.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B.生殖隔离是上述四种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决定性因素C.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3.由于人类的活动,某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所有的动植物类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该地区各种生物数量增加引起了物种丰富度增加C.调查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标志重捕法D.群落物种组成的改变可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一项指标4.弃耕抛荒是我国农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原因有农业收入低、农村人口进城、土地污染等,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中所有的杂草构成了一个群落B.弃耕农田中主要存在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上将经历从草本到灌木到乔木的演替过程D.农村人口进城不体现种群的数量特征5.人细胞表面的TLR4受体一般能够识别细菌,进而介导机体清除细菌。而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与TLR4受体识别并结合,这样免疫系统会认为病原体是细菌而不是病毒,造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逃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和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为DNAB.S蛋白是激活机体特异性免疫的抗原C.TLR4基因突变个体不会感染新冠病毒D.免疫逃逸的结果是机体不产生记忆细胞6.洋湖湿地公园以“绿色、人文”为主题,塑造了“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四季景观。公园凭借其注重生态效益的绿化设计,获得了市民的好评。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应尽量选用当地树种,为本地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B.洋湖湿地公园的生物群落由混栽的各种树种组成C.城市公园的绿化率,有利于缓解城市污染状况D.各类植物混栽,合理布局,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8.(10分)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使血糖升高,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在图示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是两种激素的靶细胞。(2)欲探究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第一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1,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后者对血糖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升高;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2,Y2能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_____________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上述的免疫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如下图。(1)填写方框中相应的免疫细胞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科学家利用双蛙心脏灌流装置。探究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方式。取心脏甲(保留神经)和心脏乙(去除神经),通过玻璃导管将甲、乙相连,如下图所示。灌流液模拟细胞外液,能维持组织细胞的活性。请回答:(1)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2)电刺激心脏甲的神经时,心脏甲跳动频率逐渐减慢。①该过程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②数分钟后,观察心脏乙的跳动频率:a.若心跳频率__________,则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b.若心跳频率__________,则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3)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应如何设置?__________。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11.(15分)臭鼩和褐家鼠是生活在珠海城区的两种繁殖力强的小型野生哺乳动物。臭鼩主要以蟑螂、蝗虫等为食,其种群密度在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褐家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及根茎为食,两个物种在空间生态位上有部分重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学中常用_____法调查臭鼩的种群密度,可根据其______来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2)臭鼩和褐家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请在下图中补充出两个种群在一个波动周期中的大致图形_______。(3)如投喂药饵控制臭鼩种群密度,则最佳的投喂季节是________。人们常将拌有易降解农药的谷粒投放在隐蔽处进行灭鼠,请你对此灭鼠办法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D、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故选D。2、D【解析】据图分析:DNA序列方面,人类与黑猩猩有98.2%相似、与大猩猩97.7%相似、与猩猩96.3%相似,说明人与它们的亲缘关系不一样,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详解】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显然,图中显示的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相应DNA序列为98.2%,在三类灵长类动物中数值最高,A错误;B、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四种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分析人类与灵长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时,可作为研究材料的生物大分子有DNA、蛋白质等。而不同蛋白质中可能含有相同种类的氨基酸,因此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不能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错误;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正确。故选D。3、D【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调查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该地区所有的动植物类群、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B、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该地区各种生物数量增加,使种群密度增加,未引起物种丰富度增加,B错误;C、调查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D、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多样性越高,群落越稳定。群落物种组成的改变可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一项指标,D正确。故选D。4、C【解析】1、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B、弃耕农田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C、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将由草本阶段演替至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D、农村人口进城体现“迁入率”,是种群人口的数量特征之一,D错误。故选C。5、B【解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与TLR4受体识别并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因此S蛋白是激活机体特异性免疫的抗原,B正确;C、TLR4基因突变个体可能感染新冠病毒,C错误;D、免疫逃逸的结果是机体仍产生记忆细胞,但此记忆细胞是针对细菌的,D错误。故选B。6、B【解析】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的灭绝,所以在引种过程中应慎重。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在树种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外来物种入侵因素,因此应尽量选用当地树种,为本地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A正确;B、该公园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地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错误;C、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绿化率升高可有利于缓解城市污染状况,C正确;D、各类植物混栽,布局美观,还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QR(3).生殖隔离(4).75%(5).23.6%【解析】分析图1,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分析图2,A基因频率在Q~R时期不断增加,在R时期之后A的基因频率达到稳定状态。【详解】(1)图1中由于河流产生了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此时还是同一物种,所以过程b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分析图2,在Q到R阶段A的基因频率在改变,所以在此段时间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种群基因频率相对R之前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60%+1/2×30%=75%。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为(10%-10%×10%)=9%,AA为60%+60%×10%=66%,Aa为30%+30%×10%=33%,a基因频率约为(9%×2+33%)÷(9%×2+66%×2+33%×2)×100%=23.6%。【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生物一定进化。8、(1)①.协同②.肝#肝脏(2)①.胰岛素②.葡萄糖(3)①.胰岛素②.自身免疫病【解析】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故具有协同作用;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且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分解肝糖原,故肝细胞是两种激素的靶细胞。【小问2详解】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消失的现象,即可证明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小问3详解】胰岛素属于激素,激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2,Y2能与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不能被受体识别,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不断升高;上述的免疫疾病都与自身抗体攻击有关,称为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突触的结构、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9、(1)①.①辅助性T细胞②.②记忆T细胞③.③靶细胞④.④巨噬细胞##吞噬细胞(2)避免正常细胞被裂解(避免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解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能分泌细胞因子,因此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有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②记忆T细胞;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③靶细胞裂解死亡,被释放到内环境中的抗原可与抗体结合,形成的细胞沉淀可被④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小问2详解】由图示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这有利于避免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防止正常细胞被裂解。【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过程,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1).突触(2).不属于(3).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4).减慢(5).不变(6).将玻璃导管换成能传导局部电流的物质,再对心脏甲进行电刺激,观察心脏乙的跳动频率变化(7).心脏乙的跳动频率没有明显变化【解析】1、完成反射的条件有:一是足够的刺激,而是要有完整的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物质进行传递。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详解】(1)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连接的结构是突触。(2)①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由于电刺激心脏甲的神经引起甲跳动频率减慢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②甲乙之间通过玻璃导管相连接,只能使化学物质通过导管进入心脏乙。a、由题意可得电刺激心脏甲的神经后,心脏甲跳动频率逐渐减慢,同时若观察到乙的心跳频率也减慢,则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b、玻璃管不能传导电流,若刺激甲的心脏后出现频率减慢的现象,而乙心脏的跳动频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兴奋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