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耳鼻咽喉解剖与生理的认识一、耳的解剖及功能耳居头之两侧,司听觉,主平衡,上通于脑,内通于颃颡,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乃肾之官窍。(一)耳的解剖及部位名称耳可分为三部分,即耳廓、耳窍、耳骨。1.耳廓:与解剖学同。俗称耳朵,别称耳轮、耳壳,又称耳间,分为耳门、耳弦、耳折、耳垂、耳根。⑴耳门:位于耳窍口之前的小瓣,即解剖学之耳屏。又称蔽、、膳。耳门亦指耳窍口,即解剖学之外耳道口。⑵耳弦:指耳廓的边缘部分,即解剖学之耳轮。别称耳边。⑶耳垂:同解剖学,耳廓下部的下垂部分,无软骨。又称引垂、耳珠、耳坠、耳垂珠。⑷耳根:指耳周根部。别称耳本。⑸耳折:即耳根与头皮相连处之折缝。别称耳后缝。2.耳窍:与解剖学之内耳、中耳、外耳道之部分相当,有耳道、耳膜、耳底、听户、皮膜包裹真水之分,其内藏司听之神,上通于脑,内通颃颡。⑴耳道:即解剖学之外耳道。别称耳孔,又称气窍。⑵耳底:泛指耳窍的深处,主要包括外耳道内段、鼓膜、鼓室。⑶耳膜:即解剖学之鼓膜。亦称膈膜。⑷皮膜包裹真水:指中耳或内耳的结构。⑸听户:指中耳或内耳。亦称听宫。3.耳骨:耳中及耳周围的骨性结构,包括中耳的听小骨、内耳的骨迷路,以及颞骨。按部位不同,又有耳门骨、禁骨、完骨、扶颡骨之分。⑴耳门骨:又名玉梁骨。位于颞颌关节处,包括颞骨鳞部之颧突的前根(构成颞颌关节的上面)。⑵禁骨:围成外耳道骨性段的骨支架(颞骨鼓部)。⑶完骨:指颞骨乳突部。别称寿台骨、玉楼骨、耳后高骨。⑷扶颡骨:指颞骨鳞部。(二)耳的功能耳的功能有二:司听觉,主平衡。1.耳司听觉:耳司听觉的功能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反映出来。如甲骨文中听字,象耳听口说之形,表示口与耳机能上的联系。《管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司听觉的功能,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严氏济生方》说:“夫耳者,肾之所候。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气上通,闻五音而聪矣。”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皆受心主支配。《管子·心术上》说:“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在生理上,其他脏腑经脉生理对耳司听觉亦有关。如肺主宣发,脾主升清,肺脾健旺,气血充沛,上奉于耳,则听觉聪敏。《难经·四十难》说:“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也,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2.主平衡:《内经》认为眩晕病位在头、脑、目。如《灵枢·大惑论》说:“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但《内经》及后世医家也认识到眩晕之作,常与耳鸣、耳聋等症同时并见。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代中医亦已认可“耳主平衡”。耳主平衡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耳为肾之官,肾藏精,精生髓汇于脑。肾精充沛,髓海盈满,则耳得滋养,以司其职。同时也有赖于气血充沛,肝之疏泄条达和各脏腑功能正常。二、鼻的解剖及功能鼻是五官之一,位居面中,前通外界,后经颃颡通于肺,司呼吸,闻五臭,卫五脏,助发音,为肺之官窍,属肺之所系。(一)鼻的解剖及部位名称鼻可分为四部分,即外鼻、鼻窍、鼻窦、鼻骨。1.外鼻:与解剖学同。中医古代文献称明堂,别称鼽。按部位不同,有山根、鼻尖、鼻梁、鼻翼、鼻孔之分。⑴山根:解剖学之鼻根。位于两目内眦间的低凹部,属鼻梁的上端。又称頞,别称下极、王宫、鼻坳、鼻窳。⑵鼻尖:同解剖学。又称面王、鼻头、准头。⑶鼻梁:同解剖学。又称天柱,也称頞、鼻茎。⑷鼻翼:同解剖学。⑸鼻孔:解剖学之前鼻孔,左右各一。2.鼻窍:相当于解剖学之鼻腔,包括固有鼻腔和鼻前庭两部分。按部位、结构不同,可分为鼻前庭、鼻腔、鼻隔、中血堂、鼻道、畜门。⑴鼻前庭:同解剖学。中医古代文献称为鼻中、鼻内、鼻孔内。⑵鼻腔:同解剖学,即固有鼻腔。古代中医文献称为鼻中或鼻内,亦称鼻房。鼻腔内之鼻甲、粘膜,中医合称为肌膜。⑶鼻隔:解剖学之鼻中隔。⑷中血堂: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之血管丛区。⑸鼻道:同解剖学,即鼻腔之通道。又称鼻管。⑹畜门:解剖学之后鼻孔。畜门亦指前鼻孔。3.鼻窦:同解剖学。4.鼻骨:泛指构成明堂的骨与软骨支架及鼻窦周围之骨,主要有鼻梁骨、嵩柱骨、鼻柱骨、骨、眉棱骨。⑴鼻梁骨:构成鼻梁的骨和软骨支架,包括解剖学之鼻骨、隔背软骨,以及鼻中隔软骨。又称为梁骨。⑵鼻柱骨:鼻中隔软骨,是鼻梁骨的一部分。又称为天柱骨。⑶嵩柱骨:相当于构成鼻准的大翼软骨。⑷骨:指上颌骨。⑸眉棱骨:指额骨之眼眶与眉间的部分。亦称眉骨。(二)鼻的功能1.通天气而司呼吸:《内经》最早提出鼻通天气、司呼吸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灵枢·口问》说:“口鼻者,气之门户也。”《仁斋直指》进一步指出:“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则一呼一吸,荣卫行焉。”盖鼻属肺之系,居肺系之首,其前孔与外界相通,后孔则经颃颡、咽喉与肺相通。因此,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和门户,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如清·庆云阁《医学摘粹》说:“肺开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鼻司呼吸的功能除表现为呼吸之气的通道外,还表现在对呼吸之气的清化作用和调节呼吸之气的温度与湿度方面。如鼻毛可屏弊尘埃,清化吸入气体。《素问·宣明论》说:“五脏化液,肺为涕。”肺之涕即鼻中津液,能调节呼吸之气的湿度。《疮疡经验全书》卷7说:“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临证指南医案》说:“头面诸窍皆清阳游行之所。”由于鼻之血运丰富,清阳之气充塞,因此对呼吸之气,特别是对吸入之清气具有温煦、调节其温度的作用。2.主五臭而知香臭:鼻司嗅觉的功能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反映出来。甲骨文中“臭”字,其上部为鼻形,下部为犬形,以犬之嗅觉最灵,故以此示臭。说明了嗅觉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明确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鼻司嗅觉的功能与肺和心关系最为密切。《简明医彀》卷5说:“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说明鼻司嗅觉有赖于肺气清顺和鼻气通利。《难经·四十难》说:“心主臭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已,已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此外,鼻司嗅觉亦与其他脏腑和经脉有一定关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东垣试效方》说:“阳气宗气者,皆胃中升发之气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升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利矣。”3.司清化而御邪毒:《素问·刺法论》说:“黄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最早从疫病预防学角度提出了“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认识。盖百脉朝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与整体有密切的关系;而鼻为肺之窍,外通天气,乃气体出入之门户,故鼻为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藩篱。《三因方》说:“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严氏济生方》亦说:“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鼻御邪毒,保护肺与五脏,也是肺主卫外功能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鼻中津液、肌膜、鼻毛,以及喷嚏对吸入气体的清化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马莳注:“凡人身之物有属清阳者焉,如涕、唾、气、液之类。”清阳即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鼻之喷嚏,亦能使邪毒“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正如《理瀹骈文》所说:“《经》云: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注云,嚏也。张鼻泄之,使邪从外出也。按邪在皮毛则嚏,故嚏可以散表。”“雾露之邪为清邪,从鼻而入于阳,可以嚏出之。”鼻司清化御邪毒的功能主要与肺及脏腑阳气有关。4.为气道而助发音:声音出于声门,但必须经过声门以上之气道、空窍,包括会厌、咽、喉、舌、腭、齿、唇及鼻的共鸣与调节作用才能形成正常而清晰的语言。三、咽喉的解剖及功能咽喉位居体内。咽,前通于口,下连于胃,为食道,属胃之所系;喉,上通于鼻,下连于肺,为气道,属肺之所系。(一)咽喉的解剖及部位名称咽喉有四个部分,即:颃颡、喉关、咽门、喉咙。其中,咽门为食道属咽,颃颡与喉咙为气道属喉,喉关既为食道,亦为气道,故既属咽也属喉。1.颃颡:相当于解剖学之鼻咽部,属喉的范畴。别称喉颡。2.喉关:广义者相当于口咽部;狭义者相当于咽峡。亦称喉口、咽门、喉道、咽关。⑴悬雍垂:同解剖学。又称悬壅、帝中,亦作帝钟或蒂中,亦称蒂丁、小舌、喉花、帝珠、咙花。⑵喉旁:即喉关之两旁,相当于解剖学之咽侧壁。⑶咽前柱、咽后柱:咽前柱相当于腭舌弓;咽后柱相当于腭咽弓。咽后柱之后的索状纵行隆起,称喉间红筋,相当于咽侧索。⑷喉核:即腭扁桃体。⑸关前、关后:即喉关之前、喉关之后。喉关以咽前柱和咽后柱为界,分为关前与关后。咽前柱之前称关前或关外,咽后柱之后称关后或关内。⑹喉底:即咽后壁。喉底肌膜表面常见有颗粒状隆起,称小瘰,即淋巴滤泡,亦称喉间红筋、气子。3.咽门:相当于解剖学之喉咽部。4.喉咙:广义者,泛指咽喉各部位;狭义者,相当于解剖学之喉部。按其上下部位,可分为会厌与声户两部分。别称喉门、喉窍、喉脘。⑴会厌:同解剖学。别称吸门。⑵声户:相当于解剖学之声门区。亦称咽门、吸门。解剖学之声门下区,中医无相应名称,仍属喉咙的范畴。(二)咽喉的功能1.咽司吞咽,为饮食水谷输入之道:《灵枢·胀论》说:“咽喉小肠者,传送也。”《太平圣惠方》卷35说:“咽者,嚥也,空可嚥物,又谓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故为胃之系。”咽前通口腔,下接食管,通于胃腑。饮食经口腔的摄入、咀嚼,送入咽部,再经咽的吞咽作用,才能输入食管到达胃腑。故《医贯·内经十二官》说:“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津关也。”生理上,咽司吞咽的功能主要与脾胃有关。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脾胃健,才能升降出入,咽的吞咽功能正常。2.喉司开阖,为气息出入之道:《太平圣惠方》卷35说:“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主肺气之流通,故为肺之系。”喉上通口鼻,下通于肺,中段(喉关)又属食道。呼吸时,声户与会厌开阖通于气息,完成肺司呼吸的功能;而进食时,会厌闭阖,遮盖喉咙上口,以免食物误入喉咙或气管,起到保护作用。故《医贯·内经十二官》说:“喉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道,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诸脉之行,气之要道也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即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语呼吸,则会厌张开,当食言语,则水谷乘气,逆入喉脘,遂呛而咳矣。”3.喉主发音:发音及言语之形成,是诸发音器官及多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喉咙内有声户,是发音的主要器官,声音的频率及音色与声户形态结构有关,不同音色的声音又与口、齿、唇、舌、咽喉、鼻腔等各辅助器官(共鸣器官)的形态结构有关。《灵枢·忧恚无言》说:“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初步说明了多器官共同作用产生声音、言语的关系。生理上,声音的强弱与肺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声音的有无与心肝关系较为密切。《素问·六节脏象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仁斋直指》说:“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声音由气而发,肺为气之主,声户受肺气的推动而产生声音;脾为生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肺气的盛衰与脾肾精气的亏盈密切相关。脾肾精气充实,则肺气旺而声音宏亮。心主神志,支配人体的意识活动,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管子·水地》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五脏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故心为声音之主。肝主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柞蚕茧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林业市场发展战略及投资规模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液过滤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皮具维修全套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针编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施尼特凯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减排效应研究》
- 《两种平衡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接近传感器市场经销模式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招投标行业竞争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沪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低压开关柜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知识竞赛试题库55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职业素质》形成性考核四
- 202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招聘18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工厂安全培训考试题(完美)
- DL∕T 5210.4-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2024-2025学年牛津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查试题及答案
- SAP项目实施服务合同(2024版)
- 集体荣誉感主题教育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