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普通心理修改_第1页
第二章普通心理修改_第2页
第二章普通心理修改_第3页
第二章普通心理修改_第4页
第二章普通心理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心理学学习目标1.掌握记忆的分类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2.掌握气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和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式。3.熟悉心理过程的组成和心理现象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思维和注意的分类。4.熟悉情商的概念和内容、智商和情商的关系。第二章普通心理第一节心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第二节记忆与遗忘第三节思维、想象与注意第四节能力、性格、气质与人格第五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六节智商、情商与自我意识第一节心理现象与心理过程一、心理现象的概念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方面。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个性(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二、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1、心理的发展历程:反应性——感应性——感受性反应性

所有的物质,从无机物到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人脑,都具有物质的普遍联系,即反应性。反应就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感应性

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例如单细胞原生物变形虫遇到细菌、藻类等营养物质,就伸出伪足将其裹入体内,经过一定的生化过程,同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如果遇到有刺激,就缩回伪足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形虫对不同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动,这样它才能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

在动物种系的演化进程中,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机体结构逐步分化形成特殊的感受器神经系统和效应器。这时,动物不仅对具有直接生物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且还能对原先是中性的、且具有信号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这是一种比感应性更为高级的反映能力。例如,许多动物对声音具有反应能力。声音本身对动物的基本生活过程不会有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它却预示着对动物有重要影响的刺激物如食物、配偶、敌害等即将来临。对信号刺激发生反映的能力,标志着动物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2、心理的发展(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3)思维萌芽阶段(类人猿)三、心理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都由行为来完成。简单行为(闭眼行为)和复杂行为(写字、驾驶汽车)四、心理过程一、心理过程的概念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二、心理过程的组成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组成,即知、情、意三方面。

1920年印度发现的狼孩,取名为卡玛拉。她也有人脑这块精致复杂的物质,由于她从小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没有言语交际,没有家庭教育,处在狼生存的环境条件下,到了8岁被发现回到人们中间时,只有相当于6个月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她用四肤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舔食流质的东西,只吃在地板上的肉,从不吃人手里的东西。

她害怕强光,夜间视觉敏锐,每天夜里嚎叫,她怕火,也怕光,从不让洗澡,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衣服,摆脱毯子。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与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走,七年学会了45个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只具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离开人类社会并被野兽哺养大的野生儿自18世纪中叶以来,在罗马、瑞典、、德国、荷兰、法国、等地都有发现,单是有案可考的就有30多例。所有这些孩子都只能发出不清楚、不连贯的声音,不能直立行走,具有较大的体力,活动敏捷,跑得很快,跳跃攀登很出色。他们也有发展得很好的听觉、视觉和嗅觉,然而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他们却都没能学会说话。

可见,从小脱离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便不能形成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基础是社会实践。第二节记忆与遗忘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种类1、按内容分类:

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2、按储存的时间分类: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信息的对象分类: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4、按意识的参与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三)记忆的基本过程1、识记

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一定形式的编码和加工。根据有无目的性,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类型。有意识记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巩固、保存的过程。这是一个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来经验的影响,保持的内容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明显的变化。

质量上:a.细节消失,特征保存,内容简略、概括、合理b.增添细节,内容具体,更具特色

数量上:a.记忆回溯b.遗忘3、再现包括再认和再现两种表现形式。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的过程。

再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重现的正确程度取决于:a.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b.积极的思维活动二、遗忘1、概念识记过的事物不能重现或者重现错误。有永久性遗忘和暂时遗忘两种。2、原因衰退论:“用进废退”干扰论:新旧信息互相影响会引起遗忘(前摄抑

制,后摄抑制)检索论:舌尖现象(记忆的内容暂时性遗忘)压抑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3、遗忘的规律时间:“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材料: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遗忘越多;无意

义材料、抽象材料比有意义材料、形象

材料忘得快。序列效应:在较长的连续材料中,首尾遗忘的

较少。加工速度:对识记材料加工得越多、越细,遗

忘的越少。学习程度:识记刚能达到正确回忆时仍继续学

习称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程度

达到150%为宜。1、遗忘与时间呈正相关,时间越长,遗忘越多。2、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4、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时间:必须及时复习,防止识记后最初

阶段的急速遗忘。找到适合自己

的最佳记忆时间。复习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复习的内容不宜

过多;较长时间内复习的内容也

不宜单一。复习形式:复习与再现交替进行;采用多种

方式、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第三节思维、想象与注意一、思维1、概念和特征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对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29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粪、尿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概括性

(1)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均有根、茎、叶、果果树2、分类根据思维水平和凭借物分类。直观动作思维: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的方向思维探索目标和答案分类。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类。习惯性思维: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3、问题解决(程序)第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三,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第四,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心理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知觉限制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的准备状态。由于定势的作用,常常使人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惯性的看待新面临的问题。实验:量杯问题陆钦斯,1942,已知A、B、C三个量杯的容量,求需要的水的体积D。试试看,你是否也存在定势?问题量杯ABC要量的水方法129320A-3B2211273100B-A-2C3141632599B-A-2C41843105B-A-2C59424321B-A-2C62059431B-A-2C72349320B-A-2CA-C81539318B-A-2CA+C92876325A-C101848422B-A-2CA+C11143686B-A-2CA-C陆钦斯(Luchins,A.S.1942)量杯实验被试人数B-A-2CA-C或A+C其他方法或失败实验组7981%17%2%控制组570%100%0%两组被试在第7、8题上的成绩比较

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

对于这道题,你大概“绞尽了脑汁”吧?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1.不许用数学符号,把三个1组成尽可能大的数,这个数是什么?

很明显是111。?

2.不许用任何数学符号,把三个2组成尽可能大的数,这个数是什么??

“思维定势”告诉你:大概是222。?

然而,错了!正确答案是2的22次幂。?

3.不许用任何数学符号,把三个3组成尽可能大的数,这个数是什么??

这时,你也许会这样想:看来绝不是3的33次幂。?

又错了!正确答案恰好是3的33次幂。?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它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这个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邓克首先提出的。实验:赫林、希尔:绳子木棒问题实验:蜡烛问题:三只蜡烛、一盒火柴和图钉,如何将蜡烛固定在墙上?功能固着实验材料123问题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功能固着实验材料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或干扰。迁移是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迁移是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知觉限制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会出现知觉的表象特征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情况。二、想象1、概念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想象。形象性和新颖性。2、分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想象。)三、注意1、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

(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是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2、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因素:(1)刺激本身特征

刺激的新异性,刺激的相对强度,刺激的运动变化(2)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期待、情感、兴趣和过去经历这些因素称为刺激的意义性。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过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来。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完成长期任务有积极意义。如织毛衣熟练后可以边看电视编织毛衣。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注意。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能清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第四节能力、性格、气质与人格一、能力(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二)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发展的高低,能力可分为: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才能:具备了能力所需各种心理条件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组合,是能力的高度发展。

2.按能力的构造,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体育能力

3.按能力涉及的领域,能力可分为:

认知能力:个体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个体操作、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艺术表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

4.按创造程度,能力可分为:模仿能力:效仿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再造能力: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55(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100±16占68.2%;100±32占95.4%。大于140,为超常儿童,1%;小于70,弱智儿童,3%。2.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超常儿童:在幼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优异的智慧,智商达130以上。曹植7岁作诗。王勃10岁作赋(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社会环境和主观努力遗传素质,也叫天赋,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环境(营养、家庭、学校、社会)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后天的条件。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反之,亦然。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是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教育则是能力发展的关键。(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59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空间智力(毕加索)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言语智力(李敖)逻辑数学智力(爱因斯坦,陈景润)人际智力(甘地,特丽莎教母)内省智力(弗洛伊德,荣格)身体运动智力(李小双)自然智力二、性格(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具有可塑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二)性格的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三)性格的类型: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外倾性、内倾性心理过程的特点: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个体对身心疾病的易罹患性:A型行为类型、B型行为类型、C型行为类型(四)良好性格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三观”2、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3、积极塑造良好性格4、不断矫正自我性格弱点三、气质(一)气质的概念及学说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1.(古希腊希波克拉特的)体液说:体液决定气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重点介绍)2.(德国克雷米奇尔的)体型说:体型决定气质。(高矮胖瘦)3.(日本古川竹二的)血型说:血型决定气质。(A,B,AB,O)4.(美国伯曼的)激素说:内分泌腺决定气质。(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5.(原苏联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二)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反应性与主动性高。精力旺盛,直爽热情,但心境易变,脾气暴躁。典型人物:张飞。

多血质:反应性高。活泼外向,适应性强。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分散。典型人物:贾宝玉。

黏液质:反应性低,耐受性高。内向,举止平和,踏踏实实,注意力易集中,交际适度。典型人物:陈景润。

抑郁质:感受性高。极端内向,多疑多虑,敏感,孤僻。典型人物:林黛玉。例如:戏院四个人行为的区分1.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2.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3.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4.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三)气质的意义1、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2、气质与临床护理工作。3、气质与健康。4、气质与教育。四、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人格(personality):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否则就是“人格分裂”。3.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4.功能性: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三)健康人格1、具有持续的扩展自我的能力。2、具有爱与同情的能力。3、具有安全感并能自我接纳。4、具有客观感知现实的能力。5、具有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6、以问题为中心并发展出问题解决技术。7、具备统一的人生哲学。第五节需要、动机与兴趣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备条件的渴望和欲求。人的需要时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二)需要的分类按照产生角度分: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按照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出现是层次越低,出现越早,层次越高出现越晚。3.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4.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