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第1页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第2页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第3页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第4页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最本质的属性。遗传生物繁殖与自已相同或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理性状。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通过3个经典实验证明了核酸(DNA和RNA)是遗传物质基础。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2.T4噬菌体感染实验3.植物病毒重建实验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最早进行转化实验的是F.Griffith(1928)。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S型菌落R型菌落有荚膜,致病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不形成荚膜,无致病性,菌落外观粗糙(rough)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从热死的S型S.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实验: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pneumoniae的R型转化为S型。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直到只取用纯DNA的6×10-8g的量时,仍有转化能力。这就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决不是某一遗传性状(在这里是荚膜多糖)的本身,而是以DNA为物质基础的遗传因子。二、核酸的结构和复制核酸是一种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戊糖组成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DNARNA嘌呤碱腺嘌呤(A)鸟嘌呤(G)腺嘌呤(A)鸟嘌呤(G)嘧啶碱胞嘧啶(C)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戊糖D-2-脱氧核糖D-核糖酸磷酸磷酸戊糖碱基RNADNA

嘧啶环

嘌呤环尿嘧啶U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核苷核苷酸多聚核苷酸(一)DNA的结构1953年,J.Watson和F.Crick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生物学意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预测。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分子由两条DNA单链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分子中两条DNA单链之间基团相互识别和作用的结果。双螺旋结构是DNA二级结构的最基本形式。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DNA单链)组成。两条链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链方向相反,即其中一条链的方向为5′→3′,而另一条链的方向为3′→5′。(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2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4nm。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4)两条DNA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碱基对所形成的氢键。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A与T结合,G与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在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数与嘧啶碱基的总数相等。大部分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亦称为B型。小沟大沟5`3`5`3`微生物中的DNA叶绿体中含有环状DNA线粒体中含有环状DNA细菌等原核生物质粒染色体1.DNA的存在方式遗传物质载体——染色体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组蛋白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物质载体——质粒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外的一种环状DNA分子;并非细胞必须,仅与某些性状有关;常作为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质粒PlasmidpBR322基因: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上的片段,平均1000个碱基对,分子量约6.7×105Da。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不同基因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序列不同,基因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根据基因的功能差异,可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2.基因-遗传因子视频资料:基因基因类别结构基因 包括编码结构蛋白和酶蛋白的基因,也包括编码阻遏蛋白和激活蛋白的基因。调控基因 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操纵子J.Monod与F.Jacob(二)DNA的复制DNA的复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RNA的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RNA的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RNA的复制(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机制——半保留复制12保留了一半父代DNA成份父代DNA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前导链连续复制滞后链不连续复制DNA复制为5`→3`半不连续复制。半保留——复制结果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三、DNA的变性与复性(一)核酸的变性核酸的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所以它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能够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很多。温度升高、酸碱度改变、甲醛和尿素等的存在均可引起核酸的变性。利用紫外吸收的变化,可以检测核酸变性的情况。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收(260nm)值增加25-40%.RNA变性后,约增加1.1%。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DNA变性的特征DNA的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它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完成。因此,通常将引起DNA变性的温度称为融点,用Tm表示。一般DNA的Tm值在70-85

C之间。DNA的Tm值与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有关。G和C的含量高,Tm值高。因而测定Tm值,可反映DNA分子中GC含量,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G+C)%=(Tm-69.3)X2.44DNA变性(二)核酸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DNA复性后,一系列性质将得到恢复,但是生物活性一般只能得到部分的恢复。DNA复性的程度、速率与复性过程的条件有关。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至低温时,DNA不可能复性。但是将变性的DNA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分子量越大复性越难。浓度越大,复性越容易。此外,DNA的复性也与它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有关。高温变性缓慢冷却热复性急速冷却复性失败核酸的杂交热变性的DNA单链,在复性时并不一定与同源DNA互补链形成双螺旋结构,它也可以与在某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DNA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DNA分子。DNA单链与互补的RNA链之间也可以发生杂交。核酸的杂交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核酸的杂交mRNA(信使RNA)MessengerRNA约占总RNA的5%。不同细胞的mRNA的链长和分子量差异很大。它的功能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合成基地–核糖体。四.RNA的四种存在形式tRNA(转移RNA)TransferRNA约占总RNA的10-15%。它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翻译氨基酸信息,并将相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的作用。已知每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相应的tRNA。RNA分子的大小很相似,链长一般在73-78个核苷酸之间。rRNA(核糖体RNA)RibosomeRNA约占全部RNA的80%,是核糖体的主要组成部分。rRNA的功能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反义RNA是能与DNA碱基互补,并能阻止、干扰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短小RNA。起调节作用,决定mRNA翻译合成速度。五、微生物生长与蛋白质合成DNA通过转录作用,将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在三种RNA(mRNA、tRNA和rRNA)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逆转录复制中心法则生物的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根据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译和表达。1958年Crick将生物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中心法则翻译和肽链折叠组装转录DNAmRNA从基因到蛋白的转录和翻译过程1.转录–mRNA的合成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与其碱基顺序互补的mRNA的过程。细胞生长周期的某个阶段,DNA双螺旋解开成为转录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mRNA。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dA-U、dT-A、dG-C、dC-G)合成RNA链。DNA复制RNA转录两条链都是模板链吗?不对称转录——只能以双链中固定的一条链(模板链)为模板转录RNA开始(启动子)17bp螺旋解开长度12bpDNA-RNA复合体长度(终止子)mRNA携带有合成蛋白质的全部信息。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进行的。转录过程遗传密码mRNA分子中所存储的蛋白质合成信息,是由组成它的四种碱基(A、G、C和U)以特定顺序排列成三个一组的三联体代表的,即每三个碱基代表一个氨基酸信息。这种代表遗传信息的三联体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子。mRNA分子的碱基顺序即表示了所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遗传密码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tRNA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帮助下,能够识别相应的氨基酸,并通过tRNA氨基酸臂的3'-OH与氨基酸的羧基形成活化酯-氨基酰-tRNA。氨基酸活化的总反应式是:氨基酰-tRNA合成酶氨基酸+ATP+tRNA+H2O

氨基酰-tRNA+AMP+PPi每一种氨基酸至少有一种对应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它既催化氨基酸与ATP的作用,也催化氨基酰基转移到tRNA。氨基酰-tRNA合成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每一种氨基酰-tRNA合成酶只能识别一种相应的tRNA。tRNA分子能接受相应的氨基酸,决定于它特有的碱基顺序,而这种碱基顺序能够被氨基酰-tRNA合成酶所识别。(2)氨基酰-tRNA在mRNA模板指导下组装成蛋白质氨基酰-tRNA通过反密码臂上的三联体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相应的遗传密码,并将所携带的氨基酸按mRNA遗传密码的顺序安置在特定的位置,最后在核糖体中合成肽链。第二节微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本质——基因突变DNA碱基顺序的改变,是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产生的。由于DNA是具有复制功能的分子,一旦DNA碱基顺序出错,它就会通过复制机制遗传下去。由于DNA碱基顺序的改变引起生物遗传性状显著变化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二、基因突变的化学本质DNA碱基顺序中核苷酸缺失,置换或插入,引起排列顺序改变DNA结构的改变将导致相应蛋白质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特征或性状发生变异。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可以认为是由于DNA结构的改变而引起蛋白质组成和性质变化的结果。DNA结构变化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是DNA分子中为氨基酸编码的三联体密码子的改变。DNA遗传密码的改变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碱基顺序颠倒,如TA被颠倒成AT;

某个碱基被调换,如AT换成GC;MolecularbasisofMutationPointMutation天冬酰胺酪氨酸③少了或多了一对或几对碱基,例如:5’ATGGCTATGC3’变成5’ATGGTATGC3’3’TACCGATACG5’3’TACCATACG5’三、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1)DNA分子中碱基互变异构效应(2)物理因素紫外线(UV)、高能射线和电离辐射等。(3)化学因素烷基化试剂,亚硝酸盐以及碱基类似物等。(1)DNA分子中碱基互变异构效应DNA分子的碱基,存在酮式—烯醇式或氨式—亚胺式互变异构。不同的互变异构体形成氢键的方向和能力不同,有可能导致复制时出现错误。例如在正常情况下,A(氨式结构)与T(酮式结构)配对;当A以亚胺式存在时(几率非常小),则与C配对。胺式

亚胺式互变异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2)物理因素射线的类别电离射线:α、β射线和不同能量的的中子等粒子辐射,还包括γ射线和X射线等电磁波辐射。非电离辐射:能量小,不足以引起物质电离,如紫外线。当DNA受到大剂量紫外线(波长260nm附近)照射时,可引起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共价聚合,形成二聚体,例如TT二聚体。光聚合反应

胸腺嘧啶碱基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二聚加成反应:

在DNA分子中,如果两个胸腺嘧啶碱基相邻,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能发生上述聚合反应,其结果是破坏了正常复制或转录。(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引起DNA结构发生变化的最常见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类烷化剂如乙烯亚胺(EI)、硫酸二乙酯(DES)、甲基磺酸乙酯(EMS)、亚硝基甲脲(NMU)等。第二类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2-氨基嘌呤(AP)等。第三类能引起DNA分子中碱基增、减的物质如丫啶类染料、ICR类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