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工程学-3_第1页
防火防爆工程学-3_第2页
防火防爆工程学-3_第3页
防火防爆工程学-3_第4页
防火防爆工程学-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可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燃爆特性3.1

可燃气体和蒸汽3.2

可燃液体3.3

可燃固体3.4

其它危险物品燃爆危险品概述

燃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其基本危险特性有6个类别:

(1)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2)遇高温、明火或光照易燃烧爆炸。

(3)与酸发生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4)与碱发生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6)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3.1

可燃气体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气体,统称为可燃气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气体主要是各种燃气,包括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的燃烧不同,它不需要经过蒸发、熔化等过程,气体在正常状态下就可具有燃烧条件,所以比液体和固体都容易燃烧。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种形式。

(1)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则发生稳定式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燃烧速度一般小于0.5m/s。由于可燃气体与空气是逐渐混合的,并逐渐燃烧消耗掉,因而形成稳定式燃烧,只要控制得当,就不会造成火灾。如火炬、气焊的火焰、燃气加热等属于这类扩散燃烧。1、燃烧形式(2)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在预混气的空间里,充满了可以燃烧的混合气,一处点火,整个空间立即燃烧起来,发生瞬间的燃烧,即爆炸现象。此外,如果可燃气体处于压力而受冲击、摩擦或其他着火源作用,则发生喷流式燃烧。像气井的井喷火灾,高压气体从燃气系统喷射出来时的燃烧等。对于这种喷流燃烧形式的火灾,较难扑救,需较多救火力量和灭火剂,应当设法断绝气源,使火灾彻底熄灭。2.分类:按照爆炸下限分为两级:一级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10%,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气体均属此类。;二级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10%,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于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一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二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1.燃烧性。可燃气体一般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燃烧,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火灾。

2.爆炸性。可燃气体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另外,液化可燃气体在容器中因受热等外界因素影响,体积迅速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3.受热自燃性。可燃气体有时不需要接触明火,只要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就可能发生燃烧。

4.扩散性。可燃气体一旦泄漏很容易向四周扩散,一旦成灾,往往波及面较大。

5.毒害腐蚀性。可燃气体大部分有毒,人体吸入后能引起中毒。有的气体燃烧时消耗掉空气中的大量氧气,也会导致人因缺氧而窒息。3、可燃气体具有以下的危险性:二、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如果掌握了外界条件变化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爆炸极限值,就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初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混合物分子内能增大,燃烧反应更容易进行,则爆炸极限范围就越宽。所以,温度升高使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增加。2.初始压力爆炸性混合物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影响很大。一般爆炸性混合物初始压力在增压的情况下,爆炸极限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压力增加,分子间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加,燃烧反应更容易进行,爆炸极限范围扩大。下表列出了初始压力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初始压力增大,爆炸上限明显提高。在已知可燃气体中,只有一氧化碳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3.惰性介质或杂质爆炸性混合物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到某一值时,混合物不再发生爆炸。惰性气体的种类不同对爆炸极限的影响亦不相同。如甲烷,氩、氦、氮、水蒸气、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对其爆炸极限的影响依次增大。再如汽油,氮气、燃烧废气、二氧化碳、氟里昂-21、氟里昂-12、氟里昂-11,对其爆炸极限的影响则依次减小。在一般情况下,爆炸性混合物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对其爆炸上限的影响比对爆炸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是因为在爆炸性混合物中,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氧的含量相对减少,而在爆炸上限浓度下氧的含量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含量稍微增加一点,即产生很大影响,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4.氧含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5)容器或管道直径。容器或管道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这个直径称为临界直径。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4~0.5mm,氢和乙炔为0.1~0.2mm等。容器直径大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可以用链式反应理论解释。燃烧是自由基产生的一系列链锁反应的结果,管径减小时,游离基与管壁的碰撞几率相应增大,当管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即因碰撞造成游离基的销毁的反应速度大于游离基产生的反应速度,燃烧反应便不能继续进行。6.能源火花能量、热表面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如甲烷在电压100V、电流强度1A的电火花作用下,无论浓度如何都不会引起爆炸。但当电流强度增加至2A时,其爆炸极限为5.9%~13.6%;3A时为5.85%~14.8%。对于一定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引起该混合物爆炸的最低能量。浓度不同,引爆的最低能量也不同。对于给定的爆炸性物质,各种浓度下引爆的最低能量中的最小值,称为最小引爆能量,或最小引燃能量。表3—4列出了部分气体的最小引爆能量三、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技术参数

评价生产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可燃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表征其爆炸危险性的一种重要技术参数,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浓度越低,爆炸上限浓度越高,则通常燃烧爆炸危险性越大。三、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技术参数

(2)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危险性可以用爆炸极限和爆炸危险度来表示,爆炸危险度即是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爆炸危险度说明,当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浓度越低,爆炸上限浓度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就越大。(3)传爆能力。是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燃烧爆炸能力的一种度量参数,用最小传爆断面表示。1)当可燃性混合物的火焰经过两个平面间的缝隙或小直径管子时,如果其断面小到某个数值,由于游离基的大量销毁而破坏了燃烧条件,火焰即熄灭,这种阻断火焰传播的原理称为缝隙隔爆。2)爆炸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称为最小传爆断面。设备内部的可燃混合气被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能阻止将爆炸传至外部的可燃混合气的最大间隙,称为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按照传爆能力的分级如表:表1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按照传爆能力的分级(4)爆炸压力和威力指数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压力为爆炸压力,它是度量可燃性混合物将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用于作功的能力,如果爆炸压力大于容器的极限强度,容器便发生破裂。 气体爆炸的破坏性还可以用爆炸威力来表示,爆炸威力是反映爆炸对容器或建筑物冲击度的一个量,它与爆炸形成的最大压力有关,同时还与爆炸压力的上升速度有关。这两者的乘数为爆炸威力指数,因此,爆炸威力可用下式爆炸威力指数表示:

爆炸威力指数=最大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表3-9典型气体和蒸气的爆炸威力指数(5)自燃点。可燃气体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受压力、密度、容器直径、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1)一般规律是:受压越高、自燃点越低,因此,可燃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例如在压缩机中)较容易发生爆炸,其原因之一就是自燃点降低的缘故。密度越大,自燃点越低,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在氧气中测定时,所得自燃点数值一般较低,而在空气中测定则较高。2)同一物质的自燃点随一系列条件而变化,这种情况使得自燃点在表示物质火灾危险性方面降低了作用。但在判定火灾原因时,就不能不知道物质的自燃点。所以在利用文献中的自燃点数据时,必须注意它们的测定条件。测定条件与所考虑的条件不符时,应该注意其间的变化关系。3)爆炸性混合气处于爆炸下限浓度或爆炸上限浓度的自燃点最高,处于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最低。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作为标准自燃点,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在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是246℃,故取用246℃作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4)应当根据爆炸性混合气的自燃点选择防爆电器型式,控制反应温度,设计阻火器的直径,采取隔离热源的措施等。5)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的任何物体如电动机、反应缸、暖气管道等,其外表面的温度必须控制在相接触的爆炸性混合气的自燃点以下。为了使防爆设备的表面温度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将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的爆炸性混合物按其自燃点分为下列T1至T6六组,见表3-11:表3爆炸性混合物按自燃点分组(6)化学活泼性。可燃气体的化学活泼性越强,其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化学活泼性强的可燃气体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及其他氧化剂起反应,发生火灾和爆炸。 气态烃类分子结构中的价键越多,化学活泼性越强,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例如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结构中的价键分别为单键(H3C—CH3)、双键(H2C=CH2)和叁键(HC≡CH),它们的燃烧爆炸和自燃的危险性则依次增加。(7)比重(相对密度)

1)与空气比重相近的可燃气体,容易相互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则沿着地面扩散。并易窜入沟渠、厂房死角处长时间聚集不散,遇火源则发生燃烧或爆炸。

3)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容易扩散。而且易顺风飘动,会使燃烧火焰蔓延扩散。

4)应当根据可燃气体的比重特点,正确选择通风排气口的位置,确定防火间距值以及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等措施。(8)扩散性

1)扩散性是指物质在空气及其他介质中的扩散能力。

2)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越快,火灾蔓延扩展的危险性就越大。气体的扩散速度取决于扩散系数的大小。(9)可缩性和受热膨胀性

和液体比较,气体有很大的弹性,气体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容易改变其体积,受压时体积缩小,受热即体积膨胀。当容积不变时,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则气体受热温度越高,它膨胀后形成的压力也越大。据此,装盛压缩气体或液体的容器(液化钢瓶),如受高温、日晒等作用,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很大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的爆炸。3.2

可燃液体一、燃烧形式和液体火灾二、可燃液体的分类三、液体的燃爆危险性四、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五、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1、沸溢含有水份的、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

原油中的水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乳化水和水垫。所谓乳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于强力搅拌形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放置久后,油水分离,因水比重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热波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逃去,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象"跑锅"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一、燃烧形式和液体火灾2、喷溅随着燃烧的进行,热波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递的速度也越快,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油罐火灾在出现喷溅前,通常会出现油面蠕动,涌涨现象;火焰增大、发亮,变白;出现油沫2-4次;烟色由浓变淡;发生剧烈的"嘶、嘶……"声。金属油罐会发生罐壁颤抖,伴有强烈的噪声(液面剧烈沸腾和金属罐壁变形所引起的),烟雾减少,火焰更加发亮,火舌尺寸更大,火舌形似火箭。

当油罐火灾发生喷溅时,能把燃油抛出70-120米。不仅使火灾猛烈发展,而且严重威胁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应及时组织撤退,以减少人员伤亡。

二、可燃液体分类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按闪点分为三类:

低闪点液体(liquidsinlowflashpointgroup)

指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的液体。

中闪点液体(liquidsinintermediateflashpointgroup)

指闭杯试验闪点在-18℃至<23℃的液体。

高闪点液体(liquidsinhighflashpointgroup)

指闭杯试验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液体分成甲类液体、乙类液体、丙类液体三类。甲、乙、丙类液体按闭杯闪点划分。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汽油、石油醚等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亚麻仁油等了解闪点对防火工作的意义很大。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根据物质的闪点可以区别各种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因此,人们把闪点作为决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依据。目前,按照我国的划分标准:闪点在28摄氏度以下的为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摄氏度~45摄氏度的为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45摄氏~120摄氏度的一级为可燃液体。闪点在120摄氏度以上的为二级可燃液体。常见的易燃液体有汽油、苯、乙醇、丙酮、甲醛、乙醚、甲胺、乙腈、香蕉水、二甲苯、二硫化碳等。这些物品用途广,但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一旦着火,燃烧猛烈,延烧时间长,会造成严重后果。

三、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燃爆危险性易燃液体之所以危险,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易燃性。闪点低,比重小,挥发性较大,着火能量小。

2.易爆性。爆炸是瞬间发生的。易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往往发生爆炸,人们猝不及防,破坏性很大。

3.流动扩散性。如有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扩散,扩大其表面积,加快蒸发速度,提高在空气中的蒸气浓度,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4.带电性。醚类、酮类、酯类、芳香烃、石油及其产品、二硫化碳等大部分易燃和可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具有荷电能力。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产生静电。

5.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的热膨胀系数比水大得多,受热易膨胀,蒸气压力增高。当液体贮存在密闭的容器里时,有可能会造成密封容器鼓胀,甚至爆裂。6.忌氧化剂和酸。易燃液体与氧化剂或酸类接触,容易发生剧烈反应以致引起燃烧爆炸。7.毒害性。易燃和可燃液体,大多有一定的毒性,有的毒性较大。四、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两种表示方法:

(1)可燃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有上、下限之分,以体积分数表示。

(2)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也有上、下限之分,以“℃”表示。这是因为可燃蒸气的浓度是在液体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因此,爆炸温度极限就体现着一定的爆炸浓度极限,两者之间有相应的关系,例如酒精的爆炸温度极限为11~40℃,与此相对应的爆炸浓度极限为3.3%~18%。液体的温度可随时方便地测出,比起通过取样和化验分析来测定蒸气浓度的方法,要简便得多。五、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技术参数

评价生产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技术参数:(1)闪点(2)饱和蒸气压(3)沸点(4)相对密度(5)流动扩散性(6)带电能力(7)分子量(8)受热膨胀性(1)闪点闪点:是划分可燃液体危险等级的主要依据。

1)液体的闪点越低,则表示越易起火燃烧,因为在常温甚至在冬季低温只要遇到明火就能发生闪燃,所以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2)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而变化,例如乙醇水溶液中的乙醇含量为80%、40%、20%和5%时,其闪点分别为19℃、26.75℃、36.75℃、62℃。含量为3%时没有闪燃现象。3)两种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是位于原来两液体的闪点之间,并且低于这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例如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6℃,照明用煤油的闪点为40℃,如果将汽油和煤油按1:1的比例混合,那么混合物的闪点应低于(-36+40)/2=2℃。4)在易燃的溶剂中掺入四氯化碳,其闪点即提高,加入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则不能闪燃。例如在甲醇中加入41%的四氯化碳,即不会发生闪燃现象,这在安全上可以利用。(2)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在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里的分子数的蒸气称饱和蒸气。在密闭容器中,液体都能蒸发成饱和蒸气。饱和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力,简称蒸气压力。

1)液体的蒸气压力越大,则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所以火灾危险性越大。

2)蒸气压力随着液体温度而变化的,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沸点时的蒸气压力,能导致容器爆裂,造成火灾蔓延。根据液体蒸汽压,可求其在空气中的浓度C。与爆炸极限比较可判断是否具有爆炸危险p133例在标准大气压下:例1例2(3)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亦即蒸气压等于大气压力时的温度。

1)沸点低的液体,蒸发速度快,闪点低,因而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所以,液体的沸点越低,其火灾和爆炸危险性越大。

2)易燃液体在常温下,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相对密度(4)相对密度

1)液体的相对密度大多数小于1。相对密度越小,蒸发速度越快,闪点也越低,因而其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2)可燃蒸气的相对密度是以其克分子量和空气克分子量之比。大多数可燃蒸气都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漂浮,遇着火源能发生火灾和爆炸。

3)可燃液体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但醇类、醛类、酮类能溶解于水。

4)相对密度小且不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不能用水直接扑救。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可储存于水中,既能安全防火,又经济方便。(5)流动扩散性

1)流动性强的液体着火时,会促使火势的蔓延和扩大燃烧面积。

2)液体流动性的强弱与其黏度有关,黏度以“厘泊”表示,黏度越低,则液体的流动扩散性越强,反之就越差。

3)液体的黏度与自燃点有这样的关系,黏稠液体的自燃点比较低,不黏稠液体的自燃点比较高,例如,重质油料沥青是黏稠液体,其自燃点为280℃;苯是不黏稠透明液体,自燃点为580℃。黏稠液体的自燃点比较低是由于其分子间隔小,蓄热条件好的原因。(6)带电能力

1)大部分液体是高电阻率的电介质(电阻率在10~15Ω·cm),具有带电能力,如醚类、酮类、酯类、芳香类、石油及其产品等。

2)有带电能力的液体在灌注、运输和流动过程中,都有因摩擦产生静电放电而发生火灾的危险。

3)醇类、醛类和羧类不是电解质,电阻率低,一般都没有带电能力,其静电火灾危险性小。(7)分子量

1)同一类有机化合物中,一般是分子量越小,沸点越低,闪点也越低,所以火灾爆炸危险性也越大。

2)分子量大的液体,其自燃点较低,易受热自燃。(8)受热膨胀性

1)热胀冷缩是一般物质的共性。可燃液体贮存于密闭容器中,由于体积的膨胀,蒸气压也会随之增大,有可能造成容器的鼓胀,甚至引起爆炸事故。

2)可燃液体受热后的体积膨胀值,可用下式计算:

V1=V0(1+βt)式中V1、V0——液体t℃和0℃时的体积(L);

t——液体受热后的温度(℃);

β——体积膨胀系数,即温度升高1℃时,单位体积的增量。六、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的应急处理措施

易燃液体品种繁多,有化工原料、燃油、有机溶剂、添料、粘合剂等。易燃液体一般都比重小、沸点低、易燃、易挥发和易流动扩散。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中氧混合达一定比例遇明火就会产生爆炸。易燃液体的火灾发展迅猛,常伴随爆炸,难以扑救。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有如下规律:对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烃基化合物如燃油、醚类、苯和苯系物的火灾可用干粉,火势初起可用二氧化碳扑救,但不可用水,否则会扩大火灾。对不溶于水比重又大于水的,如二硫化碳等可用水扑救,因水能覆盖在这类物质之上将火熄灭。能溶于水的易燃物如甲醇、丙酮等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干粉,也可用1301、1211等卤代烷系列灭火剂扑救。3.3

可燃固体一、固体燃烧过程和分类二、评价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三、粉尘爆炸

一、可燃固体的分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固体分成甲、乙、丙、丁四类,比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可将甲类、乙类固体划入易燃固体,丙类固体划入可燃固体,丁类固体划归入难燃固体。甲类固体(燃点与自燃点低,易燃,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有:红磷等;乙类固体(燃烧性能比甲类固体差,燃烧产物毒性也稍小)有:安全火柴、硫磺、镁粉等;丙类固体(燃点>300℃的高熔点固体及燃点<300℃的天然纤维,燃烧性能比甲、乙类固体差)有:石蜡、沥青、木材、木炭、煤

丁类固体(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有自熄性)有:沥青混凝土、经防火处理的木材及纤维织物、水泥刨花板、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脲甲醛塑料、三聚氰胺塑料等。

分类易燃固体多为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一般以燃点的高低作为燃烧危险程度的分级依据。凡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统称为易燃固体。这类物质主要是一些化工原料及其制品,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可燃固体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等,分为两类。1.一级易燃固体:属于这一级的易燃固体燃点低,易燃烧或爆炸,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有毒气体。如红磷(赤磷)、五硫化磷、硝化纤维素(硝化棉、胶棉)、二硝基化合物(二硝基甲苯)等。2.二级易燃固体:如硫磺、金属粉末(镁粉、铝粉)、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板等)、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它们容易升华,其表面蒸气浓度较大,易着火。它们的燃烧性虽不如一级易燃固体好,但也容易燃烧,燃烧时也会放出有毒气体。二、影响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因素影响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性质有:1.燃点。通常以燃点300摄氏度作为划分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界线。燃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就大,因为它们在能量较小的热源或撞击、摩擦的作用,能很快受热达到燃点。2.熔点。绝大部分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和气体状态下进行的;许多低熔点的固体还能发生闪燃,其闪点大都在100摄氏度以下,故熔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3.自燃点。有些固体物质的自燃点比可燃液体或气体的自燃点要低,一般在180摄氏度~350摄氏度之间,当它们接触热源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即使没有明火作用也能自燃。自燃点低的物质其受热自燃的危险性越大,具有较大危险性。还有许多可燃固体的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同样的物质,其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氧化面积就越大,蓄热能力越强,越易引起燃烧,燃烧的速度也越快,火灾危险性就大。若可燃固体的粉末,飞扬悬浮在空气中,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就有爆炸危险。

5.受热分解速度。低温下受热分解速度较快的物质,由于分解时温度会自行升高以至达到自燃点,其火灾危险性越大。可燃固体燃烧的四点规律

1.一般可燃固体没有火源不会燃烧;

2.温度低于自燃温度时不会自动燃烧。

3.燃烧速度与氧含量成正比;

4.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临界值时不会燃烧。可燃固体燃点越低,分散程度越大,危险性越大,尤其是粉状的易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明火会产生爆炸。易燃固体燃烧迅猛,扑救困难,为此易燃固体存放要注意适量,一个库房存量不要过多,与相邻库房要有一定安全距离,特别是存放酸性物质的库房不允许混存易燃固体。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灭火。三、可燃固体着火的应急措施四、粉尘爆炸1.分类:①金属:AL,Mg②煤③粮食:面粉④合成材料:塑料,染料⑤饲料:鱼粉⑥农副产品:烟草,麻尘⑦林产品:纸,木粉等2、粉尘的性质

(1)粉尘的粒度。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

危害越大(2)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成中,小于5u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3)粉尘的浓度。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4)粉尘的吸附性。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5)粉尘的表面积。取决于粉尘的粒度。(6)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