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_第1页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_第2页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_第3页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_第4页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第一节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的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预后研究就是关于对疾病各种结局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它涉及到:(1)将发生什么结果(定性);(2)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3)什么时候会发生(定时);(4)哪些因素与预后结局有关。

二、研究和评价预后目的1、了解疾病的自然史,病程,和疾病对人类危害程度,

如疾病的自愈性、致死性、致伤残性、致并发症、后遗症的概率等,从而帮助医疗决策。2、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如年龄、病情、并发症等),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3、评价防治效果,从而研究改善预后的具体措施。4.克服临床经验判断预后的局限性。5.建立群体研究概念,根据概率论观点做出适度估计。三、疾病的自然史和临床进程

(一)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history)它是指在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自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它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onset)

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有关器官、组织的生物学反应性病变,这时一般仅仅是一些微观上的变化,如分子细胞水平的改变或组织学上的细微改变,患者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上的检查方法也难以发现。2、临床前期(pre-clinicaldurationofdisease,亚临床期)

这一时期机体相应系统、器官或组织的损害逐渐加重,但患者一般尚未出现病症或仅有些轻微的症状、体征、常被忽略。不过如采用一些灵敏度高的特异检查,则可能发现疾病引起的改变。

3、临床期(clinicaldurationofdisease)

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自动到医院就诊,因此,医院的临床医师接触最多的是这一时期的患者。4、转归(结局)(outcome)

不同的疾病在经过上述过程后会走向不同的结局,且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其结局也会不同→或痊愈或致残或死亡。(二)临床病程(clinicalcourse)

临床病程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症状、体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临床病程是疾病在医疗干预条件下的演化过程。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经历多种方法的治疗处理,而这些处理将会影响疾病的临床进程。病程的概念与疾病的自然史不同,病程可以因为受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因此,在预后研究中应明确以上概念。五、影响预后的因素

(一)预后因素(Prognosticfactor)

凡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均称为预后因素,若患者具有这些影响因素,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就可能发生改变。(二)危险因素(Riskfactors)作用于健康人或患者能患病或病情发展危险性增加的条件。

(三)在同一种疾病中,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有极大的区别。

(二)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含义上不同

危险因素指能增加发病危险性的因素,预后因素指对已患某病者的疾病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

2、发生率不同

危险因素预计的是低概率事件。一个临床医生很难对暴露后的危险性进行确切估计,这有赖于专题研究的结果;预后描述的是相对频繁的事件,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估计。

3、两者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同

危险和预后描述的是不同的现象,对危险而言,事件是疾病的发作。就预后而言,事件是疾病的不同结局,包括死亡、出现并发症、残疾和痛苦等。

(三)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1、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与该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2、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后因素。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健康急性MI发作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年龄(中老年)年龄(50岁以上者预后差)男性女性较差高血压低血压性休克吸烟充血性心衰高血清胆固醇室性心率不齐糖尿病心前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因素比较)

(四)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诊断越早,效果越好。为此主要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筛检:指应用简便,快速的试验或检查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找出那些患有疾病或某种缺陷的人,并进一步确诊和及时治疗。(2)定期健康体检:它是对某一特定人群(如某一特殊暴露人群、高危人群或某一单位职业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3)医院常规检查:即临床医生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运用某些诊断方法对单个个体进行检查,以期发现早期病例或可疑病例。2、患者病情的轻重;疾病本身的生物学特点;3、医疗技术水平与条件;4、患者的身体素质;5、疾病本身的特点;6、医院内感染;7.社会、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尤其对传染病的影响最为明显。

第二节

疾病预后的研究方法

1.预后研究目的预后评定,预后因素的研究2.最佳研究方案是队列研究

一、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方法(一)队列研究队列研究被认为是预后研究最佳的设计方案,其设计模式为:

暴露组结果事件阳性研究对象结果事件阴性(符合标准的追踪随访某病患者)非暴露组结果事件阳性结果事件阴性(二)病例对照研究特点:设计较弱,缺陷较多,论证力较弱。(三)纵向研究一般用于描述疾病自然史。(四)随机对照试验特点:易涉及医德、伦理等,需要签知情同意后才可以试验。研究结果有良好的真实性。与队列研究相同之处都是前瞻性队列研究,不同于队列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并人为的施加干预措施。施加药物或治疗因素病人随机分组第四节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有疗效或不良反应无疗效或不良反应实验组(干预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效应的差异研究对象有疗效或不良反应无疗效或不良反应随机对照试验示意图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研究二、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注意事项

1、队列研究的起始点(零点)必须明确规定,是在病程的哪一点起进行观察;起始点必须有明确的定义;两个队列中的每个对象采用同一起始点;要尽可能选择疾病的早期病例。

2、研究对象的来源与分组来源要具有代表性;分组时非研究因素在二组要具有可比性。(包括两方面)

3、随访和失访随访工作应组织严密,使失访率降低;随访期限视疾病病程而定。

三、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1、病死率(casefatalityrate)

某病患者中死于该病者的比例。

(短病程,易死亡疾病)2、治愈率(curerate)

经治疗后某病患者中痊愈者所占的比例。(短病程,低死亡疾病)3、缓解率(remissionrate)

病情缓解者占观察总人数的比例。

(长病程,低死亡疾病)

4、复发率(recurrencerate)

疾病经过一定时间缓解或痊愈后,又重复出现的患者数占观察患者总数的比例。

(长病程,低死亡疾病)

5、病残率(disabilityrate)

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所占的比例。(长病程,低死亡疾病)

6、n年生存率(survivalrate)

从疾病临床病程某一时点开始,一段时间后存活的病例数占总观察例数的百分比。

(长病程,致死性疾病)

绝对危险降低率(ARR)相对危险降低率(RRR)预防一例不良事件需治疗总例数(NNT=1/ARR)

四、生存分析(survivalanalysis)生存分析就是用生存率来描述疾病转归过程中某一时刻发生某事件的平均概率。常用计算方法有两种:

直接法计算粗生存率。间接法(寿命表法)根据概率论的乘法定律。(一)直接法1、粗生存率的计算公式:活满n年的人数nP0=×100%从观察起点起随访满n年的总人数(小样本的计算)nPx:表示第x年开始再存活n年的生存概率。nN-∑(dx+wx)0nP0=————————(大样本的计算)

nN-∑(wx)

0其中:Wx——失访人数;dx——因该病死亡人数;N——研究开始时人数。例:上海市肿瘤医院在1962年未总结了1952-1961年来54例II、III期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预后的经过,根据公式计算各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1P0=28/54×100%=51.8%;2年生存率2P0=17/(54-11)×100%=39.5%;3年生存率3P0=8(54-11-2)×100%=19.5%4年生存率4P0=5/35×100%=14.3%5年生存率5P0=4/32×100%=12.5%6年生存率6P0=1/27×100%=4.5%7年生存率7P0=1/26×100%=3.8%8年生存率8P0=1/22×100%=4.5%9年生存率9P0=1/11×100%=9.1%10年生存率10P0=0/6×100%=0%2、计算生存率的标准误、可信区间及显著性检验nP0nQ0Sp=—————nN0

95%可信区间:nPo±1.96Sp两组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χ2检验。

3、生存曲线分析以随访时间为横坐标,生存率为纵坐标作图即可获得生存率曲线(survivalratecurve)。生存曲线分析能获得有关疾病过程中任何时刻的生存率,提供的信息远远超过点估计值。

4、直接法计算的特点

(1)设计简单、计算容易、在病例数较多时,误差不大。(2)能反应某个(些)时点断面的生存情况,不能反映整个生存规律;(3)该方法获得资料的效率低、损失信息量较大,忽略了“终检值”的处理,如以下两种情况:a.对随访中因各种原因(失访、死于其他疾病等)失访病例的资料只能剔除;b.不能应用观察年限下的病例资料,如5P0,就不能用观察未满5年者的资料。(4)观察例数较少时会出现后一年的生存率比前一年还高的不合理现象。(二)寿命表(lifetable)法寿命表法又叫条件概率法,它是根据概率论的乘法定理来计算某年生存率的估计值。其基本步骤是:先计算出患者进入观察后各年当年的生存概率,然后将各年的生存概率相乘得到患者活过某年的生存率(累计生存率)。寿命表法是描述与分析预后最常用的方法,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对“终检值”的处理能力强,适用于观察例数较多的频数表资料,但计算较复杂。

终检值(censoring):a.中途失访;b.中途死于其他疾病;c.随访期满仍然未发生所研究的结局。见299页,表17-3。其中:第三栏wx为期间失访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