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海亮学校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③是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都需地理隔离D.④是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3.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4.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5.为促进某自然保护区的恢复,人工投入了较多的有机物质。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能量类型生物类型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甲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12102562933868-初级消费者25288564156192次级消费者63231191968三级消费者18C10-12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267×106KJ/(m2·a)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的数值为3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6.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某植物幼苗使其生长,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清水甲乙丙丁平均株高(cm)1620385113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有可能相同B.甲、乙、丙三组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丁组的浓度条件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D.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使用的植物材料和温度等条件应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_____(填“R”或“S”)型细菌的_____(至少写两种)等物质。(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②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③检测放射性④搅拌、离心,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3)该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填序号)。(4)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理论上离心之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_____,导致该部分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8.(10分)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如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细胞,A、B、C、D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甲细胞表示________细胞,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D表示________。(2)树突状细胞将________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_。(3)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9.(10分)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和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而成。②③④形成____。(2)④⑤之间的键是_____,能破坏该键的是_____酶。(3)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第二次复制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_个,复制四次总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个。(4)该DNA片段由___条____向平行链组成,A+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____。10.(10分)下图一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二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变化。(1)图一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______细胞,含有______个姐妹染色单体。(2)在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丙图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3)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应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段。11.(15分)分析碳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_____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中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__,除此之外,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碳还可通过_____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3)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_____(至少回答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物种的形成过程,物种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形成。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有时生殖隔离的形成不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①为突变和基因重组,②为自然选择,③为地理隔离,④为生殖隔离。【详解】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②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导致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而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比如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新个体,C错误;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同的物种之间由于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C。2、B【解析】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详解】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马尾松与松毛虫在数量上出现倒金字塔模型,A错误;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B正确;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能量可用D+F表示,C错误;D、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食物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仍然是“S”型增长,D错误。故选B。3、B【解析】由图可知,每天光照8小时时,茎很短,每天光照16小时时,茎很长,说明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有关,故A、C错。通过第4组与第6组可知,该植物可产生赤霉素,故D错。故选B。【定位】其他植物激素4、D【解析】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缺失、增添而发生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分为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突变由于没有受精发育成个体,也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如果是隐性突变,后代是杂合子,性状不会改变;如果是突变的是基因的内含子,后代获得突变基因后也不会改变性状。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生物因素,但没有这些因素,也可能由于复制差错而发生突变。【详解】A、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如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传递给子代,A错误;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AA→Aa,B错误;C、基因突变包括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其中诱发突变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C错误;D、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正确。故选D。5、C【解析】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非结构,A错误;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总能量+输入的有机物能量=1210+256+2933+868+192+68+12=5.539×106KJ/(m2·a),B错误;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C=19+12-18-10=3,C正确;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级营养同化量×100%=156/(868+192)×100%=14.72%,D错误。故选C。6、B【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题表分析:本实验自变量为生长素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平均株高,幼苗生长状况,每组的幼苗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原则。【详解】A、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的影响效果有可能相同,A正确;B、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甲、乙、丙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B错误;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丁组的浓度条件幼苗株高低于清水组,说明该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素浓度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D、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使用的植物材料和温度等均为无关变量,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因此上述条件应相同,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S②.DNA、蛋白质、多糖、RNA(任答两点给分)(2)①.同位素标记②.②①④③(3)④①(4)①.上清液②.沉淀物③.搅拌不充分【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①R型+S的DNA→长出S型菌和R型菌;②R型+S的RNA→只长R型菌;③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④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⑤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该实验的结论是S型菌的DNA是使R型菌发生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问2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是:②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适当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该过程中标记噬菌体的时候需要首先获得分别带有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因此需要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去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小问3详解】DNA中的P元素位于磷酸基团中,氨基酸中的S元素在R基中,因此,用32P标记的是DNA中的①磷酸基团,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中的④R基。【小问4详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而实际上会由于搅拌不充分导致侵染的噬菌体颗粒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因而与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因而导致沉淀物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点睛】熟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和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DNA和蛋白质的结构也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8、(1)①.效应T②.淋巴因子③.抗体(2)①.抗原②.疫苗(3)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解析】据图分析:甲为效应T,乙为B细胞,丙为记忆细胞,丁为浆细胞,物质A表示淋巴因子,物质D表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详解】(1)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它们共同构成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物质A表示淋巴因子,物质D表示抗体。(2)识图分析可知,树突状细胞细胞膜具有很多突起,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便于与抗原的结合,同时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结核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所以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疫苗。(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免疫激活疗法利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效应T细胞以及抗体的作用,特异性的作用于癌细胞,将癌细胞杀死清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点睛】本题以膀胱癌的免疫激活疗法为背景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细胞名称和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结合特异性免疫的知识点解决问题。9、(1).②(2).③(3).胞嘧啶脱氧核糖核酸(4).氢键(5).解旋酶(6).4(7).60(8).两(9).反(10).1/2【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DNA片段,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②为磷酸基团;③为脱氧核糖;④为胞嘧啶;⑤为鸟嘌呤;⑥为碱基对。【详解】(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②为磷酸基团,③为脱氧核糖,④为胞嘧啶,②③④形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酸。(2)④为胞嘧啶,⑤为鸟嘌呤,④⑤构成一对碱基对,碱基对靠氢键连接;解旋酶能作用氢键,使得DNA分子双螺旋解开,因此能破坏氢键的是解旋酶。(3)由题图可知,该片段中共有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为2个,因此第二次复制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22×2-21×2=4个;该片段中共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为4个,复制四次总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24×4-1×4=60。(4)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因此该DNA片段由两条反向平行链组成,DNA片段中碱基互补配对,A=T,G=C,因此A+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是1/2。【点睛】本题结合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复制的过程和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10、(1)①.乙②.0(2)①.甲、乙②.次级精母细胞(3)c~d【解析】分析图一: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匀分裂,则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甲、乙、丙来自同一个个体,则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分析图二:ac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末期;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小问1详解】图一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乙,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移向两极,此时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小问2详解】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为有丝分裂后期,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由于甲为初级精母细胞(胞质均等分裂),因此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在图二中c~d段。【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赣南师范大学《近世代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城市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 含答案
-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原动画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真题2021年
-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合同审查之思维体系与实务技能
- 护理新颖课题
-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案
-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理工大学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最新整理)背景调查管理办法
- 红细胞无效输注、临床输血若干问题-兰炯采教授课件.ppt
- 英语B级语法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