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强度对闽牧42饲用杂交甘蔗产量的影响_第1页
刈割强度对闽牧42饲用杂交甘蔗产量的影响_第2页
刈割强度对闽牧42饲用杂交甘蔗产量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刈割强度对闽牧42饲用杂交甘蔗产量的影响

采伐和切割是用于动物饲料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切割时间、切割时间和保留作物的高度将影响牧草的再次生产和质量。福建省42个混合甘蔗(以下简称明麦42)是1999年国家饲料品种委员会批准注册的牧草新品种。这是以甘薯栽培物种co9为父本,以各种甘蔗(coj290878s.robottim)为父本。经过有性繁殖产生的草地具有高生产力和较长的世代,受到许多农民的欢迎。现在,关于砍伐和切割对福建省42的影响没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为合理利用福建省的42个饲料提供依据。1-20cm土层主要营养指标试验地设在福建省长泰县的科技攻关试验站内.试验站地处北纬24°30′,东经117°39′,海拔高度近50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年均降水量1400-1600mm,年均气温21.2℃,1月份均温13.9℃,7月份均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1℃,无霜期328d.土壤为黄红壤,pH为6.1.取样分析表明,0-20cm土层内主要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全N0.09%、全P0.03%、全K0.64%、碱解N13.2mg·kg-1、有效P7.44mg·kg-1、有效K12.07mg·kg-1.试验地没有灌溉条件.2材料和方法2.1材料表面2.1.1幼苗的选择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株高近260cm的闽牧42植株,整株砍下,除去尾稍,1个茎节切成一段,作为种茎备用.2.1.2镁磷p2po5质量分数基肥为腐熟后的半干湿牛粪;P肥为钙镁磷(P2O5的质量分数≥12%);复合肥中N、P、K的质量分数均为15%;尿素中N的质量分数为46%.2.2方法2.2.1割强度的确定采用三区组随机试验方法布局各小区,小区面积2m×6m=12m2.刈割强度设2个处理,即年割3次的A处理和年割5、6次的B处理(种植当年刈割5次,种植翌年割6次).2.2.2管养及施肥管理闽牧42于春季种植,行株距为60cm×43cm,种植苗数为3.88万株·hm-2.播种前结合整地,施30.0t·hm-2腐熟后半干湿牛粪、0.3t·hm-2钙镁磷肥.种植后用火烧土盖种,厚度3-4cm.闽牧42苗期生长慢,应加强田间管理,在出苗后至第1次收割前,应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及时中耕除草1-2次,并结合中耕除草追施1-2次的化肥.每次割后也要及时追施一次化肥,每次施0.29t·hm-2复合肥、0.12t·hm-2尿素.待牧草长至200cm左右时进行产量测定,各小区全刈称重.牧草刈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6cm.2.2.3测量设计和数据处理植株高度、分蘖数、产草量、营养成分、茎叶比等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与分析3.1鲜草种植及保鲜产量种植当年,闽牧42于3月1日种植,A处理分别于6、8和11月中旬测产3次;B处理分别于5、6、7、9和11月份测产5次.从结果(表1)可见,年割3次的A处理的鲜草产量为217.36t·hm-2,与年割5次的B处理的鲜草产量(99.25t·hm-2)相比,提高了119.00%,两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植翌年,A处理先后于5、7和10月份分别进行3次产量测定,B处理分别于3、5、6、7、8和10月份测产6次.产量测定结果(表1)表明,种植第2年,年割3次的A处理的鲜草产量为251.65t·hm-2,与年割6次的B处理的鲜草产量(148.17t·hm-2)相比,提高了69.83%,两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2a的产量表明:A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B处理的产量,闽牧42刈割次数多,产量反而变低;闽牧42在种植当年,产量较低,第2年产量相对较高,这与多年生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相类似.3.2网络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罪犯群体中的地位变化不同割次闽牧42的平均分蘖数如表2所示.表2表明:A处理从第1次刈割时的平均分蘖数6.6个增加到第3次刈割时的24.2个,增加了17.6个;B处理则从第1次刈割时的平均分蘖数3.8个增加到第5次刈割时的53.4个,增加了49.6个;A处理每次收割时的平均分蘖数为17.2个,而B处理的平均分蘖数为23.6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植当年,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两处理的分蘖数也随之上升.但A处理增加的绝对数不如B处理.种植翌年,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两处理的分蘖数并没有随之提高,而是相对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不同的是,B处理的平均分蘖数有规律地稳定在63.2个左右,与A处理的平均分蘖数(37.0个)相比提高了70.81%,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处理的平均分蘖数在种植当年都较少,但在第2年都有明显提高,这是共同之处.不同的是,A处理的平均分蘖数提高的幅度较小,只有115.12%,而B处理的提高幅度较大,达到167.80%.3.3加工对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叶片重量占茎叶总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茎叶比.一般来说,叶片所占的比例越大,牧草的营养价值就越高.表3显示:闽牧42无论是种植当年,还是种植第2年,A处理叶片所占的比例比较接近,B处理叶片所占的比例也是如此.但B处理叶片所占的比例2a平均达43.87%,与A处理的(25.94%)相比,提高了69.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适当增加刈割次数,可以明显增加叶片所占的比重,从而改善牧草品质.3.4牧草饲用价值指标的测定种植当年,在进行第2次产量测定的同时,分别取A、B处理样本各2.0kg,把茎叶分开晒干备用.按常规方法对各处理的样本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表4表明:B处理茎、叶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于A处理,粗纤维的质量分数却比A处理低些,说明B处理的闽牧42品质较好,这与牧草生长期短有关;但A处理的闽牧42单位面积粗蛋白质总量达2.51t·hm-2,与B处理的(1.90t·hm-2)相比,提高了32.11%.牧草的消化率有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消化率之分,由于干物质中粗灰分的含量基本与营养价值无关,故以有机物消化率作为评价牧草饲用价值的消化率指标.有机物消化率由下列经验公式得到:Y=123.51-2.28X.式中,Y为有机物消化率,X为粗纤维含量.由此得出,A处理的有机物消化率为43.03%,单位面积草地可消化有机物产量达16.16t·hm-2;B处理的有机物消化率为48.45%,单位面积草地可消化有机物产量为9.69t·hm-2.4割割强度对闽牧32次营养成分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种植当年,还是第2年,闽牧42都以年割3次的干草产量高,2a平均干草产量达到37.55t·hm-2,与年割5-6次的(19.99t·hm-2)相比,提高了87.8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所以,就产量而言,年割3次比年割5-6次要好.刈割强度对闽牧42营养成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年割5-6次闽牧42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9.50%)、叶片占茎叶总量的比例(43.87%)高于年割3次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6.69%)和叶片占茎叶总量的比例(25.94%);但年割3次的粗蛋白质产量高达2.51t·hm-2,与年割5-6次的(1.90t·hm-2)相比,提高了32.11%.年割3次的可消化有机物产量为16.16t·hm-2,与年割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