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_第1页
第六章 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_第2页
第六章 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_第3页
第六章 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_第4页
第六章 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中华鳖养殖生态工程20140323要点第一节中华鳖的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节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人工养殖第四节鱼鳖混养和流水鳖蚓混养第五节中草药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应用第六节鳖拟生态养殖技术第七节病虫害的生态防治中华鳖养殖现状鳖类动物是一群背甲没有角质盾片、覆以柔软革质皮肤、腹甲骨板退化缩小、不互相愈合的爬行动物。全世界1科14属约23种,仅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北美等地。中国现存4属6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等地。早在3000多年前,人类对鳖类动物已有认识,表现在食用、药用及民俗文化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鳖类动物的经济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提高,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促使鳖类动物养殖势头日益剧增。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上鳖类动物养殖和消费大国之一。鳖类动物养殖业曾经成为一些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地方优势产业;是淡水水产养殖业中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并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鳖类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经历养殖技术和市场考验,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过程。中国鳖类养殖业发展

我国鳖类动物的养殖以我国台湾省较早,20世纪50年代,台湾已开始养殖中华鳖,养殖户主要集中在台湾省南部,年产近千吨,大陆几乎没有鳖类动物养殖。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鳖类动物的来源以野外捕捉为主,当时因缺乏保护动物和持续利用意识,人们捕捞到何种类就食用和药用之。从文献记载和传媒报道来看,人们捕捞的种类有山瑞鳖、黿和中华鳖3种,数量以中华鳖居多。回顾我国鳖类动物养殖历程,其发展过程历经三个转型阶段,即从“捕捞型”到“养殖型(1970-1990)”;从“养殖型”到“数量型(1990-1995)”;从“数量型”到“质量型”(1996-至今)。我国鳖类养殖经过1996年、2000年2004年三次涨跌大浪淘沙,自2005年始,鳖类养殖迎来了“春暖花开”,中华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销量较前期大幅增加。至2006年下半年,中华鳖养殖业起死回生,价格有所回升,中华鳖卵已达到1.80~2.00元/只,最高时曾达2.20元/只。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鳖类动物养殖业,尤其是中华鳖和山瑞鳖,在苗种培育、养殖、饲料和疾病防治方面已趋向成熟,由盲目养殖向理性养殖转变,从快速养殖向健康养殖发展,鳖类养殖业正逐渐走向成熟,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和特色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鳖类养殖业现状(一)养殖面积及区域分布至2007年,初步估计,我国养鳖面积约120万~130万亩。除青海、西藏、吉林等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中华鳖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和海南9个省(自治区),且养殖规模巨大,养殖户分布集中,密集度高。浙江、广东、江苏和湖南等地形成养鳖专业镇、村,其中,浙江、广东最突出,也最具代表性;广西、河南、湖北次之。(二)养殖种类至1995年上半年始,鳖类动物养殖受到人们追捧。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1998年左右,山瑞鳖受到养殖户青睬。2000年以来,一些外国鳖也陆续被养殖户接收,来自美国的弗罗里达鳖、刺鳖深受养殖户喜欢。至2007年,我国养殖鳖类动物6种,其中外国鳖类4种,中国鳖类2种。6种鳖类中,隶属《频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7年)附录Ⅱ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1种。(三)16个省(区)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频率16个省(区)的养殖种类中,以海南省最多,养殖6种鳖;其次是浙江、广东和广西4种;江西、江苏、湖南和湖北均为2种;其他省仅养殖中华鳖。16个省(区)中,中华鳖均有养殖,养殖频率最高;其次是山瑞鳖和弗罗里达鳖。由此可见,中华鳖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养殖对象,山瑞鳖和弗罗里达鳖其次,两爪鳖和刺鳖养殖较少,仅海南、广东和广西有少量养殖。(四)种群状况至2007年前,我国鳖类动物养殖种类主要以中华鳖为主,种鳖估计在200万~250万只,山瑞鳖仅小规模少量饲养,随着市场变化和需求,山瑞鳖养殖逐渐得到养殖户认可,养殖数量逐渐增加,中鳖数量2万~3万只。弗罗里达鳖于2000年左右引进,因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期短等优势很快受到养殖户青睬,2004-2006年间养殖数量日益增加,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初步估计,种鳖存量为5万~6万只,美国鳖和刺鳖分别为1万和2万只左右。两爪鳖仅有一户养殖户饲养200多只亚成体。(五)繁殖状况6种鳖类动物中,5种鳖类获得子一代,其中2种是中国种;山瑞鳖和中华鳖产子二代,中华鳖已有子三代,两爪鳖尚未进入繁殖期。我国每年繁殖各种鳖苗高达1.1070亿~1.2080亿只,其中中华鳖年繁殖量在1.1亿~1.2亿只,浙江、江苏、海南、广东和湖南的产量较大。山瑞鳖年繁殖量在10万~15万只,以广西、海南和广东为主要产区,弗罗里达鳖和刺鳖繁殖量分别为25万只和3万只左右。美国鳖繁殖量较少。鳖最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食用和药用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脂肪中有7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25%以上,其中DHA(二十碳五烯酸)和EPA(二十碳六烯酸)含量很高,这两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脑黄金”;能抑制血小板凝结,防止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降低机体内“有害”胆固醇的含量维生素的含量也极丰富,尤其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E,对防止人体细胞老化、化解恶性肿瘤有重要作用(中华鳖体内含有的维生素B17,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物质)与其他动物体的组成相比,在鳖体丰富的矿物质成分中,微量元素锌、铁和硒含量很高,具有补血养颜的功能,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活力因此,鳖常被作为一种珍品佳肴和具有滋补功能的特殊食品作为观赏动物经济价值一、鳖的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科鼋属鳖属中华鳖山瑞鳖§1鳖的生物学特性鼋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80~120cm,体重50~100kg左右,最大的超过100kg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为的肆意捕杀,如今为数不多了。瓯江作为鼋的故乡,曾有过辉煌:人们目睹有90只大大小小的鼋,排成一条长龙,由小溪向瓯江游去,时浮时沉,十分壮观据考察测算,瓯江水域中今尚存近200只鼋,数量居全国之最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二、我国主要养殖种类1、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分布: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生物学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杂食性,取食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及水草等植物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潜于水底泥沙中4-8月为繁殖期;雌性在繁殖季节一般可产卵3-5次;卵在自然温度下的孵化期大约为2个月2、山瑞鳖(Trionyxsteindachneri)别名:团鱼、瑞鱼分布: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生物学生活于江河、山涧、溪流中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虾等为食卵生,5~10月繁殖,6月为盛期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产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原因生长缓慢,一般三龄以上才能性成熟产卵量少,一般一年产一次,每次3~18枚,平均11枚,大大低于中华鳖的产卵数受精率及孵化率低,只有约50%的卵在自然状况下孵化大量捕捉,销售及水体受污染。在两广地区,山瑞鳖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过去除供应国内市场需求外,尚每年大量出口香港,数量以吨计

常见的品种有黄河鳖、台湾鳖、黄沙鳖、泰国鳖、珍珠鳖等。

外部特征:分头部、颈部、躯干部、尾部三、形态构造体略呈园形(或椭圆形),背、腹扁平状,除背、腹甲板之外没有其他角质盾片,且覆以柔软的革质皮肤;背甲边缘的结缔组织甚发达,构成“裙边”

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四、生活习性1、栖息环境:是生活在水中的两栖、爬行、变温动物“三喜三怕”2、鳖的食性(1)杂食性,偏动物性饲料,如鱼、虾、贝、螺、水生昆虫(如丝蚯蚓)、黄粉虫、禽畜下脚料等;在动物饵料不足时,也食植物性饵料,如藻类、水草、谷类、瓜果、蔬菜等(2)摄食方式不主动追袭食物,静等—伸颈—吞食(水下)(3)

贪食

摄食量大,凶残,残食(4)

耐饥能力强3、生长T﹥15℃时苏醒,17℃以上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30℃时摄食旺盛,>35℃摄食下降)T降至20℃摄食能力下降,16℃停食,12℃冬眠2)同龄、同源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大A、1周年的养殖

大(1000g)——小(48g)20倍人工养殖条件下,13~15个月体重可达400g左右;14~16个月体重可达500g左右B、体重随年龄而变化自然条件(长江)

苗种1+

2+

3+

4+5+3g

5-15g

50-100g

200-300g

450-600g600-1000gC、在体重增长速度上的♀♂差异♀>♂

100—300g♀=♂

300—400g♀<♂

400—500g♀<♂

500—700g快一倍4、冬眠一般在10月~次年4月,水温<15℃,潜伏在水深2~3m的水底泥沙中冬眠5、晒背(甲)的作用通过晒甲,使附着水苔和污物脱落紫外线——杀死病菌、寄生虫——增强自身的抗病力稚、幼鳖——晒甲——调节体内的温度——增强新陈代谢五、生理特点1、胆怯和凶猛性情怯弱、胆小但机警受敌攻击时,表现得很凶猛鳖生性好斗2、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极差

3、呼吸生理较复杂肺呼吸:间歇性地浮到水面呼吸空气辅助呼吸:鳃及肠粘膜等,利用水中溶解氧冬眠呼吸:利用咽喉部的辅助呼吸器官——鳃状组织吸取水中的溶氧4、消化能力和耐饥能力消化能力强:肠道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吃了腐臭的食物不至于生病耐饥能力很强:能长时间不摄食——不死亡——以致掉膘,会出现残食同类的现象好斗在陆地上相互攻击在食物匮乏时,互相撕咬在♀♂交尾时放养密度过大时六、生殖习性

1、性成熟

一般而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性成熟为3+龄,个体400~500g以上都达性成熟;人工控制——18个月成熟(早熟现象)2、交配季节第一次发情交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WT>20℃3、卵生、多次产卵类型卵生型:交配后雄性精子可在雌鳖的输卵管中存活达半年;体内受精——无论什么季节,都可找到成熟精子平均产卵30~70个,随个体大小而异,多次产卵,一般3~5次,每次间隔时间10~30天,每次8-15枚,孵化时间约45~60天4、产卵季节热带地区可全年产卵;长江流域一般在芒种(5月中旬)——大暑(9月),6~7月为产卵盛期气温25~32℃、水温28~32℃是产卵的最佳温度,气温>32℃,产卵量下降,>35℃时,停止产卵

5、产卵习性交配后2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时雌鳖在夜间爬到岸上,掘穴(洞深10-12cm,直径10-15cm,成漏斗状),然后将尾巴伸入洞内,卵产在其中,待产完一窝卵后,便用后肢扒土覆盖洞穴,抹平洞口,并用腹甲压实沙面,之后才爬回水中为多黄卵,细胞核偏向动物极卵多为球形,具乳白色的钙质硬壳,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6、孵化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22~36℃,最适温度33~34℃,致死温度37~38℃,20℃以下停止发育砂温23℃——80天26℃——55天30~34℃——38~45天发育正常的卵,动物极与植物极分界很明显,植物极为色泽鲜艳的橙黄色;胚胎在动物极发育长大,血管鲜红发育晚期动植物界而消失,植物极转而乳白色;卵壳上出现裂纹系稚鳖将破壳中华鳖的人工孵化

环境条件的选择亲鳖培育人工繁殖养殖基地的选择养殖用水鳖池的设计及建造:应符合中华鳖生活习性的要求,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鳖池背风向阳,便于鳖晒背。鳖池类型和规格鳖池的类型鳖池面积朝向池深水深池底泥砂厚度池堤围墙距离类型m2mm结构cm坡度(°)m稚鳖池50~100南北(长边)1.2~1.50.8~1.0三合土铺底5~10300.5~1.0幼鳖池500~1500南北(长边)1.5~2.01.0~1.5含砂泥土5~10300.5~1.0食用鳖池500~3500南北(长边)2.5~3.02.0~2.5含砂泥土10~15301.5~2.0亲鳖池500~3500南北(长边)2.5~3.02.0~2.5含砂泥土10~15301.5~2.0控温越冬池80~100南北(长边)1.3~1.51.2~1.3含砂泥土5~10300.5~1.0防逃设施用砖块在池周砌成70cm高的围墙,墙顶向内伸檐8~10cm,在饲养池进口处装置牢固的铁丝网,以防鳖逃跑。也可采用塑料板或3~4cm厚的水泥板替代砖墙,使用2~3年更新

产房式在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上修建产卵房。产卵房大小应根据雌鳖总数而定,每100只~120只雌鳖建1m×lm的产卵房,房高2m,房内铺细沙30cm,沙面与地面持平,并由鳖池铺设一条坡度为45’左右

的斜坡至产房,便于雌鳖能顺坡爬人产房产卵产卵场所

鳖池边与围墙之间应留有1.5~2.0m宽的空地(池的两短边可少留)。在产卵场南北两长边靠近围墙处,设置长200cm,宽50cm,深10cm的砂盘,每个砂盘可供25~30只雌鳖产卵用。设置砂盘的数量,应根据鳖池面积和雌鳖数良而定。

晒台

常见晒台有以下几种形式:a)利用池坡在池边向阳处用砖块或水泥板与水面相接处,做成与池边等长,宽lm的长条形斜坡;b)用长2m~3m,宽1m~2m的竹板或聚乙烯板斜置于池边水面;c)用木材或竹材做成棚式拱形晒台,固定于水面;d)用网片固定于水面上,网的一边伸入水中。饲料台和遮阳设施

饲料台饲料台用长3m,宽0.2m的水泥预制板搭设,一端淹没在水下10~15cm,另一端露出水面。饲料台应放置在遮阳棚架的下方。遮阳设施在围墙内沿栽培一定数量的葡萄和一年生阔叶植物(向日葵、蓖麻等),或在产卵场上方设置瓜藤植物棚架,以防止阳光直射和砂盘水分过快蒸发。

池塘及饲料台亲鳖培育鳖种要纯,异形、色变的鳖不能选作亲鳖。宜选用6~7龄,体重2~3kg和体质健壮的个体为亲鳖。不得选用体重在0.75kg以下的个体为亲鳖

雌:个体肥厚,圆形,尾部较软,不能露出裙边外雄:个体狭长,背隆起,尾部长硬,能自然露出裙边外雌雄鉴别♀♂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水面0.3~0.5只。雌雄鳖比例:雌雄鳖的放养比例为4:1,卵子的受精率可以达95%以上

放养亲鳖选择在晴天上午。鳖体常用消毒药有:—高锰酸钾:浓度100mg/L,浸浴5min~10min;—食盐:浓度3%,浸浴10min。二者可任选一种使用。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亲鳖用饲料有:—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鲜活鱼、虾、螺、蚌、蚯蚓、禽畜内脏等,投喂前应消毒处理;—植物性饲料:新鲜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胡萝卜等,投喂前应消毒处理。投喂方法

投喂应严格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a)定质: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和SC/T1047的规定;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b)定量: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鳖体重的l%~2%;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10%;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气候状况和鳖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所投的量应控制在2h内吃完;c)定时:水温18℃~20C时,两天一次;水温20℃~25℃时,每天一次;水温25℃以上时,每天两次,分别为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d)定点:饲料投在未被水淹没的饲料台上。日常管理

巡塘坚持早、中、晚巡池检查,每天投饲前检查防逃设施;随时掌握鳖吃食情况,以此调整投饲量;观察亲鳖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行为异常的或病鳖,及时隔离;勤除杂草、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清扫饲料台;查看水色、量水温、闻有无异味,做好巡塘日志。疾病预防疾病预防生态预防中华鳖疾病的生态预防包括:a)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鳖场建筑合理,满足鳖喜洁、喜阳、喜静的生态习性要求;养殖区域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规定;b)控制水质:养鳖池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水色保持黄绿或茶褐色,用换水和加水方法使透明度不低于25cm,用生石灰调节pH。生物预防生物预防方法有:a)在鳖池中搭配少量鲢、鳙,调节浮游生物量,鲢、鳙鱼种质量应符合GB/T11777和GB/T11778的规定;b)在鳖池中养水浮莲或水葫芦,其量不超过水面的五分之一。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分为:a)体外药物预防:1)环境消毒: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雾或扬洒;池水消毒:每周一次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mg/L~2mg/L全池遍洒,或用生石灰30mg/L~40mg/L化浆全池遍洒,两者交替使用;2)鳖体消毒:按4.3.4的规定;3)饲料消毒:对于投饲的鲜动、植物饲料,洗净后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30mg/L浸泡15min后投喂;4)工具消毒:养鳖生产中所用的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用于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100mg/L,浸洗30min;食盐5%,浸洗30min;漂白粉5%,浸洗20min;5)饲料台与晒台消毒:每周一次用漂白粉或氯制剂溶液泼洒饲料台和晒台,并在饲料台和晒台周围挂篓或挂袋,漂白粉和氯制剂的用量不超过全池遍洒的用量。b)体内药物预防:按标准规定,使用规定用量的抗生素加入饲料中投喂,每月一次,每次5d。产卵与孵化交配当水温回升至20℃以上时,亲鳖开始觅食,发情追逐,骑背交配。交配时间大都在晴天傍晚,持续5~10min。秋天也有交配行为。产卵季节:5月中旬至8月上旬雌鳖产卵,六、七月间为高峰期。温度:水温28~32℃,气温25~32℃,是最适产卵温度。卵量:每只成熟雌鳖一年之内在生殖季节产卵3~5批(窝),每批一般8~15个,少则4个,多至20多个。条件:雌鳖一般在寂静的深夜出水上岸,爬进人工设置的砂盘产卵,在产卵季节,如遇刮风下雨或久旱不雨,天气过于干燥,产卵砂盘的水分大量蒸发,至使灰砂的粘性降低,雌鳖作穴困难,可导致一天或连续几天停止产卵。补救办法,可采用喷水壶洒水使砂盘湿润至7%~8%的含水量,即手捏灰砂成团,手松灰砂散开为宜。收卵寻找卵窝

产卵季节,管理人员应每天早晨巡视产卵场所,仔细寻找卵窝。卵窝的特征有:a.产卵洞房土顶(灰砂)松动,有雌鳖爪痕印;b.

洞房有松落土粒,洞口泥土光滑。收集鳖卵

发现卵窝,用手拨开洞口泥土,取出鳖卵,轻放于底部垫有松软底物的容器内,避免撞击和挤压而损坏鳖卵。

人工孵化

孵化设备a.

恒温箱b.

恒温室c.

恒温砂盘。砂盘中用砂应以25目网筛过筛。受精卵的鉴别

鳖卵产后不久,可从外观看到一个圆形白色亮区,这就是胚胎发育所在区域,即受精标志。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和胚胎区的增长,圆形白色亮区也将逐步扩大;如果产出后的卵子白色亮区若暗若明,又不继续扩大,可视为未受精卵。

恒温砂盘的堆放孵化条件温度:人工控制孵化温度在33~34℃,37~38℃是鳖胚的致死温度,当温度低于21~22℃时,发育就会停止。湿度:在恒温箱或恒温室进行人工孵化,湿度为81%~82%。含水量:温床中砂子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7%~8%。淋水过多,造成水涝;不及时淋水,导致干燥,都会使胚胎夭亡。孵化操作

将经过鉴别的受精卵分层成排整齐地埋藏在含水量适当的砂盘之中。因鳖卵没有蛋白系带,在孵化过程中不得翻动,否则胚胎会因更动位置而受压导致伤或中途死亡。孵化时间

从鳖卵产出大稚鳖出壳的整个过程,在33~34℃的条件下,历时36~38d。鳖的饲养

根据鳖在各个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和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宜将稚鳖、幼鳖、食用鳖和亲鳖实行分级分池饲养。

用泡沫做的孵化台用砂子孵化,电保温的孵化室。鳖蛋翻动及管理温度及湿度的控制鳖蛋孵化及小鳖出池池塘条件

稚鳖池按表1规定,宜在三合土池底上铺设5cm厚的细砂。生长规模大的稚鳖池面积可达400~500m2。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在炎热季节设遮盖太阳的棚架。

稚鳖培育鳖池消毒:

冲洗净鳖池,用生石灰150mg/L~200mg/L或漂白粉10mg/L泼洒消毒。试水后放人稚鳖。放入漂浮性水生植物:

水葫芦或水浮莲经漂白粉5mg/L~10mg/L或高锰酸钾100mg/L(水温20℃)消毒后,放人稚鳖池,数量不超过池水面的三分之一,为稚鳖提供保护、遮荫、晒背场所。稚鳖放养:同一稚鳖池的鳖规格应整齐。放养前的稚鳖用高锰酸钾20mg/L浸浴20min。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只~12只。

饲养管理饲料种类:最初投喂的饲料是用绞肉机绞碎的蚯蚓、未腐臭的鱼虾、或投喂人工混合饲料(鱼粉、淀粉、肠衣皮各占30%,贝壳粉加蚯蚓占10%),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76投饲量: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8%。投饲方法:定时定量把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日投3次,早、中、晚各一次。

日常管理巡塘:管理人员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池边进行巡塘,了解是否有逃跑或敌害侵入,水质是否正常和稚鳖的摄食情况等。鳖病防治:稚鳖时有相互咬伤和发生水霉病的情况,对有皮肤破伤或患了水霉病的稚鳖,用10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2h,然后放回原池。

水质调节: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在高温高湿季节的7、8月间,要特别注意保持水质新鲜,以防池底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沼气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池塘越冬稚鳖的抗寒能力较弱,当越冬场所的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就会造成死亡,应采取以下措施:a.越冬前投足量营养丰富的饲料,使鳖体储积脂肪,用于越冬的消耗;b.在遮阳棚架上加盖杂草,防风防冻;c.在棚架下方池底添加5cm厚的细砂,为稚鳖越冬创造一个适宜的良好环境;d.在有条件的地方,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将稚鳖转入室内集中放在填有30cm厚度细砂的木箱中,让其自动钻入砂中,上面覆盖一层杂草,室温要保持在10~15℃,并特别严防鼠害;e.

加强管理,预防疾病感染。温室加温养殖

在冬春低温季节,应用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进行人工控温饲养,模拟自然生态条件,可以解除稚鳖冬眠,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全年性养殖。人工控温饲养的技术要求:a.

水温应保持在28~30℃;b.

池水透明度为25cm,溶氧量为2~5mg/L,其他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c.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8~10只;d.日投喂配合饲料为鳖体重的5%;e.日常管理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调控水温,二是注意水质变化,三是掌握室内或塑料棚架内的气体交换;f.生长速度的指标,当年孵化出的4~5g或5~8g体重的稚鳖,经过4~5个月的加温越冬饲养,个体体重可达到50~100g。幼鳖饲养放养方法将越冬苏醒后的稚鳖转入已准备好的幼鳖池中饲养。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养5~8只为宜。饲养期在自然池养条件下,饲养一年(长江以南生长期为6个月),体重一般可达50~100g,在饲料和生态条件都达到最佳水平时,个体体重可达100~150g。

成鳖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池建设

养殖基地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3—5亩,以不超过15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幼鳖池、稚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需要设若干饲料台及晒背栖息台

采用自然水温露天养殖中华鳖,要求尽量创造甲鱼生长的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管理,主要有

饲料投喂

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饵料为自配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饼类、麸类、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饲料,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在投饵时可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一般不使用甲鱼颗粒饲料,禁用添加剂和含激素类或有残留的药物。

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

半野生化甲鱼养殖过程中,控制甲鱼疾病及提高甲鱼品质关键在于水环境控制,重点是搞好水质调控,尽量营造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建立水体的生态平衡,主要应做好:

①搞好池塘生态设置。一是投放活螺蚬、河蚌等贝类,在春季3~4月份亩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乐藻、水葫芦等,覆盖面达1/3,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自净。

②定期加水和换水,每10~15天应适量换水和加水,换水量一般不宜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③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

④控制投饵,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破坏。首先投喂饵料要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其次,坚持检查,避免过多投喂造成残饵破坏水质。

⑤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品。如光合细菌等,可定期泼洒和每天添加到饵料中,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

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坚持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预防为辅,根据需要可定期投喂药饵和使用杀菌、杀虫药物泼洒预防

分池管理

每年根据鳖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挑选,将规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饲养,防止残杀和造成病害,有利于甲鱼的养殖管理,促进生长。

鱼鳖混养基本原理通过鳖鱼共栖中互不影响而又能相互促进来达到高产高效益的目的。如鳖在池塘中除在交配季节外一般不经常在水中游动,夏季多在晒台上晒背,在池边或池底泥沙中,特别在人工投饵情况下,活动大为减少,在空间上没有多大矛盾。如配养得当还有促进作用,鳖在池底爬行,翻动底泥,加速分解肥水,对鱼类生长有利。鳖还能吞食一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对控制鱼病有好处。鱼塘改造除要求有良好的排灌水系统外,还要能防逃,面积一般1~3亩为好,池深1.5~2米,坡比3︰1,淤泥不超过20厘米,池埂面宽2~3米,设50厘米高的防逃墙。池中设晒鳖台,要求1.5亩设一个,另设食台,也可和晒台设在一起。清塘备用。饲养管理(1)投喂:同样要求投饵“四定”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可搭配收购的龙虾,牛肝,螺蛳等。有的个体养鳖户,放养密度比较低,大多利用低价的天然饵料为主,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要合理搭配,保证卫生。(2)水质管理:由于混养池中鱼类的放养量并不大,加之投喂较少,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水质问题。但仍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肥,活,爽。由于是池塘,所以能更容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适当种植水草,有合适的晒背场所,经常投或螺蛳等。定期泼洒生石灰。捕捞。拉网清底法,和捕鱼同时进行,先将池水放浅,然后用网目3厘米~4厘米的大拉网拉几网,大部分鱼鳖被捕起。后恢复水位,停一天再操作几次,可拉起95%。剩下的干塘抓摸。中草药在甲鱼健康养殖中的应用近年来,人工养鳖发展迅猛,但是在品质、口感等方面不尽人意。为此,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中草药在整个养殖环节中进行疾病的防控,模拟自然界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饲料为主,最大程度上减少常规药品所产生的毒性富集作用的养殖实验。一、亲鳖的培育及繁殖一)亲鳖选择

长江水系中的中华鳖的地方优势品种,经过4-5年的生长,体重0.5

kg左右即达到性成熟。但由于年龄小的亲鳖体重轻、怀卵量低,产出的卵大小不整齐,孵化出的稚鳖体质差、成活率低等原因,所以亲鳖种源宜选择1kg以上、体质强壮、无病无伤的梅花鳖。(二)

亲鳖培育亲鳖经鉴别雌雄后,按4:1或3:1的比例,放养到亲鳖池中。亲鳖的放养密度,按亲鳖的大小确定,一般3m2一只,个体大时应适当少放。

亲鳖饲料以动物性鲜活料为主,如蚌肉、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等。当水温上升到18℃左右,亲鳖开始吃食,随着水温升高,吃食量增加。春秋凉爽季节,每天下午投喂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每天早晨、傍晚各投喂一次。每天投饵量为亲鳖总体重的5-10%。产后亲鳖应加强培育,特别是9-10月份,性腺发育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应多投喂动物内脏、螺类等饵料。所投喂的饵料均经过中草药的浸泡,即由地参(50g)、羊角豆(50g)、柴胡(100g)、牡丹皮(100g)、连翘(100g)、大黄(100g)等煎水浸泡后投喂,可提高亲鳖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能大大提高所产卵的受精率。平时的水质管理中将金银花(200g)、野菊花(100g)、地葵(50g)、桑叶(100g)、酸藤(50g)等中草药煎水后按每亩

的比例全池泼洒进行水何不消毒预防。水质保持肥沃清新,浮游动物丰富,透明度保持在35-40cm之间,减少亲鳖相互之间干扰,使亲鳖在池中感到安全。(三)

孵化

亲鳖在6月至8月开始产卵,待卵收集后集中这入孵化房进行控温孵化。受精卵通过塑料孵化套的方式孵化。孵化套为圆柱体半透明塑料孵化盒,套高45mm,内径30mm,盒底与盒盖开钻内径为1-2mm的透气孔18-20个,套上孵化套的受精卵整齐排入580×390×135mm的塑料孵化框后运入孵化房人工控温孵化。孵化温度控制在28-30oC,湿度控制在80-85%之间即可。

二、仔鳖的养殖

把当年的早批鳖苗经过7月、8月、9月的常温养殖,加上覆盖塑料薄膜延长了一个多月养殖时间,经自然冬眠后,次年4月开始又可提早一个多月的养殖时间,到5月下旬可达150g左右,作为鳖种再放入成鳖池中养殖。(一)鳖苗放养

鳖苗选择出壳规格在4g以上,体色一致,活动能力强,体形丰润有光泽的梅花鳖苗。在仔鳖刚出壳时用金银花(200g)、野菊花(100g)、地葵(50g)、桑叶(100g)、酸藤(50g)等煎水,将水温调至28-31oC时放入仔鳖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仔鳖培育池中养殖,放养密度50只/

㎡,以一次放(二)饲料投喂

在鳖种养殖阶段以配合饲料为主,配以10-20%的鲜活鱼(或冰鲜鱼)和2-3%的新鲜蔬菜,其中鲜料应先打成浆,再配到饲料中,然后制成颗粒或团状。并把鳖驯化成水上摄食,把饲料投在食台板上离水位线1cm处,使鳖身体在水中通过伸缩脖子即能吃到饵料为宜。配合饲料中每10kg的饲料中添加500g的中草药,仔鳖饲料中添加黄木香(200g)、吊瓜(200g)、白花菜(100g)等中草药,投喂时一般5-7天,间隔25-30天投喂一次;幼鳖饲料中添加何首乌(100g)、毛须藤(50g)、地锦草(100g)、板蓝根(200g)、铜钱草(50g)等,投喂方法如仔鳖。(三)水质管理根据鳖的生长,水位从10-50cm作相应调节,水质要求“肥、活”,透明度在30cm,水色为黄褐色为佳,尽量不要使蓝绿藻过度繁殖,水色呈绿色,以免影响鳖的体色(鳖的体色可能会因适应环境而呈青绿色)。换水采取微喷的方式,每天调换适量,换水量基本上10天相当全部换水一次,避免大量换水,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当外界气温下降与棚内温度差异较大时,切忌换水量过大,造成水温变化过大,引发疾病。

齐为宜。(四)疾病防治

每隔一个月左右口服广谱性的中草药一次,每次3-5天(如大蒜、大黄、板兰根、穿心莲等),尽量不用抗生素。一般到10月底、11月初自然温度下降到12℃以下时,让鳖顺利进入冬眠。冬眠时也应每隔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在20%左右。换水时应尽量避免声响而影响其冬眠。三、成鳖养殖鳖种经过冬眠,到次年3月底或4月初,棚内气温升到23℃以上时,就开始投饲,待外界气温回升到26℃时移入外塘进行自然人工养殖。

(一)鳖种放养

到5月中下旬,外界水温稳定在26℃以上时,选择晴好天气(要求保证未来3-5天为晴天),把鳖种从鳖种池中捕出放入二龄成鳖池,放养密度为10只/

㎡,放养时用金银花(200g)、野菊花(100g)、地葵(50g)、桑叶(100g)、酸藤(50g)煎水浸泡消毒。

(二)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与仔鳖养殖相同,只是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小野杂鱼、螺蚌肉等鲜活饲料。配合饲料中每10kg饲料添加地参(50g)、羊角豆(50g)、柴胡(100g)、牡丹皮(100g)、连翘(100g)、大黄(100g)等中草药以预防疾病。幼鳖和成鳖所用药物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换使用,大部分中草药味微苦,加入饲料投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投喂量10%-30%。(三)疾病防治

在成鳖养殖中疾病治疗和预防时,我们经过多年的中草药配合投喂实验发现,根据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能够起到不同防治效果:

1、甲鱼的肠炎、腐皮、疖疮、烂嘴等疾病用板蓝根(200g)、大黄(50g)、

地榆(50g)、五倍子(50g)、大青叶(100g)、黄芩(50g)配合煎水拌饲料10kg投喂。

2、甲鱼出血病、折底板病用板蓝根(150g)、金银花(100g)、黄芪(50g)、连翘(50)、黄柏(50g)、地榆(50g)、大黄(50g)配合煎水拌饲料10kg投喂,此方法对甲鱼的腮腺炎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3、甲鱼的肝胆综合症用大黄(100g)、连翘(100g)、柴胡(50g)、菌陈(150g)、板蓝根(100g)配合煎水拌10kg饲料投喂,也可适量加入当归、益母草。

另外,合理的中草药配方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能很好的起到调节体质、促进生长的功效。如用山药、牡丹皮、熟地黄、茯芩等煎水伴饲料投喂可滋补肝肾;用何首乌、灵芝、人参、甘草、黄芪等煎水伴饲料投喂可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用陈皮、大黄、柴胡等煎水伴饲料投喂可起到健胃消食促生长的作用。

以上甲鱼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同样可用于乌龟的养殖当中。但是在使用这些配方时其配伍比例要按照当地的水质、饲料、饲养方式的差异而有所变动,以达到中草药预防水生生物疾病的最佳效果中华鳖的仿生态养殖仿生态中华鳖养殖技术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中华鳖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仿生态养殖中华鳖技术主要体现为三次换池:第一次换池:严防天敌。

第二次换池:改善水质。

第三次换池:公母分开。

成活率偏低常说的仿野生养殖,就是模拟野生鳖的生活环境来养殖,在野外挖几个水塘,每个水塘的面积有两三亩,上千平方米,等小鳖孵化出来以后,直接投进去,在一个池子里长三四年,捞上来卖就行了。

放生态养殖的中华鳖,味道、营养都和野生鳖相似,所以卖价也高。不过这项技术有个最大的难点,就是鳖的成活率偏低,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四十.。鳖成活率偏低原因小鳖被天敌祸害了。一条拇指粗的蛇吃起小鳖来,一口一个,一晚上能吃掉一二十只小鳖。除了蛇,青蛙和老鼠也都是小鳖的死敌。青蛙的危害程度跟蛇差不多,一晚上能吃掉十几只小鳖。最可恨的是老鼠,在每只鳖身上只咬一两口,一晚上能祸害二三百只小鳖。从前养殖场里,受天敌危害的小鳖几乎达到了投放量的一半以上。第一次换池:严防天敌第一次便是把上千平方米的大池换成十几平方米的小池,目的是为了防天敌。

由于上千平方米的大池监管太费力,把小鳖从上千平方米的大池子换进十几平方米的小池子,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一旦有天敌现身,抓起来是手到擒拿。第二次换池:改善水质。

小鳖长到15天的时候,就要吃东西了,这时如果还挤在狭小的空间里,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就会溶解在水里,造成水质的恶化,小鳖在这种环境里,就会出现腐皮、烂皮的情况,一旦伤口被水中的病菌感染,很快就会死掉,所以,需要换到一个大一点的池子中生活。

新池面积50平方米,水深0.6米,盛水量是小池的6倍,水质有了保证。此外,水池充足的空间为小鳖生长提供了好的环境,小鳖长到15天,开口吃食,就意味着小鳖进入了快速的生长阶段,小鳖的体格一天天长大,排泄物也越来越多,只有生活的空间足够大,小鳖才能健康的生长。中草药消毒,保水保健康:养鳖先养水,小鳖对水质的要求比大鳖高的多。由于小鳖皮嫩,抵抗力差,所以育儿房中的水质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很多养殖户使用生石灰这类的化学碱,给池塘杀菌消毒,维持的时间很短,只能保证一个星期。从医书上受到了启发,决定用高碱植物给鳖消毒。

植物碱跟化学碱不同,成分比较复杂,功能多样,效果也更好一些。所以利用植物碱调整鳖池中的pH值,可以保持一个月之久。为了彻底杀灭池水中的细菌,每次池里换上了新水,廖裕平都会搬来臭氧机,利用臭氧把水池中所有细菌杀灭掉,然后泼洒适量的植物碱。有了植物碱的帮助,只要在下次换水以前的这段时间,坚持每天排污,鳖池中的PH值就会一直维持在正常状态,小鳖的健康也有了保障。第三次换池:公母分开。

公鳖和母鳖是分开养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成活率。把公鳖和母鳖混养在一个池塘里,等到两三年后鳖长大了,该上市的时候才发现,池塘里剩的几乎都是公鳖,母鳖则是寥寥无几。中华鳖本性好斗,长到一年半,即将性成熟的时候,在一个池塘里,公的和母的会自发地分成两个相互对抗的团体。可是,小鳖在孵化的时候,公母的比例是七比三,也就是100鳖里,大约有70只公鳖,30只母鳖,池子里的公鳖比母鳖多,所以在对抗中,母鳖就要吃亏。母鳖在性成熟之前打架不敌公鳖,受伤死亡的数量很大,到了性成熟以后,所剩不多的母鳖因为交配时的公母比例悬殊,绝大部分也会死亡。因此,提前将公母鳖分开养很有必要。甲鱼养殖成功要诀(一)放养健康鳖苗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2)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四)实行科学管理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因此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3.水质调节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漂白粉2~3微克,强氯精1~2微克,生石灰15~40微克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五)完善防病体系

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第一部分:甲鱼疾病发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甲鱼疾病的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甲鱼疾病防治的原则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

第五部分:甲鱼疾病的治疗

甲鱼又称鳖鱼,其抗病力虽然很强,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发病,尤其是温室高密度养殖,若管理不好,更容易引起大批死亡,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搞好饲养管理工作,做好疾病防治,是甲鱼养殖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及目前甲鱼疾病防治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模式,编写成这份《甲鱼疾病防治基本知识》,供养殖朋友参考,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第一部分:甲鱼疾病发生的原因

甲鱼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养殖管理工作未做好,致使甲鱼感染细菌、霉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所致。尤其在养殖环境恶劣、水质不良、饲料营养不全以及甲鱼抵抗力差的情况下,更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根据发病原因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尽可能减少甲鱼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第二部分:甲鱼疾病的诊断方法甲鱼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甲鱼症状、病理解剖变化、体表粘液及体内器官组织压片镜检,结合饲养管理情况的调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予以确诊。第三部分:甲鱼疾病防治的原则甲鱼疾病防治的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即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病于未然。第三部分:甲鱼疾病防治的原则甲鱼疾病治疗的原则为:“水体处理与内服药物相结合,联合用药与坚持用药”。水体处理是用消毒药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及用净水剂净化水体和改良池塘底质,改善甲鱼生活环境;内服药物则是抑杀甲鱼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以及增强甲鱼抗病力;联合用药是为了提高药效;坚持用药是为了巩固疗效和防止疾病出现反复。遵循此原则,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

做好甲鱼疾病预防工作,是提高甲鱼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如下方法对预防甲鱼疾病的发生,有显著效果。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一、生态预防由于甲鱼的采食、生长、繁殖及栖息主要在水中进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及疾病的发生。因此,搞好水源管理,调节好水质,给甲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甲鱼疾病的发生。这也是目前大力推广和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及生态防病的主要内容。具体做法为: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1、改良池塘底质和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一般甲鱼池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养殖后,底质普遍老化,有毒物质积聚,水质条件下降,细菌与病毒丛生,生态环境恶劣。因此,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和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十分重要。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1)定期改良池塘底质。可选择增氧池底净、生物底净、生物池底净、除毒底净、除毒塘底净、增氧底净、清凉应激底改王、增氧净水底改王及速效净水池底净等,按说明使用,一般20-25天使用一次。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2)定期进行净水解毒。净水可选择浊水净、浊水速净及净水除毒灵等产品。解毒、抗应激可选择解毒净水王、净水解毒宝、鱼虾解毒王、解毒威、绿水王或绿威王等泼洒。通过净水解毒可清洁水体,消除有毒物质,优化养殖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和促进甲鱼食欲增加。一般10-15天使用一次。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尤其对高密度的温室养殖场,由于排粪量大而养殖水体少,通风透气差,光照少,湿度大,加上多采用水泥池养殖,以致水体无自净能力,而且为了保温又不能经常换水,所以养殖水体更易恶化,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和其它腐败发酵产物更易积聚,细菌、霉菌和病毒更易滋生。因此,更要注重水质净化与水体解毒。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3)定期培菌,活化水体和稳定水质。定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瘦水型)、加强型芽孢杆菌、复合EM菌、降硝除氮灵、降硝特号、净硝1号、加强利生素、高效利生素等粉剂菌和特效净水菌、降硝解氮菌、活力健、活水王、生态宝等水剂菌,对活化水体、净化水质、稳定水色,抑制病原体滋生,促进甲鱼健康生长等有重要作用。若粉剂菌与水剂菌混合使用,效果更佳。一般10-12天使用一次。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以上方法是创造良好生态养殖环境、预防和减少甲鱼疾病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尤其对清淤和换水困难的甲鱼场以及温室养殖的甲鱼场,还可以减少因频繁换水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热能损耗,以及减少因换水、排污对周围养殖环境的交叉污染。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2、调节好水质、满足甲鱼对水体的要求

甲鱼在放养前或养殖过程中,及时培育和调节水体,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水中各项指标符合甲鱼生长要求,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及促进甲鱼生长。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

(1)水色和透明度水色由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引起。良好的水色为绿色或黄绿色或茶色,适宜的透明度为30公分左右。以下水色为不良水色,应进行调节: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①水色太淡,透明度过高(50公分以上)。表明水中浮游生物少,水太瘦,不利甲鱼生长及栖居。应选用如下配方进行肥水育藻和培水育菌,一般是先施肥后施菌(肥与菌分开泼洒):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A、生物肥水王(或活性生物肥、水产丰、养殖丰产)+特效芽孢杆菌(或复合EM菌、加强利生素、活力健等)

B、高浓缩氨基酸(氨基酸肥膏、蛋白氨基酸营养液)+特效芽孢杆菌(或特效肥水菌、复合EM菌、高效利生素)。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C、活性生物肥(或生物肥水王、培藻生物素等)+特效肥水菌(或活力健、活水王)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②水色过浓,透明度过低(10公分以下)。表明塘水过肥、水中藻类老化、水体污染严重,此时易滋生病菌而诱发甲鱼疾病,以及溶氧偏低,易致甲鱼缺氧浮头,影响生长。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处理方法:有条件者先换水三分之一左右,然后用强效净水宝(或浊水净、浊水速净)进行净水解毒,用法用量按说明。第二天再用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或加强型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特效净水菌、活水王),进一步净水和稳定水色。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③水色浓黑或蓝黑,水面有“油镜”和大量气泡,水质胶粘。表明塘水已严重污染、恶化,病菌大量滋生。检验水体,多数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超标,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甲鱼中毒,或出现慢性、持续性死亡现象,甚至暴发传染性疾病引起大量死亡。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处理方法: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20-30公分,连续换水3-4天或直至水色变淡为止。然后选用病毒净(或菌毒净、水体菌虫杀、丰碘、强力碘、浓戊二醛消毒液、五黄抗毒先锋)进行消毒杀菌。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消毒后第二天上午泼洒解毒净水王或净水解毒宝、鱼虾解毒王进行解毒、净水和抗应激,下午使用除毒底净(或强效净水宝、净水除毒灵、浊水速净、浊水净等)进一步净水解毒和改良池底。第三至四天选用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或加强型芽孢杆菌、复合EM菌、利生素及特效净水菌等)稳定水色或水质。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④蓝绿色或深蓝色水,水面有多量青绿色漂浮物。

这主要是由于投料过多、水质过肥、塘水老化、导致“蓝绿藻”或“微囊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引起。常在水面形成蓝绿色的漂浮物,俗称“青微”或“湖靛”。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

处理方法:用青苔速灭(或除草灭苔净)在下风口处将这些有害藻类杀死一部分(一定要局部处理),也可用浓戊二醛消毒液、克毒先锋或水体菌虫杀、消毒先锋等全塘泼洒杀死部分有害藻类(一定要在天气良好的上午使用),然后连续换水2-3天,每次换20-30公分,最后泼洒解毒净水王、净水解毒宝、鱼虾解毒王进行解毒净水,和选用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EM菌、加强型芽孢杆菌、特效净水菌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和稳定水质和水色。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⑤浑浊水或黄泥水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浑浊水或黄泥水主要是由于水中藻类少、水体不肥或存在有毒物质,水中藻类繁殖困难造成。而天气突变或大雨过后,引起藻类大量死亡;或长期使用消毒药和大量、多次喂抗生素,致使水中药物或有毒物质残留过多,以至不适宜藻类生长是重要原因。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处理方法:第一天上午泼洒“鱼虾解毒王”(或解毒净水王),下午泼洒净水黑宝(或净水解毒宝),以进行净水解毒,有利于肥水。第二天早上天气晴朗时泼洒蛋白氨基酸营养液(或高浓缩氨基酸)+蛋白氨基酸肥水膏,中午接着使用肥水型特效芽孢杆菌+活力健(或复合EM菌、活水王),同时适当加入新鲜清洁水体,以引进新藻种,激活有益菌群和老化藻类。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2)水温

甲鱼是变温动物,适宜的温度为26-32摄氏度,以30°C生长快,低于15°C以下会冬眠。温度对甲鱼生长影响很大,对疾病发生也有关,须做好调控工作。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3)PH值甲鱼适宜的PH值为7.5-9左右,超出此范围应进行调节。若早上检验PH值低于7.5以下时,可泼施生石灰调节,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8-10公斤,以少量多次使用为宜。若早上检验PH值高于9以上,且水体看起来较瘦时,直接泼洒解毒净水王或绿威王、鱼虾解毒王、解毒威、绿水王等,进行调节即可。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若早上检验PH值高于9以上,且水体看起来较肥、较浓时,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蓝藻大量繁殖,并释放出多量的碱性物质引起。可选用青苔速灭(或除草灭苔净)分区局部使用,或用水体菌虫杀(或浓戊二醛消毒液、克毒先锋、消毒先锋等)适当消毒,以杀死部分有害藻类后,再泼洒解毒净水王或绿威王、鱼虾解毒王解毒,同时结合少量多次换水,最后用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或加强型芽孢杆菌、复合EM菌)稳定水质,抑制蓝藻的繁殖。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4)溶解氧要求在4PPM以上,不得低于2PPM,如不符合此要求,就要采取增氧措施,并加强通风透气及光照,尤其对温室养殖的甲鱼更要注意通风透气。

在瀑雨和台风前后要特别注意防止缺氧。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5)氨氮要求含量在0.6PPM以下,不能超过1PPM,否则会引起氨中毒。氨氮的降解方法有:先选用鱼虾解毒王(或海中宝、除毒底净、除毒塘底净)泼洒,两小时后使用增氧池底净底(或粒粒氧),接着再选用降硝解氮菌(或净硝1号、枯草芽孢杆菌、活水王)进行降解,特别严重者泼洒强力包膜维C,同时多开增氧机将水体搅动,促进氨氮挥发。

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6)亚硝酸盐要求含量在0.1PPM以下,不能超过0.2PPM,否则会引起中毒反应,亚硝酸盐的降解参照氨氮的降解法。第四部分:甲鱼疾病的预防--生态预防3、定期换水及注水,保持正常水位。对采用加温养殖的甲鱼场,由于养殖密度大,残饵及排泄物多,水质污染快,一般2-3天就要换水一次;对在室外自然养殖的甲鱼场,若密度不是很高,一般一周注水一次,一月换水一次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