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变式训练_第1页
数学变式训练_第2页
数学变式训练_第3页
数学变式训练_第4页
数学变式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数学变式训练数学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刘艳杰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把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会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呢?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合理利用变式训练能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学变式训练呢?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可怜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归、迁移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数学教学改革专家顾泠沅创立的青浦四条经验中,其中一条“组织好课堂层次序列,进行变式教学〞,就强调了变式训练的重要性.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这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激活数学思维。

一、概念的变式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特别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浮现概念的外延和触及一些“貌似神离〞的状况,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确凿地理解把握概念。

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例题:16的平方根是。

此例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把握平方根的概念。但本节课还介绍了“正的平

方根,负的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学生在刚刚学习这几个概念时,往往区分不开,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几个概念的理解,我在例题的基础上设置了变式1,

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是。16的负的平方根是。通过这个变式1和例题的对比学生可以很明了的理解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概念的内化理解。

在平方根这节课的教学时,还介绍了平方根、正的平方根、负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式,但在应用时学生对符号式和文字表达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到初三复习时还会出现理解错误,因此在变式1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变式2,

变式2:

16的正的平方根是。

学生在解决变式2时出错率很高,他们把此题错误的理解成“求16的正的平方根,得到的答案多数为4〞,这正是学生没有理解好符号与文字表达的关系的具体表达。在学生出错的基础上讲解,此题要经过两次运算,先算

16等于4,

再算4的正的平方根等于2。学生听完讲解恍然大悟,理解了自己出错的真正原因,加深了对符号表达和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为了锻炼学生对概念的灵活把握和应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我又设置了下面的变式,

变式3:已知a的平方根是?0.5,则a=。

通过这个变式训练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把握更加灵活,同时也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变式训练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需让学生灵活,熟练的把握。在教学中我们要擅长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把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时,对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讲授我就采用了变式训练,以帮助学生多方位灵活理解和把握。我给学生强调了定理中的关键要素:过半径外端、垂直,出示变式判断题,并给出图示说明,让学生理解正误的原因。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1(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2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图3

通过上面的变式判断,学生很轻松的把握了切线的判定定理,避免了机械背诵、生搬硬套,又从多方位理解了定理的实质,增加了思维的灵活性。还有如对完全平方公式“式训练:

计算:(1)

(3)

图1图2图3

?a?b?2?a2?2ab?b2〞的新课讲授时我设置了如下的变?,(2)?3a?b??,22?x?2y?2??x?2y??,(4)??3a?b??。

2计算中的(1)、(2)是直接运用公式,熟练公式;(3)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可以把“?x〞看做公式中的“a〞套入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或者把“2y〞看做公式中的“a〞,“x〞看做公式中的“b〞套入差的完全平方公式;(4)可以让学生把“?3a〞看做公式中的“a〞套入差的完全平方公式或者先变形为“(?3a?b)2?(3a?b)2〞再计算。通过这几个计算可以让学生灵活确凿的

确定公式中的a和b并正确选择公式,正确计算。

这些训练由浅入深,实实在在的加强了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化理解,提高了对公式熟练应用的程度。

三、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加深领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1、多题一解,培养学生触一通类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组变式题目:例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3,0?、B?1,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议练,教师点拨、评讲相结合,着重引导学生解决如何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怎样建立方程组。

从例题出发,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像与x轴、y轴

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B?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B?1,0?、C?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0?,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1,m、B???n,4?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

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题的教学,先让学生议练,教师在知识的转折点上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点拨,在思路上为学生扫除障碍。

对变式1,先让学生比较它与例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再思考怎样转化为例题求解,然后探讨怎样求A、C两点的坐标。对变式2,引导学生抓住“对称轴是直线x??1〞利用对称性,求点A的坐标。对变式3,要擅长应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想方法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逐步引导学生把变式3分解为三个简单问题:①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求m、n的值并画出草图分析;③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转化为变式2)。

这组题目最终都是通过设二次函数一般式,利用三点法建立方程组来求解。通过这组“多题一解〞变式训练,既可稳定加强解题思想方法,又让学生通过多题一解,抓住本质,触一通类,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发展智力,激活思维,收到举一反三,少而胜多的效果。

2、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在平行四边行形的判定定理3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组变式题目:

例题: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OB、O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此例题)

变式训练:

变式1: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点E、F三等分对角线BD,其它条件不变,问上述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变式2: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BE=DF,其它条件不变,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变式3:若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E、F分别是OB、OD的中点改为E、F为直线BD上两点且BE=DF,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变式4: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H、G、E、F分别为线段BO、DO、AO、CO的中点,问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若结论成立,那么直线EG、FH有什么位置关系?

图1

图2

图3

变式5: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点;G、H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已知AE=CF,DG=BH,上述结论仍旧成立吗?

这组题中,例题主要是利用“对角线相互平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