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_第1页
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_第2页
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_第3页
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_第4页
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工程视域下的教学团队模式建构

在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学术课程》中,教育部解释了“大学和高水平教师建设”的六项措施之一。“高效教育中的教师、高评价教育的团队和有效的个人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教育研究和教育反馈,开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活动的新旧结合,加强年轻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这充分表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表明教学团队已成为本科高校重要的学术性组织形式。一、设计突出地方大学特色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学术性源于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在经典解释中,学术是对自然、社会与人生事项所作的反思与总结,是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美国学者博耶对学术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学术不仅是指专业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新的知识是学术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1目前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已被高校大多学者所认同。逻辑应然,教学团队也应成为高校的一个新的学术性组织形式。教学团队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组织,是省属高校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形式。省属高校大多为教学型高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万计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多年来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学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不同,前者“尊术”,后者“崇学”;前者办学宗旨突出应用,后者办学宗旨突出培养专门人才。省属教学型高校办学更接近省域发展需要,办学特色更能体现地方大学的价值追求。基于此,教学团队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面对当前省属高校层次、类型,其团队形式有四个学术组织层次,并在省属高校中各占有重要位置,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职能,具体层次呈金字塔形。一是教学型团队,居金字塔塔基地位。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学科涵盖,以院、系、教研室为团队基本构成要素,其职能为用新课程理念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二是教学为主型团队,居教学型团队层次之上。团队内涵与教学型团队大致相同,其职能除完成教学型团队的主要任务外,还要有目的地进行专项创新研究。创新研究主要以与教学新理念、新知识、新课程、新方法相关的应用研究为主。三是教学科研并重型团队,居教学为主型团队层次之上。团队基本类型为虚拟型与实体型相结合,人员构成以较高层次人员为主体,其职能为开展高层次教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四是科研为主型团队,居金字塔塔尖位置。这种团队在省属高校少而精,是以学科顶级带头人及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虚拟型团队,其职能为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攻关。以上四个层次团队各有其深层次内涵和不可替代的职能。在金字塔排列中虽有基础、中坚、尖端地位之分,但作为省属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来说,教学团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术组织形式。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从现实意义来说,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有效载体。“质量工程”中列举的“六大举措”、“七大系统”、“九大目标”、“十组数字”这四组量化概念,基本上都要由教学团队这个载体来完成。二是符合省属高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战略。教学型高校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最基本的策略。三是学术组织的创新。高校传统的院、系、教研室基层学术组织是行政管理组织,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术活动的开展和束缚了教师的创新积极性,是一种科层制组织形式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的学科体系不是若干学科低层次叠加,也不是若干学科简单结合,而是由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分支学科构成。2传统的高校学术组织模式是教师的集合体,而教学团队学术组织形式是教师资源的集群创新;集合是无序状态的叠加,而集群创新则是有序的优化组合。教学团队学术组织的最大特点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实现自我管理,知识、能力高度共享。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组织”模式高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早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问题。2004年教育部在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组织”模式,这是面向“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提出的科研团队模式。2007年1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工程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这是面对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提出的教学团队组织模式。这两种模式是教育部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养不同规格人才、肩负不同历史使命的高校提出的不同的团队建设模式。(一)教学改革与科研团队关于教学团队。第一种观点,“以教书育人为共同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分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3第二种观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4关于科研团队。第一种观点,“高校专业人员为了追求和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或学术目标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的学术群体。它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结构要素”。5第二种观点,“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专业技能互补,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及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6第三种观点,“指针对具体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大学教师为主体,由一些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学术人员组成的团队”。7(二)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差异探讨以上问题必须从“研究”与“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关系入手。邹晓平认为:“学术研究应该是一个存在于高等教育的普遍概念和基本要素,没有哪一类层次为‘高等’的院校是可以不开展研究工作的,各类高等院校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是有研究的教学。有了学术研究不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没有学术研究必定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没有高质量的教学肯定不是好的高等院校,因此高等院校大多数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8由此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相互包容和依存,是高校生存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但两者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拿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指向不同。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科研团队主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某一科技领域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内容。二是普适性不同。就教育部的要求而言,教学团队主要是针对本科高校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科研团队是针对“211工程”、“985工程”大学提出来的,目的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端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三是学术组织内部结构、行为、文化的差异。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虽然都具有团队的结构特征,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两个团队中分配不同,前者因团队成员多为以院、系、教研室为外延构成,受原来固有的行政权力制约可能大一些,后者因为为完成某一项研究,具有人员跨学科、跨学院、跨系的特点,学术权力可能大一些;从组织文化差异看,科研团队任务更明确,人员包容性、开拓精神、协作精神表现得更强一些,教学团队任务周期性长且复杂一些,与科研团队文化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四是科研团队建设更注重科研评价量化标准,科研成果易显现。相反,教学改革成果的显现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其评价标准也各种各样,其建设更要注重长期性。两种团队模式虽然具有相异点,但又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关联性。首先,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都统一于学术组织,是高校学术组织的两种创新模式。其次,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上看,团队建设能推动科研的开展,科研团队建设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第三,从人员组成以及资源利用上看,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可能存在交叉与重叠。因为高校教师同时具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有些教师可能既是科研团队也是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或成员。总之,高校脱离科研的教学团队和脱离教学的科研团队都是不存在的。三、“质量工程”对教学团队的意义省属高校教学团队模式构建要兼顾三个维度:一是省属本科高校的价值取向,二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关于“分年度、分项目逐步实施,采用学校、地方、中央三级立项建设方式进行”的要求,三是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对教学团队意义的解读。为此,我们既要从项目着手,又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长远战略出发来构建省属高校教学团队模式。(一)团队结构特点此层次教学团队是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与进军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目标于一体的教学团队。结构为矩阵式、虚拟型。在人员构成上由校内外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教师公认的教学名师、名教授及学术带头人领衔,另有教学团队要解决的问题、攻关的难题时涉及到的学术专家、学术管理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参加。矩阵式结构特点表现为团队既接受学校垂直领导和指导,又在学术上体现跨校、院、系的专家、学者之间的紧密融合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政权力的过分干预。虚拟型结构特点表现为依据任务性质组成团队,据任务完成程度随时增减人员。任务完成后,团队即完成其使命,团队成员即刻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顶级教学团队承担的主要任务有:(1)1学校长远发展中办学理念、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竞争力方面的研究;(2)2为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需求互动,进行现有专业、社会需求专业、特色专业论证,以使设置的专业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3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4)4国家级“精品课”、高质量教材建设研究。总之,顶级教学团队在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二)成立院、系教育学小组以院、系为主体的教学团队相对稳定。除个别交叉学科建设与研究需跨院、系组成外,原则上是以一、二级学科为团队人员构成范围。这一层次团队的构成以院、系教学名师、名教授或学术带头人领衔,相关教师参加。其承担的主要任务为院、系根据所在区域对人才质量需求涉及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特色专业建设等内容的研究。一是解决本校提高教学质量需解决的问题,二是通过以上研究争取校级、省级相关内容的项目。这一层次团队是实施“质量工程”的中坚力量,是学校重要的学术组织层次。(三)必须有足够的教学学术组织这一层次的教学团队是本科教学中最基本、人员最稳定的团队。其承担的主要任务为: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教学成果,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研室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学学术组织,最接近教育实际、教学实践,如将学校范围的教研室都按教学团队意义建设,它必将承载起学校所有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承载起学校整体的教学实践,它将关系到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还要注重为建设国家、省、校级精品课、优质课及特色学科等打好基础。这一层次的教学团队重点是解决一些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是学校发展中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形式。以上教学团队三个层次虽然各有分工,但又不是绝对的,特别是成员、学术领军人物,三个层次团队中可能同时并存,互相包容。从这个意义说,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都处在“质量工程”具体要求与省属高校长远发展战略的统一体中。四、三大支柱教育团队建设(一)树立团队建设的理念软环境建设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首先,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营造软环境的基础。作为学校领导要做到在重要会议讲团队建设,深入院、系、教研室问团队建设,一切工作服务于团队建设,以博大胸怀和气度支持团队建设。其次,学者之间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承认差异,相互欣赏”的氛围。这种氛围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建立在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对不同学者的尊重、对多样性的包容基础上的“和而不同”。最后,学校所有部门都要有为团队服务的意识和措施。(二)设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团队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资源能力建设,实现个体能力建设与团队能力建设的有机结合。为此,一般情况下对各层次教学团队不要进行学术及行政干预,主要依靠于教学团队领衔人物结合目标、任务、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实行自我管理,为共同目标而承担责任,各成员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