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之俗,作者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词题由此而来。B.上片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已春暮而未老。C.下片写情,“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D.“诗酒趁年华”一句,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自娱。2.“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写景上都体现了豪放风格,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以及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词豪情壮采,结尾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之情融入道路旁杨柳的发问之中,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D.本词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起势不凡,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4.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①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①快哉亭:张偓佺贬官黄州时建造,苏轼当时也被贬在黄州,为亭起名为“快哉亭”。②兰台公子:指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苍茫阔远。B.“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之景,又是对眼前景象一种以虚托实的侧面描写。以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C.“忽然”两句,写江面忽然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表现了白发老翁在风浪之中的艰难。D.全词跌宕多姿,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6.“堪笑兰台公子”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的“笑”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8.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9.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华发。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黔中秋雨连绵,遍地是水,终日使人困居于室内的景象。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登高痛饮,“及至”“也”表现了词人久雨得晴,又逢佳节的喜出望外之情。C.下阕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一气呵成,将词人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赏菊”“骑射”“作诗”的畅快,语意疏淡,笔法细腻。11.本词中的“华颠”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华发”意思相同,但用意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所未闻”形成呼应。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13.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角度,简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①铜雀,即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14.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开头两句,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B.《赤壁》后两句从正面落笔,选择了周郎以及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含蓄蕴藉。C.《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即地写景,为风流人物、英雄豪杰——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D.两诗作者,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挖掘出历史给人的启迪作用。15.请从抒发情感的角度概括这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二、选择题16.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三、小阅读-课内17.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D.“乱石”三句描写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波涛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白雪这一令人惊骇的景象。18.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19.对词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势。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20.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21.《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上阕“乱石穿空”,有的版本写作“乱石崩云”。“崩云”意为崩裂的云彩,形容波涛飞洒的样子。你觉得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切合词意?请简要说明理由。22.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修辞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3.《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周瑜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24.《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流逝。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26.下列对《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大江东去”出语不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并且同样不事雕琢,脱口而出,显示豪放派词章的本色。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是实写眼前景色,又是摹写古战场境况;“卷起千堆雪”,形象如画,力夺千钧。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赞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叙述中融入抒情。D.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很豪放,但结尾却透露出消极色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全然没有豪放不羁的气魄。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D.“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28.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题,与内容有关。B.“故垒”的意思是旧城墙。“人道”意思是“人们(都)说”。C.“遥想”是一个总领词,所领的范围直至“早生华发”一句。D.“酹江月”意思是以酒祭奠江水中那一轮永恒不变的月亮。2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不恰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前者是怀古伤己,后者则是怀古伤今。C.《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写尽了英雄豪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永遇乐》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愿。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3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首句是全词起兴之笔。“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C.“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3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大江东去”三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出场营造气势。B.下阕“遥想”六句,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写尽了周瑜的风采才华,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C.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雄的得志来反衬自己的“失意”。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激愤、高昂,辛词低沉、抑郁。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3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C.“遥想公谨当年”三句,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D.“羽扇纶巾”三句,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四、选择类33.下列《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比喻曹操的战船)

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C.雄姿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千古风流人物(放荡不羁)D.遥想公瑾当年(回忆)

故国神游(原来的国家)五、非选择类34.请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翻译成现代汉语。参考答案:1.C2.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写出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②“半壕”两句诗是说诗人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看见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春花明艳,迷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在写作手法上,此句中作者写春景,注意色彩上强烈的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城内长满花,雨丝暗千家,展现出了一幅阔大的春花满城烟雨图。在内容上,此句描写出了满城春色的壮美景象。“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最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看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3.D4.①苏词写周瑜快速击败曹军,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再现了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魂的赤壁战场,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5.C6.①“堪笑”指词人认为宋玉将风分雌雄的说法十分可笑,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表现出词人面对被贬的处境依然豪迈不羁、豁达洒脱的情感。②“多情应笑我”是说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的头发,词人自嘲光阴虚掷、抱负未开。7.A8.C9.D10.D11.①苏词中写“早生华发”,把自己和年轻有为的周瑜形成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周瑜卓有建树,自己却功业无成。作者这样写意在感慨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也有自嘲自伤无奈之情。②黄庭坚写“几人黄菊上华颠”是说老年男子的白发上斜插一朵艳丽菊花,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人呢?诗人以“华颠”簪菊花,并与谢瞻和谢灵运当年风流相提并论来表现自己老当益壮、豁达乐观、奋发昂扬的精神。12.C13.①内容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