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_第1页
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_第2页
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_第3页
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_第4页
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恒大模式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辅助

广州恒大集团(以下简称“恒大”)在体育领域成立的当天,就意味着中国体育发展的独特标志。无论是排球还是足球,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场外,恒大都是一个无可争辩的舆论焦点。围绕“恒大模式”的争论此起彼伏,因为足球运动的巨大影响力,争议更多的在足球领域展开。本文也在此领域展开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足球。针对“恒大模式”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大家产生了激烈的讨论,结论莫衷一是而且泾渭分明,有人把恒大集团或者说“恒大模式”视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大加赞扬,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恒大模式”既不可持续也难被模仿,顶多是一朵大一点的浪花,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由消失了。本文着力从“恒大模式”对中国足球的福祸两方面以及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理念去阐释本论题。1亚冠复合体育俱乐部探讨“恒大模式”首先不得不了解下其由来。据恒大的官方资料显示,恒大集团成立于1997年,时至今日恒大已经是中国销售面积最多、在建工程量最大、进入省会城市最多、城市布局最广的房地产龙头企业。2011年上半年,恒大总资产达1500多亿元,企业净利润、核心业务利润、销售面积、在建面积、销售额增长率、营业额等多项核心数据指标全国第一,其品牌价值达到210.18亿元,蝉联全国第一。恒大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其独特的目标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等一系列具有恒大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被誉为“恒大模式”。“恒大模式”的独特性从“恒大大盘暴力销售模式”中可窥一斑。恒大的销售模式总结为:“恒大大盘暴力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业内的一种培训材料。其中暴利是这个销售模式的关键词。它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现了这一销售模式的特点。“恒大大盘暴力销售模式”共有11个类别:1、跨界团队组建模式;2、大兵团集中作战模式;3、潘式海选海淘;4、特别细节组建模式;5、集中轰炸海量爆发蓄客;6、万人参观现场模板;7、3轮需求摸底精确制导价格;8、超大气场强势开盘模式;9、成熟团购模式有量有价;10、关键道具包装模式;11、短期引爆全民眼球效应模式。结合恒大在足球领域的表现,通过对比分析会惊奇的发现,恒大足球是如此精确的继承了上述的模式,让人可以得出如此结论,恒大是把它在房地产领域的成功经验,或者说是“恒大模式”移植到了体育投资领域,特别是恒大足球上。简单举例加以印证:例一、其超大气场强势开盘模式,恒大每有项目开盘或重要活动时,都邀请众多明星现场助阵,充分利用明星效应制造全民焦点。相信每一个看了2011中超开幕式和颁奖典礼的人都会对此印象深刻,即使是没有看到画面,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也能让你了解到恒大的与众不同。例二、其特别细节组建模式,恒大在其销售领域中尤其采用重奖重罚的模式,充分利用季、月、周这样的时间节点进行业务评比,小组为单位竞岗等。这也充分移植到了足球领域,2010年中甲赛事时的球队奖金标准为球队主场胜利将获100万元奖金;客场胜利将获120万元奖金;主场和客场的平局将分别获50万元和60万元奖金;三场比赛为一小结,胜两场、平一场将额外获得80万元奖金;连胜三场将额外获得150万元奖金,奖金数额之高创国内纪录。2011年中超赛事恒大队实行的奖金政策为“513”,即赢球奖500万元,平局奖100万元,输球罚300万元。2012年中超的奖金制度为,每场赢球300万,打平没有奖励,输球则扣300万,5场一结算;足协杯胜每场60万,平30万,输不扣钱,晋级一轮奖励60万。2012年亚冠采取6306的方式,赢球奖励600万,平球奖励300万,输球不扣钱,晋级下一轮奖励600万。奖励力度都是非常大。在罚的方面,恒大对孔卡等4人没有按时归队做出惩罚额是125万元人民币,对郜林顶撞裁判的处罚是10万元。充分反映了它的重奖重罚的理念。通过以上例证和研究可以认为恒大把如上所述的各种模式充分的用到了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上,这样的落实到实处的奖和罚是其他俱乐部难以进行的。结合恒大在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上的表现可以总结出“恒大模式”的一些特点:超大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名气大、实力强的国字号级别的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聘请著名教练,组建超群的阵容,要求快出成绩,追求轰动效应。在了解以上基本背景的基础上开始探讨中国足球“恒大模式”福在哪里祸又在何方。首先要明确衡量“恒大模式”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是福是祸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看能否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而不是恒大俱乐部的单一发展水平。这里所说的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包括竞技水平、管理水平、市场开发水平、群众基础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在内的中国足球孕育与发展的土壤和气候水平。当然对恒大的这种行为能否称之为“恒大模式”还是有一些人表示了质疑,类似行为在体育界俯拾即是,比如英超切尔西、NBA小牛队等,他们都是这种行为方式的践行者。但是我还是认为,恒大是中国体育圈践行这种行为并获得广泛关注的一个,纠缠于词语问题是徒劳无益的,还是让我们考察事物本身吧!2恒大模式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福与福2.1中超的“马龙效应”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1赛季总投入约为5亿元,2012赛季约为7亿,投资力度远远超出对手。面对着恒大的大投入,其他俱乐部会选择怎样的跟进策略呢?无外乎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投你的我投我的;第二种是你投我也投。那中超各俱乐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其实各俱乐部的投资策略就是一个典型的博弈类型,博弈论把它称为“囚徒困境”。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是第二种情况“你投我也投”,每个俱乐部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投资,尽管有些俱乐部可能并不是很情愿。特别是发展意愿最为强烈,有夺冠意愿的那几个俱乐部博弈最为激烈,可以称为博弈的第一集团,其它的意愿不是很强烈的为第二集团。第一集团的俱乐部主要为:广州恒大、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大连阿尔滨。有报道称上海申花2012赛季投资额为4亿元,其中包括引入中超最大牌的阿内尔卡。大连阿尔滨2012赛季投资额为3亿元,北京国安2012赛季投资额约为2亿元,毫无疑问这3家是被恒大拖下水的,上海申花2011赛季投资额仅为3000万,这赛季明显是老板朱骏看到了中超的又一轮发展的苗头,他也想分一杯羹,不愿让恒大独享。结果可能让其失望了,上海申花问题频出,战绩不佳,投资回报率远逊于恒大。第二集团的投资基本上在1亿元以上,确定不超过1亿元的仅有青岛中能和河南建业。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恒大的高投入的确在中超中产生了“鲶鱼效应”,彻底搅动了中超近几年的沉闷,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16家俱乐部逾3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打造出“史上最贵中超”。每一个俱乐部都必须重新制定自己的策略,加大投资是每一个俱乐部的最优选择。当然也有的俱乐部选择坚守自己的投资策略,比如河南建业俱乐部就崇尚精干实效,被认为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平民球队,他们希望用有限的成本硬是锻造出一支顽强的球队。残酷的结果是平民风骨的河南建业最终出局中超。加大投入是否就意味着是中国足球之福呢?其实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大投入的福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能看的到,而它所可能带来的祸却不能因为不明显而被忽视更不能被选择性忽视。俱乐部面对着恒大的大投入,有的可能是主动跟进加大投入,也一定有些俱乐部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品牌地产商富力地产宣布成立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这只俱乐部的前身就是在中甲联赛无力经营的深圳凤凰。可见,很多足球队在广州恒大的带动下已经不得不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自己在中超联赛的一席之地。在竞相追加投资的局面下中超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面对着中超整体亏损的财务现实,脱离实际的大投入,势必引起重新的洗牌,把一些队一些人请出局,各俱乐部竞相“烧钱”也必然带来泡沫,只是泡沫破裂的有早有晚而已,而中超俱乐部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希望却彻底破灭了,永远成为了资本的附庸,仅仅成了一个广告的载体,当资本实现了它的目标后,或者说不需要俱乐部这个广告后,俱乐部怎么办?只有转嫁另一个“郎君”,改嫁后俱乐部也不得不随了新夫家的姓,太过频繁的更名让许多媒体在报道时有意无意的省略了冠名,这在无形中损害了赞助商的利益,赞助商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当然投资萎缩,又祸及了俱乐部。中超中只有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还保留着甲A元年的名称,太过频繁的换老板换名称对球迷的忠诚度是极大的考验对俱乐部以及中超的发展都很不利,没有稳定的收益没有忠诚的球迷中超能长久吗?放眼世界,国际足坛的著名球队无不有着良好的历史底蕴,更没有频繁更名的现象,朝不保夕,四处流浪,也使得中超球队缺乏这种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足球文化。当恒大这样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在中超如鱼得水的时候,其它俱乐部的维持之路就更艰难了。如,“2009年至2010年中国职业联赛的资料显示,我国除山东鲁能俱乐部之外,其余足球俱乐部都是亏损经营.虽然俱乐部的经营有一定的赞助、球员买卖与门票收入,但大都难以满足俱乐部的发展需求”。球员工资特别是外援工资大幅度提高,而且这种提高没有上限,需要的投资没有底线,与俱乐部自身的发展极不平衡,这也加速了俱乐部的空心化,从而酝酿了新的危机。一些准备投资足球的企业也会望而却步。这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球市也许就可以暂时火起来,但小俱乐部质量会越来越低,因为他们为了竞争的需要都会把大量的钱都烧在最激烈的1线队,后备队的投入将会减少,并无可避免的进入恶性循环。并且,随着小俱乐部数量,质量的缩水,该地区的足球后备力量也将会慢慢萎缩。随着俱乐部质量的慢慢降低,联赛的质量也必然随之降低。球市也必将慢慢步入低谷。2002年之后球市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是没经历过。从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中国大地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足球烧钱”“足球大跃进”的运动。可后来呢?2002年世界杯后,到进入冰封期,2008年后面临足球的“假、赌、黑”彻底的到达谷底。这期间呢?中国足球的落寞从亚洲一流强队沦为亚洲三流球队。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哀之而不鉴之,只能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恒大的介入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又是福是祸呢?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一个好的联赛,必须有合适的竞争,或者说要有平衡的竞争。即在球员水平、投资及利润水平、地域分布与市场容积水平等方面。球员应当实力均衡的分布在各个队伍之中,以促进竞争,实力悬殊的比赛当然缺少观赏价值。在这一点上NBA做的很好,它的选秀制度、工资帽、奢侈税等很好的缓解了竞争的不平衡性。投资及利润水平也应该加以平衡,在投资及利润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真正管理出色的球队脱颖而出,而不是仅靠追加投资这样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公平。NBA、NFL、MLB对利润的分配做的都很好,他们对全国性收入既有转播场次分配也有平均分配,从而保证了一些小俱乐部的基本收益。欧洲足联2012年6月1日通过了财政平衡制度———“财政公平竞争”原则(FinancialFairPlay,简称FFP)。这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制度,为旗下各个俱乐部合理经营避免负债、促进竞争避免恶性竞争而陷入困境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即使是在足球发展最好的欧洲,即使是世界经营最好的足球俱乐部,他们也认识到单纯的依靠外来资本不是长久之计,提高俱乐部的财政平衡才能保持足球这项运动长久的发展,欧足联对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遵循和对足球泡沫的科学规避必将有利于足球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球队的分布最终取决于市场,大型城市当然有更多的观众群、商业机会和曝光机会,所以球队、球员也更希望到大城市发展。但是也得考虑市场的容积,中超球队还比较少,像上海广州有两个球队也容得下,但是更广泛的分布还是对整体有利的,而不是集中。也有批评者认为投入实在是太大了也太浪费了,为了中超冠军甚或是亚冠冠军,每年四五个亿是否值得?他究竟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的地区很多的人面临着困难,我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都还有很大的欠账,在足球的金元下人民的疾苦就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批评者的理论出发点。作为私营企业,他的投资好恶应该得到尊重,而很多的国企它们也参与这样的大投资,人民是有理由对这种“烧钱”的行为提出质疑。中国足协并非没有意识,早在中超成立时就有规定,要财务达标。《中超足球俱乐部标准》中第十三条规定:俱乐部年度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不计球员转会收入);俱乐部所有者权益5000万元以上;俱乐部不得连续三年亏损,在申请加入中超联赛的当年度必须盈利。俱乐部面对着大投入,能有大产出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只用依靠审计,用审计数据说话。可是《中超足球俱乐部标准》中第十四条规定:俱乐部必须遵守国家财务、税务制度,执行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职业足球俱乐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接受法定机构的审计,按时向中超委员会(或筹备组织)提交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可以看出中国足协有意的回避了这个问题,公众即使有质疑,也没有证据,因为它是没有向社会公开的义务的。要是公开了他们就没有猫猫可躲了。还有些人说,就算是审计,在账面上达标并不难,简单的资本运作下就可以了,难得的是俱乐部真正的盈利能力。大投入的福显而易见,大投入的祸却隐隐约约,要想把祸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一定得在其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就提前预防,等危机真正到来就难以控制了。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伏,在俱乐部手握重金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免得转化成了祸,防范措施有:1、夯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基础包括球迷、球员、从业者等各方面。2、切实提高俱乐部的自身盈利能力。虽然全世界足球俱乐部都存在亏损的问题,就算是经营很好的俱乐部如曼联,它依然有自己的烦恼,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但是同样是亏损各家却也不同,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目标不是实现整体盈利这样的结果,而是切实提高俱乐部的自身盈利能力,这就要求在商业开发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气,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俱乐部对母体企业品牌提升作用。3、做更多的制度设计的探索。在手里有钱的时候做一些制度设计当然比手头拮据的时候当然是要更好操作,可是另一个问题是在有钱的时候,并且钱成为获胜的原因的时候,思考就会变得简单,相较于其他的创新,投入金钱是最容易的。这时候钱就成了一个悖论,对制度设计而言钱既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依与转换,这是对制度设计者的更高要求。2.2适应形势变化,造成的技术难题2011、2012赛季恒大无疑是球员转会市场的王者,多名国脚内援,天价的外援。这些内外援直接的成绩就是2011、2012年蝉联冠军,效果显而易见。面对2011赛季恒大的投入很多队还在观望,2012赛季很多的球队就都坐不住了,比如上海申花引入了号称中超最大牌的阿内尔卡。对国内球员而言,有人认为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是从一家俱乐部换到了另一家而已,对中国足球的整体提高并没有多少益处。其实不然,树挪死人挪活,对于众国脚们而言尤其如此,只有在不断的流动中才能促进竞争,只有竞争力强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只有让有能力的人成为竞争的焦点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竞争,唯有如此才能整体提高。大牌外援加盟无疑会强化这种竞争,在与这些高手的过招中获得提高。这对没有多少国际大赛机会的国内球员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球场的人数是有限制的,外援多了国内球员的机会就相应的少了,还有就是在俱乐部的位置有时不能与国家队的需求一致。过多的钱花在了外援的身上对国内球员特别是基层球员的培养可能会带来压力,毕竟拿来简单培养困难,拿来主义只需要钱,而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确实要花大力气。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处理不好会影响国内球员的发展。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外援的介入短期效应明显,长期看不一定。过多的引进锋线球员对国内锋线球员的培养压力太大,直接导致了国内锋线球员失去位置。也使得国内锋线球员的培养更加的艰难。无论是英超还是意甲每一个联赛都有它外援使用的规定,英超规定:非欧盟球员要有劳工证,自由转会有时间限制,国内租借名额限2个。意甲:最早是不限制外援的,后来由于国家队成绩下降,意大利开始限制外援,限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意大利俱乐部在欧洲冠军联赛争夺力下降,改为每赛季可以从国外引入两名非欧盟球员。中超2012赛季联赛转会规定是,中超内援转入人数最多为5人,外援引进仍为4+1,即4个非亚洲球员和一个亚洲球员,上场规则是3+1。而对于这样一个外援规模,许家印表示很不满他说:“我和中国足协建议过,引进外援为什么一定只能5个呢。不说三线作战,就两线作战吧,5个也太少了。我说不在中超注册,只在亚足联注册行不?人家不同意。”据悉,按照许家印之前的想法,如果外援引进政策能够放宽,恒大或许可以不用调整现在的外援,继续引进新的外援,但现行的规定只能让恒大放弃队中已有外援。从恒大目前的外援情况来看,孔卡、穆里奇、赵源熙会继续留下,其他两名外援克莱奥与保隆就会被新的外援顶替。许家印把这些规定定义为“这些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认为是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在此必须要说,中国足协的这些规定是必要的,又有哪一个联赛没有这样的规定,保证本土球员的参与才是联赛立身的根本,外援只能是补充,不能背本而逐末。试想一下,要是没有这样的规定,联赛会是什么样。在拿来主义的诱惑下,谁还会安于耗时费力还不一定有结果的培养球员上呢?广州恒大通过持续充足资金的注入,优秀大牌球星的引进,在亚冠赛场上拿到满意成绩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其瓶颈就在于国内球员的水平不能称雄亚洲,光靠5个高水平外援要拿到亚冠冠军还不是很保险的事情。因此,广州恒大要称雄亚洲还需要在国内球员的培养特别在青训方面长期花费金钱和政策支持。2.3职业素质的提高恒大高薪聘请了在中国执教多年的李章洙,李章洙的执教能力在中国还是被充分肯定的,但是恒大的目标绝不止于此,李章洙走了里皮来了,作为世界级的知名教练,足球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教练里皮加盟恒大。在俱乐部的建设上那肯定是要继续的加大投入。恒大对于教练的支持也是很关键的,老板和教练必须有权责上的清晰界限。有人为了李章洙而不平,认为赢了球的教练却要下课是很不公平的,但是客观的讲,选择哪一个教练老板有当然的权利。在李章洙做教练期间许家印还是充分的尊重教练的意见的,这比很多俱乐部官员越权指挥球员有很大的进步。在教练员的选择上也很有恒大特色,一方面显示也它的财大气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恒大能够主动求变而不是被动。在资本的推动和俱乐部的攀比中,中超吸纳了大批的知名教练,包括: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教练巴蒂斯塔、特鲁西埃、哈恩等。洋帅们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方法、竞赛方法等表现出了较高的职业素质。同时对俱乐部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中超对于中国足球无疑是有利的。2.4自己培养专四菌株的情况恒大已高薪引援但是自己的培训体系和后备力量培养欠缺一直也是恒大模式备受质疑的一个方面,欧洲一些豪门都喜欢在青训上投入重金,在阵容建设方面这个办法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