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四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细沙的作用是()A.沉淀B.吸附C.过滤D.消毒2.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3.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部分民众曾抢购碘盐,其实,正常食用量不能预防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3价C.+5价D.+1价4.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木炭还原氧化铜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6.实验室收集氨气(NH3),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A.NH3的密度 B.NH3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 D.需收集NH3的体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B.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D.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8.今年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迈向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下列符合这一观念的是()A.推动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 B.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C.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化肥用量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该反应中A、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0.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酒精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C不能由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制造出来,只能通过摄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储存量约为1500-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可防治坏血病,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如果人处在缺乏维生素C的临界状态,会出现嗜睡、疲乏,易发生感染,严重的话,可出现牙龈出血、受伤后伤口愈合延缓等情况。除治病外,目前有意识地服用维生素C的人也较多,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更喜欢经常或长期服用。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达到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的摄入量为100-1000mg/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不少,比如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100mg/日这个最低量。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C极易受到热、光和氧的破坏,因此,在贮藏、加工、烹调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1)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有。(2)维生素C能够防治或预防的疾病是。A.坏血病B.食欲不振C.骨质疏松D.中风(3)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A.橙子B.西红柿C.鸡蛋D.海参(4)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不能自身制造出来B.维生素C大部分经代谢排出体外C.维生素C对人体百利无害D.青少年每天必须保证服用维生素C片(5)对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损失的建议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病人输液时常用的葡萄糖,其化学式为.(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葡萄糖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3)若将溶质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用水稀释成的葡萄糖溶液,请你计算稀释所需水的质量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列是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一些实验,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A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2)图B所示实验,①、④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球,②、③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③④对比说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①④对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3)用图C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澄清石灰水确实发生了反应,振荡后,其现象是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14.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加入,结果产生氧气的速率也很快。(1)试分析其中原因_____。(2)与单独利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产生的氧气量是否相同_____?为什么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查阅资料)(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实验探究)(1).探究蚁酸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值____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_正确。(实验反思)(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拓展应用)(4)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ANaOH溶液B食醋C食盐水D肥皂水16.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①写出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②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_法收集氧气。③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乙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是加快,于是得出结论: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①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②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③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0℃条件下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而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从而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题分析】

小卵石、细沙和膨松棉可以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故选C。2、A【解题分析】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题目详解】A、图2、图3的核内质子数均为38,均为锶元素,选项A正确;B、图3所表示粒子质子数=38,核外电子数=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r2+,选项B错误;C、由锶元素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格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38,不是中子数为38,选项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选项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C【解题分析】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1+x+﹙-2﹚×3=0,x=+5.。故选C。4、D【解题分析】

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5、A【解题分析】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固体先逐渐减少,最后不变,故选项正确;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先逐渐减少,最后不变,但不会为零,故选项错误;

C、木炭还原氧化铜是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会为零。故C选项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不论是否用催化剂,产生的氧气最后是一样多,但是用催化剂要快一些。故选项错误。

故选A。6、D【解题分析】

实验室收集气体考虑的因素为制取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小,气体的溶解性,故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D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故选D。7、D【解题分析】

A、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如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错误;B、空气的成分不是稳定不变的,如现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较以前升就高了,选项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选项错误;D、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选项正确,故选D。8、A【解题分析】

A、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B、高炉炼铁的废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故B不正确;C、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C不正确;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用来灌溉农田,故D不正确。故选A。9、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得出A的待测质量是39.4g,A、B、D反应后的质量均增加,说明C一定是反应物,A、B、D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正确;A、B、D三种物质由C分解而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B正确。反应过程中,B的变化质量是8.7g,D的变化质量是3.2g,所以二者变化的质量比是87:32,C错误。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和y,则197x:158y=(39.4g—19.7g):31.6g,解得x:y=1:2,D正确。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点评:本题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解题时先确定正确的思路:先求出待测物质的质量,再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减少为反应物),然后确定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将质量比与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求解。10、D【解题分析】

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无色晶体,易溶于水(2)AD(3)AB(4)AB(5)吃新鲜的;贮存在冰箱里;现吃现切,减少暴露在空气的时间;烧煮时间要短【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维生素C能够防治或预防的疾病是坏血病、中风;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水果和蔬菜。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人体不能自身制造出来、维生素C大部分经代谢排出体外、青少年每天必须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对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损失的建议是:吃新鲜的;贮存在冰箱里;现吃现切,减少暴露在空气的时间;烧煮时间要短。考点:基本概念化学与生活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801:8【解题分析】

解:(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12+12×1+6×16=180;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16)=1:8;(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葡萄糖中含碳元素的质量=25mg×40%=10mg;(3)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20%的葡萄糖溶液x。则:20%x=50g×8%,x=20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0g=30g;答: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3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碳酸④比①先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分子不断运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解题分析】

(1)如图A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的现象是: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如B装置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的干燥棉球,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③④对比说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碳酸;①④对比观察到的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并且是不断运动的;(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振荡后,其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14、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不同因为KMnO4自身也会分解生成O2,所以生成的O2比原来要多【解题分析】

(1)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加入,结果产生氧气的速率也很快,其中原因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速度也加快了;(2)与单独利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产生的氧气量不相同,原因是KMnO4自身也会分解生成O2,所以生成的O2比原来要多。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甲酸中含氢元素,而生成物中不含氢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a(OH)2+CO2=CaCO3↓+H2O②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或未进行尾气处理)D【解题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甲酸中含有氢元素,则甲酸分解后的生成物中也一定含有氢元素,猜想③分解产物不含氢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猜想③是错误的;[实验探究](1)蚁酸溶液显酸性,故蚁酸溶液的pH值小于7;[现象与结论](1)E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蚁酸分解的产物中含有水,D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的缘故,说明蚁酸分解的产物中还有一氧化碳,故猜想②正确;[实验反思](3)一氧化碳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上述实验缺少一氧化碳尾气处理装置,故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