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杂草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杂草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杂草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杂草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草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杂草的定义: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停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简言之,即是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2杂草学的内容及其任务内容: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的防治任务:杂草学的任务是防除杂草,防除杂草的目的是为作物高产稳产发明条件。3杂草的重要性一、杂草的经济意义(一)不利方面①杂草使农产品的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②杂草防除带来巨额成本③杂草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二)有利方面①中草药原植物:占药材种类的1/3~1/4.②杂草基因可用于改良作物:杂草含有抗逆性强、遗传变异类型丰富的特点,能够将其某些优良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用于改良作物。③野菜的重要来源④生畜饲料⑤建制草坪二、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一)不利方面①病虫害的中间宿主和寄主②变化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原貌,加速风化侵蚀。③诱发过敏症(二)有利方面①保持水土②固定CO2,释放O2,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③有些杂草可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三、杂草的科学研究意义①杂草生物学、植被的特点和形成演化规律以及杂草资源开发运用和管理,将是人类面临的崭新研究课题。②生物遗传研究的好材料:拟南芥4杂草科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存在问题①生态危机——除草剂的残留及引发的环境污染严重;②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影响药效,严重影响了农药工业,并形成杀不死的超级杂草③除草剂对施药田后茬作物的药害问题(2)解决对策及展望①生物除草剂的开发②生物技术的应用③加强农业及生态等非化学防治方法推广和应用第二章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1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定义: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人工生境)长久适应,形成含有不停延续能力的体现。涉及形态构造、生活史、营养方式、适应性、繁衍和传输特性等。一、杂草形态构造的多样性重要体现在:株高、器官和组织三个层面上的多样性。1.杂草个体大小变化大①不同种类杂草个体大小差别大②同种杂草在不同生境下,个体大小变化较大2.根茎叶形态特性多变化①不同种类杂草②同种杂草在不同生境下3.组织构造随生态习性变化不同种类:①水湿环境中,通气组织发达,机械组织单薄②陆地湿地中,则通气组织不发达同种杂草:①水湿环境中,通气组织发达,茎秆中空②干旱环境中,茎秆多实心,薄壁组织发达,细胞含水量高二、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根据杂草当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隔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和数年多次开花结实成熟的习性分:1.一年生类型杂草2.二年生类型杂草3.数年生类型杂草4.多变适应类型杂草,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三、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是光合自养。部分是寄生性杂草寄生性杂草: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本身所需的全部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半寄生:寄生杂草对寄主的寄生关系重要是水分依赖关系,或称“水寄生”有些杂草能“反寄生”,直到本身营养耗尽而亡。如日本菟丝子四、杂草适应性强重要体现在抗逆性、可塑性、生长势、杂合性及拟态性等方面抗逆性强:①耐盐碱②耐旱涝③耐人为或外界干扰可塑性大:即是由于长久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进化,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对个体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生长势强:杂草中C4植物比例较高C3植物:仅有C3途径(即仅有卡尔文循环)C4植物:现有C3途径,又有C4途径,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提高。杂合性拟态性:某些杂草与作物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很难将这些杂草与其伴生作物分开或从中去除,这种特性称杂草对作物的拟态性五、杂草繁衍的复杂性和强势性1.多实性2.种子的寿命长3.种子的成熟度与萌发期4.繁殖方式多样①营养繁殖②有性生殖火柴头即可进行营养繁殖、地表单性结实、地下单性结实和有性生殖5.传输构造和传输途径多样①传输构造:②传输途径:风:蒲公英等;流水:独行菜等;昆虫及其它动物;人§2杂草的生态学定义:是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重要揭示杂草的群体消长,杂草与杂草、杂草与作物及其它环境因子等互相作用的规律。研究内容:一、个体生态二、种群生态三、群落生态杂草的个体生态杂草种子休眠的生理生态休眠(dormancy):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临时处在停止萌动和生长的状态休眠:原生休眠(因种子或腋芽中的生长克制物质、果皮或种子构造和胚未发育成熟所造成的休眠,由杂草本身固有生理特性决定);诱导休眠或强迫休眠(由外界环境诱导产生的休眠)1.杂草种子原生休眠的生理影响因子:①种子、腋芽或不定芽中含有生长克制剂②果皮或种皮构造③胚未发育成熟2.杂草种子诱导休眠环境因子:①高、低温;②干旱和涝渍;③黑暗和高CO2等;④除草剂(二)杂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1.萌发:杂草种子胚由休眠转为生理生化代谢活跃,胚体积增大并突破子实皮,长成幼苗的过程。2.杂草萌发影响的生态因子①温度②种子水分和土壤湿度③光照和黑暗(光照长短和光质)杂草的种群生态1.杂草种子库:存留于土壤中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体的总称2.杂草种子库特性:1)土壤是杂草种子保存的良好场合;2)杂草种子库的构成和密度因地而异;3)土壤中杂草种子库是一种动态系统输入方式:重要靠成熟后结实,少部分由外地传入输出方式:重要涉及种子萌发、传输、动物觅食、死亡等。其中萌发和死亡是重要的输出方式。(三)杂草和作物间的竞争1.竞争竞争的前提:①资源有限②占有相似生境竞争的形式:①直接干涉型②资源运用型2.杂草与作物间的资源竞争(1)地上竞争:重要指光的竞争,普遍存在(2)地下竞争:重要指营养和水分的竞争(3)不同资源竞争的互作:不同资源间竞争往往存在很强的互作性3.影响杂草与作物间竞争的因素①杂草种类和密度②作物种类、品种和密度③相对出苗时间④水肥管理⑤环境条件三、杂草的群落生态学杂草群落: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中国农田杂草区系和杂草植被分区分区根据:①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和杂草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作为重要根据。②结合各区杂草区系的重要特性成分、重要杂草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型、农业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特点进行。分为5个杂草区系:I、东北湿润气候带一年一熟作物杂草区II、华北暖湿带一年两熟作物杂草区III、西北高原盆地干旱气候带一年一熟作物杂草区IV、中南亚热带稗、看麦娘、马唐冬季作物——双季稻一年三熟作物杂草区V、华南热带南亚热带稗、马唐双季稻——热带作物一年三熟作物杂草区第三章杂草的种类一、形态学分类:1.禾草类2.莎草类3.阔叶草类二、生物学特性分类:1.一年生杂草2.二年生杂草3.数年生杂草三、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1.耕地杂草2.非耕地杂草3.水生杂草4.草地杂草5.林地杂草6.环境杂草第四章杂草的防治定义:是将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有害性减少到人们能够承受的范畴之内除草方式:物理防治农业和生态防治生物防治杂草检疫生物技术和化学防治物理性除草特点:1)可根据草情、苗情、气候、土壤和人类生产活动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2)物理性治理对作物、环境等安全、无污染,同时还兼有松土、保墒、培土追肥等有益作用.1)人工除草2)机械除草:概念:在作物生长的适宜阶段,根据杂草的发生、危害状况,运用机械驱动的除草机械进行除草的办法。局限性:受环境条件制约,无选择性3)火焰除草4)电力与微波除草5)薄膜覆盖除草七、杂草的综合防治2.基本原则:1)在作物生长前期,有效防治杂草。2)发明不利于杂草发生和生长的农田生态环境3)主动开展化学除草4)综合防治应涉及对象、方法及安排上的综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治草目的明确治草的近期和远期目的,根据状况合适调节,充足发挥因子间的互相作用,解决好作物—杂草—环境间协调平衡和发展的关系。4.综合治草的重要环节(1)增强作物群体生长势(2)减少萌发层杂草繁殖器官有效贮量(3)减少杂草群体密度(4)削弱杂草生长势第五章化学除草剂及其发展简史一.除草剂的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1860~1945):以无机物除草为主(2)除草剂的有机化阶段(1945~70年代中期):1942年发现2、4-滴的杀草功效为开端(3)除草剂的超高效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二.将来除草剂的研发方向:①加强其机理、活性与化学构造关系研究;②将朝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品种发展;③开发对环境和人畜高度安全的除草剂④除草剂的剂型更简便、更安全;⑤加强安全剂和解毒剂等助剂的研究;⑥加强除草剂之间的互作研究;⑦加强施用技术研究,提高靶标着药量。§1剂型及其使用办法一、除草剂的剂型(1)可湿性粉剂:特点:易湿润,宜对水喷雾,使用时要搅匀,也可伴土撒施。(2)颗粒剂:特点:遇水崩解,全田形成药层,使用简便安全。(3)水剂水溶性。(4)可溶性粉剂特点:有效成分水溶(5)乳油特点:分散呈乳状液,脂溶性大,附着力强,能透过植物表面的蜡质层,宜茎叶喷雾(6)悬浮剂特点:易分散、悬浮性好(7)浓乳剂特点:安全,对环境影响小(8)熏蒸剂室温下即可气化(9)片剂特点:使用方便,直接投放的水分散性片剂或稀释后喷雾的水溶性片剂二、除草剂的使用使用原则:让其与杂草充足接触并吸取,尽量避免或减少作物接触药液的机会,使除草剂的施用有效、安全和经济。(1)土壤解决影响药效的因素: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整地质量。(2)茎叶解决作茎叶解决除草剂选择性重要通过形态构造和生理生化选择性实现除草保苗用原理§2除草剂分类根据施用时间1.苗前解决除草剂2.苗后解决除草剂3.苗前兼后解决除草剂(二)根据选择性1.选择性除草剂2.非选择性除草剂或灭生性除草剂(三)根据对不同类型杂草的活性1.禾本科杂草除草剂2.莎草科杂草除草剂3.阔叶杂草除草剂4.广谱除草剂(四)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1.内吸传导型除草剂2.触杀性除草剂(五)根据化学构造1.苯氧羧酸类2.苯甲酸类3.芳氧苯氧基丙酸类等(六)根据作用方式1.光合作用克制剂2.呼吸作用克制剂3.脂肪酸合成克制剂4.氨基酸合成克制剂5.微管形成克制剂6.生长素克制剂§3重要除草剂种类(一)酰胺类特点:1)内吸性:重要由幼芽吸取,根部另首先。2)选择性:植物代谢差别所致3)施用方式:芽前土壤解决4)防除对象:未出苗的一年生禾草和某些小粒种子阔叶草,对已出苗的无效5)药效:与土壤墒情有关。苯氧羧酸类(三)苯甲酸类第六章化学除草剂的原理一、除草剂的吸取与传导(一)除草剂的吸取1.土壤解决剂的吸取(1)根吸取(2)幼芽吸取2.茎叶解决剂的吸取(1)角质层吸取(茎叶解决剂进入植物体内的最重要障碍)(2)气孔吸取(从气孔渗入到气孔室。重要限制因子是药滴的表面张力。)(3)质膜吸取水溶性的通过量与除草剂分子大小成负有关,脂溶性除草剂只与脂溶性成正有关。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一)克制光合作用(1)克制光合电子传递链(2)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3)克制光合磷酸化(解偶联作用)(4)克制色素生物合成(二)克制脂肪酸合成(克制脂肪酸的合成和链的伸长)(三)克制氨基酸合成(四)干扰激素平衡(五)克制微管与组织发育三、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一)除草剂的选择性:指除草剂在一定剂量下,杀灭某些植物,而对另某些植物无明显影响。(二)除草剂选择性的影响因子:(1)形态选择(2)生理选择(3)生化选择(4)时差和位差选择四、化学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及残留(一)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1)挥发(2)淋溶(3)径流(4)吸附与解吸附(5)光解(6)化学降解(7)微生物降解(8)植物吸取五、除草剂药害(一)药害发生的因素:(1)误用(2)除草剂质量问题(3)使用技术不当(4)混用不当(5)雾滴飘移或挥发(6)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7)施药器具清洗不干净(8)土壤残留(9)异常气候或不利的环境条件(三)药害的防止①大面积施用前先实验,拟定其安全性;②选用质量可靠除草剂,适时、适量、均匀施用,及时清洗施药器具;③异常气候下不要施用除草剂;④邻近有敏感作物,不要施用易挥发性或活性高的除草剂,以免飘移药害;⑤合理混用除草剂;六、杂草的抗药性(一)除草剂的抗药性和耐药性:(1)抗药性(2)耐药性(3)交叉抗药性(二)抗药性产生因素及条件:(1)杂草种群内存在遗传差别;(2)除草剂的选择压。(三)抗性杂草的治理(1)轮换使用除草剂;(2)除草剂混用;(3)避免过量使用除草剂;(4)合理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5)结合其它杂草防治方法进行杂草的综合治理;(6)亲密监测田间抗性杂草种群的发生,采用主动方法避免其扩散和蔓延;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1.杂草的生理、生长与竞争特性幼苗阶段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育快,光合产物快速向新叶传导与分派,营养生长快速向繁殖生长过渡,含有干扰作物的特殊性能,对变化的环境条件含有高度适应性。2.繁殖特性含有一定异交,但也是自花授粉的繁殖系统,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结实,不管条件适宜与否,仍能部分结实。可借助风、昆虫及其它方式传输。3.栽培实践中的特性在形态与生理方面与作物近似,种子成熟期与作物收获期一致;对除草剂含有耐用性或抗性;抗机械防治(通过营养繁殖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在土壤中休眠,寿命长,长时期内不停发芽。二、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根据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方式,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C3(卡尔文循环型)作物:如花生、燕麦、大豆、甜菜、棉花、马铃薯、甘蔗、水稻、大麦、小麦等。C4(二羧酸循环型)作物:甘蔗、谷子、玉米。CAM植物(景天酸代谢途径型)大多数重要杂草是C4植物,而大多数作物是C3植物。C3杂草:茴麻、野燕麦、藜、田蓟、田旋花、曼陀罗、车前、含羞草、繁缕、蓼、苍耳等C4杂草:苋、蒺获、狗牙根、香附子、牛筋草、地肤、白茅、马齿苋、猪毛菜、假高粱等。C4植物的重要生理特性是:CO2固定效率高,缺少光呼吸作用,因而C4植物净偿光合速率较高,生长快速,竞争力强。光合呼吸比率高,能更有效的运用水分,对氮的运用率也高。光合作用所需温度较高,光饱和范畴广,故植物在田间含有超出作物的竞争优势,特别在高光强和高温下更为明显。如稗草和水稻在同样的稻田生态环境中,由于稗草是C4植物,其净光合速率高,生长快速,因此能严重克制C3作物水稻。其它含有很强竞争力的杂草有狗牙根、香附子牛筋草、假高粱。三、杂草的个体生态(一)种子休眠是大多数杂草种子含有的特性,也是它们在长久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重要适应性,由于休眠,使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由于种子在土壤中处在不同休眠阶段,故不同时期都有杂草种子发芽,从而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休眠是一种遗传特性,但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杂草种子的休眠有先天性休眠、二次休眠和强迫休眠。1.先天性休眠杂草种子成熟后直接进入休眠状态,这种休眠称作先天性休眠或一次休眠。这是杂草固有的遗传特性,其休眠的因素多各多样,其重要因素有种皮的不透性,涉及不透水和不透气;机械制止胚生长;胚发育不完全或胚未成熟;内源克制物质,在种子的各个部位,涉及胚、胚乳、珠心、种皮以及果皮内含有克制发芽的化学物质,从而使种子不能发芽。如植物激素赤霉素、乙烯、细胞激动素、脱落酸等就是调节种子休眠与发芽的一类内源物。2.二次休眠(诱导休眠)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的杂草种子,碰到不良环境后便进入休眠,而当环境条件又变为有得时仍不能发芽,这种休眠称作二次休眠。如置于温下的种子,其后即使在黑暗中也不发芽。3.强迫休眠当环境条件不良,如缺水,缺氧或低温时,杂草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当这些限制因素消除后,种子便立刻发芽,这称作强迫休眠或环境休眠。强迫休眠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北方,秋作物收割后气温下降,当年秋季成熟的杂草种子通过一定时期通过先天性休眠后,由于环境条件(低温)不适于其发芽,因而进入强迫休眠状态。由于杂草种子休眠的存在,因此在土壤中存在大量含有生命力和种子,并且不同杂草以及同种杂草在土壤中存在着休眠期及休眠类型不同的种子,这就造成田间随时都有杂草发芽,出苗;年年除草,年年有草,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运用杂草休眠的特性,可通过人为解除休眠或增进休眠的办法进行防除草害。人为解除休眠的重要办法有使用化学药剂,高温,低温或变温解决等,如在稻田秋季水稻收割后,每公顷施300-500公斤石灰氮,可解除散落地表的稗草种子休眠,使其发芽后遭受冬季低温而枯死。另外还可通过使用休眠增进剂,诱导杂草种子及其营养繁殖器官永久休眠,亦可达成除草的目的。例如用除草剂丙草丹(EPTC)解决香附子,用氟乐灵解决假高梁均能使其不能产生新芽等。这种现象对于研制防治数年生杂草的除草剂时应予考虑。(二)发芽与防治杂草种子休眠解除后,在适宜条件下便开始发芽,发芽是种子中细胞开始伸长和形成新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的生理过程时期,亦即光合作用与分生生组织活性开始之间的时期,杂草发芽期对除草剂最敏感,因而是施用土壤解决除草剂的最适时期。解除休眠后杂草种子发芽还需适宜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内在条件重要涉及:供应充足的养分;能够运用养分的代谢系统;适宜的激素平衡;化合物进行传导以增进生长。外在条件重要涉及水分、温度、氧、二氧化碳等。不同的杂草种子发芽需水量规定不同,稻田杂草种子发芽需水量比旱田杂草多。稻田稗草发芽的最适含水量超出40%时,发芽率明显下降。不同种杂草种子发芽时规定的最适温度差别较大,这是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遗传特性。(三)出苗、生育与防治1.发芽深度杂草种子发芽深度因种类而异,其因素决定于发芽时对光与氧的需要量、种子大小以及幼芽、子叶等形态有亲密关系的幼芽穿土能力强弱。普通小粒或喜光的种子发芽深度浅,如苋、藜、画眉草等多在4cm以内;中粒及大粒种子或厌光笥种子发芽深度较深,如苍耳的发芽深度可达8-10cm,因此现在用于大豆田的大多数土壤解决除草剂都难以防治。同种杂草在深耕的土壤中发芽深度比未深耕地要深,同种杂草种子随其发芽深度不同,出苗期也不同。如野燕麦在2~8cm土层出苗最佳,而出苗北最高的时期是:播深0.5~3cm-播种后8天;播深4~12cm-播种后11~13天;播深16~20cm-播种后13~17天;当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测定不同土层中野燕麦种子混杂度,判断其发生深度与出苗期,作为拟定药量与施药时期的根据。另外杂草种子发芽深度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湿度大,发芽深度浅。2.幼苗生育杂草发芽是种子内生理过程的开始,在此过程中,细胞伸长并形成新细胞器官与组织;在次生根形成前,初生根生长的时期是幼苗期,杂草在幼苗期重要依靠种子中贮存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此时根系入土浅,吸取能力弱,生长较缓慢,对环境条件的抵抗性差(这个阶段杂草对除草剂最为敏感),这正是进行机械除草的有利时机,也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旦其永久根形成,度过了幼苗期,其抗逆性便明显增强,植株吸取水分与养分的数量及范畴扩大,生长速度加紧。防除就更为困难。(四)结实、种子寿命与防治1.结实力在杂草的生活循环中,种子所起的作用很大:传输在不适于发芽和生长的条件下起保护作用(休眠)胚的临时营养来源。杂草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常见的大粒种子如苍耳、野大豆等,而毋草1公斤的种子中含300亿粒种子,杂草种子形状有圆形、倒三角形、棱形等,色泽也各式各样,表面被茸毛、光滑或粗糙等。多实性是杂草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造成其传输、蔓延和危害的基本途径。许多一年生杂草的结实有两种重要特性:从发芽到第一次结实的时期较短;花枝或母株在种子成熟前折断时,仍能产生含有生命力的种子。结实快速是一年生杂草能与作物共存的重要因素。杂草不仅结实快速并且结实数高于作物数十乃至数百倍。每株结实数在1万粒以上的有藜、苋等;1千粒以上的有酸模叶蓼、绿狗尾草、稗等;500粒以上的有金色狗尾草、田蓟、苣荬菜等;只有鸭跖草、苍耳等结实数较少。同种杂草不同植株的结实数差别很大,并且在不同环境下如土壤的肥沃性、含水量不同,结实量也不同。就同种杂草来说,发生期愈早,结实量愈多;发生期愈晚,即使“寸草结子”,但结实量大大减少。农田杂草种子首先来源于农田之外,另首先则是中耕管理结束后发生的杂草,这些杂草种子散落于田间成为重要感染源。因此在避免杂草种子侵入农田的同时,要使土壤中杂草种子混杂度保持在较低水平,就要控制后期杂草的发生,在其开花结实前及时消亡。2.种子寿命杂草种子能够长久保持生命力而不丧失发芽能力,因而造成它们长久滞留于土壤中而不停成为农田的感染源。杂草种子的寿命长短因种类、环境条件而异,皱叶酸模种子寿命在80年以上,藜种子最少可存活,稗草可存活。种在土壤中寿命的长短除决定于遗传特性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深层土壤中的种子寿命比表土层长,土壤高温使寿命缩短,通过耕作方法增强土壤透气性,使种子暴露于光照下,则种子寿命缩短。(五)种子传输与防治杂草含有多个传输方式,大部分杂草种子或果实都含有特殊的传输种子的构造。列当种子重只有10-6克,易被风吹走;蒲公英、苣荬菜等果实有冠毛,可藉风力传输数百米以上;酸模的果实上有气囊便于风力传输;猪毛菜等成熟后全株与根部脱离,被风吹得很远,称作风卷球;泽泻等种子有贮气装置,可飘浮水面,藉水流传输;苍耳、鬼针草果实有刺,倒钩刺或锚状刺,可附着于人、畜体上带到远处。除此之外,人们在耕种过程中也往往人为进行传输,如:种子不精选而播种;引种、调种时不进行检疫;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这都是杂草种子传输的途径。四、杂草的无性繁殖数年生杂草除有性(种子)繁殖以外,还进行无性(营养)繁殖,因而使其含有更强的竞争力而难以防治。数年生杂草的无性繁殖重要依靠根与茎,茎组织的繁殖,涉及鳞茎、球茎、根茎、匍匐茎与块茎;根状茎是数年生杂草根组织产生的繁殖器官。有些数年生杂草运用多个类型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如狗芽根运用地上与地下繁殖茎进行繁殖。(一)无性繁殖的特点1.繁殖能力强数年生杂草一年内能产生大量繁殖器官并成长为新的植株,如假高梁一种植株在14周内生出25.9m根茎。这种不停持续的再繁殖,往往在田间形成优势群落。2.繁殖器官比种子大而重繁殖器官含较多的营养物质与水分,故能快速萌芽、生长。3.抗干燥的能力比种子差如香附子的块茎、狗芽根的根茎,暴露在空气中快速干燥,普通繁殖器官中含水量低于15~20%便丧失发芽能力,而种子在含水量更低时仍能保持生命力。4.个体发育早如狗牙根在开花前便已产生根茎。5.传输重要受母株控制其传输距离比种子小。(二)影响无性繁殖的因素1.年纪不管是种子发芽或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它们开始产生营养繁殖器官的时期是重要的。营养繁殖器官开始形成的时期愈早繁殖也愈快。假高梁种子在发芽后3周,根茎内便贮存营养物质,田蓟生长19天,有2片本叶的种苗,割去后便能再生。2.植株密度植株密度增加,繁殖力下降。3.光缩短光照时间能增进香附子、水莎草等块茎的形成,而在全遮荫条件下,香附子块茎不能形成。4.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