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以某幼儿园为例目录119631.绪论 1148081.1研究背景 1308541.1.1时代背景 187301.1.2教育背景 190751.2研究意义 1226231.2.1理论意义 1136051.2.2现实意义 2309461.3文献综述 2310881.3.1同伴交往概念综述 2180831.3.2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综述 271421.3.3已有文献述评 3105492.研究设计 3202062.1研究目的 3220162.2研究内容 3298292.3研究对象 3267412.4研究方法 477032.2.1文献研究法 423162.2.2问卷法 492353.研究结果 42553.1交往性质方面 4233323.2交往态度方面 5187263.3交往方式方面 5236113.4交往情景方面 6215974分析与讨论 7158144.1分析 767384.1.1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7204264.1.2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存在的影响 7199004.2讨论 8147884.2.1利用环境让幼儿体验同伴交往为 8167084.2.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同伴交往行为 842074.2.3父母加强亲子交流,关注幼儿交往行为 9226884.2.4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10273654.2.4父母应当加强对男孩同伴关系的发展 114026参考文献 121.绪论1.1研究背景1.1.1时代背景在人的一生中实现交往和同伴交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时代要求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升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应当适应人与人之间的同伴交往能力,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方式,培养人的活动中的同伴交往精神也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部分之一。现代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许多家庭多个长辈围着一个或两个孩子转,这就会导致孩子与同伴之间形成了各自的孤岛,更有一些幼儿已经修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拥有同伴交往意识和参与精神,在这一前提下,幼儿就无法体验到同伴交往的快乐。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1.2教育背景同伴交往是指同龄儿童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一种活动与互助关系,或者是指同龄、同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幼儿在三岁以后,同伴是其娱乐,高兴和愉悦的来源,使得幼儿对这种同伴交往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绝大多数幼儿会积极寻求自己同伙伴,相同的兴趣喜欢;两者能沟通交流的语言;公平同等的地位,会让幼儿十分自然地共同玩耍、游戏,他们从交往和游戏中获得了一份愉悦的情绪和来自心灵的满足,去掉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等等交往中遇见的障碍,在幼儿一生的健康交往成长过程打下有利的基础。从幼儿发展的观点看,幼儿同伴关系它有以下几点功能。首先,同伴关系的良好是可以满足幼儿它社会化的需要,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其次,幼儿同伴交往不仅仅促进幼儿个性和品德良好形成;再者,同伴关系的良好是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同时幼儿同伴交往还可以促进它发展智力和建构认知结构,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这一板块有重要作用。同伴还是幼儿得到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行为规范框架,能帮幼儿去自我中心,在别的同伴获取的丰富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对自己本身认知结构的建构。综上不难看出,幼儿的同伴关系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同伴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能够取得成绩的快乐的社交活动,是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行为过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能够实现很好的亲社会行为的合其次是能够与他人行程分享和助人行为的助人行为占19.8%;公德行为只占4%。幼儿时期是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当让幼儿能够与同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往习惯,并且保证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理论界一直研究父母的家庭教育的意义,但是涉及到父母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理论研究非常少,所以研究父母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有理论意义。1.2.2现实意义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形成同伴交往行为,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同伴。父母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会将社会知识和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行为价值观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吸取父母的教养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这一基础上也会形成幼儿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3文献综述1.3.1同伴交往概念综述同伴交往就是指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来往。儿童最初的交往行为是来源于父母,当他们走出家庭小圈子之后就会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这种交往和玩耍是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李长伟李长伟.康德的实践性教育:强制与自由的悖论[J].教育学报,2019(04):88(2019)提出人们所说的同伴交往是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个体,他们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最终也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杜春霞杜春霞.家庭环境与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9(30):43-46.(2019)提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保证个体能够拥有协同同伴交往的能力并且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个体还应当具备利他性的价值倾向。李长伟.康德的实践性教育:强制与自由的悖论[J].教育学报,2019(04):88杜春霞.家庭环境与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9(30):43-46.1.3.2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综述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幼儿进行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幼儿的固定的行为方式与倾向。李亚娟李亚娟.家庭教育对3-6岁幼儿情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8.(2018)提出父母在与幼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是不同的,而这些态度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与传递。父母的教养行为在这样的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父母的这些行为与态度对幼儿的成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家庭中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家长抚育的基础上,教育幼儿的漫长的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固定的能够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行为与风格。所以说父母教养方式包括了父母在幼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的全部的行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性、专制型、溺爱型和忽略型四种。期中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问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会受到限制我监督,他们要求孩子必须努力达到他们设定的目标,这其中父母给与孩子应该有的温情和关爱,并且能够对孩子耐心的讲解努力的结果激励孩子自我成长。专制型父母就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是一种个性的扼杀,他们不会接受孩子的反馈,同时也对孩子的要求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要求。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忽视型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缺少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孩子自我能力控制非常差,而且他们不会有积极的进取心。韦金宏.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李亚娟.家庭教育对3-6岁幼儿情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8.韦金宏.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1.3.3已有文献述评从目前来看,众多学者对于同伴交往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多,幼儿在同伴互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策略上的选择、评价、解释的能力也会改变;在策略的类型上,例如沟通策略、不同类别的信息存储的难度以及信息处理和分类的复杂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效增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交往策略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5岁的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中,相比较其他年龄段,其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提高的最快。有研宄表明,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发展较快,并且在中大班的年龄阶段发展的较为迅速。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通过观察和学习,幼儿儿通过沟通交流积累了更多的社会交往的策略。但是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因素,并没有深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具体影响。2.研究设计2.1研究目的父母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当牢记,家庭教育是儿童的主要阵地,父母的教育态度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也担起他们自己责任。促使幼儿应当拥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健康心理,首先应当保证父母教养方式的健康,并给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榜样进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正常发展。2.2研究内容(1)基于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分析收集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特点(2)搜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资料。(3)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关系(4)探索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策略。2.3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幼儿园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和这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之间的亲密度,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数据,为本研究积累实证依据和材料。贵州某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共计50名幼儿,其中男孩35名,女孩15名,按月龄分为三个组,被调查幼儿身体健康,听力、视力、色觉正常,能够在幼儿园内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与干扰。幼儿父母是根据被调幼儿一起完成的。2.4研究方法2.2.1文献研究法在图书馆、知网和相关网站上查阅大量的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的论述和书籍,通过知网以“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同伴交往”行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计136篇文献,其中期刊类文献103篇,硕博论文33篇,整理研究了近10年相关文献共30篇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且明确了解前人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论文结构框架。2.2.2问卷法本次问卷调查内容维度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行为”,问卷具体内容参考韦金宏硕士论文《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进行设计的。通过对大量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调查之类的书籍,进行充分的查阅之后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在遵循科学设计问卷的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此次调查问卷在贵阳市多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中共发放了150份,回收145份,有效率为96.7%。所有调查问卷都是当场发放和当面回收的。3.研究结果3.1交往性质方面在大班幼儿中,同性沟通比异性沟通更为普遍。4-5岁的幼儿对性别和性别角色有着不断的新认识。例如,每个人都可以认为女孩喜欢洋娃娃,男孩喜欢飞机和汽车。在活动中,男孩和女孩有意识地去和自己的同性者玩,异性之间的互动就少得多。本研究对大班同性和异性之间的交往进行观察和记录,具体情况如表1:表1同性和异性之间同伴交往的观察情况项目同性交往异性交往综合性交往数量21913百分比(%)48.8420.9330.23通过对表1的分析发现,有48.84%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愿意与同性幼儿交往,有20.93%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愿意与异性幼儿交往;有30.23%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与同性和异性幼儿都有交往的现象。在关于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性质方面的调查中,教师的回答如下:教师A:“我觉得现阶段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选择性的同伴交往,主要原因是因为性别的爱好有所差异,所以同性交往明显多余异性交往和综合性交往。”教师C:“我认为现阶段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在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对性别角色新的认识,但实际情况下,我们常常会忽略。”通过对2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知,他们一致认为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存在选择性交往,该阶段的发展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3.2交往态度方面大班幼儿同伴在交往过程中的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健康交往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态度的观察记录,具体如下:表2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态度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男生女生百分比(%)积极交往141976.74消极交往4623.26在观察幼儿交往态度过程中,通过表2分析发现:有76.74%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积极交往的状态;有23.26%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处于消极交往的状态。例如: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A幼儿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东看西看影响其旁边B幼儿,期初旁边B幼儿并不在意,但因为A幼儿总是手舞足蹈影响B幼儿观看,导致B幼儿与A幼儿发生争执。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态度的观察,发现大部分消极交往的幼儿都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想法,这往往会导致他们消极交往的态度加深。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行动,如口头攻击,人身攻击等。3.3交往方式方面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方式中缺乏灵活使用交往策略的技巧,本研究对大班幼儿交往方式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具体情况如表下:表3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方式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数量百分比(%)主动交往2353.49拒绝交往36.97攻击应对攻击言语协商2534.6511.636.97求助他人716.28在大班幼儿交往方式观察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有53.49%的幼儿愿意主动交往;有6.97%的幼儿有拒绝交往的情况;有4.65%的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有11.63%的幼儿有应对攻击的现象;有6.97%的幼儿会主动与同伴进行言语协商;有16.28%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会求助他人。例如:在游戏中,一个小女孩把玩具挂起来后感到很无聊,但是其他的幼儿都专注于自己的玩具,没有人关心她。小女孩便拿起身边的玩具想和她的同伴一起玩,她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来吸引注意力,但是她失败了。她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去改变自己的交流策略,比如加入游戏或者邀请所有人来和她一起玩。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主动交往的频率较高,而攻击和言语协商以及求助他人的频率较低。而主要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好适当的交往方式。3.4交往情景方面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孩子和父母往往溺爱他们的孩子太多。他们经常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缺乏交往的礼仪。本研究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情景的观察记录,具体如下:表4大班幼儿同伴交往情景观察记录情况表项目数量百分比(%)基本礼貌4093.02尊敬师长团结同伴无视师长同伴3512781.4027.9116.28在大班幼儿交往情景观察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有93.02%的幼儿能够拥有基本的礼貌;有81.40%的幼儿能够尊敬师长;有27.91%的幼儿团结同伴乐于交往;有16.28%的幼儿存在无视师长,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的现象。例如:教师问:“你和你的小伙伴发生争执时你该怎么办?”幼儿基本上都会说:“告诉老师。”而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的事件。当他们的玩具不够或者觉得没有乐趣时,幼儿会出现强夺他人玩具的现象。这一阶段,大班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都能拥有基本的礼貌和尊进师长,但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下还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去理解事物,而不是从客观事物本身去考虑事物。4分析与讨论4.1分析4.1.1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父母教养方式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其中声明父母在父母教养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满足父母和子女需求、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父母教养方式指导服务体系。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性,但市级以及往下的教育部门并没有对此很重视,他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家长也对没有重视父母教养方式,他们那自己的教育也没有十分关注。“不同社会阶层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倾向于以中产阶层父母教养方式的标准衡量劳动阶层父母教养方式,忽略社会结构的限制,遮蔽了劳动阶层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智慧,贬低了劳动阶层父母教养方式的价值,容易造成对劳动阶层父母教养方式的污名化危机”。这就说明我们只看到了教育的缺点,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没有看到教育也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过于的片面化。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势,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第一,家庭会更重视邻里交往。人们常常在饭后或者闲暇的时候到与家庭以外的成员沟通与交流。儿童会结交更多的朋友,他们会玩的更开心。家长也会从别人家吸取经验对自家儿童进行教育,采取的方法多样。孩子在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环境下会显得更加好客,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辈分之间也分得更加清楚。家庭关系的友好和谐,能够使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会使儿童更加阳光也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儿童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良好品格,并且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二,儿童在最常看见的就是父母亲进行忙于家务活动。儿童会慢慢地学着父母的动作,像他们一样去做这些事情,等他们稍大一些后就会主动地帮忙,并且做得很好。这时父母亲就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儿童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如何做才更加容易,这就使大多数儿童都比较勤快、能够吃苦。这些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会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有着很深的作用。第三,父母让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做很多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他们更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更加懂事同时身体也更加健康,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也很强。再加上父母的亲身示范,告诉儿童不要轻言放弃,使得儿童更加坚强,对他们的意志力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成仲霞成仲霞.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课程,2020(27);27.4.1.2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存在的影响首先,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会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宽松,不会对他们进行管教,在他们的观念中,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发展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而非家庭。在儿童不听管教的时候,大多数家庭会采用辱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更有一些家庭会采用打骂的方法。并且大多数父母只关注儿童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礼仪规范。于丽群于丽群.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J].儿童与健康,2020(3);49-51.其次,家庭内部教育的矛盾。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差别,大多数家庭在教育问题上都是由母亲进行管教,父亲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子女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这就造成父亲似乎只需要挣钱养家即可,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家中的其他事情的现象,这种观念也一直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脑海中。家庭一般都是严父慈母的形式,孩子会更加听从父亲的话,在父亲面前他们会更懂事、听话,但对于母亲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视,母亲则需要迁就、顺从孩子。还有大多数的家庭会与祖父母居住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祖父母会更加宠溺孩子,这会与父母的教育形成对立,造成儿童难以管教或者性格扭曲。最后,当家长要忙于工作时就会对疏于对儿童的管教,这时他们会采取将孩子带在身边或由家中长辈照看。有些父母在家中不注重言语措辞,在交谈过程中往往会说一些脏话,甚至夫妻双方还会有吵架、打骂等行为发生时,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让孩子学会这些行为,从而使儿童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并难以改正。这些问题都会限制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4.2讨论4.2.1利用环境让幼儿体验同伴交往为当幼儿可以自己行走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到屋子外面去玩,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等他们再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出去找小伙伴到外面的世界进行探险。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们如何交朋友,怎样分享自己的想法,当自己无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与同伴同伴交往。ChungDJ,SteenburghT,SudhirK.Dobonusesenhancesalesproductivity?Adynamicstructuralanalysisofbonus·basedcompensationplans[J].MarketingScience,2013.当幼儿回家讲述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时,要对他们好的行为进行夸赞和表扬,以加强他们的同伴交往行为。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幼儿,家长要常常与幼儿打电话,并告诉长辈对于幼儿做得好的举动,要进行夸赞和表扬,家长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及时进行教育。ChungDJ,SteenburghT,SudhirK.Dobonusesenhancesalesproductivity?Adynamicstructuralanalysisofbonus·basedcompensationplans[J].MarketingScience,2013.4.2.2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的表现是不稳定的,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表现,都需要得到外部群体的强化。我们不能只依靠幼儿在幼儿园中所习得的同伴交往行为,家长应与教师同伴交往,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行为,及时鼓励和引导孩子的表现,从而巩固他们的同伴交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喜欢在家中玩一些游戏,此时父母可以陪同幼儿一起去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体验生活,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如:家长可以陪幼儿玩娃娃家,父母扮演“孩子”,幼儿扮演“妈妈”,互相体验对方的角色,让幼儿明白做爸爸妈妈也是很不容易的,更能体验父母的辛苦,从而培养其同伴交往行为。家长还可以通过平常让幼儿做一些家务的方法,让其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家中可以让幼儿帮忙打扫卫生。幼儿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慢慢习得经验,锻炼自身,体验到生活中的乐趣。在与邻居的交往过程中,要更加有意识的给子女树立榜样。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当别人送一些礼物给自己时要记得感谢,这些生活中的琐事都可以让幼儿在交往中更好的发展和锻炼。4.2.3父母加强亲子交流,关注幼儿交往行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地方,与家长的交往是幼儿最开始的人际交往。所以亲子之间沟通的质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情感需要的满足,也能够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要多关心幼儿,不仅要满足幼儿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注意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平时多与幼儿沟通,了解孩子平时的兴趣爱好、在幼儿园的交往情况,以此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沟通。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对于父母平时不在家的,可以与幼儿打电话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幼儿的内心想法,并询问幼儿是否有帮助过其他小朋友或者其他一些同伴交往行为,并赞扬和引导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幼儿关心和照顾家中的长辈,增强孩子的责任感;父母都在家中的,可以充分利用一起生活或者闲暇的时间,和孩子进行谈心,还可以同幼儿一起讨论电视节目或幼儿教科书中出现的一些同伴交往行为,讨论其同伴交往行为出现的情境、表达方式、奖励方法等;当幼儿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争吵时,父母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如何使用同伴交往行为来化解朋友之间的矛盾。如教幼儿通过互相拥抱或给对方分享食物、玩具等同伴交往行为的表达方式来解决同伴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当幼儿不知道何时表达同伴交往行为时,父母可以与幼儿交流,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表现出友好。幼儿时期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亲社会行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同伴交往行为,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需要观察他们是否具备攻击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这说明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如果在这一时期幼儿是全面发展的,那么他们所表现的同伴关系将会是良性的。3-6岁使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在这一时期应当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塑造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并且为幼儿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会与同伴之间形成交往行为。所以父母应当通过鼓励的方式,教育幼儿能够形成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这也是帮助幼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GoodmanSF,TurnerLJ.Thedesignofteacherincentivepayandeducationaloutcomes:EvidencefromtheNeHXYorkCitybonusprogram[J].JournalofLaborEconomics,2013,3l(2):409-420.4.2.4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通常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溺爱型)三种方式,其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教养方式体现出了对幼儿的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并且会对幼儿的行为举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幼儿对人友好,善于同伴交往。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家长不会尊重幼儿的观点、想法和需求,并常常会否定孩子的能力。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会更加自卑和缺乏自信。严厉型的家庭是父母对子女管教严厉,在幼儿出现一点错误时会严厉惩罚,这会使幼儿变得越来越胆小,做事情畏首畏尾。放任型的家庭是指家长过度宠爱子女,基本上能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完全接受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幼儿,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负的心理。现代家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嗯。父母对幼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表现在时刻的关心上。父母的教养方式维度保护和关心除了能够导致幼儿拥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之外,可能还会导致幼儿同伴关系的变坏。如果父母能够采取鼓励和接受的教养方式,保证幼儿自拥有自我意识开始就能够实现独立坚强的精神,鼓励幼儿积极向上,并且能够争取个人成就,父母的情感和身心能够在接受孩子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在父母积极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会提高幼儿的同伴关系,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行为也会保证幼儿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父母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大多数,父母学历较高,自身的修养也会较高,他们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在教养方式上,也大多会以鼓励和接受为主。父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有所成就。所以在父母教育的过程中大都会采取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鼓励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让孩子能够尽可能多的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讲述事情,通过父母的教育,孩子就会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做事逻辑和规律,他们也会拥有独立的行为和自立的精神,例如,通过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刷牙等,有的孩子还会帮忙分担家务。虽然因为孩子年龄小做的不够好,但是如果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做事情的快乐,就说明孩子已经拥有这种健康的心和行为方式倾向,我们就应当对幼儿加以鼓励和赞赏。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方式中最有成就的一种,幼儿在亲社会行为上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同伴交往和抗挫折能力上都会强于其他的同伴。由于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行为时,家长必须留意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最好可以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要充分尊重幼儿,积极回应幼儿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随意的宣泄自己的愤怒或不满,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要学会理性。父母应奖励和强化帮助他人、分享等同伴交往行为,并对幼儿提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帮助幼儿发展其同伴交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同伴交往行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教育,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友爱、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父母在家教育子女的家庭来说,他们更容易观察到幼儿生活中的表现,对其进行改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从而调节自己的教养方式。当他们发现过于纵容幼儿时,并没有让有的同伴交往行为发展更好,他们就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教育。这会更加的灵活,会更有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发展。无论是否父母在身边,合适的父母教养方式都是重要的,这也对幼儿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2.4父母应当加强对男孩同伴关系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在幼儿关系发展中女孩更容易被接受;而男孩遭受到的拒绝较多,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教育男孩能够发展良性的同伴关系。女孩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处于弱势,所以更多的女孩拥有很好的同伴关系,可能是因为在同伴行为中都会照顾女孩的原因。但是男孩更容易出现情感脆弱,这说明男孩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需要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父母的关心。传统教育理念中,要求男孩能够坚强自立,更有一些父母认为要对男孩更加严厉的对待,并且拒绝男孩的很多请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男孩的同伴交往行为,这样的男孩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受到同伴的拒绝。在同伴关系交往的过程中,男孩的情感倾向是需要更多的同伴接纳。如果男孩在长期的同伴交往中受到拒绝,那么这样的男孩就可能会出现自卑的心理,更多的可能会有一些娘娘气。所以父母教养方式对男孩的同伴交往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应当时刻关注自己孩子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手给与帮助,尊重自己孩子的喜好和情感倾向,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护理学基础技术(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战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师范大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毕业实习计划
- 大一新生军训心得感悟(28篇)
-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汇报范文(3篇)
- 小学体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表格式
- 骨盆骨折小讲课护理课件
- 渣土车司机安全培训
- 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益评估
- 二次函数(最全的中考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 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英文资料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