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1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2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3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4页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体(kètǐ)关系的基本概念客体关系的基本概述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客体关系形成的历程客体关系病理学临床应用主要(zhǔyào)内容:第一页,共一百零八页。

A:什么(shénme)是客体?(即外在客体)B: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很少用于非人化的事物,比较多的指向一些所渴望的人或直接的活动。A:什么是客体表象?(即内在客体)B:外部真实客体在主体内心呈现或感觉到的心理(xīnlǐ)意象,是指一个人内心拥有怎样一个客体。代表着主体内心对于客体的体验、感觉和判断。第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基本界定:客体关系是指存在一个人内在精神中的人际关系形态的模式。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fāzhǎn)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第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关系理论(lǐlùn)概述

客体关系起源于克莱因,在把精神分析运用于儿童的治疗中,通过游戏她发现儿童并不是把能量用来控制情欲冲动,而是使用更多的能量构建他们的人际关系世界。在儿童的内心(nèixīn)当中存在着一个内在关系世界。且这种关系是以母子关系为原型,它是所有客体关系的基础。较之弗洛伊德的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所看重的是儿童前恋母期的发展。第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梅兰妮.克莱因:创新和过渡的理论家梅兰尼.克莱茵于1882年在维也纳诞生。从她结婚并生了第三个小孩之后她才重新开始其专业生涯并专攻儿童精神分析。她在1926年移居伦敦,继续其创新的专业工作直到死于1960年为止。从1921年到1960年的写作生涯中,克莱茵大幅度地扩展了弗洛伊德所开启的有关客体及客体关系概念。她在许多重要领域中都追随弗氏的带领,诸如强调本能驱力来解说(jiěshuō)动机及人格的形成,但她的某些概念又非常创造性且完全地背离了弗氏的概念。第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不同于弗氏的对于儿童的理解,克莱茵走出大胆的一步,直接和有问题的儿童进行治疗工作。在那时候的治疗界里面,这是未曾被探索过的领域。她那些年纪轻轻的病人(bìngrén)迫使她发展出新的技巧以及对儿童内在世界的新思考方式。她的观察以及创造性的使用游戏使得克莱茵发现到儿童的心理世界其实是充满着原始且野性未开化的冲突、谋杀与爱欲性的冲动。第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在寻求试图了解此一新领域的同时,克莱茵摘取弗氏理论作为其研究发现的脉络背景并保留本能驱力的概念(gàiniàn)。她以本能的脉络背景探讨其创新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第七页,共一百零八页。

偏执-分裂状态两种基本(jīběn)状态:抑郁状态

克莱茵认为:婴儿在子宫内处于一种完美状态,当他出生那一刻起就经历着第一次创伤。基本观点:生与死相互斗争,生命是被“创造与毁灭之间强大而神秘(shénmì)的内在斗争”所控制着。第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费尔贝恩:一个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费尔贝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于炮兵队服务退役之后,在1926年完成其医学及精神专科训练。他大部分的专业生涯都是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渡过,在那里虽然专业领域上比较孤独,但多少因其积极(jījí)介入英国精神分析学会而获得平衡。梅兰尼.克莱茵的理念深深触动了他,他自己的思想,是基于他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并在1930年代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的著作中体现的。第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在所有研究关于客体关系理论的人当中,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模式是最“纯粹的”,也就是说,不含生物学方面,完全是心理方面的。这是一个和弗洛伊德动机与人格模式非常不一样的模式。梅兰尼.克莱茵对关于内在客体有其创新,但仍保留弗氏对本能驱力及生物学的强调,这是费氏所极力反对的。他宣称他所发展的是一种纯正的人格心理模式,是对弗氏的重新修正(xiūzhèng)及完成。

第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

论述中心在于(zàiyú)依赖被体验的方式以及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被结构化,并入儿童的自我之中。三个阶段婴儿期的依赖阶段:

儿童从心理上与主要抚养者融为一体“原始认同”过渡阶段:

好的客体→理想的客体兴奋性客体坏的客体拒绝性客体成熟的依赖阶段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马勒:个体的心理诞生马勒,一位医师及精神分析师,1930年在维也纳作为一位儿童分析师开始(kāishǐ)她的职业生涯。1938年,她离开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儿童服务中心的精神师。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马勒在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儿童精神病的概念。并把她的观察范围扩展到正常婴儿和他们的母亲。通过对母婴相互作用的重复、外显行为的观察,马勒对发生在儿童内心的词语前心理过程进行了推断。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前的内心事件的描述和陈述,为心理发育和客体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马勒认为早期共生(gòngshēng)状态的未完成的危机和残留物以及分离并成为个体的过程,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际关系。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

在马勒看来,成熟(chéngshú)的整个顺序,就是儿童从对母亲的共生依恋状态转向实践稳定的自主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如下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分离个体化:分化亚阶段、实践亚阶段、和解、原欲客体恒定亚阶段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基本(jīběn)观点温尼科特:具有独特视角的儿科医生温尼科特,一位英籍小儿科医师,从1950年到1971年,进行了大量的写作,很难将其理论安排到适宜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分类中。他的许多著作及理论都是开始于无线电广播讲话或专业性演讲,因此具有非正式的调调。虽然他有时从梅兰尼.克莱茵那边借来一些用词,但他也会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创造一些词,诸如足够好的母爱(mǔài)、容纳性环境。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温尼科特于1971年去世,享年74岁。他既是位小儿科医生,也是位精神分析师。在伦敦的儿童医院从医四十年。他是在1930年代间从事精神分析并且受了梅兰尼.克莱茵的影响。在他繁忙的小儿科兼精神分析师生涯中,温尼科特关注了成千上万的母亲(mǔqīn)和她们的孩子,他自己曾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几乎从没注意到敌军的突袭,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精神病患者的分析上。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温尼科特并未建造一正式体系(tǐxì),而是把其关怀投注到儿童发展的某些特定领域上。温尼科特的创新理念之一是强调环境与演化中自体之间微妙的平衡性上。他对自体发展的创新观点为科胡特后来的理论设立了起点。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容纳性环境:

环境中重要的因素是母亲的照顾。“首先,母亲本身就是促进性环境。”足够好的母亲: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的特别发展阶段中,足够好的母亲充分提供婴儿所需要的一切。母亲依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变化和适应,并且在孩子的依赖性增强时,要逐渐(zhújiàn)减少对孩子的满足和照顾。真“自体”与假“自体”过渡性客体基本(jīběn)观点第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关系(guānxì)的发展什么(shénme)叫“好”?什么叫“坏”?“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源自哪里?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第二阶段:想象分裂第四阶段:认同分裂第一阶段:母性分裂第三阶段:自体分裂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母性(mǔxìng)分裂

这个过程开始于婴儿(yīngér)的原始分裂,即将世界分成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感觉:充足是好的;空乏是坏的;温暖是好的,冷淡是坏的;被抱着是好的,不被触碰是坏的。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婴儿还不能与他人产生互动,只是与他人的部分——一只手、一束头发或客体关系所指的任何“部分客体”产生互动;例如:乳房(rǔfáng)。当奶汁通畅时就是好的,不通畅时就是坏的。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将部分客体分成好与坏的这种早期区分,是与整体客体及人的关系的前身物。随着儿童的增长,出现了日益增强的意识,即无论外界存在(cúnzài)的是什么,都不仅仅是乳房而是人。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

每一个儿童的狂热愿望都是希望给予他满足感的主要客体,即母亲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但这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母亲也是人,他也会疲劳(píláo)。儿童期的一个清醒认识就是母亲并不是完美的,但这并不会阻止儿童继续坚持完美的幻想。这就是分裂的基础。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在儿童努力地建立一个内心更满意的、在其世界中最重要的关系的过程中,儿童潜抑了母亲不好的部分,并将好的部分具体化。但这并不是成功的,而儿童仍然试图尽力做好每件事情(shìqing),并无休止的努力化解分裂。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想象(xiǎngxiàng)分裂

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中,母子互动的起伏涨落是以一系列的小事行为为显著特征的。这些短暂的消失会引起巨大的惊慌失措。甚至当儿童开始蹒跚地迈开独立的第一步时,他们仍会不时地寻找母亲(mǔqīn)在哪里。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儿童努力地应对由抛弃引起的沮丧感,这可以在儿童与母亲之间进行很多游戏中看到。例如,躲猫猫游戏就是最早应对抛弃感的手段之一。通过将母亲的消失(xiāoshī)转变成游戏,儿童获得了对母亲可能会消失(xiāoshī)的恐惧感的控制力。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当母亲离开时,内部映象担当着替代物的作用,减轻了在没有替代物存在的情况(qíngkuàng)下,母亲的离开可能会导致的惊慌失措之感。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年幼的儿童很自然地寻找一些方式来补偿母亲缺席带来的威胁生命的影响。这些寻找得到(dédào)了回报,即我们所寻找的“过渡性客体”。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过渡性客体是什么呢?他们是一些充当母亲替代物的特殊玩具和玩物。他们必须具备这些特征“提供温暖,或可以(kěyǐ)移动、或具有结构、或可以(kěyǐ)做一些看上去能显示他们本身具有生命力和真实感的事情”。他们可以(kěyǐ)替代母亲可以(kěyǐ)提供给儿童以温暖和安全感。第三十页,共一百零八页。人们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再(bùzài)需要过渡客体了?(思考)

内在母亲存在的获得是发展上的突破。母亲从本性上来讲是分裂的,则她的内在表像也是分裂。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自体分裂(fēnliè)

随着语言作为人际交流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母亲的心理映像会发生如下变化:

内在母亲表象使母亲卷入内部对话(duìhuà)(视觉的)(语言的)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当母亲在时,儿童就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当母亲不在时,就在内心与母亲表象对话。我们(wǒmen)无意听到的儿童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儿童与内在母亲之间的对话。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随着儿童人际关系世界的继续扩展,儿童的内部对话不再仅限于与母亲(mǔqīn)进行,而是包括了与所有其他人的对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在世界的口头表达越来越不明显,直至完全消失。这种对话也从内在世界消失。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自体分裂(fēnliè)

由于不得不应对我们人际关系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儿童的内在表象经历了最后一次转变,即转变为称之为“自体”的东西。自体出现(chūxiàn)的标志是儿童词汇中出现(chūxiàn)了“我”这个词。

“我们(wǒmen)是我们(wǒmen)的他人”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自体,从它最基本的形式(xíngshì)来说,是丰富的且正在进行的社会合并过程的语言顶峰。它不受冲突支配,它是构成人类关于他们是谁的内在感觉的多重客体关系的复杂构造。

自体是起始于儿童内化了的关系的语言衍生物。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最初他通过自体感受到的通道使他的心理存在(cúnzài)得以被知道,但它最终经历了语言的转变,成为最终被体验为自体的事物的完整的一部分。

正如早期母亲的分裂产生了内在母亲存在的分裂一样,内在母亲的分裂产生了自体的分裂。好的客体对应好的自体,坏的客体对应坏的自体。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认同(rèntónɡ)分裂

当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儿童(értóng)自体还是相对完整的。客体恒定性已经获得,儿童(értóng)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越发得心应手。自体成为儿童(értóng)安全感的源泉,并且使儿童(értóng)更加努力地参与和他人的互动。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自体建构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之上,因此自体包括了社会规范和习俗的内化,所以它可以被看成是个体内部的一个微型(wēixíng)社会。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自体所包含的人际关系(rénjìɡuānxì)成分分成两种精神内在成分:主格“我”和宾格“我”。两者是如何互动的呢?就是通过交谈。

第四十页,共一百零八页。认同(rèntónɡ)分裂

在他人的互动中就构成了主格我和宾格我的构型。这种构型构成了自体的不同的自体-他体系统的聚集体。并且(bìngqiě)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是由与此相关的社会环境所激发的。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以上的分析中,认同主要是一些次自体。他们(tāmen)建构关系并依赖关系而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关系对于心理生存这么重要的原因。

自体发展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是持续一生的自体化阶段。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成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建立一些将会增强这些认同的关系。到了每一个认同成了自体的一部分时,这个过程(guòchéng)便有助于个体整体的“自体价值感”的形成。

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好母亲坏母亲好母亲映像坏母亲映像阶段一母性分裂(fēnliè)(未分化的自体)阶段(jiēduàn)二想象分裂(前分化的自体)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好我坏我

性事业婚姻父母其他阶段(jiēduàn)三自体分裂(分化的自体)阶段(jiēduàn)四认同分裂(社会分化的自体)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

好的客体(kètǐ)坏的客体(kètǐ)

融合一体好的自体坏的自体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kètǐ)关系病理学个案疾病的本质可以追溯至自体发展的停滞以及分裂中的异常。研究的重点在于这些停滞在什么时候发生、分裂的准确特性是什么,以及这两者渗透至个案的不同认同(rèntónɡ)的程度。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既然自体是构建于人际关系中的,因此(yīncǐ)所谓的“心理困扰”就等同于人际关系困扰。

人们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有助于维持一种自体的生存感。人类持续的从事着自体-他人的内化,这种内化能够弥补并强化各自的认同。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或作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释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与投射性幻想中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biǎoxiàng)和客体表象(biǎoxiàng)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kètǐ)关系病理学例如:在敌意的投射性认同中,对自己内在敌对冲动毫无觉察的丈夫可能会持续的激惹妻子,并且刺激她,使她变得愤怒。他可能在外面带到很晚,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并且不信守诺言。当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妻子便会猛烈的抨击他,丈夫的反应是感到惊讶,并且非常的生气。后来两人和好如初,事情(shìqing)平息下去——直到下一次。第五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kètǐ)关系病理学三阶段

1.投射性幻想:个体将自己的一部分“放置”在另一个人身上,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2.从事投射性认同的个体强迫接收者以一种与投射性幻想一致的方式来行为。3.接收者对投射性操纵所诱导出来(chūlái)的感受和行为产生反应。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kètǐ)关系病理学案例:彼得常常抱怨治疗不起作用,而且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抑郁。他每天记录着自己的感受是好是坏。他尽管说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并没有改变他孤独的心境。治疗师也发现自己在治疗过程(guòchéng)中变得越来越恼怒和生气。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她开始犹豫是否应该采取更为积极干预的手段。她联想到一个哭哭啼啼的拒绝吃那些可能会让他感觉(gǎnjué)好一些的佳肴的孩子。在一次治疗中,治疗师指出,尽管他说自己没有进步,但他对这一周的治疗中有四天感觉(gǎnjué)不错,而且她感兴趣的是,既然这同他开始治疗时的体验大不相同,为何会有如此反应。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在这一刻,彼得变得不安起来,他愤怒了,他告诉治疗师,她曾否认他的感受并试图“哄他高兴,使他不再抑郁”,而这些正是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一直(yīzhí)为他做的事。显露坏的感受是不被允许的,如果这么做了,母亲就会警告他,他在犯傻。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投射性认同与客体关系(guānxì)病理投射(tóushè)性认同的最终命运决定于接受者的反应。投射成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投射失败焦虑、抑郁、愤怒及其他症状元信息传递:在非言语层面进行的,包含着一些更加难以说清楚的信息。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kètǐ)关系病理学为什么人们允许自己成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为什么接收者使自己服从那些只能导致愤怒和挫败的操纵?为什么他们(tāmen)就是不能在事情变得完全失去控制之前跳出来?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依赖(yīlài)权利(quánlì)

情欲(qíngyù)迎合四种基本的投射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特征:表达持续的无助感“你认为如何?”“我应该(yīnggāi)怎么做?”“你可以帮助我……吗?”“我似乎无法靠我自己来做这件事?”

使用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的人意图说服那些跟他们有关的人相信,如果他们觉得所需的帮助无法满足的话,那可怕的结果就会随之发生。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例如:贝蒂娜嫁给了一位叫汤姆的电子(diànzǐ)机械师,生有两个孩子,热心于镇上的政治事务。当她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她是镇议会的成员,并在妇女投票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她之所以接受治疗是要寻求帮助,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惧感——她害怕她的丈夫会离开她。虽然她的丈夫否认这一点,但她确信他就要离开她了。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然而,实际上她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一所有声望很高的大学,并且取得了艺术行政管理(guǎnlǐ)专业的硕士学位。她看起来有能力应对人生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除了那些发生在家里的问题。只要涉及家里的问题,如果贝蒂娜不寻求她丈夫的建议,就不能做决定,哪怕是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第六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对于那些自己又能力处理的事情,她却连动也没动。如果一个水龙头坏了,他在给水管工人打电话之前,必须要先给汤姆打个电话。又如对于孩子们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如是否同意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旅行之类的小事情,她都无法做决定(juédìng),知道询问了汤姆的意见。她经常给汤姆的办公室打电话,打断他的重要会议,却只是为了问意见微不足道的事情。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有些时候,贝蒂娜一天能给汤姆大两三个这样的电话。相对来说,汤姆比较从容随和,最初他并没有很在意妻子的行为。在他们的婚姻的早些年里当他还不是那么忙的时候,他对她的打扰变得越来越恼怒。贝蒂娜告诉我,他已经不止一次地跟她谈论这件事,但是她无视他的困扰,坚持认为(rènwéi)他是在夸大其词。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最后汤姆的耐性日渐消失,常会为此而大发雷霆。有时,贝蒂娜说她丈夫指责她的行为像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她通常在痛哭流涕的谈话之后,承诺(chéngnuò)要有所改变,但是最终她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中。这个问题就要影响到他们的婚姻了,或许是迫于现实,贝蒂娜决定要寻求帮助。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权利投射性认同基本特征:在他人(tārén)身上诱导出软弱感和无助感。“完全照我说的去做。”“服从我的领导。”“就这样做。”“遵从我的指示。”权利的投射性认同努力要使目标相信他(她)需要被照顾,被关心。权利的投射性认同与依赖的投射性认同正好相反。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苏珊·佛沃德对“厌恶女人的男人”的研究显示,很多男人之所以建构他们与女人的关系,是因为这样可以定期虐待与他们发生关系的女人。虐待行为包括从语言上的威胁暗示到身体上的攻击,如无情的指责、恶意的口头攻击。然而(ránér),这些男人的行为常常被“爱着他们”的女人所原谅。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佛沃德对这类男之间的互动的调查揭示出,他们的关系被一种强烈的权力推动着,即男人需要支配并压制女人。这种动力中的关键成分是一种控制:“厌恶女人的男人必须控制其伴侣的思维、感受、行为,包括他和谁在一起以及做一些什么事。”佛沃德认为,这些(zhèxiē)男人感到女人可以通过抛弃他们来毁灭他们。为了对抗这种恐惧,他们必须是女人没有权利。如果女人是软弱的并且是无助的,她便只能受制于他。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情欲投射性认同基本特征:通过(tōngguò)性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关系,用它来诱导出投射目标的情欲反应。挑逗调情。穿性感的衣服。进行露骨的引诱。使用情欲的投射性认同个案的全部的目的是要通过确保他们在性方面是有能力的从而确保在人际关系上的满足感。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迎合的投射(tóushè)性认同基本特征:情绪成分是自我牺牲。放弃自己的利益,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我之上。“我这么努力,是要使事情对你来说变得容易。”“我拼命的工作。”“你并没有意识到我为你做了多少事。”“你总是认为我为你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成为迎合的投射性认同的目标是使目标的个体会持续的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之中,即他们(tāmen)被期望着表达感激和欣赏之情。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四种主要(zhǔyào)的投射性认同类型关系姿态元信息的传递诱导反应依赖无助我活不下去照顾权利控制你活不下去无能情欲性爱我会让你在性方面得到满足性兴奋迎合自我牺牲你欠我的感激与欣赏第七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实务(shíwù)篇(四阶段)允诺参与投射性认同(rèntónɡ)面质结束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允诺(yǔnnuò)参与治疗关系:改变的基础来访者角度:使用投射性认同的个体在生命的早期便懂得:要留在关系中,他们自己就要是依赖的、控制的、性感的或迎合的。从更深层的原因看,他们希望可以在“心理”上被其他人拥有。可他们的关系模式中是一种(yīzhǒnɡ)病理性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师角度:通过创造出一种有可能会发生投射性认同的人际环境,治疗师创造出了在“此时此刻”处理投射性认同的机会。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客体关系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个案关系被看成(kànchénɡ)是一种独特的客体关系。而使这关系显得尤为独特的是,参与者之一自愿地是自己进入一种关系中,他知道自己在这种关系中会成为投射性的认同目标。治疗师进入这种关系中,明白他与个案的互动迟早会表现出操控性。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允诺(yǔnnuò)参与如何使个案允诺参与?治疗开始初期,向个案解释客体关系治疗并非像个案想的那样,只是针对焦虑、抑郁等症状,而是针对关系,可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处理个案感受到的不适,确保个案继续接受治疗。情绪连结用来(yònɡlái)传递共情性理解的多种技术建议和忠告关心(guān〃xīn),承诺,参与,满足他们的客体关系需要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投射(tóushè)性认同来访者角度:个案想要找到一个“真正”关心自己(zìjǐ)的人,想与某个人建立关系的渴望所推动的。这种渴望越强烈,个案投射性认同的表现开始浮现的可能性便越大。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咨询师角度:治疗师已经成为投射性认同的目标的第一迹象是,治疗师有一种感到事情不太正确的模糊感觉。治疗师发现自己变得非常气恼且易被激怒。反移情:在客体关系(guānxì)中是指治疗师情感上对个案投射性认同做出的反应。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不同的投射(tóushè)性认同是如何在治疗中呈现出来?依赖(yīlài)投射性认同当治疗性会谈被寻求信息、试图获得指导以及(yǐjí)寻求支持的请求甚至是要求所占据的时候,这可能是并且常常是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表明元信息传递存在的线索是治疗师的反移情反应:有一种强烈的“帮助”个案的愿望(yuànwàng),体验到一种过渡保护的感受。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治疗师需要迫使隐藏在投射性认同背后的传信息传递显现出来,通过将关注点从正发生的事转移到此时此地上,将当前的治疗师与个案(ɡèàn)关系加以具体化和合理化。最后治疗师必须拒绝提供个案所要求的同情、指导和支持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权利投射性认同在心理治疗中得以表达的方式是个案试图(shìtú)指挥治疗中发生的事情。治疗师会变得恼怒并且在心底里产生要摆脱个案的幻想。第八十页,共一百零八页。将治疗(zhìliáo)的焦点从讨论个案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转到个案与治疗(zhìliáo)师之间的互动上。方法:询问个案对生命中其他人的感受与他对治疗师之间的感受是否有相似之处。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情欲性的投射性认同(rèntónɡ)语言通常是衣着和暗示性的姿势。通过这种非语言的策略,向治疗师“呈现”他们认为其他人最重视的他们自己身体的部分。治疗师典型的反应是情欲被唤醒。将诱惑转为公开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贝塔是一位40岁的艺术家,她前来接受(jiēshòu)治疗的目的是要处理长期的胃痛和间歇性的抑郁。她的青少年时光是孤独地度过的,引人注意的是有几段时期她不时会性乱交和酗酒。直到她开始画画,她才开始振作起来,并开始有了关于自己是谁这样的感觉。与此同时,她仍然在与他人建立关系上有困难。

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在治疗过程中,贝塔告诉我,几年前她曾为自己画了一幅裸体自画像。这幅画挂在她的卧室里,在一次有关约会的讨论中,她提到了这幅画。她经常邀请(yāoqǐng)男性到她的公寓里,并且担心这幅画会留给他们“错误的印象”。在她诉说她对这幅画的担忧的同时她告诉我她如何巧妙利用发散的交叉光线来捕捉她身体的柔软曲线。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贝塔的描述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好像在听一场关于画家的讲座,以及艺术家在工作中使用自然光的方法一样。但事实并不仅仅是这样的。随着她描述的越来越详细,她的描述也变得越来越色情。当她说完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想想的空间了,她似乎是赤裸裸的坐在我的对面(duìmiàn)。只有在这次会谈结束后,我才能够一是到我已经成了她的情欲的投射性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

认同目标,并且我对她的画的“兴趣”本质上与其说是艺术,倒不如说是反移情。之后,我对贝塔的回应是,我认为她描述画像故事(gùshì)的方式,好像在向别人展示她的身体。起初,她对我的解释嗤之以鼻,但接着试图贬低我的解释:“当然,这总比那样做要好。”我追问他“那样做”指的是什么,以及她脑子里真正在想什么。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她不置可否,但当我向她施压之后,她的回应是问我是否真的想去她的公寓亲眼(qīnyǎn)看看那幅画。很显然,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便已越过了艺术欣赏,并且情欲的元信息传递已经全然公开。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迎合投射性认同个案努力试图成为(chéngwéi)有所帮助和随和的人;或者是个案表示自愿成为治疗师的实验对象的行为。会引发治疗师的感激或者内疚的情感直接询问提出元信息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有些个案会提出,他们愿意成为他们认为治疗师可能想要(xiǎnɡyào)尝试的新程序或新技术的试验者。一名名叫丹尼尔的个案花费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谈时间试图说服我相信她是多么地努力工作以确保治疗成功。当我们进入治疗的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拒绝与她复习那些笔记。丹尼尔开始退缩,她说她是那么努力工作以使自己好转,而我却没有感激她。沉默之后,她说:“你可以使用任何技术,如果你有任何新的程序想在我身上试验的话,你尽管使用。”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她的建议让我惊讶,我不知如何回应她。我并没有什么尝试或者试验在丹尼尔身上进行(jìnxíng),但是她愿意以这种方式来奉献自己的这一简单事实有些令人感动。我会想起那些我对他怀有感激之情的时光,并未自己在记笔记之事上如此为难她而感到内疚。第九十页,共一百零八页。

直到稍后,我才发现我的反应正是对迎合的投射性认同的反移情反应。一旦清楚了投射性认同的本质,变有必要将背后的元信息公开。这意味着给丹尼尔施压,让她承认她愿意将我的意愿(yìyuàn)放在她的意愿(yìyuàn)之前是希望获得何种回报。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我直接(zhíjiē)问她,如果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她希望获得何种回报,最初她说:“什么也不用。”但是当我(用语言)提醒她时,她承认如果她能够继续“有所帮助”的话,她希望我愿意一直—甚至在治疗结束之后—照顾她。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面质治疗师必须以一种直接且强有力的方式来面质个案的病理;勇于说“不”。“我不会(bùhuì)引导你的生活”“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来获取成功”“我不会与你睡觉”“我不欠你任何东西”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解释在与这一阶段的情感面质相比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解释是依靠认知的语言方式来处理的。但客体关系的治疗中,个案的大部分病理都是以感受的形式存在的,是属于(shǔyú)前言语期的问题。

治疗师要向个案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不愿意参与到个案的病理中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必须使个案面对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失去与他人的接触。个案需要明白自体分裂的“坏”的部分并不是抛弃的原因,现在重新做的并不是重新去体验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去体验当前存在的非常强烈的感受。个案必须明白开放的、坦诚的关系是可能实现的。离开投射性认同生活仍然(réngrán)可以继续正常进行。第九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个案的反应(fǎnyìng)强化责备次级投射性认同告辞第九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结束(jiéshù)反馈治疗师向个案提供他人是如何感知、理解他们的相关重要信息。反馈的内容是成为个案的投射性操作的接收者会有什么样的行为(xíngwéi)想法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个案对投射认同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修正个案的内在自体-客体关系预示着新的内化过程的开始第九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解释在传统方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