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课件44张_第1页
【高中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课件44张_第2页
【高中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课件44张_第3页
【高中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课件44张_第4页
【高中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课件4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齐名称“苏辛”,开创豪放派词风;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苏东坡全集》。苏轼石钟山记苏轼诗词名句1、水光艳潋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湖上初雨》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壁下泛舟彭蠡()郦()枹()止响腾铿()莫()栖鹘()磔磔()噌吰()

罅()识()无射()窾坎()镗鞳()穴()罅()栖()鹘如乐()作焉无射()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lǐlìfúkēnɡmùhúzhézhéchēnɡhónɡxiàkuǎnkǎntānɡtàzhìwúyìxuéxiàqīyuèyì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莫(mù)夜函胡(hánhu)汝识(zhì)之乎“莫”通“暮”。晚上。“函胡”通“含糊”“识”通“志”。知道。石钟山记苏轼译文:《水经》上记载:“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这座山)的下面紧挨着深水潭,微风激起波浪,使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响亮)。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焉:兼词,于此临:靠近。鼓:激起,n→V洪:大搏:撞击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是:这以:把置:放鸣:使……发出声音,使动虽:即使译文:到了唐朝李渤开始寻访它的旧址,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击石头仔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含糊浑厚,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始:开始访:寻访得:找到扣:敲打而:连词表承接聆:仔细听函胡:通“含糊”徐:慢得…潭上:介短后置越:响亮译文: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对)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能敲打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之: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然:但是是:这独:唯独以:用名:命名石…有声者:定语后置自读、研讨朗读第一段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他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3、作者对两人的说法持何种态度?研习、思考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郦道元李渤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夜游石钟山,作者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苏轼实地考察,有没有遇难而退?结果如何?

译文: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我从齐安乘船出发到临汝去,(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府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县,因而能够看一看人们所说的(名叫)石钟的山。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自:从舟:乘船。名为状适:到……去因:因而,于是。得:能够赴:赴职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译文: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发出硿硿的声音,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使:派其:其中的焉:形容词尾,同“然”固:仍旧,还是,原本而:连词表修饰莫:通“暮”,晚上独:单独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译文: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的样子要扑人;而山上栖息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来,在高空中磔磔地叫;还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又咳又笑(似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且:又……又……或:不定代词,有的,有的人。

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轰隆隆地响着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方:正要心动:心中惊恐绝:停止而:却

译文: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它,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缝,不知道它们有多深,细小的波浪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人:船夫大恐:十分惊恐徐:慢察:细看之:代发声之处则:同”乃”,原来是罅:裂缝焉:兼词”于此”.在这里为:形成

译文:小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上面大约)能坐一百来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的噌吰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一样。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两山:上钟山和下钟山港口:支流入口处当:处在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作:起,翻译为演奏

译文: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这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称这座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因:于是识:通“志”,记住,知道之:代下文典故

译文:凡事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猜测来判断的存在或不存在,可以吗?郦道元看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够详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目,耳: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臆:凭主观猜测殆:大概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译文:(那些)读书做官的人终究不愿驾小船在夜晚停泊在陡峭的山崖下面,所以没有人能够了解(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士大夫:读书做官的人终:终究泊:停泊莫:没有谁

译文:(至于那些)渔夫(和)船工,即使知道(这些)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的原因

译文:可是(那些)知识浅薄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慨叹郦道元(说法)的简略,又嘲笑李渤(见识)的浅陋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其实:(古)两个词连用。它的真相。

考:同“拷”,敲打

游因——质疑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游历——解疑夜游见闻大石侧立栖鹘惊飞鹳鹤怪叫水声轰鸣肯定命名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议论为主提出问题叙议结合解决问题集中议论抒发感想通假字⑴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含糊,重浊而模糊.⑵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拷,敲击.⑶至莫夜月明:

莫=暮,晚上.⑷汝识之乎:

识=志,记住.1、微风鼓浪:名词活用作动词,振动鸣,使……发声,动词的使动用法。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2、而独以钟名1、舟行适临汝2、大石侧立千尺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4、夜泊绝壁之下名词做状语(2)古今异义1、与风水相吞吐2、空中而多窍3、自以为得其实古:风浪。今:地理形势。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3)一词多义自自以为得之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焉崆崆焉微波入焉是是说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这。代词)(这样。代词)……的样子,词尾自己。代词(从。副词)到那里。兼词搏水石相搏森然欲搏人莫至莫夜月明故莫能知得得双石于潭上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鼓如钟鼓不绝微风鼓浪(击,打。动词)(抓,扑。动词)(通“暮”,日落时。名词)(不。否定性副词)(得到,找到。动词)(能够。助动词)(一种乐器。名词)(激起。名词作动词)(1)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古之人不欺余也!宾语前置(2)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1、宾语前置句语法(句式)整理:1、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之石(中心词+之+定语)2、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得双石于潭上(动词+于+状语)3、状语后置句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2.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元士大夫渔工水师陋者——言之不详——不肯夜泊绝壁下——知而不能言——考击以求(叹)

(笑)

所以不传

(惜)研习、思考

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