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寒热配伍的应用实例
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该处方的热药制备是根据该组的方法,以及冷药和热药的联合用药方法的一种制备方法。掌握寒热配伍的依据、组方形成、运用规律,对正确分析和理解前人的方剂配伍、指导临床组方遣药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方剂寒热配伍的应用实例分析说明之,以就正于同道。1冷和热药物的基础方剂的寒热配伍是针对阴阳并病、寒热错杂的病机和药物配伍的特殊作用而组方的。1.1之邪实之热,张力清·何梦瑶谓“有寒热并用者,因其人有寒热之邪夹杂于内,不得不用寒热夹杂之剂”(《医碥》)。疾病,尤为一些慢性病,其病机往往是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故组方应寒热配伍。1.1.1清泻肺热,上热上热寒热证候表现于不同部位,若单纯清热则寒不解,单纯祛寒则热不除,故须寒热并用。(1)表寒里热证:外感证候,风寒郁遏卫表,热邪蕴于肺或大肠,用药多以辛温解表散寒,寒凉清泻里热。外感风寒表实兼内热之证,以发汗解表为主兼清里热,有麻黄、桂枝解表散寒,石膏清泻肺热,具有散中寓清、温不助热、寒不碍宣配伍特点的大青龙汤(《伤寒论》)。又如用治表里两感,外寒里热之证的大羌活汤(《此事难知》);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的石膏汤(《外台秘要》);中风,风寒拘于表,胃肠有里积实热的三化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上热下寒证:脏腑功能失调,郁热结于上,阳气不足于下,用药多以寒凉清其上热,辛温暖其下寒。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之证,以寒热并用、降逆和胃、益气补虚,用黄连泻胸中之热,干姜、桂枝散胃中之寒,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虚以和中,具有平调寒热配伍特点的黄连汤(《伤寒论》)。又如用治上有胃热,下有肠寒,寒热格拒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伤寒论》);心火亢盛,肾阳不足,心肾不交的交泰丸(《韩氏医通》)。1.1.2治泻清浊,清浊并调病邪阻于中焦,寒热错杂,若单用辛温芳香化湿则有助热化燥之弊,纯用苦寒清热又恐助湿阻气之嫌,故须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中焦痞满或湿热蕴结之证,或因脾胃虚弱,或因误治损伤中阳,以致寒湿内生、热邪壅聚、交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以辛开苦降、斡旋中焦、升清降浊、调理气机、疏通胃肠。用黄连、黄芩苦寒降胃除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具有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泻同施、阴阳并调配伍特点的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又如用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的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湿热痢疾,胸膈痞闷的的香连丸(《兵部手集方》);湿热蕴伏,清浊相混的连朴饮(《霍乱论》);湿热下注的二妙散(《丹溪心法》)。1.1.3清泄气、血分之热—证候寒热的轻重不同寒热错杂的病证,其寒热并非均等平分,而是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故须在组方配药时寒热有多寡,轻重有不同。(1)寒重于热:寒重于热应以温热药为主,佐以寒凉药。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以发汗祛湿为主兼清里热,用大剂辛温解表药来祛风散寒胜湿,佐以黄芩、生地汁2钱清泄气、血分之热,具有清热寓于辛温之中配伍特点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又如用治外见寒热俱甚而无汗,内有烦躁的大青龙汤(《伤寒论》),重用麻黄6两、桂枝2两发汗解表,而仅配如鸡子大的石膏以清热除烦;肾阳不足,虚火上炎的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中医学院),重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达30g温肾补阳为主,配以知母、黄柏计18g益阴泻火为辅。(2)热重于寒:热重于寒应以寒凉药为主,辅以温热药。白虎汤证兼有温疟症状或风湿热痹之证,以清热、和营卫、平冲逆,兼以通络,用重达1斤的石膏、6两的知母清里热,仅用3两桂枝解表邪,具有里清外解配伍特点的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又如用治热痞兼表阳虚的附子泻心汤(《伤寒论》),重用苦寒之大黄、黄连、黄芩达4两以清泄里热,只用1两附子别煮取汁以温经扶阳。1.2治消化气之药,兼见大热之药方剂的配伍中,寒性药、热性药共同组成方剂的主要成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1)相互制约,作用一致:为消除或减轻某些药的偏性,选择寒热并用,配伍后其作用协同一致。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巴豆辛热峻下,推荡脏腑,开通闭塞;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既助巴豆峻下之性以攻积,又监制其辛热之毒以免过伤胃液;干姜温中,守而不走,以顾脾阳,既助巴豆以祛寒,又抑大黄之寒凉。又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丁香温胃散寒、补火生土,柿蒂苦涩降气,二药相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苦寒、清热行气、泄气分之热,延胡索辛温、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二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2)去性存用,药味相须:一药的寒性或热性被抑制而其作用仍存,原有疗效增强。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附子温里散寒、破阴解凝,大黄荡涤积结,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增强祛寒作用,以散在表之郁热。其中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制其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又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的荆芥穗、淡豆豉,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解表又防止凉遏太过。1.2.2.反佐之药,及以加味、通脉、阴等证实治清·何梦瑶认为“然也有纯寒而于热剂中少加寒品,纯热而于寒剂中少加热药者,此则名为反佐”(《医碥》)。所谓“反佐”,就是用性味或作用相反的药物,从反面来辅助主药,以起到相反相成的一种配伍方法。(1)监制主药之偏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主药的作用,常少佐药性相反的药物,防止药性过偏之弊。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连、黄芩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大黄配黄芩、黄连则清中有泻、导热下行,肉桂配在苦寒药中是反佐,能防止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邪。又如加减内固丸(《杂病源流犀烛》),在附子、葫芦巴等众温热补阳药中反佐一味寒凉的石斛,既防止补阳药温热伤阴,又伍山茱萸以阴中求阳。三黄熟艾汤(《世医得效方》),用黄连、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止痢,反佐一味艾叶,既防过寒伤阳之弊,又有活血之功。(2)协调阴阳:在一些寒或热的重证中,病重邪甚,常遇到寒热格拒的现象,故须用反佐互引之法,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协调阴阳平衡。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伤寒论》),附子大辛大热以壮肾阳、祛寒救逆,干姜助附子壮肾阳,附子助干姜健脾阳,二者一走一守,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加宏厚;而于热药中又入苦寒之猪胆汁、咸寒之童便是为反佐。一方面即所谓《素问·至真要大论》“甚者从之”的反治法,取其同气相求,引阳药直入阴中,以免药物格拒不纳;另一方面,童便咸寒可滋阴降火,猪胆汁虽苦不燥,能滋养阴液;使温阳药发挥回阳救逆之功,让所复之阳有阴潜藏而不致再度浮越。滋阴降火之品有温阳药为主导,而不致重伤其阳。又如潜龙汤(《医醇腾剩贝义》),用知母、黄柏、地黄等大剂滋肾阴、降相火药,仅反佐一味肉桂引诸药归肾,不至为虚火格拒。另外,寒热反佐还能增强主药的功效。以热佐寒的左金丸(《丹溪心法》),用吴茱萸,一则辛能制酸、热可制寒,非但不会助热,且可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火能速降;一则与黄连相伍,不但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且能增加下气降逆、散结止呕之功。以寒佐热的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金铃子,一则取其监制诸药的温燥之性,以为反佐;一则取其疏气下达之功,防范肾虚肝木犯侮之弊。2冷和碱、吴和升浮剂药性寒热温凉与五味、升降浮沉的配伍,构成了不同的组方形式。2.1在炎热和疼痛的配合中,以暖、苦、甜、咸、寒相结合的形式,寒热相结合2.1.1麻黄,和营中辛温酸寒配伍的代表方为桂枝汤(《伤寒论》)及其类方。吴谦:“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药同用,可使发汗而不耗伤营血,止汗而不致留邪。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赞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2.1.2其他对从焦之药辛温苦寒配伍又称:“辛开苦降法”。辛温宣通,苦寒泄降。苦辛并进可顺升降,寒热并用能和阴阳。既能调和脾胃、升降气机,起到开痞解闷、除烦散结、平呕止痛的作用;又能体现胃以通降为顺的治疗原则;还是调整机体功能和消除病因两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另外,还可相互制约偏性,达到反佐从治的目的。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用黄连、黄芩清泄邪热为主,配以干姜直入中焦,于清泄中卫护中阳,且又借宣开湿邪之机,达热于外,致热从中散,胃阳旋转,而无助湿留热之弊。又如左金丸(《丹溪心法》),吴茱萸与黄连同用;连朴饮(《霍乱论》),厚朴与黄连相伍;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与黄连相配;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和桂枝生姜枳实汤(《金匮要略》),薤白、橘皮、桂枝、生姜与枳实并进;越鞠丸(《丹溪心法》),香附、川芎与栀子合用;以及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蚕矢汤(《霍乱论》)等方,皆效法于辛开苦降。2.1.3通阳养血,通阳温经辛温发散通阳,甘寒益阴生津;合用则辛散温通而不伤阴,甘寒滋阴而不腻滞,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炙甘草汤(《伤寒论》),用生姜、桂枝、清酒辛温走散、温经通阳、养血复脉,配以生地黄、麦冬、麻仁、阿胶甘寒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费伯雄也认为“……故温散与清润并行,使外邪清,则正气醒而血脉复也”(《医醇剩腾贝义》)。又如地黄煎(《千金方》),用瓜蒌汁、生地汁等众甘寒药治消渴,而佐一味姜汁,使养阴复液而不腻滞。2.1.4重树理《证治准绳》辛味能行能散。行能行气活血,用治气滞血瘀证;散可开表达邪,用治表证。辛温辛凉相配,常用于卫表或头面部疾患,以发散风邪或行气活血。消风散(《外科正宗》),用荆芥、防风与牛蒡子、蝉蜕相伍,开发腠理,疏风散邪,透疹止痒。又如川芎散(《银海精微》),川芎、细辛、白蒺藜与菊花、牛蒡子等相合;升麻解毒汤(《外科活人定本》),桂枝、羌活、白芷等与升麻、葛根等相配;白芷散(《证治准绳》),白芷、荆芥、防风同升麻、薄荷等相伍;柴葛桂枝汤(《幼幼集成》),葛根、柴胡和桂枝合用;菊花茶调散(《银海精微》),菊花、薄荷、蝉蜕合川芎、荆芥、防风等并用;何廉臣治春温兼寒用银翘散加麻黄等,皆是辛温辛凉合用之范例。2.1.5苦脂肪酸和苦酶辛能行气解郁,咸能软坚散结。配伍则行肝气而化痰结,治疗瘿瘤、瘰疬、痰核等。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用昆布、海藻、海带咸寒软坚、化痰散结,配以青皮、陈皮、半夏等辛温理气、开郁化痰、活血通脉。又如消瘿五海饮(《古今医鉴》),用昆布、海藻、海带、海蛤粉之咸寒软坚,伍以木香、细辛、香附之辛温理气同用。2.1.6苦辛酸并用,寒热补泻并投苦辛酸并用主要用于肝气郁结化火,胃热兼有肝气不和,肝热伤阴耗血、升火动风之证;胃热肠寒之蛔厥证,又主久泻久痢。其代表方为乌梅丸(《伤寒论》)。柯琴曰:“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得所养,是固其本。肝欲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名医方论》)。又如椒梅丸(《张氏医通》)、椒梅汤(《温病条辨》)等均是宗仲景之苦辛酸并用、寒热兼施的配伍方法。2.2阴气辨治—寒热配伍与升降浮沉《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属阳的气能轻清上浮,属阴的气能重浊下降。升浮者为阳,沉降者为阴。寒无浮,热无沉。在调理升降的方剂中,也常运用寒热配伍。2.2.1叶性茶的制备在大队温热升浮药中伍以寒凉沉降之品。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川芎、白芷、羌活等众多辛温升散之品,仅佐一味清茶调下,是取茶叶的苦寒性味,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治风邪头痛。又如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用人参、黄芪、升麻等品温补升举阳气,佐炒黄连、麦冬寒凉下降,治产后及老人、虚人血崩。三黄汤(《千金翼方》),用麻黄、细辛、黄芪等物辛温升阳散风,佐一味苦寒沉降的黄芩,既可监制诸升散药的温燥之性,又能清泻里热,治中风,手足拘挛,肢节疼痛,恶心而烦热心乱者。2.2.2治痰阴,治消毒在众多寒凉药降药中佐以温热升浮之品。清黄散(《证治准绳》),用栀子、黄连、滑石等寒凉沉降之品,而伍辛温升散之藿香、防风以疏风,治肝胆湿热,耳鸣流脓,便秘尿黄。又如荆芥散(《金匮翼》),用黄芩、栀子仁苦寒降下以凉血止血,配荆芥穗、蒲黄辛温升散以散瘀止血,治呕血下止。黄连丸(《杂病源流犀烛》),重用黄连、黄芩苦寒沉降,佐防风辛温升散以搜脾家之湿,治胃肠积热及酒毒所致的腹痛下血。2.2.3治泻清浊—升降相因温热升浮药与寒凉沉降药合用,以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职。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用川芎、羌活、防风辛温升散肝气,龙胆草、栀子仁、大黄苦寒清降肝火,治肝经郁火。又如交泰丸(《韩氏医通》),用黄连清降心火,使心火下交于肾,肉桂温补命火,启真水上承于心,治心肾不交。麻杏石甘汤(《伤寒论》),用石膏辛甘大寒沉降,清泄肺胃之热,麻黄辛温升散,宣肺解表。二药一辛寒一辛温,相制为用,既清肺又宣肺,治风邪化热犯肺。李东垣提出了“胃气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医生年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解析版)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 《游戏的基本理论》课件
- 新媒体风云模板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加解析答案
- 乒乓球比赛作文300字集合九篇
- 2023年-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含答案(能力提升)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往年题考
- 七年级下《国宝大熊猫》苏教版-课件
-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二版)项目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础
- 驾驶舱资源管理绪论课件
- 声艺 EPM8操作手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申请书(MBA)
- 外墙保温、真石漆施工技术交底
- 车床日常点检表
- 配网工程施工监理管理要点~.docx
-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 尾矿库在线监测方案)
- 房屋安全简易鉴定表.docx
- FSSC运营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