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升降沉降理论的基本内涵_第1页
中药升降沉降理论的基本内涵_第2页
中药升降沉降理论的基本内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升降沉降理论的基本内涵

升兰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病理的发展,中医纠正了肠道功能障碍,恢复正常。或者抓住这个机会,帮助驱邪。升降浮沉理论也是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防治疾病的基本法则之一。中药理论是中医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学术之根。因而探讨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以利于更好地继承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1降生升浮方《医学启源》中详细论述了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在张氏之前,《金匮要略》之大柴胡汤,虽也用柴胡之升浮与大黄之沉降同为一方,以治疗往来寒热,胸胁或心下满痛,苔黄便秘之证,但那个时代在中药理论上并未倡明升降浮沉这一重要内容。这一创建,补充和充实了药性理论,成为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内容,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之大加称颂。1.1升和浮,降升降浮沉既然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么,其概念是什么呢?所谓升,是上升的意思;浮,是发散的意思。升和浮的共同点是向上向外,因此属阳,故而具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所谓降,是下降的意思;沉,是泻利的意思。降和沉的共同点是向下向内,因此属阴,故而具有潜阳、降逆、清热、泻下、利尿等作用。1.2药物沉降的测定确立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规律有三:①药物的性味:凡是性温热、味辛甘者为阳性药,主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者为阴性药,主沉降。②药物气味的厚薄:凡气味薄者主升浮,如薄荷、连翘之属;气味厚者主沉降,如熟地、大黄之属。药物质地的轻重:凡花叶及质轻的药物主升浮,如桑叶、菊花、马勃等;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药物主沉降,如苏子、枳实、代赭石、石决明之属。上述依据,有时也有特殊情况,尚须结合临床实际。1.3升浮药的改变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其常见的转化方式有:①药物经炮制后升降浮沉的作用发生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②药物经配伍后作用受到抑制,如少量沉降药在大量升浮药中则升;少量升浮药在大量沉降药中则降。故临床用药时应掌握和利用这种升降浮沉的转化,以提高治疗效果。2治疗上误先知,先知立足于部阴升降浮沉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若不了解升降浮沉之理,即违反人体内部阴阳的规律,可导致治疗上的失误。“故而识习药物,先当明白标志药物性能之性和味,反映药物作用部位之归经,指示药物作用趋向之升、降、浮、沉以及有毒、无毒、用量等。这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熟习和一定时间的实践,方能了然”(何任教授语)。2.1治气和阴病《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用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以枳壳之降气苦降下行,二者一升一降,则上焦之气机得畅而胸宽。《伤寒温疫条辨》之升降散,僵蚕、蝉蜕之升散与大黄、姜黄之沉降同用,以治疗温病憎寒壮热或表里三焦大热效佳。张锡纯通变大柴胡汤,用柴胡、薄荷升散在经之邪,并防邪之下陷;大黄、知母通降腑气,下阳明在腑之热,以治伤寒、温病表证未罢,大便已实者收效甚良。《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的己字汤(黄芩、大黄、当归、升麻、柴胡、甘草),亦是升降并用之良方。2.2治上热之人参、甘草嘴唇,使治疗无汗证《医门法律》之清燥救肺汤,以升浮之桑叶为君,清宣肺燥;用质重沉寒的石膏、麦冬为臣,既清肺经之热,又润肺金之燥,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杏仁、枇杷叶利肺气以肃降;阿胶、胡麻仁润肺养阴;人参、甘草益气和中,俾土旺金生。本方原治温燥伤肺证,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燥、舌干无苔、脉大而数。后人用以治疗白喉初起有效,现代扩展到用其治疗无汗证效果甚佳。《外科全生集》之阳和汤,用升浮之麻黄宣开腠理以达表,用味辛性温之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重用气味俱厚的熟地温补营血,鹿角胶填精补髓、强壮筋骨,以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以养血;炮姜、肉桂温中有通,生甘草有化毒之功。本方原为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之代表方,现代研究报道,本方对骨及关节结核、骨瘤、坐骨神经痛等属于血虚寒凝者确有卓效。2.3方中一些胡、升麻通融升阳,方中证《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君药黄芪补气升阳,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全方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原治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脾胃气虚诸证。现代研究报道,以其治疗气虚外感证也收效佳良。探究其原因,在于方中些胡、升麻不仅能升阳举陷,而且尚有良好的解表退热效果,再加上黄芪、人参、白术的益气补中,能培其本。《景岳全书》的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并用,重在益气补脾,配升麻升举下陷之元气。黄芪与升麻同用,纯升无降,以治气虚下陷导致的血崩血脱,亡阳重危之重证。《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升陷汤,用黄芪益气升提为主药,大补肺气,桔梗载药上行,升麻、柴胡举陷升提,知母制黄芪之温,以治胸中大气下陷证,症见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脉象沉迟微弱。现代研究,用其加味以升压和稳压,疗效可靠。2.4降肺胃之气,除胃《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参赭镇气汤,用质重的代赭石镇胃气与冲脉上逆,开胸膈,坠痰涎;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用种子药苏子降肺胃之气,化痰除满;山药、白芍滋真阴;萸肉、芡实、龙骨、牡蛎收敛固脱,以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