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2 《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12 《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12 《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12 《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醉翁亭记》专练(含答案解析)《醉翁亭记》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

(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___(填序号)

(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太守谓谁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公问其故___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或遇其叱咄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环而攻之而不胜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跳往助之___D.故善为国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9.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___(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_________(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0.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凡历数郡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B.以纵为宽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D.宽简而不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弈者胜(2)颓然乎其间者___(3)太守谓谁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次第举行___(2)期月户增至千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5.【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___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C.泉香而酒冽清___D.树林阴翳遮盖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足肤皲裂而不知D.登轼而望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和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曾巩同属于“唐宋八大家”。

B.[甲]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2023·辽宁大连·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即墨①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②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登琅邪台,北观芝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劳山者也。《齐山》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邪、芝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___(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今山东省即墨市。文中的老山、朐(qú)山、瑯邪台、芝罘(fú)山,皆在山东。②北泉山人:作者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自谓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3)皆未有若劳山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人人知之/不知所言(《出师表》)

D.山川且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B.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C.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D.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5.(甲)(乙)两文开篇的写法各具特色,但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甲)文以“环滁皆山也”领起,层层推进,先写_________,后写_________,再写泉水潺潺,最后“峰回路转"推出醉翁亭。(乙)文从即墨“东南百里皆山”起笔,由远及近写劳山、_________、_________,文笔简练。

【2022·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赡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⑧。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③汉沔:汉江、沔江,③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即黄州。③阖:闭,意为天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谪居齐安____________④以览观江流之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3.【甲】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两次问答在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____________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____________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③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涯:水边的陆地。②直:直接,径直。③君:君主,皇帝。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2)树林阴翳

(3)构亭曰“醒心”____________(4)或醉且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B.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C.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

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5.曾巩说:“公之作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作乐"的内涵。

【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溽,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云归而岩穴暝暝()(2)野芳发而幽香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②绝多生怪柏()

绝:A.隔断B.独一无二C.极(高)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

临:A.到B.居高面下C.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B.野芳发而幽香___野芳:山野的芬芳。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D.树林阴翳___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太守谓谁?卢陵欧阳修也。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醉能同其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5.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022·天津南开·模拟预测】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霏:树林里的雾气。B.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山野的芬芳。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D.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___②往来而不绝者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___④且以报越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伐:讨伐⑥遂兴师遂:于是

A.①②③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2)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用原文回答)

【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古诗文联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游琅琊山记

宋濂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①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②,兵后③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选自《历代山水游记选》,有删节)

【注】:①(凉烟白草)苍凉的烟雾荒草。②(颇夥)非常多。③(兵后)战乱后。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望西都,意踌躇(踌躇)志得意满的样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D.树林阴翳(翳)遮盖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发而幽香

C.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遗德

3.下面对《山坡羊·撞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聚"一“怒”,群山若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

C.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D.一“兴"一“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

4.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下面对《游琅琊山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赏让泉风景。

B.作者记游的是历经元末战乱之后的琅琊山风景,故所见皆衰草凉烟、断壁残垣。

C.文中写自然风光往往雄奇清绝,写人文风景则倾覆焚毁,两相比较令人怅惘叹息。

D.选段以游踪为线,或远跳,或问路,或照清影,或赏题刻,或饮清泉,游兴颇浓。

6.用“/"给《游琅琊山记》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岳阳楼记》选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醉翁亭记》选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衔远山,吞长江(连接)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泛指文人)

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2.翻译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观夫"和“若夫”的“夫"都读“fú”。

C.“览物之情"与“四时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D.两段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4.甲乙两段选文都对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甲文的景象呈现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_季和季的景象。

【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洌()(2)树林阴翳翳(___)

(3)而民受其弊弊()(4)未尝及文章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2022·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隙③也,则施施④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同“戮”,耻辱。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隙:空闲。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2)伛偻提携

(3)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4)觉而起,起而归

2.翻译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4.【甲】文写“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文写“倾壶而醉",两者都为“醉”,但在表达“醉"的方式和“醉”的感情上有一些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洌(___)(2)树林阴翳翳(___)

(3)而民受其弊弊(___)(4)未尝及文章尝(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文言文段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宴酣之乐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泉香而酒冽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行者休于树征于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酿泉为酒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2021·广西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6.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行者休于树甲骨文金文___篆_________隶(1)

迁移法故虽吏事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查字典属余为记(1)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2)zhǔ: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点。③同“嘱”,嘱咐(3)

7.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8.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9.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10.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B.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山野的芬芳。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D.树林阴翳___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太守谓谁?卢陵欧阳修也。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醉能同其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模拟原题(解释版)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_________(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

(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_____(填序号)

(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1.季,季节②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4.“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

1.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岁久敝漏:年代久远,破旧漏风。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3.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写西南诸峰之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4.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杂堆积,因为应酬而劳苦。老母在堂,出于礼法不能远离,每天只能在南园内躲避喧嚣。南园距离城市二里多,没有别的树木,有三百株柏树,松树只有五颗,计算它们种下的时间,才四十年就已经长成了林子。松树和柏树之间,有一座草庐,年代久远,破旧漏风,不能遮蔽风雨,而且矮小狭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盖,左右开窗,前后开了门,疏朗空洞,落日后还能看清蝇头小字。中间挂了一块匾,用“后知轩"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轩,谁说这个名称与性情不相符呢?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太守谓谁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公问其故___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或遇其叱咄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环而攻之而不胜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跳往助之___D.故善为国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9.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案】

5.A6.C

7.(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8.自豪、自得

9.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解析】

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以……为乐"的意思;B.为,是/认为;

C.所以/原因,缘故;___D.对待、相待/遇到;故选A。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转折,但,却;B.代词,他们/表反问语气,难道;

C.代词,代指百姓/代词,代指愚公;都可翻译为“他,他们”;D.治理/对、向;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乐:欢乐;述:记述;以:用。

(2)饥寒:指遭受饥寒;哀:感到哀伤;悲:感到伤悲。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前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虽然被贬,却能够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能够与百姓共同饮酒作乐,同时还能够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记述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结尾处采用设问,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补单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乐,更沉醉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遭到贬谪后,以民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外出游玩,其中他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这些都体现了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根据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可知,乙文认为要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据“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国者对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般,对百姓的饥寒与劳苦感同身受。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___(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___(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0.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