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密度》教案_第1页
物理《密度》教案_第2页
物理《密度》教案_第3页
物理《密度》教案_第4页
物理《密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密度》优秀教案

第2节密度

课题

密度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公式.

2.会查密度表,懂得水的密度,记住某些惯用物质的密度.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4.掌握密度公式ρ=mV,能运用它来对的计算物体的密度,并通过查密度表确认物质.

5.能运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和V=mρ,间接求出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过程与办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体会运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办法.

3.通过典型的例题或练习,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引导学生领略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渗入由特殊到普通,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办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

3.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似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似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难点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教学学时

1学时

课前预习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普通不同.

2.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定义公式为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有公斤/米3,

克/厘米3,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g/cm3=1×103kg/m3.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而变化.

课前预习

5.公式ρ=m/V的应用体现在:

(1)鉴别物质:求出密度,对照密度表,查出物质的种类.

(2)求质量:对于不方便称量的物体,根据物质的密度和测得的体积求出物体的质量.

(3)求体积:对于不方便测体积的物体,根据质量和密度可求出其体积.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解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并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主动讲话:要分辨物质,就要懂得物质所含有的某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根据这几个特性,运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似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辨别,能不能运用一种更加好的鉴定办法来辨别这两种物质呢?

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辨别物质的办法——密度.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探究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似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能够判断出哪一种是铁块,哪一种是塑料块?

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能够辨别开;②用天平称量(也能够拿出一种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

回答对的.下面就请几位同窗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

由此可见,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能够用来鉴别物质.

下面请同窗们运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与否相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用几个小组,并让其组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

板书:

结论1: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普通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普通不同.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解说.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多媒体课件)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甲:体积相似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学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备课笔记

(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要激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①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要搞清实验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要严格按照

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读数时要认真、细心,以及如何统计实验数据等.)

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统计数据,作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性.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窗分成若干小组,选用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用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构组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性.

板书:

结论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似.

【例1】(多媒体展示)小华和他的同伴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1)请你用图象把这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状况表达出来(如图甲所示),并对照图象分析.

甲乙

(2)由蜡块(或干松木)的图象能够看出:.

(3)由蜡块和干松木的图象能够看出:.

解析:(1)运用描点法作图,即取一种体积对应一种质量表达一种点,然后连接两点即为该物质的图象;

(2)由图象可看出是一条直线,阐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不同物质,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即表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

答案:(1)如图乙所示(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

特别提示:

探究时,各物块最佳是立方体,这样便于测量体积,各物体的体积之间最佳是整倍数关系,方便使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更直观.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达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似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板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达.

2.密度的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公斤每立方米(kg/m3),m——质量——公斤(kg),V——体积——立方米(m3)

请大家阅读教材P114“小资料”,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1:普通来说,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生2:普通,固体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次大,气体的最小.

生3: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似,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普通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朴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窗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某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办法研究物理问题.

从教材密度表中能够看出,普通状况下,水的密度为1×103kg/m3,表达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生:它表达1m3的水质量为1×103kg.

板书: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2.水的密度为1×103kg/m3,表达1m3的水质量为1×103kg.

【例2】(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达铁的质量不小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达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解析:A选项中,当砖块被一分为二后,密度不变.B选项中,密度大的,质量不一定大,例如金戒指密度大,但不如一桶水的质量大.D选项中,1kg棉花和1kg铁,密度不同,但质量相似.

答案: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本中物体的密度,要附上常温常压状态下?(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在前面“物态变化”章节的学习中,懂得了大多数物体含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当温度(物质状态)变化了,体积要发生变化,而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因此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变了,即密度变化了.当气压变化了,体积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气体变化更明显.因此在说物体的密度时,要附上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若无具体阐明,普通默认是常温常压下.)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易错提示:

诸多同窗认为质量单位kg比g大,体积单位m3比cm3大,则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cm3一定比g/cm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单位换算:1g/cm3=1g÷1cm3=1×10-3kg÷1×10-6m3=103kg/m3,因此g/cm3比kg/m3单位大.

特别提示:

密度是物质一种特性,对于拟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但受温度、物态的影响.

密度的计算

对于密度公式ρ=m/V,要从下列几个方面理解:(用多媒体展示)

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多媒体课件)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在一定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m1/m2=V1/V2.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似的状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m1/m2=ρ1/ρ2.

(4)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似的状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V1/V2=ρ2/ρ1.

我们能够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多个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能够懂得物体可能是用什么物质做的.

板书:

运用密度公式能够求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表鉴别物质.

【例3】(多媒体展示)小明运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以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能够看出,量杯中每增加20g的液体,液体的体积都是增大20cm3,根据密度的计算式可得此液体的密度为ρ=20g/(20cm3)=1g/cm3=1.0×103kg/m3,因此当液体的体积为20cm3时,液体的质量为20g.通过差量法可得量杯的质量为m=40g-20g=20g.故对的答案为A.

答案:A

密度公式的综合应用

1.运用密度公式间接求质量或体积

密度跟我们的生活亲密有关,我们懂得了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那大家思考下: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ρ、m、V,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任意懂得两个物理量,就能够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那运用这个公式除了求密度之外还能够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还能够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或体积.

板书:

密度公式的应用:①运用公式m=ρV,求质量m;②运用公式V=m/ρ,求体积V.

大家回答对的.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题.

【例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115例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主动讲话,教师解说、总结、评价.

规律总结:

运用公式ρ=m/V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事项:①ρ、m、V关系的同一性:ρ、m、V是针对同一种物体的三个物理量.②ρ、m、V单位的统一性:m用kg做单位,V用m3做单位,ρ的单位是kg/m3;m用g做单位,V用cm3做单位时,ρ的单位时g/cm3.③ρ的不变性:在温度、状态等不变时,ρ的大小固定不变,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这道题告诉我们,当一种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能够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ρ=m/V变形为m=ρV来计算.

【例5】(多媒体展示)一种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m3.它最多能装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kg/m3).

解析:

水的质量m=m总-m瓶=1.5kg-0.25kg=1.25kg,根据ρ=mV,可求出水的体积V=mρ=1.25kg/1×103kg/m3=1.25×10-3m3,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则m酒=ρ酒V=0.8×103kg/m3×1.25×10-3m3=1kg.

答案:1.25×10-31

2.运用密度公式巧测厚度或长度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运用密度公式巧测物体厚度或长度的办法:

(1)对于密度和厚度相似的甲、乙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面积比等于质量比.推导过程为:

S甲∶S乙=V甲/h甲∶V乙/h乙=m甲/(ρ甲h甲)∶m乙/(ρ乙h乙),由于甲、乙两物体密度和厚度相似,则ρ甲h甲=ρ乙h乙,则S甲∶S乙=m甲∶m乙,这一点经常被用来巧测面积.

(2)对于密度和横截面积相似的甲、乙两段金属丝来说,它们的长度比等于质量比.推导过程为:l甲∶l乙=V甲/S甲∶V/乙S乙=m甲/(ρ甲S甲)∶m乙/(ρ乙S乙),由于甲、乙两物体密度和横截面积相似,则ρ甲S甲=ρ乙S乙,则l甲∶l乙=m甲∶m乙,这一点经常被用来巧测长度.

【例6】(多媒体展示)有一捆质量为8.9kg,横截面积为2×10-5m2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小红想懂得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m,质量为0.178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

(2)此金属丝的密度ρ.

解析:(1)根据题意可采用比例法求金属丝的总长.由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又由于这捆金属丝与选用的金属丝规格相似,即横截面积相似,因此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

(2)根据第(1)问中求出的总长和横截面积能够算出这捆金属丝的体积,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算出密度.

答案:金属丝的总长度:L=m总/m×1m=8.9kg/0.178kg×1m=50m;

金属丝的总体积:V=SL=2×10-5m2×50m=1×10-3m3;

金属丝的密度:ρ=m总/V=8.9kg/(1×10-3m3)=8.9×103kg/m3.

特别提示:

(1)在计算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公式,不能只写计算过程;

(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要统一,能够就密度单位来解决体积或质量的单位.

(3)计算的成果必须由数值和单位一起构成.

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窗习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懂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物体的密度(并根据密度表鉴别物质),能对特殊物体的体积或质量进行计算,我们还学习了运用密度巧测物体长度或厚度的办法.总之,密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亲密有关.好,谢谢大家!

【教材P116“动手动脑学物理”】

1.一种澡盆大致是长方体,长、宽、高分别约为1.2m、0.5m、0.3m,它最多能装多少公斤的水?

解:

澡盆的容积V=1.2m×0.5m×0.3m=0.18m3,m=ρV=1.0×103kg/m3×0.18m3=180kg.

因此最多能装180kg的水.

2.猜一猜你们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有多少.几克?几十克?还是几公斤、几十公斤?测出你们教室的长、宽、高,算一算里面空气的质量.你猜得对吗?

解:

教室大概长8m,宽6m,高3m,则V=8m×6m×3m=144m3,故m=ρ空气·V=1.29kg/m3×144m3=185.76kg.

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身体的体积.

解:

人体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则人体密度为1.0×103kg/m3,先用秤称出自己的质量m,再由V=m/ρ,求出自己的体积.

4.一种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公斤?用它装植物油呢(1L=1dm3)?

解:

V=2.5L=2.5dm3=2.5×10-3m3,

ρ水=1.0×103kg/m3,ρ植物油=0.9×103kg/m3,由公式ρ=m/V变形得m=ρV,

∴m水=ρ水V水=1.0×103kg/m3×2.5×10-3m3=2.5kg,

m植物油=ρ植物油V植物油=0.9×103kg/m3×2.5×10-3m3=2.25kg.

即最多装水2.5kg,装植物油2.25kg.

5.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能懂得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解:

查表可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铜线的体积V=m/ρ=89kg/8.9×103kg/m3=0.01m3,

铜线的横截面积S=25mm2=25×10-6m2=2.5×10-5m2,

则铜线长度l=V/S=0.01m3/2.5×10-5m2=400m.

【例7】某同窗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表是这位同窗统计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统计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毕本学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学时内容.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似点是.

②不同点是.

③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回想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多个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与否能够?为什么?

解析:从实验数据能够看出,同样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种定值,不同的物质此比值不同,这阐明此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普通用密度来表达物质的这种特性.为了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应选择多个物质做实验,这样才干阐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应进行多次测量,才干寻找规律,得出普遍的结论.

答案:(1)①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阐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2)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含有普遍性;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例5】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

解析:钢瓶内氧气质量m=ρV=6kg/m3×0.5m3=3kg,用去其中1/3后,剩余氧气质量m剩余=(1-1/3)m=2kg,

但剩余氧气体积不变,仍为0.5m3,故剩余氧气密度ρ剩=m剩V=2kg/0.5m3=4kg/m3.

答案:24

特别提示:

气体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只要容器内存在气体,它就会充满整个容器,即不管用去多少,其体积总等于该容器的容积.

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似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成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有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等.

2.在充足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能够选用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先猜猜,后测量探究,从而纠正平时“铁比棉花重”的错误说法.这样既强化了物理概念,又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动手实验,主动参加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成果评比,这样能够丰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3.教师在解说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时,应选用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如牛奶的鉴定、黄金首饰的鉴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性和发明性.教师在评讲的过程中应重视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规范:规定单位统一,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二节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懂得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办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对的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入由特殊到普通,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办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二、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体积相似质量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学生用(每组):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为10cm3、20cm3、30cm3铁的块和木块各3个。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二、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2.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二)密度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4.密度的物理意义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密度公式

ρ=m/V的应

m=ρv

v=m/ρ

的应用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创设】

教师播放《打金匠做假金项链骗取典当行十万元》的视频。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你懂得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什么吗?

【小结】

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密度》。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6~2密度》。

【板书】§6~2密度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鉴别金饰品的行话“比重”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

《密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那质量和体积大家熟悉吗?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是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还是体积小的铁块质量大?

【引导点拨】

用手来掂一掂桌面上体积不同的铁块,并说出你的感受。

【提出问题】

两个铁块,如果一种体积是另一种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过渡语】

下面我们运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板书】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课件展示】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铁块各1个.

2、实验表格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

1

10

2

20

3

30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

4

10

5

20

6

30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能力。)

【提出问题】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2、结论:

【课件展示】

2、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物质比值普通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明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存在差别。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解决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过渡语】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二、密度:

【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窗们阅读课本密度有关知识,完毕导学案的内容。

【课件展示】

1、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体现式以及字母体现式分别是什么?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惯用单位是什么?如何读?

【板书】

1、定义:某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kg/m3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懂得铁的密度是7.8g/cm3,那等于多少kg/m3呢?下面我们来共同计算一下。

【课件展示】

解:铁块的质量m=78g=78×10-3kg=7.8×10-2kg

木块的体积v=10cm3=10×10-6m3=10-5m3

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7.8×10-2kg÷10-5m3

=7.8×103kg/m3

即:7.8g/cm3=7.8×103kg/m3

【课件展示】

1g/cm3=kg/m3

【板书】

1g/cm3=1×103kg/m3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密度的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较为容易出错。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还学习了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的普通环节,一举两得。)

【提出问题】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m3,你懂得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吗?

【板书】

4、物理意义:

【课件展示】

铁的密度是7.8×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过渡语】

我们理解了铁和铝的密度,下面我们来理解一下其它物质的密度。

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理解“某些物质的密度”,根据自己的发现,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同窗阅读了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后,归纳了某些结论,其中对的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似

D.质量相似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

体积较小

2、有关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对的

是?

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

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

小.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

时,ρ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

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设计意图:对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通过理解物质的密度,总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样学生较为容易接受。)

【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的学习内容,你得出那些规律?

【课件展示】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

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板书】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过渡语】

我们的一种好朋友,碰到了困难,你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他来解决呢?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1】

小华同窗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100m短跑金牌,他想懂得这块金牌是由什么做成的。于是他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6.7g和3cm3。

试求:(1)、这个金牌的密度是多少?

(2)、请你根据密度表判断它可能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规定学生运用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环节进行求解。注意单位】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国际单位

惯用单位

质量

m

kg

g

体积

V

m3

cm3

密度

ρ

kg/m3

g/cm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毕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纯熟掌握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及环节。)

【提出问题】

由密度的公式ρ=m/V你能够得到求物体质量、体积的体现式吗?

【板书】

m=ρvv=m/ρ

【过渡语】

下面我们运用这两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2】

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它的质量有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纯熟掌握m=ρv

v=m/ρ的计算过程、注意事项及环节。)

【课件展示】

从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国家质检单

位判断这个金项链的重要成分是银的根据是什么吗?

【预习提示】

此后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来鉴别呢?请同窗们预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看视频。

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密度

(学生们此时可能会回答出来是密度,也可能不会,此时教师就直接给出答案。)

学生直接回答:

熟悉

猜想:

体积大的质量大

动手操作,根据感受进行回答:

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体积为原来的2倍,质量也为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观察实验器材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表格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求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为了节省时间,物体的体积教师已经测量过,直接在表格中给出。】

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作出m-V图像。

【实验结束后,学生运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图像。】

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根据m-v图像分析)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根据表格中1、2、3或4、5、6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

不同物质比值普通不同

(根据表格中1和4、2和5或3和6两次实验的数据)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完毕导学案的内容并交流展示:

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密度。

2、密度公式表达为

3、单位:kg/m3(读作:公斤每立方米)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此内容让学生到黑板去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小组的结论。

看课件的解题过程,明确密度两个惯用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刚刚的计算成果回答:

1g/cm3=1.0×103kg/m3

小组讨论后回答:

1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来解决这个】

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并完毕导学案中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1、D

分析:A.酒精与煤油的密度相似;B.水银为液体,它的密度比固体的都大;C.水和冰是同种物质而密度不同。D.根据ρ=m/V可知,当m相似时,ρ大的v较小。

2、D

分析:A缺少控制变量v,B缺少控制变量m,C物质拟定ρ的大小也就拟定。

【不仅要学生说出答案,更要认真地分析各个选项包含的知识点,说出选择的理由。】

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毕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展示:

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学生独立完毕后互相检查,教师找两个含有代表性的同窗运用多媒体展示。

解1:金牌的质量m=26.7g

金牌的体积v=3cm3

那么金牌的密度为

=26.7g÷8cm3

=8.9g/cm3

=8.9×103kg/m3

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

解2:金牌的质量m=26.7g=26.7×10-3kg

金牌的体积v=3cm3

=3×10-6m3

那么物体的密度为

=26.7×10-3kg÷(3×10-6m3)=8.9×103kg/m3

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

【学生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过程求解,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大家共同分析评价。】

小组讨论并交流展示:

m=ρvv=m/ρ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毕后,教师找学生到黑板展示】

阅读课本例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完毕【反馈练习】

。学生完毕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密度

三、课堂小结

回想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梳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毕,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见附件2】

完毕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出示习题【见附件2】

课后完毕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对于密度这个概念,学生们很陌生,为了引入这个概念,我运用了人们熟悉的生活中识别金饰品真伪的生活常识进行了引入,在本节课的结尾,又提出了能不能自己来鉴别,让同窗们提前预习下节内容。

2、对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我又加入了根据实验数据求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这个环节,为学习密度这个概念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做好了铺垫,做足了功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3、对于密度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我采用了运用实验数据及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方式,既让学生熟悉了做计算题的基本环节,又让学生明确了在计算过程中单位换算的技巧,更让学生明确了密度两个惯用单位间的关系。

4、对于例题的解决,我先让学生运用ρ=m/v结合我在推导密度单位的例题进行了计算,然后运用推导公式m=ρv和v=m/ρ进行了计算,既减少了跨度,又减少了难度。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宗旨。

5、重视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了反馈练习,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自我学习的达标检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由于密度的概念抽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透,由于数学内容没有跟上,学生不会公式变形,进行密度的有关计算难度大。应从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