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文言文教案_第1页
《石壕吏》文言文教案_第2页
《石壕吏》文言文教案_第3页
《石壕吏》文言文教案_第4页
《石壕吏》文言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壕吏》教学设计伊川县城关第一初级中学吴延凡学习任务活动一、朗读诗歌,读懂内容。活动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活动三、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大家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板书文题)【设计意图】 由“安史之乱”引入作者和作品,介绍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识铺垫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区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等,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每句字数没有严格限制,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没有严格要求。语言比较自由,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二、学习过程活动一、朗读诗歌,读懂内容。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体会古体诗的特点。(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气来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咬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的句式特点。再读课文,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读出层次。(这是一首有关战争的诗,请大家用低沉的语调来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开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发展)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高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结局)(生交流明确,师引导补充)预设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师:《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3、结合注释,读懂内容小组合作,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古今异义老翁逾墙走走古:跑。今:行走。出入无完裙裙古:衣服。今:裙子。致词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感谢、祝贺之类的话。活动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材料一:安史之乱公元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大将把安庆绪包围在邺城(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唐军被史思明的援兵打得全军溃散。这一败,非同小可,为了补充兵力,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唐王朝在洛阳到潼关这一带实行毫无章法、暗无天日的征兵,人民的痛苦真是一言难尽。由于安史之乱是叛乱,当时的战争是维护统一的战争,因而人民一没有革命,二没有远走高飞,而是忍受着痛苦走上了战争前线。杜甫刚好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听到的都是离家出征时的悲凄哭声。“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的,《石壕吏》是其中一首。1、请找出差吏和老妇的语言,并分析。2、老妇人的“致辞”,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说一说这个家庭“苦”在何处?3、请同学们慢读想象:差役是如何逼问老妇的?试着补白暴吏的语言,请写下来。4、请用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讨论)请找出差吏和老妇的语言,并分析。请用“”词(或句),写了———(内容),表现了差吏(或老妇)的———(人物形象)示例:“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是跑的意思,“看”字用的很准确,很传神,它写出了老妇那种故意装糊涂的神情,好像她并不知道差吏来捉人,因而开门看看,表现了老妇人的机智、聪明。(从人物间的关系)2、这是一首叙事诗,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辞”,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说一说这个家庭“苦”在何处?(生交流明确)预设一个苦难的家庭: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战乱丧子之苦)儿媳出入无完裙,孙子尚在乳下。(家境困窘之苦)老妪暮年从军,老翁妻离子散。(力衰应征之苦)(“捉人”的经过,矛盾的解决,是以老妇继他的儿子之后为国献身而告终。我们应该看到:这个老妇,她没有被悲哀压倒,也没有被死亡吓倒,相反,当她想到侵略者的可恨,她变得更加坚强起来了,她关心的和她要去的地方,不是别的,而是当时最危险、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河阳,这正是一种坚韧的爱国精神的表现。)师:4、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请同学们慢读想象:差役是如何逼问老妇的?试着补白暴吏的语言。(生合作交流)预设石壕吏:家有男丁否?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尚有他人否?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请人速应役!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师:4、请用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生交流明确)预设差役——怒(嗔怒、蛮横);老妇——苦(艰难、悲苦)。师小结: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同桌之间角色演读,体会诗歌情境)小结分析人物形象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二、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三、分析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四、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五、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句式、韵律特点;理读课文,把握层次,理清课文的叙事脉络;并通过想象情境感受构思的巧妙,最后进行角色演读,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走近杜甫,体悟情怀材料二:杜甫: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与李白合称“大李杜”。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7岁作诗,15岁便名扬天下,从小就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25岁,登泰山立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安史之乱爆发,他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9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依然用热辣的泪写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灾难为念。杜甫的一生,无论是身在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心怀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师:1、这首诗近乎纯用叙述展开,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就再无议论抒情句,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态度的呢?2、《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生交流明确,师小结)预设诗人将褒贬之情融于精准客观的叙述中,用精练的词句去感染读者。如“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夜”“捉”二字除了客观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让读者感到:统治阶级于人民入睡的黑夜捉人,其突然袭击的凶残面目可想而知!作者如实而又准确的叙述,揭露批判之意不言自明!再如写故事结局的四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在客观点明事件结局的同时,已暗藏了对事件的感受:从“暮投”到“夜久”再到“天明”,反映了老妪哭诉、官吏威逼时间之长,同时也表现诗人整夜难眠,极度关注事件的心情;“幽咽”二字把年轻寡妇忍气吞声、无力回天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出来,也表现了诗人的同情之心;“独”字写诗人与孤单的老翁分别的情形,诗人的悲痛之情也尽在其中。可见,作者在叙事当中,笔端饱蘸无限深情,虽不着一句议论,不着一句抒情,但凄苦、悲愤之情尽在不言中。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明确)《石壕吏》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故事本身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蕴含在叙述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预设1、这首诗通过叙述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服役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2、《石壕吏》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故事本身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蕴含在叙述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师小结: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诗人才明写老妇,暗写差役,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既表明自己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封建时代社会的动荡,政权的更替,往往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站在诗人的角度,讲述事件,体悟诗人苦闷复杂的心理,理解诗人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拓展延伸新安吏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